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直面利率市场化改革
上周,五大国有商业银行悉数交出了2014年成绩单。据统计,2014年,五大行共实现净利润9273.07亿元,同比增长7.5%,各家银行的净利润增速均跌入个位数。与此同时,银行业信用风险继续上升,不良贷款率均超过1%。未来随着民营银行开设、存款保险制度施行以及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银行业将全面步入市场化时代。
降低利润增速,有利于调结构、促转型
去年各家银行净利润增速均跌入个位数,而在2013年仅有交行净利润增速为个位数,2014年银行业增速明显放缓。工行董事长姜建清分析说:净利润放缓的原因首先是现在工行的利润总量巨大,2014年的利润数相当于2000年之后8年的利润总量,基数大了,不可能像过去这么高速增长。其次,银行业有较强的顺周期特点,当前中国经济“三期叠加”,银行业也会随之进行周期性调整,比如去库存、去产能等去杠杆的过程中,一些风险也会传导到银行,银行需要用拨备消化这些不良贷款,稳定资产质量,这些都要银行多付出成本。第三,金融改革正在加速推进,加上金融脱媒、互联网金融等,都会给银行业盈利带来影响。
“从银行业的发展约束看,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更趋严格的资本充足率要求,使得中国银行业不能够、也不应该再走大发展、大剥离的粗放式发展道路。当前适当降低资产和利润增速有利于银行业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过近十年的高速发展,中国银行业的利润水平和拨备覆盖率远高于国际同业,完全有实力、有底气加快处置和核销不良,主动降低利润增速目标,轻装上阵,从而更好地调结构、促转型,为长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主管张兴荣说。
不良贷款率有所上升,但风险总体可控
受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影响,资产质量压力增大成为银行业面临的共同问题。银监会数据统计,2014年12月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为1.25%,较年初上升了0.25个百分点。
这一变化也体现在五大行年报中,五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率均有所上升,均超过1%。“不良贷款上升与经济周期有关,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下行压力较大,银行不良贷款呈整体上升趋势,但充足的风险拨备并没有对资产质量形成压力。”农业银行风险总监宋先平说,去年不良贷款率有所反弹,在新增企业不良贷款中,中型企业增加较多,也出现了几个贷款额度较大客户,需要关注。
但是,银行业整体风险抵补能力较强。银监会数据显示,银行业针对信用风险计提的减值准备较为充足,2014年12月末,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32.06%,处于国际银行业先进水平;资本充足率继续维持在较高水平,2014年12月末,商业银行加权平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56%,较年初上升0.61个百分点。
利率市场化改革挑战不小
金融改革持续深化,民营银行开设、存款保险制度施行以及存款利率上限的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即将完成“最后一跃”,改革将会给银行业带来深远的影响。中国银行发布的《全球银行业展望报告》指出,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激烈的市场竞争将导致银行存款成本上升,预计将导致上市银行全年净利润少增2个百分点左右。
3月31日,《存款保险条例》公布,并将于5月1日起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实际上也给了普通存款人一项用存款投票的选择权,那些综合实力强、安全稳健、服务高效的银行将面临更好的发展机遇。同时,在利率市场化的推动下,那些主要依靠价格吸引存款的金融机构可能面临更大的资金成本压力。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存款保险条例》的实施,一定程度增加了银行资金成本和管理成本,将促进银行进一步改善经营管理,对银行宏观研究、战略管理、资产负债管理、风险成本管控、科技运营、国际化运作等各方面软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强化了对商业银行的市场化约束。”张兴荣说。
面对挑战,银行业已经积极应对。张兴荣介绍,从2014年的情况看,在经济增速放缓、利率市场化加速的背景下,中国的上市银行已及时进行了战略和结构调整,例如,工农中建四大行加大了海外和零售银行业务的投入,2014年海外资产和净利润的平均增速分别达27.8%和43.3%,大大高于集团资产和净利润个位数的增速;个人贷款的平均增速达14.1%,比公司贷款平均增速高5.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