市场营销战略案例

2017-02-11

在确定营销计划之前,应先进行案例分析,以免做出不切实际的预测。那么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市场营销战略案例,就随小编一起去看看吧,希望能够有所帮助。

市场营销战略案例一:

车便利:从渠道商到服务商的转型之路

在“互联网+”的形势下,从全球范围来看,B端电商作为本质上的渠道商,必会面临一次大的战略转型。毋庸置疑,这一切都是为了生存的可能。但渠道商如果不做战略上的转型和调整,不拥抱互联网,不进行上下游的资源链接,那么其生存的价值将不复存在。

而车便利的模式,对于经销商而言,可谓是另一种新的转型与整合模式。

线上平台与线下渠道的链接

车便利是由新日电动车的郑州经销商宋永正与另外两位电动车经销商(一位是爱玛经销商,一位是雅迪经销商)共同发起,他们三家基本占到了郑州市电动车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据宋永正说,萌生车便利的想法是在2011年年底,2012年12月31日批文下来,正式开创了车便利品牌,定位为汽车后市场的运营平台。

在当时还未出现“互联网+”,车便利就已打出了线上线下的概念。

车便利的主业设置以售后服务为切入点,具体展开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线下统一形象。车便利整合了多品牌的服务店面,将其改为统一的商标和统一的形象,把原来比较散乱的组织形式改为一个统一的模式对外传递线下服务体系。

第二,线上发布APP。车便利的线上服务软件,基本模式与滴滴打车相同,目的是打通线上和线下。入口有轻量级微信端和重量级APP两个,任何消费者通过车便利平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出一个指令(比如修车),在线状态的所有网点维修技师,包括内部技师和社会技师,都可以对它进行响应。通过和技术公司的深度合作,车便利可以精确定位到1米之内的范围。后台通过数据进行匹配,用数据决定谁来抢单,而不是人工抢单。交互点评、网上商城的功能,也都围绕着维修这一业务而展开。

第三,跨界服务。数据累积到大数据可以操作的程度时,车便利会进行服务外切。

1.快递服务。目前申通快递与车便利已签订合同,在申通覆盖不到的地方,车便利线下的网点可以代其设置收货点,承接申通落地的功能,同时车便利也可以为其承接派送服务。

2.网络线路。车便利将来还会代电信局装宽带,做线路的基本维护。

3.线上商户。车便利还是淘宝线上电动车配附件的郑州落地商,负责淘宝商城电动车产品的配送和组装服务。

4.车辆租赁。目前仅限于两轮车。车便利也研究了纯电动汽车,在杭州做了第一轮调研,用互联网方式租,直接交付用户使用,但暂未投放市场。

目前,车便利的核心是必须把服务做好,把品牌打响,以爽点快修业务为切入点再进一步延伸至其他业务。

金融与社会资源的整合

在宋永正看来,所有工作做好才可能产生金融,金融是企业的最高表现形式。车便利目前主要的金融表现是支付,等到爽点快修APP和微信端上线后,车便利将全部改为线上支付。

目前车便利的线下网点已整合37家,登记在册的有136家。宋永正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在郑州、杭州、北京、武汉这4个城市展开;第二步,在此基础上拓展10个省会级市场城市;第三步,拓展到地级市。整个周期分为3年,从2016年到2018年。宋永正的最终目标是在一个省会级城市分布到200家线下网点,一个地级市50家,而这些都是线下的加盟体系,通过线下体系确立品牌存在感,以线下为基础,以线上服务为灵魂,把有形的和无形的共同结合起来——线下网点为附近用户服务,也是员工休息的驿站和配件中转地;有形的店面经过郑州200家店面的测试,能够实现15分钟内响应线上指令。

问及社会资源整合的难度,宋永正说,服务质量的管控,就是依据消费者点评。连续一个月3次投诉,3个月超过6次投诉,就不能再进行抢单服务。还有暗访和第三方测评,以此把电动车行业的服务标准制定出来,不需要社会资源给出任何承诺,穿车便利的工装,使用车便利统配的车辆,按照车便利的运营规则即可。

基于消费者角度的考虑,车便利产生了大整合的体系。对于消费者而言,最重要的是能够提供信誉支持和体系规模服务的品牌,而不是像原来那样的散、乱、差,修车没有任何质保和承诺,如此一来,车便利减少了运营成本,提升了服务速度,消费者也增强了服务信任感。

