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海洋安全形势论文

2017-03-01

海洋方向的安全问题在中国地缘政治中历来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海洋安全形势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论文范文一:中国海洋安全形势分析

摘 要: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当今国际海洋形势正在发生重要变革,这对中国的海洋战略的构建与发展既是机遇同时又是异常严峻的挑战。因此,分析当前中国周边海洋安全形势,把握中国海洋安全面临的压力与挑战,对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构建,海上力量的大力发展以及国家海洋权益的维护至关重要。

关键词:海洋安全;海洋战略;周边海洋形势

当今国际海洋形势的重大变革主要表现为世界各主要海洋国家纷纷加强和调整海洋政策;《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的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同时显现;以海权角逐为核心的海洋地缘战略争夺不断加剧;海洋领域的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影响日益凸显。①在此背景下,亚太各主要大国纷纷调整其海洋战略,同时,随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美国对亚太地区强势回归并高调介入中国周边海洋争端问题,而与中国存在海权争端的主要国家也借此机会不断升温争端问题,使得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呈现出明显恶化之势,中国周边海洋形势面临着巨大压力和异常严峻的挑战。

一、亚太主要大国海洋战略的调整

(一)美国海洋战略的调整

冷战结束后,作为蓝色海洋上的一枝独秀,美国为了保住其“海上霸主”地位,愈加重视维护自己的海洋权益,积极调整和制定新的海洋战略,不断强化其全球海洋强国地位。2000年7月,美国政府出台了《2000年海洋法案》,为制定美国在新世纪的海洋政策提供了法律保障。2004年12月17日,布什总统向国会提交了《美国海洋行动计划》,对落实《21世纪海洋蓝图》提出了具体措施。《21世纪海洋蓝图》和《美国海洋行动计划》的制定,为21世纪美国海洋战略奠定了基础。2009年6月12日,上任不到半年的奥巴马总统发表总统公告称:“本届政府将继往开来,采取更加全面和综合的方法来制定国家海洋政策。”②“9·11”事件后,随着海洋安全的重要性和优先级不断提升。海岸警卫队很快就并入新成立的国土安全部。2002年颁布《海岸警卫队国土安全战略》,进一步提升海岸警卫队现代化水平,维护美国的海洋秩序和海上安全。2005年9月美国发布《国家海上安全战略》白皮书,第一次在国家安全层面提出海上安全战略,全面阐述美国面临的海上安全威胁、美国海上安全的战略目标以及应采取的战略行动。2007年10月,美国发布《21世纪海上力量合作战略》的新海上安全战略,突出强调了要建立以美国为主导的海上安全秩序,维护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国家利益。

(二)俄罗斯海洋战略的调整

进入新世纪以来,重建海洋强国已经成为俄罗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俄罗斯总统普京上台后明确指出,俄罗斯只有成为海洋强国,才能成为世界大国。为了改变由于苏联解体而导致海上实力下滑的现实,实施了一系列重振的措施。2000年3月,普京以总统命令的形式颁布了《2010年前俄联邦海上军事活动的基本政策》。同年4月,俄罗斯颁布了《俄罗斯联邦海军战略(草案)》,正式承认并使用了“海军战略”这一概念,提出了海军要面向世界大洋的战略构想。随后,《俄联邦海军未来10年发展规划》、《俄联邦海洋学说》等文件也纷纷出台。2001年7月,普京批准了《俄罗斯联邦至2020年海洋政策》,全面阐述了俄罗斯的国家海洋政策实质、原则、内容及其实施手段,确立了普京时代俄罗斯海洋安全战略的总体思路。2007年夏天,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元帅”号航母又重新恢复值勤战机起降任务,表明俄罗斯重新树立海军实力的征程已经开始。普京从远东地区战略利益出发,俄罗斯将太平洋舰队作为重点发展的舰队并为俄罗斯武装部队提供现代化武器系统,计划到2020年将现代化武器系统所占的份额提升至70%。目前,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占俄海军兵力的27%。通过“东进”战略积极谋求向太平洋进行渗透,并大力发展海上力量尤其是海上战略核力量,从而维护附近海域以及海上通道的安全。

