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
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以供大家学习。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一)
傅友德,其先宿州人。元末走武昌,从陈友谅,无所知名。太祖攻江州,至小孤山,友德帅所部降。帝与语,奇之,用为将。从常遇春援安丰,略庐州。从征武昌,城东南高冠山下瞰城中,汉兵据之,诸将相顾莫前。友德帅数百人,一鼓夺之,流矢中颊洞胁,不为沮。同陆聚守徐州,元将扩廓遣将李二来攻。友德度兵寡不敌,遂坚壁不战,以二千人溯河至吕梁,登陆击之,敌败去。度且复至,亟还,开城门而阵于野。李二果至,鸣鼓,士搏战破擒二。召还,进江淮行省参知政事,鼓吹送归第。元丞相也速来援青州,友德以轻骑诱敌入伏,奋击之。洪武三年,蜀将吴友仁寇汉中。友德以三千骑救之,攻斗山寨,令军中人燃十炬布山上,蜀兵惊遁。太祖谕友德日:“蜀人闻我西伐,必悉精锐以抗我师。若出不意,直捣阶、绵,门户既隳,腹心自溃。兵贵神速,患不勇耳。”友德疾驰至阶,昼夜行。抵阶州,败蜀将丁世珍,克其城。后渡汉江,趋绵州。时汉江水涨,不得渡,伐木造战舰。欲以军声通绵州,乃削木为牌为千,书克阶、绵日月,投汉水,顺流下。蜀守者见之,皆解体。及闻友德破阶、绵,捣江油,寿始分兵援汉州.以保成都。未至,友德已破其守将向大亨于城下,继而进围成都。寿等以象战。友德令强弩火器冲之,身中流矢不退,将士殊死战。象反走,躏藉死者甚众,成都平。友德身冒百死。自偏裨至大将,每战必先士卒。虽被创,战益力,以故所至立功,太祖屡敕奖劳。寻副宋国公冯胜征山西,以功封颍国公,封太子太师。二十五年,友德请怀远田千亩。帝日:“禄赐不薄矣,复侵民利何居?”蓝玉诛,友德以功多内惧,定远侯王弼谓友德:“上春秋高,旦夕且尽我辈,宜自图。”太祖闻之,会冬宴,从者彻馔。
【注】,友德有一蔬不尽。太祖责友德不敬,友德出匕首袖中,日:“不过欲吾父子头耳。”遂自刎。太祖怒,分徙其家属于辽东、云南地,而王弼亦自尽。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译文:
傅友德,他的祖先是宿州人.元末到武昌,跟随陈友谅;默默无闻.太祖进攻江州,至小孤山,傅友德率部下投降.太祖与他交谈,觉得他非同寻常,便任他为将领。傅友德跟随常遇春支援安丰,夺取庐州.随征武昌,许多将领丛城东南的高冠山俯视已被汉兵占据的武昌城,他们相互观望,不愿前进.傅友德率领数百人,一鼓作气夺下武昌,飞箭射中面颊穿透两颊也毫不气馁,与陆聚驻守徐州,元军大将扩廓遣将领李二来攻.傅友德估计寡不敌众,于是坚守不应战,另率领二千人逆河而上到达吕梁,登陆迸攻,敌军敗退。傅友德料到敌军还会再来,便迅速返回,打开城门,在野外列阵.李二果然来了,傅友德立即下令鸣鼓,士兵奋力搏击拿下了李二.傅友德应召回京,晋升为江淮行省參知政事,太祖命人敲鼓吹号―将他送回府宅。元丞相也速来支援青州,傅友德以轻骑诱敌进入伏击点,然后奋力追杀敌军.洪武三年蜀将吴友仁侵犯汉中,傅友德率三千骑兵前去援救,进攻斗山寨,命军中士兵每人燃起十个火把分布山上,蜀兵见此惊慌逃走.太祖对傅友德说:“蜀人听说我军西伐,必定将其全部精锐部分抵抗我军.如果出其不意,直岛阶、綿两州,门户被毁坏,蜀军自己便会溃散。兵贵神速,只怕军队不勇猛啊。”傅友德昼衣行军,疾驰至阶州.抵达阶州后,击敗蜀将丁世珍,攻克此城.然后渡过汉江,直逼綿州.当时汉江水涨,不能渡江,傅友德军为此伐木营造战舰.为了将军威传达至綿州,傅友德竽走削成数千木牌,将攻克阶、绵的日期刻上,投入汉水,让它们顺流而下.蜀地守军见后,全部溃散而逃.等到听说傅友德攻克阶、绵两地,直捣江油后,戴寿才分兵支援汉州,来保卫成都。