任何一家企业未来要想真正持续发展,就必须从个体思维转向联盟思维,从封建思维转为民主思维,把自己的品牌当作社会的品牌,把自己的服务当作社会的服务。

而B端仅仅作为渠道商肯定是要被稀释掉的,究竟它会以什么形式重生呢?除了车便利的服务商转型模式以外,我相信会有更多的形式出现,只要你想生存。让我们拭目以待。

市场营销战略案例二:

“水槽教父”徐剑光:“智能化”重新定义水槽

在现代家居设计中,厨房无疑是一个迅速蹿红的宠儿。这一点,从装修业内流传的“穷比厅堂,富比厨房”中就可见一斑。

这一切,都源于厨房被重新定义,它不再仅仅只是做饭的地方,而是一个综合空间:有时是品尝美酒佳肴的餐厅,时而又化身“烹饪实验室”,甚至还会成为主人与亲朋邻里社交的场所。所以有越来越多的人,在装修时选择将一体化设计的漂亮厨房完全开放出来。

需求的变化,厨房的升级,自然给与厨房相关的家居配套产品带来了巨大的机会。

拍桌拍出个水槽产业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徐剑光创办欧琳集团,是中国最早一批做整体厨房,品牌橱柜的人。“那时候动不动就要上飞机”,徐剑光回忆,当时国内设备、人才、材料、辅料、产品一概没有,为了引进这个代表欧洲先进生活理念的产品,他们数不清飞了多少次。

最初,徐剑光的想法是代理成熟的欧洲品牌,把产品引进国内市场。然而在与欧洲厂商谈判的过程中,遇到了意想不到的问题。“一个家用高档不锈钢水槽,卖六千、八千,甚至一万多。我们跑遍了欧洲,也去了香港,价格怎么都降不下来。”按照徐剑光的测算,当时整套橱柜的售价也就定到两万。一个水槽就占了大半。还怎么卖?

几轮无功而返之后,徐剑光气得拍桌子,“水槽又不是航空母舰,这逼得只能自己生产了,明年这个时候,我们自己肯定把它做出来!”就从他这一拍桌开始,中国自己的水槽产业,诞生了。

这段故事现在听起来传奇有趣,当年作为行业“开荒牛”,徐剑光和他的团队,可没少流血流汗。在外行眼中,不锈钢水槽不过就是一块钢板,实际上,要做到在厨房环境下耐用抗菌,对冷轧、钣金工艺的要求都相当高。而这种特殊钢材,过去一直是德国和意大利的天下,徐剑光要求他的团队“跟德国学技术,学设计”。决定自己生产的同时,他们从德国分批引进专家,在海外寻找设备,定制模具,甚至还请来了奔驰公司的专家。“那时候真是没日没夜的要在工厂守着”,果然只花了一年多时间,徐剑光和他的团队做出了中国自己的水槽。甚至“水槽”这个品类名,也是由他们开启的,结束了过去市场上水盆、水斗、锌盆等五花八门的叫法。

考虑到整体厨房的定制化特点,服务流程长,不利于复制推广和品牌的打造;徐剑光决定,先用标准化的高档水槽产品打开全国市场,树立起欧琳品牌高端厨房的形象。为此,欧琳成为第一个在央视做广告的水槽品牌,当年其主打的无声水槽抓住“无声”这个有力的差异点,迅速打响知名度。

凭借过硬的产品和超高的性价比(定价比国际品牌便宜60%-70%),欧琳水槽问世一年时间,经销商和市场就出现爆发性增长,一举奠定了其水槽行业老大的地位。当前在中国市场,欧琳绝对是高端品牌中无可争议的第一。

“目前整个水槽市场的规模大概75-100亿。在国际市场上,欧琳的份额也在稳步增长,尤其是08年金融危机后,欧洲消费者更为重视产品的性价比,给我们很大的机会。无论是产品质量、款式还是功能,我们都做到了与欧洲同步。比如在丹麦市场,我们现在的占有率已经接近20%。”徐剑光告诉《销售与市场》记者。

水槽也能智能化?

二十年来,欧琳之所以能牢牢占据中国高端水槽第一品牌的市场地位,靠的不是资历,而是持续的创新:从最早仅作为整体厨房配套产品,到不断根据用户需求开发细分出的功能产品(无声技术,抗菌技术,双层过滤落水技术等);同时制造工艺也在不断精进,不仅在国内持续领先,成为国家《家用不锈钢水槽》行业标准主起草单位,在国际同行中也受到高度认可,尤其是其独有的“R10”小圆角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正如徐剑光所说,欧琳一路以来秉承的发展逻辑是“最早解决从‘没有’到‘有’的问题,后来思考如何增加产品附加值,现在我们更多的在考虑能为消费者提供什么服务”。在这个过程中,欧琳大大小小发起了行业内十几次革命——身为老大,这是应该承担的使命和职责,不仅通过革自己命的方式给企业注入新的成长动力,也推动中国整个水槽行业向前发展。

2015年,欧琳再一次以“健康水槽”、“水槽电器化”引领行业发展新方向,这一全新理念的产品,也标志着水槽正式进入健康、智能化时代。

如今好像什么产品都能说健康,但如果无法真正融入消费者密切关注的健康生活方式,只能沦为一个空口号。水槽这种低关注度产品,与健康的联系点又在哪呢?

