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听力健康科普知识

2017-06-08

日常生活中家长也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听力情况。下面让小编给大家介绍儿童听力健康科普知识,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儿童听力健康科普知识

数据显示,全球5%的人口(约3.6亿人)伴有聋度为残疾的听力损失,其中超过3200万为儿童。今年中国“爱耳日”系列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关注儿童听力健康”。

听觉在儿童学习语言、掌握知识和融入社会中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听力损失的儿童在接受教育和社会交往方面均存在困难。据世界卫生组织估算,约有60%儿童的听力损失是可以避免的。

儿童听力损失有多种成因。约40%的儿童听力损失由遗传因素引起。早产、低出生体重等因素也可能导致听力损失。母亲怀孕期间感染风疹、巨细胞病毒等可能引起新生儿听力损失,儿童本身的一些耳部感染也可能引起听力损失。另外,耳垢堆积等常见儿童耳病也可以引起听力损失。

长时间、大音量使用智能手机、MP3等个人音频播放设备可能引起听力损失。烟火爆竹等短时间、高分贝的噪声可能会引起永久性听力损失。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的设备噪声也能引起听力损失。用于治疗新生儿感染、疟疾、耐药结核及癌症等的多种药物由于具有耳毒性,均可导致听力损失。

世界卫生组织因此呼吁,政府、公共卫生机构、社会服务组织、教育机构和民间社会团体应加强孕产妇和儿童卫生保健规划,开展免疫接种,建立听力损失患者的组织,为婴幼儿和学龄儿童开展听力筛查,培训听力保健方面的专业人员,监管和监测耳毒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和环境噪声水平,增强公众保护听力意识等。

加拿大温哥华总医院听力室主任齐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儿童听力健康保护方面,树立“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理念非常重要。3岁以前是孩童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研究表明,听障儿童越早戴助听设备,越有利于语言发展。佩戴助听器就像戴眼镜,可以帮助孩子矫正缺陷,像正常儿童一样学习生活。

齐力介绍说,一旦发现儿童有听力障碍,除了佩戴助听器外,还可以利用唱歌、肢体动作、表演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听障儿童发展社交、聆听、语言及学前技能,为听障儿童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关注儿童听力健康的方法

听力筛查

为了对听力损失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减少聋儿的发生率,2004年卫生部即规定所有新生儿都要进行听力筛查。2013年卫生部规定新生儿及0-6岁的儿童每年都要进行听力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有三个阶段:听力筛查阶段、听力诊断阶段、干预与随访阶段。

进行0-6岁的儿童听力筛查,可以弥补新生儿筛查的局限性。比如,部分听神经病患儿,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时能够通过检测,造成遗漏;一些迟发性的、遗传性的听力损失在新生儿听力筛查时可能会通过检测,需要在儿童期听力筛查中及时发现;另外,儿童期听力筛查还可以发现暂时性听力损失,比如分泌性中耳炎所致听力损失。

中耳炎引起的听力损失

1、什么叫中耳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儿童感染性疾病。可引起听力损失。1岁以内的婴儿中,约50%曾患过中耳炎。患者前期多有上呼吸道感染,在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出现4-5天开始出现耳痛、听力下降,低热,婴幼儿表现为爱哭闹、抓耳、易激惹、对声音反应变差,严重的还会出现高热、以及呕吐腹泻等全身症状症状。

2、中耳炎的病因中耳炎多继发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由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鼻、咽部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可导致大量分泌物及病原体潴留于鼻腔及鼻咽部,引起咽鼓管功能受损,从而引发中耳炎。因此,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除了耳部药物治疗外,缓解鼻塞、流涕症状也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3、中耳炎的预防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手段预防儿童中耳炎的发生,在生后最初6个月要尽量避免仰卧式奶瓶哺乳,在孩子6~12个月时,避免镇静剂的应用及避免接触二手烟,上呼吸道感染后及时治疗,均可有效减少婴幼儿中耳炎的发生。

4、中耳炎的预后大多数中耳炎经过规范的药物治疗后可以痊愈,但部分中耳炎,如迁延不愈的分泌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等,以及由于腺样体、扁桃体肥大引起的反复复发性中耳炎,则需手术治疗。

治疗儿童中耳炎,务必早发现,早就诊,遵医嘱规范用药,定期复查。

听力损失的分级

WHO听力损失程度分成4个等级:26-40dB为轻度,41-60dB为中度,61-80dB为重度,大于80dB为极重度。

听力损失的干预

听力损失确诊后要及时地进行干预,像中耳炎、突发性耳聋可以选择药物治疗;中耳或者外耳畸形选择手术治疗;双侧外耳道闭锁可以选择佩戴骨导助听器(BAHA),感音神经性聋选择佩戴气导助听器,对于佩戴助听器无效的重度或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可以考虑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新生儿听力损失的干预时间,原则上是3个月前诊断,6个月前干预。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