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宫碑书法作品,南宫碑书法作品欣赏

2017-03-06

南宫碑书法艺术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邯郸书法艺术界都知道,南宫碑在邯郸的传承起源于大名。下面小编带给大家的是南宫碑书法作品,希望你们喜欢。

南宫碑书法作品欣赏

南宫碑书法作品图片1

南宫碑书法作品图片2

南宫碑书法作品图片3

南宫碑书法作品图片4

南宫碑书法作品图片5

“冀南一杆笔” 南宫碑第三代传人卢相之

南宫碑书法艺术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邯郸书法艺术界都知道,南宫碑在邯郸的传承起源于大名。而大名曾有一位素有“冀南一杆笔”之称的南宫碑重要传承人之一卢相之。前不久,笔者拜访了卢相之长孙卢步蟾,他自小跟着祖父习练书法,深谙祖父的书艺理念。

据卢步蟾讲,他的祖父名辅臣,字相之(1894——1958),是大名县城关镇东大街人。卢相之一生经历丰富,曾任山东省巨野县代理知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卢相之曾是大名县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委员。卢相之自幼酷爱书法,一生对书法艺术潜心研究,执着追求,涉猎颇广。尤其“南宫碑”书体,是其书法艺术的精华,造诣很高,影响也很大,所以,当时被书界赞誉为“冀南一杆笔”。

南宫碑书体是张裕钊先生所创。张裕钊(1823——1894),字廉卿,湖北武昌人,道光二十六年中举,考授内阁中书,后入清末朝廷重臣曾国藩幕府,为书坛泰斗,散文大家。清光绪十三年(1886)张裕钊主讲保定莲池书院时受直隶南宫县知事李之特聘,撰书《重修南宫县学记碑》碑文,这是张裕钊书法的代表之作,后人称其为“南宫碑书体”。《清史稿》中称张裕钊:“精于八法,有魏晋六朝之风”。清康有为评其书法:“在清人之中是碑之大成者”。有诗赞曰:“沉雄映天地,方圆济魏唐,神韵扬秦汉,气力破八荒”。

南宫碑书法艺术在国内流传甚广,学书者甚多,其中有大成者为清末民初的王洪钧先生。王洪钧(1869——1929),字锡三,号王二麻子,原籍天津塘沽人,是张裕钊的入室弟子,为南宫碑体的第二代传人,后居大名县,成为盐商。

王洪钧先生在大名先后收卢相之、李鹤亭等为入室授业弟子。卢相之和李鹤亭同为南宫碑的第三代传人,他们在南宫碑书法艺术上均取得了骄人的成就。因卢相之年纪稍长,因此王洪钧与卢相之虽有师生之名,但在实际交往中常存兄弟之谊。王赠与卢的书法作品落款均以“相之仁弟大人”相称。二人常常联袂为他人撰文作书,可谓珠联璧合。

卢步蟾说,记得小时候练字时,祖父常对他讲要想练好字,必须能吃苦。祖父对南宫碑体酷爱至深,研习到痴狂之度。冬练三九,笔尖冻住时,用口中热气“哈”化再写;夏练三伏,酷暑之际,用盆凉水泡着脚坚持习书。他年方20多岁时所书南宫碑体已渐入佳境。平时,他经常代师授艺,代师承书。经过潜心研究和刻苦练习,至30岁左右,卢相之的南宫碑书体艺术已达臻熟。他的书法集颜、柳、欧、赵、魏碑众家之长,体现了柳体之铮骨,颜体之丰健,欧体之收放,赵体之活泼,魏体之方圆。其字形端庄,书风质朴,笔力老到,瘦硬中又显丰满。其特点是:柳骨颜肌,柔中有刚,内紧外展,内圆外方,结构严谨,隽秀潇洒,立体感强。

