隶书曹全碑优秀书法作品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的代表作品,风格秀逸多姿和结体匀整著称,为历代书家推崇备至。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隶书曹全碑优秀书法作品,希望对你有用!
隶书曹全碑优秀书法作品欣赏
隶书曹全碑优秀书法作品图片1
隶书曹全碑优秀书法作品图片2
隶书曹全碑优秀书法作品图片3
隶书曹全碑优秀书法作品图片4
隶书的创作变化
书法创作在当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呈现出多元化、多风格的局面,同时也更加强调书家的个性,体现书家的性灵之美,而人们的审美也随着历史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等发生了变化。那么,当代隶书的创作有什么特点,是根植于传统还是背离传统。
从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的欣赏者,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艺术审美具有明显的不同。并不认为具有博大精深的汉碑在今天就过时了,也没有理由排斥具有平直端正风格的汉代隶书。但从近20年当代书法的发展和全国书法展览的实际情况看,凡取法《史晨碑》、《曹全碑》、《乙瑛碑》包括《石门颂》、《礼器碑》等风格的隶书作品,皆和展览入选无缘,而取法《张迁碑》、《开通褒斜道刻石》、《广武将军碑》、《好大王碑》以及秦汉砖瓦文字的隶书作品,甚至篆隶结合,行草杂糅的作品,却受到人们的喜爱,频频入展或获奖,并形成一种风气。这种状况是进步,还是倒退。是推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还是引导青年书法爱好者走向极端。
当代隶书创作所发生的这种异变现象是很正常的,是当代书法发展的必然,是一种进步和发展。出现这种现象,是当代书法家审美趣味发生变化的必然,是当代书法展厅文化现象的产物。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一成不变是不可能的。其实艺术的发展总是遵循着由烂漫自由到规范端严,又由规范端严到自由烂漫的发展过程,所谓先规矩,后变化,是人们学习艺术的必由之路。人们初期必然是要临摹和学习像《史晨碑》、《曹全碑》等规矩汉碑,等有了一定的隶书基础之后,就会自然追求发展和变化,取法和学习奇险峭拔的隶书作品,如以方笔取胜的《张迁碑》、自由率意的《开通褒斜道刻石》、处于隶楷之间的《广武将军碑》、平直简古的《好大王碑》等等,从而融会贯通,追求个性,抒发性灵。在这里,应该把书法学习和书法创作区分开来,把一般的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区分开来,把书法的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区分开来,逐步建立书法创作和欣赏的共同基础和语境。当代隶书创作的异变现象,并没有背离传统,而是学习和借鉴了传统,是书法家通过对传统书法的挖掘和研究之后,取法传统书法中一向不被人们所重视和熟知的一部分作品和资料的基础上,从而形成的新的创作倾向。
纵观书法史的发展,隶书的产生和演变经历了三个重要的时期:一是秦汉时期,即古隶和今隶时期,这一时期的东汉是隶书发展最鼎盛和最辉煌的时期;二是唐代,即隶书发展的守成时期,或称楷书化时期;三是清代,是隶书中兴、流派纷呈、名家辈出的时期,也是隶书发展的集大成和总结期。秦汉隶书是隶书发展的辉煌时期,博大雄浑,古朴厚拙,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唐人以楷法入隶书,规矩多于变化,程式化严重,是隶书发展的过渡时期;清代隶书继承和发展了秦汉隶书的传统,吸取了唐人的教训,以篆书的笔法写隶书,如邓石如以篆书入隶,赵之谦以魏碑入隶,伊秉绶以颜楷入隶,何绍基以行草入隶等等,都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使隶书出了新意。
隶书是继篆书而兴起的一种书体,它源于战国,孕育于秦代,形成于西汉,盛行于东汉。它由篆书省易、简化、演变而成,风格多样,历史悠久。隶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战国时的楚帛书和竹简上,就出现有写法草率,字形扁平,体式简略的字体。当时的玺印、货币、陶埴、铜器、刻石上也有打破篆书用笔和结构的简约文字,这可以看作是古隶的先导。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简,是秦隶的代表,它包含有大量篆书的体势及笔意。它介乎于篆隶之间,已经完全冲破了秦篆的约束,写来自然随意。其特点是:减少盘屈,化繁为简,圆者渐方,字形从狭长渐变为正方,个别字亦有蚕头磔尾的雏形。西汉初期继承秦制,其中包括文字制度,所以西汉的隶书与秦隶无太大的区别。其隶书犹有篆意,但明显减弱,已逐步将圆转改为方折,有的字体已呈方形并出现逆入平出、蚕头磔尾和上挑的笔势。笔画的粗细变化十分明显,形体质朴厚重。《五凤刻石》及《莱子侯刻石》为西汉隶书的代表。
隶书进入东汉,发展为全盛时期。东汉隶书在秦隶和西汉隶书的基础之上进行改易,开始有意识地追求齐整和美观。点画波磔分明,篆意完全脱尽,结体多为扁平、方正,日趋严整精工,波磔分明,左右八分,所以又称为“八分书”,被尊为隶书的楷模。关于隶书,胡小石先生在《书艺略论》中说:“隶书既成,渐加波磔,以增华饰,则为八分”。这句话既解释了八分,又概括了汉隶的主要特点,左舒右展,分张外拓。东汉是隶书的大盛时期,是隶书发展的顶峰。这一时期立碑之风极盛,民间书手大量涌现,碑碣纷呈,美不胜收,千姿百态,蔚为大观。
从隶书的发展演变史看,隶书是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风格多样,流派纷呈。其形式有碑刻、摩崖、经幢、碑额、砖铭、瓦当等;其风格有的朴拙雄厚,有的奇险峭拔,有的秀劲飘逸,有的方正厚重,有的篆书笔法突出,有的行草意味浓厚,有的波磔鲜明,有的无波无磔,有的取横势,以宽扁见长,有的取纵势,以直长取胜。正如清代书法家王澍所评“隶法以汉为极,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当代书法家学习书法的条件要比古人优越的多,许多新出土的碑刻摩崖、竹简帛书,是古代书法家所未曾见到的,完全有条件扩大视野,临古人所未临,写古人所未写,创古人所未创。许多年来,学习书法有一种先入为主的现象,即一提到魏碑就是《张猛龙碑》和《张黑女墓志》;一提到唐楷就是《九成宫碑》、《颜勤礼碑》和《玄秘塔碑》;一提到隶书就是《史晨碑》、《乙瑛碑》、《石门颂》。比如写隶书,有人认为必须出现明显的波挑和波磔,写得平扁飘逸才是正统的隶书。其实则不然,历史上秦和西汉时期的隶书是没有明显的波磔的。正如胡小石先生在他的一幅隶书作品中的落款所题“笔无波磔亦隶也”。当然,以上这些作品毫无疑问都是书法史上的名作精品,但却代表不了所有书法的历史和传统,代表不了许多颇具特色的作品,即是一块残石,一片残瓦,一方墓志,一枚竹简,只要有特色,有可取之处,都值得书法家学习和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