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散文篇

2017-02-13

自小,我们就对教师始终抱着一种近乎敬畏的感情,教师给我们带来渊博的知识。以下是由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教育散文篇,欢迎阅读!

小学教育散文篇(一)

我所能想到的最重要、最有价值的事情,莫过于受到良好的教育。因为只有良好的教育才能使我们有秉渊深的学识、清明的才智、通达的情性、宽广的胸怀和高贵的教养。

理想总是高于且先于现实而存在的。没有对于什么是良好教育的理想,没有某种关于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我们就无法从事教育。教育正是牵涉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具有鲜明的价值指向的潜能的唤醒,浸淫于“文化——心理”之间的精神创生。真正的教育使得一个人易于领导与合作,而难以奴役和盘剥。

那么,什么是良好的教育呢?也许我们很难给予它一个周全的描述,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过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过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她)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

对于所有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人们,大概都不难达成这样的共识:不论是家人之间的纯美的至爱亲情,还是亲朋故交这间诚挚的友谊,也不论是师生之间的倾情给予,还是陌生人之间默默无言的相互关爱,都能给我们的心灵以温暖的慰藉,给平淡的日子以清新明丽的感动。在教育中,如果我们能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真情与关爱的氛围,良好的教育就有了最切实的保障。

而“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没有任何真正的教育是可以建立在轻蔑与敌视之上的,也没有任何一种真正的教育可以依靠惩罚与制裁来实现。真正的教育只能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真正的教育存在于人与人心灵距离最短的时刻,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之中。让年轻一代在人性的光辉里,拥有一个关怀的人生,这应是良好教育努力达成的一个目的。

书籍是人类文明不灭的火种,人类走向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没有一艘船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马/能像一页跳跃的诗行/把人带向远方。”(狄金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告诫我们的:“启发智慧和鼓舞人心的书往往决定一个人的前途。学校首先是书籍。”在书籍中,智慧老人展示给我们是历史的镜鉴、生命的律则和文明战胜野蛮的曲折。人是理性的动物。“未经审察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苏格拉底),你真正的生命是你的思想。对某一问题不倦的探究,是个体成长所必经的心路历程,也只有在理性的基础上才能确立自主的尊严。

如果成长中的青少年没有对某一项活动较为持久的投入和倾注,如果对一切都只是浅表性的接触,那么,心灵的疆域就不能得以拓展,也不能生发出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中国古训中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得”,“纸上得来终觉浅,心中悟出始知深”,前者强调的是活动、实践、躬行对于知识的领会与掌握的意义;后者强调的是“悟”,即个体经验的激活在理解、吸收、建构和掌握知识过程中的意义。没有比较丰富、深刻的体验来积淀形成一定的经验背景,悟就不易甚至不能产生。因为理解活动并非某种纯粹的智力活动,而是人的整个生存活动的一部分。

大自然的奇妙景观,不仅给人们以美的陶冶,也给予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即使是普普通通的一片树叶,平平淡淡的一方晴空,一场罕见的瑞雪,一次壮观的海潮,都能给予我们以绵密的哲学理趣、迷人的艺术灵光。让孩子们领略到大自然的无限风光,领略到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并由此产生惊异感,从而增进人与自然之间的亲和与交融,这是完美教育的不可或缺的要素。

教育是文化传递与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是人类本质力量的确证与表征。在宇宙学的参考日历上,人类出现至今这段时间还不到一天的1/1440。然而,就在这段似乎微不足道的时间内,人类创造了繁荣、灿烂、富丽的物质文化,纵横交织、井然有序的制度文化,千姿百态、深邃精湛、幽邈纤细、意蕴丰赡的精神文化。作为人类的一员,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为之自豪的。这种自豪感是参与分享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和进行新的探索的强大动力。

真正幸福的人,是过着值得尊敬和真正的人的生活的人,是精神上和物质上都很富有的人,“富有的人同时就是需要有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的人”(马克思)。学会过美好的生活,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人,这是完美教育的鹄的。因为,个人的自由,群体的和谐,社会的公正,人类的福祉与尊严,全系于良好的教育。

小学教育散文篇(二)

教育应该是一种享受对于师生双方来说,所有的教学,以至整个教育,都应该是一种享受,享受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首先,教育是教育者的一种享受。教育是教师的主动性行为,其主动性表现为教师的劳动和奉献的自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正因为渗透了教师的心血,体现了教师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蕴藏了无穷的乐趣,使教育者本人从中享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教师的劳动是一咱不同于一般劳动性质的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可供选择,需要的是教师本人忘我的奉献--崇高的思想、高度的智慧和非凡的才能。这种奉献本身又是一种获取,所以教育是在享受中获取,在获取中享受。

其次,教育是学习者的一种享受。就学习者而言,他们相对于教师有一种受动性,这种受动性并不是对外力无奈的忍受,相反是学习者对教育的积极享受。一方面,作为学习个性,天然具有一种趋美冲动,即对美的样式的敏感性和选择性;另一方面,学习对象提供了学习者自我发现、自我欣赏的最好媒体。这些对象--人类总体劳动创造出的美的结晶,最能激起人的生命激情和自由感受,从而给学习者带来审美愉悦和享受。所以,学习是在生产中享受,在享受中生产,生产出个性主体以圆满实现教育的目的,享受自我发现、欣赏及生命得以生长的欢欣。

再者,教育的终极目的是把自然人、感性人变成社会人、理性人,是为了提升人性,使之尽快走向崇高和完美。而这,绝不能通过强制、灌输来实现。精神的高扬、心灵的净化、灵魂的塑造需要陶冶。而陶冶,不经审美的享受阶段就不能成功。因为"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其所不乐。"只有教育到了使学生感到"无厌苦之患,而有自得之美"时,教育才能发挥最大效益,师生双方才能共同进入享受阶段。

