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偏头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2017-01-12

偏头痛怎么回事呢?要怎么治疗呢?下面和小编具体了解下男人偏头痛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男人偏头痛的原因:

偏头痛在中医理论上认为其属于“头痛”、“头风”、“厥头痛”等范畴,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头面风候》首先提出“头风”的病证,宋代杨士瀛《仁斎直指方》对头风痛的临床症状作了更详细的描述。李东垣《东垣十书·内外伤辨》把头痛分为外感头痛与内伤头痛,并明确地指出偏头痛的病名:“如头半边痛者……此偏头痛也。”从古至今,各个医家对偏头痛的发病原因皆认为主要在感受外邪,情志内伤,饮食不节,久病致瘀的基础上造成肝、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风袭脑络,痰浊阻滞,瘀血阻络所引起。在经络辨证上,张氏等认为主要是六淫之邪伤及三阳经,而其中又以少阳经,太阳经为多见;陈氏等则认为内伤是由于肝郁肝火伤及阴络,肾阴肾精亏虚导致脑海失养,脾失健运致气血亏虚或痰浊内生阻于经络而致病。

男人偏头痛的治疗方法:

1、中药内服

中药治疗偏头痛的方药众多,依据传统中医辨证理论,“头为诸阳之会”,“五脏精华之血,六腑清阳之气皆会于巅”,凡外感六淫之邪,上扰巅顶,邪气稽留阻碍清阳,经络被遏而气血逆乱,痰瘀阻络,脑失所养而导致偏头痛,故风、寒、痰、瘀为本病的主因,辨证审因后,喻氏用偏正汤,药有:川芎、白芷、白芥子、白芍、郁李仁、柴胡、细辛、香附、全蝎、蜈蚣、炙甘草,全方起到祛风散寒、通络祛瘀、蠲痰利窍作用。偏头痛病程缠绵日久,遇劳则发,冯氏认为当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其发病与肝、脾、肾三脏有密切关系,治疗用当归芍药散,当归、白术、川芎、白芍、泽泻、茯苓、葛根、全蝎,有热者加黄芩;此方肝脾同治,以治肝为主,亦为气血同治,但以活血为主,对于脾虚肝旺及久病入络的血瘀头痛效果显著,临床治疗35例,有效率为95.65%。陈氏对偏头痛的体会是认为无论外感或内伤引起的偏头痛,均为气血运行失调,气机阻滞,脉络不通引起,而痛处多在头之两侧,为少阳经脉所过之处,自拟芎柴丹胡汤:川芎、柴胡、丹参、延胡索、白芷,运用柴胡引诸药入少阳,5日为1个疗程,临床治疗238例,一般5~7日可痊愈,或10日明显减轻好转。谢氏亦认为偏头痛属“久痛入络”,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偏头痛58例,组方中桃仁、红花、川芎、丹参等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液黏稠度的现代药理作用,也符合了中医理论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邓氏取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治疗偏头痛64例,研究者结合中医“久病多痰”,“久病入络”,“久病多瘀”的观点,藉此方补养气血,化痰降浊,化瘀通络,标本兼顾治疗偏头痛,临床有效率为93.8%。张氏在辨证立法用药上多从肝入手,若肝久病则肝血不足,血虚生热,火动生风上扰清窍致经脉阻滞而发为头痛,取辛芷四物汤治疗偏头痛56例,疗效显著,在四物汤的基础上加细辛、白芷、丹参、延胡索、夏枯草、钩藤、草决明,取四物汤滋肝阳血,钩藤、夏枯草等平肝风,延胡索、丹参活血通络,细辛芳香通窍止痛,诸药合用使得阴血足,肝木升,头痛可自消除。

2、中药外治

采用某些特定药物,通过贴敷涂等方法从体外来治疗偏头痛,马氏用头风膏贴在两侧太阳穴,每次贴敷6~8h,每日1次,5日为1个疗程,头风膏组成有川乌、白附子、生南星、川芎、细辛、樟脑、冰片,研为细末调成糊状敷贴。临床发现通过头风膏穴位敷贴能引诸药达病位,并降低血液黏度,改善大脑血液循行作用。尹氏针对外感与内伤偏头痛患者分别取不同中药研制成粉末,在穴位敷贴,外感型偏头痛,取细辛、附子、白芷、藁本、川芎、公丁香、皂角刺、延胡索、当归,上药研为粉末,以姜汁调成糊状,在风池、风府、头维、太阳穴位敷贴;内伤型偏头痛,其认为此证型痛多有定处,敷贴穴位以痛处为主,药物有水蛭、桃仁、川芎、细心、斑蝥、延胡索,研末以温酒调成糊状,临床患者经1~2个疗程治愈18例,显效15例,有效7例。魏氏采用滴鼻剂,由川芎、钩藤、白芷、羌活、细辛、菊花、冰片组成,每次滴入鼻腔2~3滴,每日3~5次,或将药液滴在棉球上塞入鼻中,左侧头痛塞右鼻,右侧头痛塞左鼻,全头痛左右鼻交替,每次30min,7天为1个疗程,鼻腔黏膜毛细血管丰富药物很容易被吸收且扩散。孔氏用本草药物白降丹亦取来临床治疗偏头痛,额颞部疼痛者取悬厘穴,后枕部疼痛者取玉枕穴或脑空穴,先在选中穴位上用手术刀割开略1cm,以表皮轻度渗血为度,用棉签轻取少许白降丹涂抹于穴位上,切割处不包扎,一般治疗只作1次,随访病患98例,总有效率为95.9%。明氏整理了数种中药外治治疗偏头痛的方法,归纳出有敷贴法、嗅闻法、点滴法、熏洗法,认为人体真皮有丰富的毛细血管,通过真皮来吸收药物,避免了药物对肝脏与胃肠的损害,通过鼻腔黏膜可使药物更迅速渗透到组织,从而更快起到对偏头痛的治疗。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