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手抄报边框素材
科学技术是利用有关研究客观事物存在及其相关规律的学说能为自己所用,为大家所用的知识。需要指出的是,因为人们研究的客观事物的不同,"科学"与"科学技术"是两个可以互相转化的概念,也就是科学可以说成是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也可以说成是科学。下面小编带給大家的是科技手抄报边框素材
科技手抄报边框资料:冰盖与全球变化
当陆地冰体的面积超过5万平方千米时,我们称之为大陆冰盖,如南极冰盖和北极的格陵兰冰盖。若陆地冰体面积为数千平方千米至5万平方千米以下时,则称为冰帽,如南极中国长城站附近的柯林斯冰帽。南极冰盖无疑是全球最大的冰盖,它的面积为1400万平方千米,平均厚度2000米,最厚处可达4776米。南极拥有300O万立方千米的冰体,占全球总冰量的9O%,全球总淡水量的68。
由于气候变暖,冰盖融化,在冰盖边缘发生的冰裂缝增加,冰体崩落人海,每年就有1450立方千米的冰量形成冰山.如若融化了,就有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淡水总用量的一半进人海洋。于是人们会担心南极的冰会不会越来越少了呢?但科学家们经过长期观测却发现南极大陆每年通过降雪累积的总量竟高达1700立方千米,在南极大陆中心地带的冰层还有增厚的趋势,因而南极大陆边缘的冰体还会不断地崩入海洋,美丽的冰山还会随着洋流向北漂移。
科技手抄报边框图片
两极的冰雪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首先由于两极是冰雪,与赤道之间的温差可达1OO℃,于是才有大气环流产生。冰山的形成和消融会影响大洋的温度,也会导致热平衡系统的变化,从而影响全球的气候。例如,南大洋贮存的热量仅占世界各大洋所含总热量的10,是一个巨大的低温水体,它占世界海冰总面积的5O%。南大洋海冰的面积不仅有年际变化,还有季节变化。大面积的海洋结冰时,海冰隔断了海洋与大气的直接接触,影响两者热量交换。海冰将85以上的太阳辐射反射到宇宙中去,使气温降低。南大洋海水结冰时,析出的盐分渗到冰下的海水中,使海水的盐度达最大值,导致海水密度加大,沉到深海,汇入流向赤道的深层环流,于是形成了流向世界各大洋的南极底层水,最远可达到北半球,每年向北输送约1000亿吨又冷又咸的南极水,对气候会产生几十年到几百年的影响。由此可见,两极冰盖、海冰、海水和大气四者相互作用的结果,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关键区,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是惊人的。此外,南北两极对太阳辐射反映十分敏感,如果地球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减少1,于是南极冰盖就会向外延伸1100千米,这将使地球表面温度下降5℃。如果太阳辐射减少1.6,整个地球将全部被冰层所覆盖。由此可见,监测极地冰雪的变化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最理想的地方。
科技手抄报边框资料:大陆在漂移吗?
如果你注意一下世界地图,就会发现南美洲的东海岸与非洲的西海岸是彼此吻合的,好象是一块大陆分裂后、南美洲漂出去后形成的。1620年,著名的法兰西斯、培根就指出过这个事实。以后,法国的普拉赛、德国的洪堡都认为诺亚洪水时两大陆分离,原先的大西洋只是一条大河,诺亚方舟就在这河里行驶。
第一个从地质角度对大西洋两岸的两大陆块的相似性进行分析的人是佩利格里尼。他在1858年写的“地球形成及其奥秘”一书中指出欧洲和北美的煤层中有相似的植物化石,并作了两幅大陆拼合图说明两大陆分离前后的情景。1908年,泰勒为说明现代山脉的起源而提出大陆漂移说。他认为大陆壳象冰盖一样缓慢滑动,欧亚大陆南移,受印度半岛阻挡而形成帕米尔、喜马拉雅等强烈褶皱带;在东南亚,因阻力不大而形成马来亚岛弧。贝克在1911-1928年间发表的论文中多次论证大西洋两岸山脉的拼合是大陆漂移的结果。
在学术界最具影响的大陆漂移说是奥地利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的。他为了解释古气候的问题:为什么热带的羊齿植物曾在伦敦、巴黎甚至格陵兰生长,而巴西、刚果曾为冰川覆盖?1915年,他发表“大陆及海洋的起源”,充分论述大陆漂移的证据。他认为,全世界实际上只有一块大陆,称泛大陆。硅铝层比硅镁层轻,就象大冰山浮在水面上一样,又因为地球由西向东自转,南、北美洲相对非洲大陆是后退的,而印度和澳大利亚则向东漂移了。泛大陆的解体始自石炭纪,经二叠纪、侏罗纪、白垩纪和第三纪的多次分裂漂移,形成现在的七大洲四大洋。
魏格纳描述了一幅莱伊尔的渐变论绝对不敢相象和不能接受的海陆构造格局大变动的图案,因而遭到了激烈的反对和攻击。30年代初,大陆漂移说已几乎销声匿迹。即使在美国,讲授大陆漂移说的教授也会被解聘,可谓逆莱伊尔者亡了。唯一的信奉者位于南半球,因为南美、非洲、印度和西澳冰川分布的事实使人们不得不相信这四个大克拉通原先是相连的,被称为冈瓦纳大陆(或南大陆)。
60年代末,随海洋地球物理调查的开展,一度沉寂的大陆漂移说以洋底扩张的形式东山再起,这就是板块学说。不同的是,魏格纳的大陆漂移是在康拉德界面上发生的,而板块学说中的大陆板块是在软流圈上漂移的;在魏格纳那里,泛海洋被分裂的大陆围成若干洋和海,在板块学说那里,洋底在洋中脊处扩张在贝尼奥夫带消减。板块学说与魏格纳相同的是受到了一系列学者来自各方面的反对,不过板块没有沉寂,而是迅速成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