援军还未到达,傅友德的军队已经在城下打敗其守将向大亨,接着进闺成都^戴寿率部下驱象出战^傅友德下令以强弓火器迎击,他身中飞箭却毫不后退,手下将士也殊死作战^大象调头而逃,踩死许多蜀人,成都平定.傅友德出生入死多场战役,从偏将升至大将,每战必定身先士卒.虽多处受伤,作战却更勇猛,因而屡立战功,太祖多次下诏奖励慰劳.不久,傅冬德协助征西将军冯胜远征山西,因为功勋卓著封颍国公,加封太子太师,洪表二十五年,傅友德请求获得怀远民田千亩.太祖说:“我给你的年禄、赏赐不薄,你为什么年要去侵犯百姓的利益呢? ”蓝玉被杀后,傅友德因为自己功劳很大而十分害怕,定远侯王弼私下对傅友德说:“皇上已经年老,早晚会把我们全部杀掉,我们应该为自己考虑一下。”太祖听说了这件事,恰逢冬天大宴文武,侍从撤席的时候发现傅友德有道菜没有吃完,于是太祖指责傅友德不敬,傅友德从袖中抽出匕首说:“你不过想要我们父子的头罢了。”于是自刎.太祖大'怒,流放傅友德的家属到辽东、云南,而王弼也自尽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常遇春援安丰,略庐州 略:夺取
B.门户既隳 隳:毁坏
C.自偏裨至大将 裨:地位低下的人
D.寻副宋国公冯胜征山西 副:协助
5.下列语句中,全都表现傅友德的军事才能的一组是(3分)
①流矢中颊洞胁,不为沮 ②以轻骑诱敌入伏
③令军中人燃十炬布山上 ④疾驰至阶,昼夜行
⑤木为牌为千,书克阶、绵日月 ⑥请怀远田千亩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傅友德初为西名之辈,归降太祖后才被重用。他早年跟从陈友谅,不受重视,后来在太祖麾下屡立战功,多次受到赞扬和嘉奖。
B.傅友德善于用兵,胆识过人。在武昌之战中,许多将士观望不前,傅友德率领数百人勇猛杀敌,一鼓作气拿下了武昌城。
C.傅友德多次出生人死,奋勇当先。在汉州一战中,蜀人驱象踩死无数明朝士兵,而他又身中飞箭,但依然率领将士们殊死作战。
D.傅友德战功显赫,可惜下场悲惨。他因功勋卓著,官至太子太师,但因小事被斥责而自刎,家人被流放至偏远之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IO分)
(1)度且复至,亟还,开城门而阵于野。
(2)上春秋高,旦夕且尽我辈,宜自图。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4.C(裨,意思为此处为“副将”)
5.B〖①是表现傅友德作战勇猛④是表现傅友德听从太祖的要求⑥表现傅友德贪财〉
6.C(与象群作战发生在成都,不是汉州,原文提到被象群踩踏的是蜀兵)‘
7.(1)傅友德料到敌军还会再来,便迅速返回,打开城门,在野外布阵。(得分点:“度“亟”、“阵”各1分,句意2分)
(2)皇上己经年老,早晚会把我们全部杀掉,我们应该为自己考虑一下。(得分点:“春秋”、“且”、“图”各1分,句意2分)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二)
全祖望
先生字曰宁人,改名炎武①,学者称为亭林先生。少落落有大志,不与人苟同,耿介绝俗。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于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其时四国多虞,太息天下乏材以至败坏。历览《二十一史》,有关于民生之利害者随录之,务质今日所可行,而不为泥古之空言。晚益笃志《六经》,而《日知录》三十卷,尤为先生终身精诣之书,凡经史之粹言具在焉。
乙酉之夏,太安人②六十,避兵常熟之郊,谓先生曰:“我虽妇人哉,然受国恩,果有大故,我则死之。”遗言后人莫事二姓。先生方应昆山令杨永言之辟,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以从夏文忠公于吴,事既不克,先生与庄幸得脱。次年,几豫吴胜兆之事,更欲赴海上,道梗不前。