(三)日本海洋战略的调整

冷战结束后,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更加重视海洋问题,并将海洋问题提升为国家战略。200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国家海洋政策的基本框架。2004年,日本发布了第一部海洋白皮书,提出要对海洋实施全面管理。2005年,“日本海洋政策研究财团”向政府提交了《海洋与日本:21世纪海洋政策建议》,主要包括:树立海洋立国思想;制定日本海洋基本法,完善海洋法律体系;强化和完善海洋行政管理与协调机制;加强对包括大陆架和专属经济区在内的海洋“国土”的管理;积极参与和引导国际事务;加强海洋教育和海洋意识宣传。③这份文件的发布标志了日本海洋战略已经成型。2007年,日本通过了《海洋基本法》和《海洋建筑物安全地带设置法》,其中要求政府,“全面保护我国正当拥有的领土,同时为保护作为海洋国家日本的利益而构建海洋新秩序,为此必须全力推进外交以及各种政策。”④这两个法案的出台,基本完成了日本“海洋立国”的法律化,为日本加强对海洋利益全面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基础。在海上安全方面,日本借美国不断推进重返亚太战略之机,不断强化日美同盟,进一步扩大日美安保条约的适用范围。2012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未来五年海洋基本战略计划大纲,明确提出进一步强化日本海上保安厅和海上自卫队的力量,确保其海洋安全。

(四)印度海洋战略的调整

作为主要的印度洋国家,地处南亚的印度一直有着浓重的大国情结。21世纪初以来,印度根据地区安全形势和国家发展的实际情况,将海洋作为实现强国战略的突破口,制定了其海洋军事战略。凭借自身地缘优势和其独特的国际地位,印度通过多种手段在试图控制印度洋的同时,还将触角伸向太平洋,积极拓展战略空间。2004年印度颁布的《印度海洋学说》和2007年颁布的《自由使用海洋:印度海洋军事战略》标志着21世纪初印度海军战略理论已形成体系并逐渐走向成熟。与此同时,印度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进其海洋军事战略。首先,加强印度洋及其周边海域的战略部署。印度将印度洋视为其战略区域,提出“整个印度洋盆地——从北面的波斯湾到南面的南极洲,从西面的好望角及非洲东岸到东面的马六甲海峡及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群岛——都是印度的战略周边”⑤。为此,印度不断加强其海军力量,巩固其对印度洋沿岸中小国家的海上优势。其次,通过“东进战略”谋求向太平洋进行渗透。印度于1992年正式提出“东进战略”,特别强调南中国海重要的战略价值。近年来,随着国际社会反恐军事行动的全面展开和海盗问题日益凸显,印度不断加强与美、日、澳等国的军事关系,以应对非传统安全维护国家利益为由向马六甲海峡和南海地区渗透,不断推行其“东进战略”。 二、中国周边海洋安全面临的压力与挑战

(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给中国海洋战略发展带来压力和挑战

2009年,随着奥巴马政府不断推进“重返亚太战略”,美国强势回归亚太地区,给中国海洋战略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挑战。首先,挤压我国海洋战略空间。美国重返亚太的战略重心之一就是防范和遏制中国崛起,进而维护其霸权和地区影响力。为此,美国积极强化与日本、韩国、澳大利亚等军事盟国的关系,并积极构建所谓“岛链”的军事战略部署,强化对中国的军事威慑,防范和遏制中国发展壮大。其次,威胁我海上通道安全。从我国东部沿海和南海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的西行航线堪称我国“海上生命线”。我国80%以上的石油进口依赖这条要道,一旦这条航道出现安全问题,将使中国的经济发展受到重创。随着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美国不断加强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这给我国带来了巨大而直接的军事压力和海上通道安全风险。最后,利用地区性冲突牵制中国。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一个突出的内容就是高调介入与中国有关的海洋争端问题,不断抬升中国海洋争端问题的热度,进而达到牵制中国的目的。在南海方向,美国积极介入南海争端,强化在南海周边军事存在,加大与东盟军事合作,促使南海问题向多边化、国际化和复杂化方向发展,以此维持南海地区的战略平衡,增加我国解决南海问题的难度,削弱我国在该地区的影响。在东海方向,美国还借助钓鱼岛问题挑起中日矛盾,并借此不断强化美日同盟关系,遏制中国发展,进而维护自己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的主导地位。

(二)中日钓鱼岛与东海海洋划界争端问题持续升温

日本与中国存在着钓鱼岛主权争端和东海海域划界问题。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台湾岛的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对此中国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而日本加强对钓鱼岛列岛的实际控制,监视和驱逐在钓鱼岛海域作业的中国渔民,多次挑起钓鱼岛主权纷争。对日本来说,保卫其所谓“钓鱼岛领土”被认为是其国家安全政策的核心,因此日本极为重视钓鱼岛争端和东海海域划界问题。近年来,中日钓鱼岛问题不断升温,尤其是2012年9月10日,日本政府不顾中方一再严正交涉,宣布“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南小岛和北小岛,实施所谓“国有化”。中国政府对此严正声明,日本政府的所谓“购岛”完全是非法的、无效的,丝毫改变不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丝毫改变不了中国对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日本政府推动购岛和中国对此的强烈反应使得钓鱼岛问题不断升温,中日关系也随之陷入谷底。

