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雷锋手抄报图片

2017-01-14

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到现在为止,雷锋精神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宣传思想!下面是编辑为大家推荐的简单雷锋手抄报图片,希望你们喜欢!

简单雷锋手抄报图片

简单雷锋手抄报图片

简单雷锋手抄报图片

雷锋名言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对待个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情。

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力量从团结来,智慧从劳动来,行动从思想来,荣誉从集体来。

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能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的人,他们迟早会被人民唾弃。

世界上最光荣的事----劳动。世界上最体面的人----劳动者。

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

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

钉子有两个长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

雷锋日记的文化传承

雷锋只走过短短22年历程,但他的思考,他的追求,都被他用诚挚的心写进了日记。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程度,他却留下了几百篇闪耀着共产主义思想光辉,充满着理性思考的日记。平实朴素而简练生动的语言,信手拈来却恰到好处的修辞,极富感染力。

在日记里,为数不多的图文并茂的一篇,是他在当司机时所写。在日记本上,雷锋画了一张精细的地图,上面标注了哪里路窄,哪里坡陡,哪里急拐弯。

“即使是在司机这样平凡的岗位上,雷锋都是尽心尽力地去钻研。图画在本子上,其实更是印在他的心里。”雷孟宣说。

与新中国历史上许多英雄人物轰轰烈烈的事迹相比,雷锋的故事略显平凡,似乎桩桩件件都是小事。然而,正是由于这些小事在日记中的不断积累,才真正体现雷锋精神在本质上的升华。

雷锋去世五个月后,雷锋的日记再次被要求整理出来。1963年4月,《雷锋日记》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这也是第一本正式出版的《雷锋日记》。一共选辑了其中的121篇,约4.5万字成书。根据一个公开的数字表明,《雷锋日记》光是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前就印刷了160万册。

之后,《雷锋日记》又不断被再版了几十次,甚至“漂洋过海”到了国外。据1973年统计,当时就有28个国家,用外文翻译出版的《雷锋日记》《雷锋诗文集》,共有英文版、法文版、日文版、朝鲜文版、泰文版有32种。

“80后”“90后”们,更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长大的。对于雷锋精神,他们开始有了更深刻的解读。“尽管现在3月5日不再重现昔日挂条幅扫大街的热闹街景,但这也是一种进步。‘学雷锋’不能是一阵风一句口号,雷锋精神永远不会过时。当乐于助人成为生活中的一种常态后,当我们每个人都心怀爱心后,那么每天都是‘学雷锋日’。”

在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谁像雷锋一样得到如此广大中国人的共鸣,雷锋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楷模,也是新中国历史上在各地拥有纪念馆最多的人物之一。

雷锋,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还成为一种象征、一个文化符号而走向世界。美国《时代周刊》介绍:“雷锋品牌是中国人民也是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2014年3月3日,沈阳市书法家协会新湖分会的部分书法家随沈阳军区离退休干部来到抚顺雷锋团,捐献一幅40米长的雷锋日记长卷。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