这种享受在教育教学中随处可见:当学生突然明白了生命的价值,从而羞愧满面,流下热泪,深情地说出"老师,我错了"的时候;当老师提出了学生急于想了解的问题,解析了学生急于想知道的秘密,使处于愤悱状态的学生茅塞顿开,眼里闪烁快乐光芒的时候,那种属于精神上的享受便出现了。

半个童年 连日的大雾后,终于又见到了阳光。 搬一把藤椅坐在阳光下。天地宛如一个舒适的摇篮,被清风的柔掌,轻轻的摇晃起来。摇落了俗务的困绕,摇醒了沉睡的幸福亦摇醉了一片明净的心情…… 眯起眼睛,贪婪着阳光蜜一样甜美的亲吻,任凭金色的芬芳一点点将我浸染…… 孩子们从身边跑过,跌落了一地的欢声笑语。 最喜欢这样的他们。 抛却了所有烦恼与压力,忘记了功课和责备,还有父母那沉甸甸的期望……尽情的享受着童年,享受着蓝天、草地与阳光。枚枚小小的向日葵在奔跑,那种快乐与活力是世上最动人的风景。谁能不为之欢喜、动容? 于是,想起那句话来,说是每个人都有一个半童年,一个是自己的。那半个则是孩子带来的。忽然就醒悟了,原来我如此的幸运,可以不断的拥抱着一个又一个的童年。并且不停的“享用”着“半个童年”的快乐与天真。 于是,我俯下身子,拾捡起那一簇簇快乐的阳光,一串串畅快的喊叫;剪影每一张笑脸和奔跑的姿势,用他们作为我的材料,编织着我永远也织不完的“半个童年”。

小学教育散文篇(三)

勤俭。大禹治水、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勤劳,要求人们热爱劳动,积极劳动,勤奋努力。节俭,要求人们节制生活欲望,约束自己消费行为,俭朴生活,节约财用。当前的社会中存在着一股崇尚物质消费、以浪费奢靡为荣的不良风气,如果我们的下一代的脑海中全是消费主义的思潮,只追求物欲的满足,那么节俭节约必然只能是一句空话。教育部专门发文,要求勤俭节约办教育,建设节约型校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促使广大学生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养成勤俭节约习惯。

“宁可苦了自己,也不能委屈了孩子”。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也是人之常情。中学生带手机,在校园里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别的同学喝饮料,自己当然不能喝白开水;别的同学穿名牌,自己又岂甘落后?认为一天消费三五块钱没什么,丢掉一些东西也没什么;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表现出一个人的阔气和大方。不少学生认为节俭是吝啬,是小气,是要放弃现有的优越条件自找苦吃。因此,他们不惜打肿脸来充胖子,处处跟风,事事赶潮流。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家里生活条件艰苦的同学,学校的饭菜会觉得很香,家里条件优越的孩子就会学校的伙食没胃口。从优越环境中出来的孩子很难适应艰苦的环境,他们受到一点苦,就会觉得比常人难受,因而容易知难而退。父母只能照顾孩子一时,照顾不了一辈子,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都得靠他自己。温室里的花经不住风吹雨打,只有饱经风霜,才有顽强的生命力。衣食住行是每个人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和习惯可从这方面如手。穿名牌并不代表浪费,毕竟名牌的质量有保证,穿起来舒服,合身,可不能刻意追求,应量力而行,衣着首先是整洁,否则无论怎么好看上去都会让人不舒服。吃,首先是卫生,其次是营养,其实现在的孩子营养不足是个别,过剩才是普遍问题,特别是学生的营养餐工程,使学生的伙食更讲究营养和口味。面对各种各样的食品安全问题,许多人也认识到让吃回归生态,多吃初级产品。谈到行,许多幼儿园的孩子都为什么不喜欢爷爷奶奶接,而要求年轻的家长接呢?是因为老人不会开车,他们知道奥迪、宝马、奔驰,感到步行,骑车接送很没面子,而且很在乎车的档次,从小就这样贪幕虚荣,却不知劳动的艰辛,赚钱的不易,真的好可怕。

常将有时思无时,莫将无时思有时。让孩子从小要有危机感,在穷尽之时想到当年的富有那是空悲切。零花钱不是小问题,很能影响一个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许多学生往往前半周花的随便,后半周可能连车费也不够,这是培养学生正确消费观念的良好时机,消费要有计划,讲节俭,把钱花得合适,要多让学生体验缺钱时的感受,多和艰苦家庭的孩子比较,知道他们的艰苦生活。每个人都不可能注定富或穷一辈子,都有发生转变的可能。老板某天变为打工还债,打工者某天成为老板都很正常。富由俭来,又因奢去。好好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勤劳,对学生来说,生活上要勤快,学习要勤奋,学生的主要任务当然是学习,但并非参加劳动就会影响学习,学习之余适当的劳动,在家在学校干些力所能及的活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能促进学习,因为许多知识通过实践就能得到领悟。

学习是一种需要付出精力的劳动,需要花心血,不然学不到丰富的知识。老师们深有感触,如今的孩子学习积极性不够高,,是被迫学习,许多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也缺乏思考探究的主动性,对一些思维性问题懒得钻研,应付一下,浅尝辄止。一份辛劳一份收获,学习也如此,光有聪明的头脑而不去勤奋努力将一事无成。

少年宜使苦,苦则志定。青少年儿童应该适当吃苦,知道饥的味道,寒的感受,劳动的艰辛,才能磨练一个人的意志,培养正确的世界观。勤能补拙、勤能创造财富,俭能积累财富,只勤不俭,徒勤,只俭不勤,徒俭。古曰:勤俭之为德,小而可以自足,大而可以济人济世。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