(三)南海争端问题日益加剧

南海争端问题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因一些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南沙群岛全部或部分岛礁提出领土要求并非法侵占部分岛礁而产生的领土主权争端,二是因南海周边国家提出的海洋管辖权主张重叠而产生的南海部分海域的划界争议。⑥南海争端自产生以来一直争议不断。2009年,随着美国重返亚太战略的不断推进,东南亚相关争端国家不断挑起南海事端,使得南海争端问题日益加剧。尤其是2011年以来南海问题不断升级。先是中国渔船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正常作业时,遭到越南武装舰船的非法驱赶,引发中越两国的外交抗议和相互指责。随后,越南不仅通过实弹演习、颁发最新征兵令等挑衅行为来显示“主权存在”,而且在河内连续爆发数次反华示威游行。2012年,越南通过新《越南海洋法》,企图为越南在南海的非法主张披上合法外衣,加剧了中越南海争端的局势。菲律宾方面计划将南海更名为“西菲律宾海”,并宣布出动海军拆除了中国在南海部分岛礁上“非法设置的标识”。2012年,菲律宾挑起中菲黄岩岛争端,使得南海问题进一步升温。

三、中国应积极构建海洋强国战略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21世纪是海洋世纪,也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正在成为一个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大国,而一个世界大国则必须是海洋强国。从我国的海缘形势来看,我们国家既面临着海域划界和海上资源的争议与纠纷,又有实现祖国统一的艰巨任务。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来看,我国需要有效地保障我国石油运输的海上战略通道的安全,从而维护我国日益扩大的海外利益。因此,中国应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积极构建海洋强国战略,在战略的高度上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使中国要更好的走向深蓝,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海洋权益。

注 释:

①③刘中民.国际海洋形势变革背景下的中国海洋安全战略[J].国际观察,2011(3).

②刘佳、李建爽.新世纪以来美国海洋战略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述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2(4).

④高兰.日本海洋战略的发展及其国际影响[J].外交评论.2012(6).

⑤马孆.试析印度的海洋战略[J].太平洋学报,2010(6):76.

⑥中国南海研究院.南海问题面面观[M].北京:时事出版社,2011:3.

中国海洋安全形势论文范文二:中国海洋安全战略研究

【内容提要】为维护海洋安全,中国需要制定国家海洋安全战略。而海洋安全战略是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应符合其目标。同时,中国特别应合理处理引发海洋安全的海洋问题,使其对我国和平发展进程及国家统一大业的影响或威胁降低到最低限度。海洋问题的管控直接关系到我国由区域性海洋大国向世界性海洋大国的转型,也关系到国家核心利益的维护。为此,进一步明确和完善我国的海洋政策及法律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

【关键词】海洋安全 海洋问题 海洋政策 海洋法制

【作者简介】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海洋法研究中心主任、法学博士,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图分类法】D9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68-(2012)04-0001-12

当前和今后,我国面临如何处理海洋问题争议引发的海洋安全问题。而为维护海洋安全,必须具有战略视野,以合理管控海洋问题,维护海洋权益,确保国家战略机遇期,并推进国家统一大业及和平发展进程。为此,本文拟对海洋安全战略框架和内容等予以探析。

一、中国海洋安全战略基本框架

1.目的宗旨。海洋安全关系我国的生存利益和发展利益,关系我国由区域性大国转向全球性大国或强国的成功转型。所以,需要强化对300万平方公里海域的管辖并积极参与对公海的全球治理机制,特别需确保重要海峡通道安全。因为其直接关系到我国的生存与发展,所以需要有攻克两弹一星的国家意志,积极稳妥地处理海洋安全问题,以维护包括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内的核心利益,确保海洋权益,发展海洋事业,维护海洋秩序,为促进中国和平发展进程与国家和平统一大业提供保障。