先生既抱故国之戚,焦原毒流③,日无宁晷。遍游沿江一带,以观旧都畿辅之胜。戊戌,遍游北都诸畿甸,直抵山海关外,以观大东。丁巳,六谒思陵,始卜居陕之华阴。初先生遍观四方,其心耿耿未下,先生置五十亩田于华阴供晨夕,而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方大学士孝感以书招先生为助,答曰:“愿以一死谢公,最下则逃之世外。”孝感惧而止。戊午大科,诏下,诸公争欲致之,先生豫令诸门人在京者辞,曰:“刀绳具在,无速我死!”次年大修《明史》,诸公又欲行荐之,贻书叶学士訒庵,请以身殉得免。或曰:“先生谓钓名者也,其心岂欲见知于人?而力拒之以明节,则吾未之闻矣。”华阴诸生请讲学,亦谢之。先生即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徐尚书乾兄弟,甥也,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至是鼎贵,累书迎先生南归,愿以别业居之,且为买田以养,皆不至。
辛酉,卒于华阴,无子,年六十九。高弟吴江潘耒收其遗书,序而行之,又别辑《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盛传。徐尚书之冢孙涵持节粤中,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予沉吟久之,王不庵曰:“宁人身负沉痛,思大揭其亲之志于天下,奔走流离,老而无子,安得掉首故乡,甘于客死?噫,可痛也!”斯言也,其足以表先生之墓矣夫。 (节选自《鲒埼亭集》,有删改)
【注】①顾炎武(1613--1682):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抗清斗争,后来致力于学术研究,是清代古韵学的开山祖。②太安人:是明清时代给朝廷命官之母或祖母的封号,此指顾炎武之母。③焦原:枯焦的大地。毒流:比喻遭蹂躏。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译文:
先生字宁人,后改名为炎武,学者称他亭林先生。顾炎武年少时高超不凡,有远大的志向,不与人苟且迎合,性格正直,超出世俗。和同乡归庄非常友好,一起游学复社。对于书籍没有不看的,特别注重治理世事的学问。当时国内有很多忧虑之事,他叹息天下缺少有才能的人以致国家败亡。他广泛阅读《二十一史》《十三朝实录》《天下图经》,有关于民生利害得失的事就随即记录下来,力求评定这些在当今可以施行的事,而不说拘泥于古代虚而不实的话。晚年更加专注于记述《六经》,而《日知录》三十卷,更加是先生终身学术研究最高境界的书,凡是经书和史书中精妙的话语全部收录在书中。
乙酉年夏天,顾炎武母亲六十岁,到常熟的郊外躲避战争,她对顾炎武说:“我虽然是一个妇道人家,然而承受朝廷的恩宠,果真国家有大的变故,我就为国而死。”给后人遗言不要侍奉二主。先生正响应昆山县令杨永言的征召,和嘉定生员吴其沆以及归庄一起起兵抗清,到吴地跟随夏文忠公。第二年,几次参与吴胜兆的起兵,更想到海上组织抗清,因为道路阻隔,没有能够前行。
先生怀抱故国的悲伤,国土遭受清人蹂躏,每天没有一刻能够安宁。游遍沿江一带的山水,来观赏旧都周围的美景。戊戌年,又游遍北都周围的地方。一直到山海关外,来观赏大东的美景。丁巳年,第六次拜谒思陵,开始选择定居在陕西的华阴。当初先生游遍观赏四方,他对明朝忠诚的心愿并没有丢下,先生在华阴购买五十亩田地以供早晚辛勤耕种,而开垦收获所得,另外贮藏起来,以备起兵之用。
