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诉讼时效设立的目的是什么
著作权过去称为版权。版权最初的涵义是copyright(版和权),也就是复制权。此乃因过去印刷术的不普及,当时社会认为附随于著作物最重要之权利莫过于将之印刷出版之权,故有此称呼。你对著作权诉讼有多少了解?下面由小编为你详细介绍著作权诉讼的相关法律知识。
著作权诉讼时效设立的目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八条 规定:“侵犯著作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自著作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之日起计算。权利人超过二年起诉的,如果侵权行为在起诉时仍在持续,在该著作权保护期内,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数额应当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二年计算”。
有人认为这一条司法解释似乎实质上并没有真正体现两年诉讼时效的限制。因为按照民法一般规定的诉讼时效来看,自著作权人知道或应该知道其著作权被侵犯之日起两年内不提起诉讼,则法院将不予受理;此解释第二款却规定侵权行为于起诉时仍在继续的,在著作权保护期内(50年)法院应作出判决,甚至规定了侵权损害赔偿的计算方法。
对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这样的,诉讼时效制度设立的目的在于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以维持法律秩序之稳定,使权利状态明确,以保护交易安全。
著作权法是一个国际性较强的法律部门,依国际通例,我国著作权法规定,公民著作权的保护期间为其终生及死后50年,不受保护的权利则不能称之为权利,因此这可以视为《民法通则》关于权利保护期间一般规定之外的特殊规定,适用上,特殊法优于普通法。
但需注意的是,这里用的是“保护期间”而非“诉讼时效”。因此,在这两者之间,需要在司法适用的时候予以调和,于是就有了这样的解释。
我们看侵犯著作权的一般赔偿规定(诉讼时效内的),依据《著作权法》第四十八条,侵犯著作权或者与著作权有关的权利的,侵权人应当按照权利人的实际损失给予赔偿;实际损失难以计算的,可以按照侵权人的违法所得给予赔偿。赔偿数额还应当包括权利人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
而看《解释》的规定,超过2年诉讼时效的侵权损害赔偿数额是以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两年来计算。所以,该解释在承认了50年权利保护期间内的诉权的同时,在赔偿计算上对超过诉讼时效的求偿额度进行了限制。应该说仍是较好地体现了诉讼时效制度的本意的。
相关阅读:
著作权的保护期限
保护期限
1.作者的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的保护期不受限制。
2.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3.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摄影作品,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作品、著作权(署名权除外)由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享有的职务作品其发表权、著作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五十年,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但作品自创作完成后五十年内未发表的,著作权法不再保护。
4.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其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截止于作品首次发表后第50年的12月31日。作者身份确定后,适用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的规定。
5.作者生前未发表的作品,如果作者未明确表示不发表,作者死亡后50年内,其发表权可由继承人或者受遗赠人行使;没有继承人又无人受遗赠的,由作品原件的所有人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