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农民问题的基本经验论文

2016-12-01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美国家发生的资产阶级领导的,旨在推翻封建专制主义压迫,确立资产阶级政治统治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农民问题的基本经验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农民问题的基本经验全文如下:

摘要: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首要问题,不知晓这一点,就不能了解中国的社会问题;即使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果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措施,同样也不能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去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顺利召开,全面分析了形势和任务,系统回顾总结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进一步统一全党全社会认识,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对于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然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所面对的是更复杂的社会环境,形成以毛泽东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马克思主义者的宽广视野,既重视农民、依靠农民,又发动农民、教育农民,使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得以充分有效的发挥,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融入农民的无穷力量和智慧的基本经验。

关键词: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农民问题、经验

综观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中国共产党在认识农民、发动农民、教育农民问题上,卓有成效,显示了高超的政治艺术,为解决今天的“三农”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

一、 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的基本国情

1840年鸦片战争前,我国是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不断入侵,使社会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为半封建的中国。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他们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租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及干涉行政和司法等,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完全独立的地位。同时,通过索取战争赔款、控制海关税收、倾销商品及垄断财政金融等手段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入侵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但是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由于这些原因,当时农民的生活可想而知。国家由于战争赔款向社会增加高额的税收,而地主必然会为了自身利益加强对农民的剥削……

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三、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在政治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上,没收地主阶级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在那些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群众运动的地方,这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较好的群众基础。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而相当力量正是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中心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1927年“八七”会议召开到1946年《五四指示》发布,是党对农民土地问题认识和解决的成熟阶段,主要表现为:第一,党在“八七”会议上提出了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并于1931年初形成了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同时党不断总结在土地革命中的经验教训,纠正了一些“左”右倾错误,为土地革命确立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原则。第二,开创了党独立领导土地革命时期。在革命根据地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风暴,出现了一场“分田分地真忙”的农村大变动,使农村社会结构和阶级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根据地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第三,党根据客观形势变化和时代要求,及时调整土地政策,确保民主革命时期不同阶段革命任务的完成。这突出表现为抗战爆发前将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改变为减租减息政策;抗战胜利后又及时将减租减息政策重新改变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

1939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18年的斗争历史,并将其中的经验概括为三个法宝。他说:“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成绩,也是中国革命的伟大成绩。”

从1946年《五四指示》发布到1953年春,是党的土地政策完备和彻底实现农民土地所有权时期,主要表现为:第一,党制定了完备的土地改革路线和方针政策,纠正了土改中出现的“左”的偏向,确保土改的顺利进行。在全党努力下,1948年春天,土改运动纳入正轨。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确立了指导土地改革的基本法规,确保了土改的全面胜利。第二,开展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土地改革运动。到1953年春,全国除少数民族地区外,有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获得大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彻底铲除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满足了中国农民最根本也是最大的追求----农民土地所有权。

能否代表农民利益和保护农民利益,是发挥农民革命与生产积极性的关键。农民的一切问题都可以归结为利益问题,都是利益问题的直接或间接体现。因此,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特别要注重满足农民的物质利益和需求,保护农民的合法利益不受侵犯。

革命时期,毛泽东教育改造农民的思想水平,与时俱进,步步提升。中国共产党正是通过严格的思想政治工作,来激活农民身上的积极因素以克服消极因素,从而实现着对农民的

教育改造。正如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里指出的那样:“菩萨要农民自己去丢,烈女祠、节孝坊要农民自己去摧毁,别人代庖是不对的。”

今天,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一定要继承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良传统,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强大威力,要把教育农民当作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长期任务来抓。教育农民,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团结农民、解决农民问题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原则。只有不断地加强对农民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克服农民固有的落后性和外界腐化思想的影响,激发他们的革命性和进步性,提高他们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自律能力,保证农村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方向。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要大力加强制度建设,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推进农业经营方式转变,不断完善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分配,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不断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到2020年我国农村改革发展6方面的基本目标任务,让广大农民清晰地看到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图景——“农村经济体制更加健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基本建立”;“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供给得到有效保障”;“农民人均纯收入比2008年翻一番”,“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民民主权利得到切实保障”;“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农业生产体系基本形成,农村人居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体现了党在农民问题上的一贯作风,解放发展农村生产力。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9

[2] 张丽辉.历史对农民问题的启示.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6月 第二十卷 第二期)

[3]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