大学士方孝感用信召见先生作为他的助手,先生说:“希望以死推辞,最下的想法是逃到世外。”方孝感听后惊恐,就停止召见他。戊午年朝廷大规模选拨人才,皇帝诏书下达,众官员争相想招致他,先生预先让在京城的众门生推辞,并且说:“刀绳都有,不要让我快速死去!”第二年朝廷大修《明史》,众官员又想推荐他,他写信给学士叶訒庵,请求一死而得以免去编修的职务。有人说:“先生所说的沽名钓誉的人。他们的心思怎么想被天下人知道呢?而(您)尽力拒绝推荐这件事来表明自己的节操,那么,我还没有听说这样的人(事)。”华阴的诸生请求他讲学,他也推辞了。先生拥有为世所用的谋略,却不能得到实现。尚书徐乾兄弟是先生的外甥,当他们还没有做官时,先生救济他们,等到他们富贵了,多次写信迎接先生南归,愿意把别墅给他居住,并且买田来供养他,他都没有去。
先生死在华阴,死时六十九岁。先生没有子女,徐尚书把先生的从孙顾洪慎立为他的孙子,以便祭祀先生。他的高足吴江人潘耒收藏他遗留下来的书稿,作序并发行,又另外编辑了《亭林诗文集》十卷,而《日知录》最为广泛流传。徐尚书的长孙徐涵在广东做官,从数千里外写信给我,嘱咐我给先生写表文。我沉吟思考很久,等到读到王不庵的话:“先生承受亡国的痛苦,想在天下广泛宣扬他母亲的志向,到处奔波,流离失所,到老都没有儿子,他过着隐居孤寂的生活,数十年没有吐露过的思想,竟然不能够一吐为快,却让后起的少年从他的文集中增长见闻,那委屈已够大的了,怎么能够不回望故乡,甘心死在外地啊?哎,实在哀痛啊!”这话,大概能够用来为先生的墓作表文了。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时四国多虞 虞:忧患
B.几豫吴胜兆之事 豫:参与
C.先生即负用世之略,不得一遂 遂:实现
D.数千里贻书,以表见属 见:表被动
5.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顾炎武“落落有大志”的一组是( )
①最与里中归庄相善,共游复社 ②焦原毒浪,日无宁晷
③与嘉定诸生吴其沆及归庄共起兵 ④东西开垦所入,别贮之以备有事
⑤书无所不窥,尤留心经世之学 ⑥当其未遇,先生振其乏
A.①②⑤ B.①③④ C.②④⑤ D.③⑤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主要记述了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大师顾炎武壮志难酬、赍志以殁的一生,表彰他崇高的民族气节。
B.文章第二段从太安人着笔,通过对太安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的记述,含蓄而有力地衬托了顾炎武的高尚气节与抗清意识。
C.明亡之后,顾炎武遍游大江南北、关河内外,六谒思陵,最后定居华阴,垦田经营,表明了他耿耿复明之志有些消退。
D.顾炎武三次放弃举荐为官的机会,他以死相拒的行为,表明了他心存明室、不事二姓的决心。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而力拒之以明节,则吾未之闻矣。(5分)
(2)高弟吴江潘耒收其遗书,序而行之。(5分)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题答案:
4.D(见:称代副词,我。见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句。)
5.B(②记叙现状;⑥是写救济他人。)
6.C(应是“未灭”,他经营垦田,目的是以便起兵之用)
7.(1)而(您)却尽力拒绝推荐来表明自己的节操,那么,我还没有听说这样的人(事)。得分点:①拒:拒绝。(1分)②以:来。(1分)③节:节操。(1分)④未之闻:宾语前置。(1分)大意1分。
(2)他的高足吴江人潘耒收藏他遗留下来的书稿,作序并发行了它们。得分点:①高弟:高足,高徒。(1分) ②遗书:遗留下来的书稿。(1分) ③序:名词作动词,作序。④行:发行(1分)大意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