2.指导思想。为确保我国的战略机遇期,实现中国和平发展和国家统一,进而实现海洋强国目标,特别须处理好中美制海权的竞争与对立问题。应该说,中国与他国特别是美国间的制海权的竞争将是长期的,而制海权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对国际重要海峡的控制及其通道安全以及因海洋问题争议引发的冲突等方面。为此,我国需要合理管控海洋问题,应对美国所谓的“海空一体化”战术,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建设进程,使其对我国的威胁或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以确保国家海洋权益,实现和谐海洋理念和国家安全目标,进而实现世界性海洋大国目标。 为此,应对我国面临的主要海洋问题(东海问题,南海问题,极地问题,国际海底问题和其他海洋问题等)进行逐个研究,并提出具体的政策和法制保障对策建议,以利于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3.战略目标。为使来自海洋问题的威胁对我国和平发展进程的影响或阻碍降低到最低限度,有利于我国发展利益的实现和国家和平统一事业的推进,并实现世界性海洋大国目标,我国有必要确定各时期的战略目标(综合性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1)近期战略目标(2012—2020)。主要为设法稳住海洋问题的升级或爆发,采取基本稳定现状的立场,逐步采取可行的措施,设法减少海洋问题对我国的进一步的威胁或损害,以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具体目标为,完善海洋体制机制建设,包括设立国家管理海洋事务那样的组织机构;完善海洋领域的政策和法律制度,为收复岛屿和岩礁创造条件。

(2)中期战略目标(2021—2040)。创造各种条件,利用国家综合性的力量,设法解决个别重要海洋问题(例如南海问题),实现区域性海洋大国目标。具体目标为,逐步收复和开发他国抢占的岛屿和岩礁,并采取自主开发为主、合作开发和共同开发为辅的策略。

(3)远期战略目标(2041—2050)。在我国具备充分的经济和科技等综合实力后,全面处置和解决海洋问题,完成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实现世界性海洋大国目标。具体目标为,无阻碍地管理300万平方公里海域,自由地利用全球海洋及其资源。

4.战略任务。结合国际发展现状,在综合分析和评估国际海洋安全形势的前提下,指出我国面临的海洋安全的要因和具体的海洋问题,在分析各个海洋问题的缘由、争议焦点、解决方法后,提出具体的对策建议。换言之,通过对各个海洋问题的研究,提出具体的政策和法律制度完善建议,包括发表东海问题或钓鱼岛问题政策白皮书,南海问题或九段线政策白皮书,构筑国际和区域性的航行安全管理制度,提出修改和完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相关制度建议等。

二、中国海洋安全战略内涵

(一)海洋安全战略的基本范畴

1.海洋安全的概念与种类。所谓的海洋安全,是指国家的海洋权益不受侵害或不遭遇风险的状态,也被称为海上安全或海上保安。海上安全分为传统的海上安全和非传统海上安全两类。传统的海上安全主要为海上军事安全、海防安全,而海上军事入侵是最大的海上军事威胁。海上非传统安全主要为海上恐怖主义、海上非法活动(海盗行为)、海洋自然灾害、海洋污染和海洋生态恶化等。 一般来说,传统的海洋安全有减少或消亡的趋势,而非传统安全有增加的趋势,所以维护海洋安全的重点是管理和控制非传统海上安全方面的海洋问题。

2.世界地缘政治经济的变迁与海洋作用的凸显。世界经济已转向亚太,但由于亚太地缘环境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以及美国军事战略东移,在亚太出现了经济和军事(安全)分离的双重权力结构。随着中国的发展,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竞争无法避免,因为美国担心中国的发展威胁美国在亚太的主导权和既得利益,为此,美国采取了加强与盟国、准盟国和其他国家之间的互动,目的是遏止中国的发展,消耗中国的资源,造成周边环境复杂而严峻的态势。中美之间的竞争将特别体现在制海权上,具体来说体现在海洋问题争议和通道航行安全上。

同时,随着《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其规范的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制度,使相邻或相向国家间主张的海域重叠,所以,须在相关国家之间进行海域划界。而在最终缔结划界协议前,各方为强化对主张海域的管辖权,将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因影响他国主张的权益,所以会发生冲突和摩擦。尤其是在相关国家之间存在岛屿领土争议问题时,相关的海洋问题争议就尤为突出。即各国为发展社会经济,依赖海洋及其资源的力度和强度不断加大,海洋的重要性日益显现,相应的海洋问题争议因《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生效而不断增加和加剧。换言之,如何确保国际航行通道、管控海洋问题争议是中国必须处理的重大问题。浅谈中国海洋安全形势论文相关文章:

1.2016中国海洋安全形势论文

2.中国海洋安全形势论文

3.浅谈中国社会政策论文

4.2016年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

5.浅谈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论文

6.2016年两岸关系形势政策论文范文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