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的流派
《风光摄影的流派问题》风光摄影大家相对比较喜欢也比较常见,但是大家知不知道风光摄影我们常用的可以有多少种表现手法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些关于风光摄影的流派介绍,供大家参阅。
一、纪实主义拍摄手法
就是将大自然的一个美从你的视觉上和技术上去还原和提取。最大特点就是:认识见证的作用占主要的主导作用。
虚拟而非虚构
并不是所有过往的场景和事物都能如实的再现,有的就需要通过现在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虚拟再现,但是这些是虚拟并不是虚构。因为这些虚拟的场景和事物都要以真实的存在、历史为依托。运用三维动画和数字特技进行的虚拟再现是一种有科学依据、历史依据的虚拟,像《圆明园》这部纪录片,如果缺少了现代数字特技技术的支撑,是无法建构出来的,因此也就无法再现。众所周知,我国历史上这一无比辉煌的皇家园林已经毁于战火之中,如果只是通过拍摄实物进行建构,恐怕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将是满目的断壁残垣。我曾经很好奇的看过《人与自然》栏目播出的特别纪录片—《与恐龙同行》,外国拍摄人员很好的运用了虚拟再现的手法,让我看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活着”的恐龙群体。
真实与虚拟相结合
真实的再现需要我们的记忆和知识储备的能力,而虚拟的再现就需要我们发挥一下我们的想象力,当两者被我们所结合利用,我们就会很好的融入到这一部纪录片之中。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戏曲艺术恰恰很生动的体现了纪录片拍摄当中虚与实相结合的手法,中国的戏曲表演所需要的就只是舞台上的简单的道具和演员的化妆和服饰,有时我们甚至就通过演员简单的动作就能理解他们所要表达的复杂的真实存在,但是,这对于我们的想象力和知识储备是一种很大的挑战,往往年轻的一代很难理解戏曲之中所蕴含的真实存在。在《植物王国》这一部讲解关于植物的纪录片中,当讲解到植物物种发展变化的历程中就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拍摄手法,用三维图解的方式展现出植物物种数量比例的动态变化,因此让我印象深刻。
二、画意摄影
画意摄影的特点就是:追求绘画的意趣味。一切以绘画的原则,包括构图以及规范性等。总之一切以绘画的标准为导向进行创作。画意摄影在创作上又可以分为绘画派和画意派,绘画派大致是摆拍,先画好一个草图,按照图的布局和场景进行还原;而画意派则是根据场景恰当地构思还原曾经的画面,让人们觉得好像一幅画。
若说画意派摄影需要一个定义,毋宁说需要一个地位。事实上,建立在更高层次之上的审美需求,将画意类作品置于很玄妙的境地:与鲜活热辣的时尚摄影相比,似乎更为“阳春白雪”一些,也更为隽永;而与单纯的瞬态拍摄相比,则更具内涵。以个人的理解来看,画意摄影实际上就是:瞬态拍摄+时间或空间场景+绘画技法结合而成的摄影作品。一句话,若说瞬态摄影是历史的见证,可以为之做注脚;画意则是可以装点生活的道具,是可以关照审美享受的载体,应该出现在人们生活的各个角落。
对画意摄影来说,“画”是一种形式,要把这种形式变为有意义的作品,就要把个人的观念融入照片里。因此“画意”首重“意”字,若只追求画面效果,忽略画面内的意图,也只能是一幅失败的作品。
三、超现实主义摄影流派
这个流派的特点是:将人们下意识的灵感和幻象利用技术的手法进行加工,然后产生一些不可思议的甚至荒诞的情节效果。
超现实主义艺术源于法国作家勃勒东(Andre Breton)发表于1924年的《超现实主义宣言》。他在这篇宣言中写道:"超现实主义是人类的一种纯粹的精神无意识活动。人们可以用无论是口头、书面还是其他方式来表达思想的这一真实过程--在不受理性的任何控制、又没有任何美学和道德的成见时的思想之自由活动。"由此可见,这一艺术流派的哲学基础是柏格森(Henri Bergson)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精神分析学说。在他们看来,人的最真实的感觉只能在潜意识和梦幻当中。因此,人类的下意识活动、突发灵感、心理变态和梦幻世界,才是一切艺术驰骋的广阔天地。
四、纯摄影
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是:利用摄影本身的优势和特点,用纯粹的摄影技术去最求画面的美感、清晰度、丰富的层次,微妙的光影变化等。比如画面的层次,比如物质的表面质感,要求细腻。不可以在暗位死黑,高光位没有层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