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推手中的四两拨千斤
大家对太极拳中的四两拨千斤还有怀疑吗?练习太极拳一定要掌握力的方向,和力的着重点,这样才能将力发挥到最大,实现四两拨千斤的力学原理,从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太极拳发力的规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太极推手中的四两拨千斤。欢迎阅读!
太极推手中的四两拨千斤
一、切实贯彻“舍己从人”这一太极推手的战略思想
这是实现“四两拨千斤”的前提。
舍己从人就是不要主动的进行攻击,而要依据对手的劲力大小、方向等等进行攻击。在太极拳的技击中, 并不是依靠强大的力量来获得胜利的,而是通过灵活的运用太极拳要领使对手失去重心来获得胜利的。
二、切实采用“引进落空”这一太极推手的战术思想
这是实现“四两拨千斤”的必由之路。
“引进落空”就是对方进攻哪里,我哪里就让位出来,引其进入,毫不费力使其扑空;或者我稍加旋转,而且是借对方之力被推而旋转,使其力沿切线滑掉。
“引进落空”是最省力又不挨打的战术,是以柔克刚的打法,当然要具有既能闪让旋化又不失中定的功夫。如果不是采用“引进落空”的战术,而是顶着打,进行“阵地战”、硬碰硬,必然是拼消耗、费大力,绝不会收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只有采取“引进落空”、“游击战”的战术,才能保存实力,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才能伺机寻找对方弱点,在对方落空之时集中兵力、合力反击。只有树立了先放进来的思想,才有取胜的余地,“引进落空”就是实现“四两拨千斤”的必由之路。
这条路或称这种打法,就是“即化即打”或者叫“化就是打”,是弱者取胜之路。当然,对于具有绝对优势的强者而言,他可以采取“一触即发”、“彼微动,己先动”,或者主动出击、先下手为强、“打就是化”的战术。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战术思想。但太极拳的精髓之一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主动出击的打法不是太极拳主张的做法。
三、熟练运用“不顶不丢”这一太极推手的基本原则
这是实现“四两拨千斤”行之有效的具体做法。
“不顶”,就是对方进攻时,我不在对方进攻的点上顶着阻挡其前进。只有做到“不顶”,才能做到以小力胜大力,才能没有不必要的消耗、浪费。
“不丢”,就是对方进攻时,我不能退得过快而超前离开对方,对方后退时,我也不能跟得太慢而落后离开对方,总之是进退均不离开对方,始终与其连随,像蝇虫落在人身上一样黏贴在接点上随人而动。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不费大力,而又能借到对方之力,达到“四两拨千斤”之神效。“不顶不丢”,既是初学太极推手的基本要求,也是推手进入上乘功夫的检验标准。
真正做到时时处处不顶不丢,也就到了“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轻灵圆活,随心所欲的神明阶段。
四两拨千斤的真正力学内涵
“四两拨千斤”是太极拳一个著名的技术谚语。它体现出太极拳的运劲和思维特点,就是主张用巧力而不是拙力来取胜。
当对方以大力击来时,我不是与之硬抗,而是避其锋芒,运用内劲功法,避实就虚,引进落空,巧妙地调整力学结构,使对方失重、失势,再于关键点或线上施以小力,就可将其击倒。这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其核心在于顺势得机、以静制动。
四两拨千斤的真正力学内涵是“化劲”
在推手运动中,化劲是一种基本的技法。化劲就是化解对方的作用力,其实质和功能有两点,其一是以小化大,以我方的小力取胜对方之大力;其二是改变对方力的方向,本来对方力的方向向我而来,改变为离我而去。
太极拳的“四两拨千斤”就是化劲实质的具体表现。武术界对化劲的实质和威力一致认同,但对化劲的原理,对形成化劲的条件,对四两拨千斤的原因,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
在有些武术专著中,经常看到有关化劲问题的论述,有的认为化劲的原理是使对方发出的作用力作用在一个圆活松柔的物体上而耗失掉,有的认为四两拨千斤的原因是双方的作用力相互合成的结果。
我认为以这些论点为根据很难说明化劲的实质,因为前提和结论之间没有内在的联系,并且其“正确性”也无法通过科学实验证实。
化劲问题既是一个武术问题,又是一个力学问题,在化劲的实质中存在很多力学的内涵,只有从这些力学的内涵出发,才能说明化劲的实质,才能找到四两拨千斤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