“人体70%以上是水,我们每天摄入的水分更多的来自厨房。对自来水质量的担忧,是现在消费者巨大的痛点。有实验表明,坚持用洁净的过滤水烧汤煮饭,几年下来,人体内的微量元素都会发生改变。”徐剑光说,“厨房,是健康的源头。而水槽,是厨房用水安全的守护神。”

在此前对市场的调研中,欧琳发现,越来越多的城市家庭开始使用净水器、净水壶等净水设备。然而,在厨房用水场景下,净水壶不能满足厨房大量的用水需求;管道净水器目前分台上式和台下式,台上机虽然操作较为方便但占地又沾油,台下机需要经常弯腰检查工作状态与滤芯寿命,都不能完美解决问题。尤其当前人们对整体厨房美观度要求极高,厨房净水需求与美观设计需求严重矛盾。

为此,欧琳迅速针对市场需求,研发推出全球首款净水水槽,将水槽与净水完美结合,台下隐藏安装,台上“科技智能”操作界面,净水情况一目了然,安全方便又保持美感,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高端水槽,一直以来给人们的印象都是艺术品般的精工设计;净水设备,则通常给人以未来科技感;欧琳以水槽集成净水的重大创新,将前沿科技与艺术感巧妙融合,集实用性、美观性、前卫性于一身。让人不得不为其对市场趋势把握之精准而惊叹。

从住宅配套到可持续消费品的重大转身

水槽属于典型的建材,与房地产的关系密切。不同于其他建材厂商,密切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徐剑光却直言,不必非盯着房地产不放。

“现在人均住宅面积不断放大,用户的需求内容发生了变化。我们的产品也必须升级换代,不能只是满足简单装修需求,要从住宅配套产品延伸至可持续的消费品。”

让建材成为消费品?听起来有点天方夜谭。

徐剑光之所以提出这个要求,并非是头脑发热,而是因为他从欧洲市场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未来。“我们看欧洲住宅市场已经完全成熟,很少有新房。水槽作为住宅配套的需求没有了,但它进入了消费品类,即使房子不再建设,人们也有意识和动力去更换。”

徐剑光告诉《销售与市场》记者,实际上,这种趋势在中国市场也已经出现了。“今年欧琳的销售中有蛮大一块都是二手房重装修。不仅是人们要改善自己的住房条件,作为房东你在出租房屋的时候,租客也会提出厨房卫生间必须是翻新过的。”

而要想从住宅配套转型为可持续的消费品,就必须更贴近消费者,研发出紧跟他们生活理念的新产品,并创造更多与他们对话的机会,增加见面率,提高消费频次。

“用户的需求是创意的源泉”,早在2008年,欧琳就筹建了一个名为“生活家”的消费者俱乐部,里面的人来自各行各业,包括教授、医生、企业家……而他们的共同点就是对生活品质有很高的要求。通过俱乐部定期组织的活动,这些“种子用户”能给欧琳很多有价值的反馈。徐剑光本人其实也是这个俱乐部的成员,只要工作不是太忙,他每个礼拜都要抽空自己去买菜做一顿饭。用他的话说,“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发现生活的所需所求”。

正是通过持续地洞察消费者需求,欧琳找到了产品升级换代的关键词:“健康”、“智能”。2015年,作为欧琳转型升级的重要里程碑,其全新的旗舰产品净水水槽一经推出,就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净水水槽既是净水器,又是水槽的独特“水+水”产品结构,也为欧琳的经销商打开了新的市场空间,未来通过更换滤芯等售后服务,还将为他们带来更多连带销售机会,甚至带动传统经销商从“零售商”向“服务商”转变,找到新的盈利模式。

最后,徐剑光透露,通过“净水水槽”的试水,他们更加确信了欧琳以“健康智能生活”为核心的发展方向,“净水水槽”的成功只是欧琳转型之路的开端,接下来,围绕健康生活方式,还有几个更精彩的新品会陆续推出,“都是业内从来没有过的科技创新”。

真不知道,徐剑光这位水槽行业的教父级人物还将带给我们多少惊喜?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