卢相之的墨宝在民间有大量收藏,书写的墓表碑刻亦很多。但由于历史原因,现存下来的已为数不多。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孟姜女庙景区有一处卢相之于1923书写的碑刻,现为国家级保护文物,是一处不可多得的南宫碑书体艺术珍品。写此碑文时,卢相之29岁,署名为“天雄(大名古称)卢辅臣书”。这尊碑刻现存于孟姜女庙正殿,在孟姜女坐像右手西墙镶护。这尊碑刻分两部分,前部分为5名贤人赞颂孟姜女贞节的诗词,后半部分为重修孟姜女殿的一篇跋。五首诗词为:明关部陈绾姜女坟诗,明邑人张瑞抡姜女坟诗,邑侯萧德宣姜女操(词),陆开泰诗,王一士诗,共428字,卢相之用南宫碑体楷书书写,既保持了廉卿先生“南宫碑”原碑帖字体结构瘦硬之风韵,又揉进了颜体浑厚丰满之筋肌,结构严谨,洒脱庄丽。后半部分的跋是夷山葛天民所作,共209个字,卢相之用南宫碑体行楷之笔法书写,用笔流畅,挥洒自如。整块碑文笔法刚柔相济,章法美轮美奂。

卢相之另一处遗迹碑文是2008年在大名县城西刘军庄村北刘氏墓地发掘的《清授宣德郎刘润田公墓表》,书写于1927年,署名为“姻晚丹卢辅臣书丹”,碑文为南宫碑体寸楷,楷书横画起笔藏锋,圆转而内健,横画收笔则呈圆形,长短撇皆见力势,长竖画见努势,点成圆浑,折转处可见转笔调锋,中锋行笔,形成外方内圆之特点。通篇碑文布局得当,章法严谨细致,字体雄浑厚重,笔势刚健雄劲,给人以隽秀、灵动之感。此碑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后人研究南宫碑书体艺术的宝贵资源。

卢步蟾不无遗憾地说,原大名县城内北大街苗家家庙重修时,也有祖父书写的碑刻,但现在下落不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卢相之成为大名县四位进步高级知识分子之一(其余三位是:大名师范学校校长贾培元、大名县医院副院长商锷楼、大名县豫剧团团长刘芝梅),是享受政府津贴的县政协委员、河北省政协委员。他经常给当时的工商联、民委会成员办学习班,讲政治课,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同时发挥自己的书法特长,为各机关、单位、学校、商铺等书写匾牌。上世纪五十年代,大名县在原红十字会旧址建立了“大名县革命烈士陵园”,在“大名县革命烈士纪念塔”侧面、背面的伟人题词、纪念堂的匾额“人民共仰”及各机关团体送的挽帐皆由卢相之书写。

卢步蟾介绍说,祖父为人谦和,无论是谁,只要向他求字,皆为其书写。他把为人民服务视为自己的一大乐事。而且祖父经常针对求字者的身份及工作性质自编词联书写并送给人家。比如人家是干部,他就写:“埋头苦干工作,实事求是汇报”或“开展丰产运动,发扬爱国精神”等。每逢春节,祖父更是不辞辛劳为当地群众书写春联。卢步蟾兴奋地说:“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一幅体现大名特色的‘积肥料支援生产,掐辫子勤俭持家’对联,记得我家大门的春联也是祖父自编自写的:‘学习辩证唯物论,树立革命人生观’”。

尽管当时卢相之名气很大,但只要有来求教的,或要求点评书法作品的,他都不厌其烦地耐心指导,对南宫碑体的传承与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卢相之作为大名县一代书法名家,其人其书被编入《大名县志》和大名县文教局编写的《小学地方教材》。

1958年,卢相之到省会(保定)参加省政协会议,会议期间哮喘病复发,回家后病逝,享年65岁。人虽逝去,但卢相之的书法艺术永存。如今,喜爱和习练南宫碑体的书家越来越多,南宫碑体这朵美丽的书法奇葩正在冀南大地乃至全国绽放出绚丽光彩。(李海荣)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