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素质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2016-11-11

小编:黑发积霜织日夜,粉笔无言写春秋。我们的老师奋战在教育的第一线,呕心沥血,最明白课堂四十分钟的重要意义,下面小编将推荐几篇教育每一线的老师写的关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课堂主体已由“教的主体”转变为“学的主体”,以求“教是为了达不教”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原来站在课堂边缘地带的学生要站到课堂的中心位置去主宰课堂,真正地让课堂“一切为了学生”,真正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师应把主要功夫放在课外,要通过精心的备课让学生用尽可能少的时间去获取尽可能多的知识和能力,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来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而面对各种各样富有创造性的课堂教学方法,我认为其中有一共性:那就是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去接纳教师,把注意力放在课堂上。大家都知道数学相对于其它学科的逻辑思维较强且比较乏味,所以容易让大部分学生乏味甚至是厌学。我们的新课程标准就是根据这一特征大胆的改进教材,变传统式的教学为“自主—探究— 合作”的教学模式,实际上还是通过动手、合作、交流等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感受发现的乐趣。同时在不知不觉中获取新的知识。让四十分钟不知不觉的悄然而去。这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了,这就向我们的数学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认为提高课堂效率的第一个突破口是教师的素养。因此,衡量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并不是单纯看这个教师她向学生传授了多少知识,而是主要看她有没有最大限度的开发学生的智力和培养学生的能力。

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以“加强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破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我在课前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内容,理解编者意图,把握教材重难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制定适宜的教学要求,然后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来选择不同的教学形式。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情绪、积极的情感对数学学习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和谐情境”“乐学氛围”,用各种各样的幽默,类比等丰富的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以旺盛的精力、积极的态度去主动的探索。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从根本上减轻学数学给学生带来的压力和负担,使学生能轻松愉快地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应用、学会创造。真正地实现数学教学“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例如在讲授新知识时,我总是跟学生说这是在准备材料,讲解例题时,我跟学生说前面材料准备好了,你们现在能把“亭子”建好吗?例如在讲解《分数基本性质》时,我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了这样一个导入:“唐僧分饼,大徒弟分得饼的二分之一,二徒弟分饼的四分之一,三徒弟分得饼的八分之一。八戒说师傅分得不公平。同学们,你们认为唐僧分得公平吗?”通过这些言语,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让他们更积极的去探求知识。

第二,我认为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不能走入误区,多数人认为知识传授好了就是提高了教学效率,这实际上还是一种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根本不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探究和思考问题,去动手证明问题,这样导致一堂课下来后,教师虽然讲得满头大汗,感觉很疲惫,但是学生却听得稀里糊涂的,甚至根本没有把老师讲的内容听进去。这就告诉我们“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在课堂教学中应着重体现教学任务。这一点也充分说明我们的教师并没有真正地领会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而且也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质疑、发表各种见解,形成师生间的能动交流。引导学生从多方位来思考问题,对疑难问题能提出较多的思路和见解,培养学生一题多解、一解多思、一题多变、举一返三的思维能力。

第三,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是教师要充分设计教学程序,应该在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同时,要把课后留给自己。新课程标准认为教师即研究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也是国外多年来一直倡导的“行动研究,”它是为行为而进行的研究,即不是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这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标准。要勇做新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课内给学生,把课外给自己,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真正目的。

第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要注重研究教学中的细节,现实告诉我们,在大框架定位恰当的前提下,一个个精彩的细节才能支撑起一节节好课。比如,数学教学语言的精简表述,各环节之间的恰当过渡,课堂调控的合理体现等等,都是需要关注的细节。课堂的度的把握,研究的空间很大;情境设计、多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与思考,避免一味追求数学问题情境化设计的形式化;数学活动让学生各种感官全方位的参与学习,避免活动中动手与动脑脱节,无体验与反思的“热闹;”合作学习,营造独立思考与思维碰撞相得益彰的空间,避免只“作”不“合”、只“议”不“思”的表面化、形式化;多媒体的使用要恰如其分的为教学中心服务,避免以教师的“精美”设计取代学生的正常思考,以“大容量”取代学生的过程体验等现象。

第五,提高课堂教学的关键是如何处理好开放的教学和双基落实的关系。

新教材提供的信息、背景丰富多彩,新理念下的探究随时进行,比起传统方法下的单一传授,机械训练、反复强化、双基落实的时间相对减少,如何在每节课中体现三维目标的整合,让学生经过体验、探索、落实双基、提高能力、发展思维很值得探讨,却是目前教师的困惑迷惘之所在。为此,我在教学中注重“三个化:”

(一)数学学习概念习题化

数学“是人们参加社会生活、从事生产劳动和学习、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工具。”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在学好概念的基础上掌握数学的规律,包括法则、性质、公式、公里、数学思想和方法,并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因此,“练习是数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发展能力是必不可少的,是他们学好数学的必要条件。”

鉴于以上原因,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小步子、及时强化、变式和目标值的测定等心里学原理,通过反映数学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变式习题演练,以加深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二)问题解决智能化

“问题解决”即善于解题,是一种高级形式的学习活动,它与知识、技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即知识、技能的学习是问题解决的前提,而问题解决则是知识、技能学习的结果。

如何把“问题解决”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呢?

1、把“问题解决” 落实到教学活动中去,即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解决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

2、突出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只有把概念、法则和定理等知识的提出、形成和发展过程,解题思路的探究过程等问题,让学生彻底的了解,才能把教师的“知”转化为学生的“知”,使学生由“学会”提高到“会学”的层次。

3、重视解题后的反思。解题过程包括从审题开始的预测,直到一种解法完成的延续这样一个思维的全过程。

4、善于把问题进行转化。数学教育的核心是数学思维教育,而数学问题的解答则是形成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素质的主要途径。为此,我们的数学教育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能够通过恒等或同解等方法,将问题加以转化,由繁到简,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让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

(三)训练方法科学化

我们都知道任何事情只有采用科学的方法,然后有计划地组织训练,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我们的数学学科也是如此的。为此,在数学课堂上训练应该切实注意到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基本的技能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为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分阶段进行教学,随着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断加深,逐步提高对基本技能和能力的要求。

2、训练时间的长短,数量的多少,都要严格的按照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以便在不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负担的条件下,力争取得尽可能好的效果。

3、习题的编排要体现出教育性原则,应该做到低起点、小步子、快节奏、大容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内、外两方面来强化学生的求知欲。

4、针对习题,精选习题。例如:为了引入新课,选编知识衔接题;为巩固概念,选编基础变式题;为纠正差错,选编判断、选择题;为拓宽思路,选编多变、多解题;等等,从而实现训练目标。

5、注意评价激励,只要学生做对了一个步骤,也要给予肯定和表扬,提高学生们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平常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成绩与进步,要及时予以肯定和表扬;发现错误,要及时引导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所在,然后耐心地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在平时对待学生既要热情关怀,又要严格要求,使学生既怕老师又非常喜爱老师。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不断提高的学习成绩鼓舞下,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在新课程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于教师队伍,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新课程的实施谈何容易。以上仅是我对数学课堂教学的一点浅薄见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搞好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是需要国家、社会、学校一起进行的系统工程,我自己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将会不断地学习专业知识,课余时间多翻阅数学方面的资料充实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新的教学方法,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力争为教育事业多做一份贡献。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