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模式
导语:随着我国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不断提升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对于传统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激发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充分利用数学思维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对于数学意识进行强化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学模式
一、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小学生这一特殊阶段,有这其自身的诸多特点,如思维活跃,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些特征,创设特定的情境,以使得学生在这一情境当中通过视觉、听觉等多重感官对抽象的知识有个形象的认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当中主动学习,做课堂的主人。
如在教师讲授圆柱体表面积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主导这一内容,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做出各种大小的圆柱体,然后给学生展示的机会,让他们有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情,在动手当中、在游戏当中将圆柱体表面积这一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在这一环节当中,教师还可带领学生评比出做得最好的圆柱体,然后利用该圆柱体对同学进行知识的讲解,如此一来,课堂所用的教学工具是学生的作品,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争相参与的过程中掌握课堂的主动权。如此一来,学生是课堂的主人,不仅使得学生有成就感,而且还使得学生更加容易去接受新知识。
二、采用多样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于乐趣中展示自我能力
小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好奇心十分重,如果能够对其好奇心进行有效的利用,则对他们认识新事物新知识起着很好的推动作用,简单来说,这一推动作用就是兴趣的推动作用。学生对新知识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机,有了动机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从而学习效率也会得到大大的提高。所以,只要使得学生对新知识产生积极的兴趣,就可以将学生大脑组织的功能进行有效地激发,从而使得学生在乐趣中展示自我能力。而这一学习兴趣的激发是与学生心理紧密结合的,是需要教师精心策划的,在这一激发过程当中,与学生心理结合越紧密教学效果就越好,策划越精心学生展示欲望也就更强。
如在教师讲授比例这一内容的时候,可先让学生数一数自己班上一共有多少同学,然后再数一数其中女同学与男同学各是多少人,教师可在学生数过之后结合本班人数将比例这一概念提出。在这一过程当中,同学们本身就是教学当中的实例,大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会好奇教师为什么要让自己数班上同学们的人数,为什么又要数男生女生各自的人数,带着这一好奇心,学生会迫不及待的告知教师与学生自己的发现以促进课堂进行。在老师提出比例这一概念之后,学生会迫不及待的想要知道比例这一概念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然后主动的将自己对人数的统计与比例相结合得出自己的结论。如此一来,比例的相关知识点就讲解的差不多了已经,而且不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而是学生在兴趣的指引下积极主动的求取,甚至仅仅是通过老师的引导自学这一内容,整个教学效果得以大大的提高。
三、教师要利用结组讨论进行体验式教学
教学设计,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与其他内容想比,教学设计是一个较新的理念,这是进步的,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学设计主要是指让学生以实际生活当中的客观事实为起点,在对实际的现实的问题的探讨过程当中进行学习,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加易于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还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学以致用。在实际课堂教学当中,课堂讨论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在教师讲授分数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自由结组并将部分糖果分发给学生,因为糖果这一实物不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是学生所喜爱的,且在自由结组的情况下学生们可通过提问、讨论等合作方式解决问题获得新知。教师可给学生设置一些相关的问题让各小组结合实例进行思考,如分发出去的糖果是多少,与原先未被分发的糖果有什么关系?如分发出去的糖果占糖果总数的多数还是少数?再如分发出去的糖果是否可以比糖果总数多?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一定要善于引导学生互相提问与合作解决问题,让学生清晰地有条理地去进行思考,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与小组的讨论后自己得出相关结论。
四、突破单一检测,丰富教学评价
教师在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进行体验式教学之后,最后的教学效果究竟如何,要通过相应的检测来说明,这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测,更是对师生进行教学评价有效途径。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进度与教学内容,定期或不定期的对学生进行检测,以往的检测主要局限于试题这种形式的检测,题目的拟定往往与教学大纲紧密联系,难易程度也适中,既不超出教材范围又不过于简单,但这种检测形式过于单一,应采取更加丰富的检测形式。小学数学教育是针对小学生这一年龄阶段的数学教学,
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要对其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以促进其自主学习。在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既要按照一定的教学模式去做,又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去突破这一模式、发展这一模式,如引导学生自学,增加讨论环节等,从而实现小学数学的高效教学。
五、增强对“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认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自主探索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自主探究。”以上鲜活的教学思想,无不闪耀着时代精神和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审视和反思传统的数学教学,弊端是显而易见的。综观以往的数学教学,不少是以教师为中心来组织教学,呈现的是教师讲解多、分析多、提问多,而本应作为主体的学生则成了被动接受的“机器”,只能被动、接受式地学,跟着教师设定的模式、思路猜谜语式地想和机械地练,一步步接近现成的答案,逐步掌握由别人设计好的技能和方法。这是数学教学的一大悲哀。此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由习惯了的接受性学习转为探究性学习。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动作用和小组学习、全班学习的群体作用,在合作中学习,丰富知识积累,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可以说,自主探究是合作学习的基础、前提,合作交流是促进自主探究学习的形式、途径和目的。二者互为一体,又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面对《课程标准》和新教材,教师如何依据新的课程观和教学理念,积极拓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一个非常紧迫和严肃的急需解决和实践的重大课题。课改的新形势不允许我们再走老路,或迟疑、观望,课标的新理念在召唤我们积极投入到学生学习方式的探索中去。
六、拓展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间,营造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围
1.给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和时间
人,只有成为自主的人,才会有主体性。要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就应把学生从“我教你学”的传统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主动去获取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究可体现在如下方面。
第一,学生先自学新内容
在教学一节新课时,应让学生充分地“自学”,并且让学生在自学时圈点勾画,或作批注,以备质疑问难。通过学生的自学,让他们对新知识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第二,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确立学习的内容及目标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体现,是探究学习的开端。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所提出的问题也会丰富多彩,甚至千奇百怪。不管怎样,学生所提的问题,融入了他们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意识。
第三,学生说出自己的思路和方法
在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必然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和方法。作为教师,应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交流,以相互启迪,升华认识。但因受认识水平的局限,思路和方法必然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教师绝不能以教参的分析和答案来统一。那只会让更多的学生自叹不如,会扼杀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其逐步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2.充分利用小组学习、全班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已成为当今社会一种主要的学习形式。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与别人合作的团队精神。在个人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倘若单靠自己的力量有的困难是暂时解决不了的,有的则需要用相当长的时间,而“合作学习”无疑是解决这些难题的法宝和有效方式。
七、把握好教师的角色转换,推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的深入实施
1.教师在主体性教育中的角色转换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具体地说,教师是学生积极学习情感体验的培育者,是学习方法的指导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
2.不做教材的奴隶,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新教材具有开放性和弹性,而开放性有利于学生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收集资料、合作、探究,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彻底转变。这就需要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树立正确的、开放的教材观。要用好教材,而不是“讲”教材,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做教材的奴隶。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总之,“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学模式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新的模式,教师在培养学生间的情感交流、互相带动、共同提高,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应加强研究,努力探索,不断提高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实效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