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故事选精选
在课堂上引用佛经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佛经故事选精选。
佛经故事选精选1:超 脱
大师的生活过得非常简朴,但他从未指责过他那些富有的信徒,这让他的弟子们都感到很是奇怪。
“尽管很罕见,但一个人并不是不可能做到既富有又圣洁。”一天,大师对弟子们说。
“怎么样才能做到呢?”有弟子问。
“当金钱对他的心灵的影响等同于那棵竹子的阴影对院子的影响时,就可以了。”
弟子们转身去看——竹子的阴影扫过院子,但没激起一粒尘埃。
佛经故事选精选2:送一轮明月给他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才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错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
说着,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走过明亮的月光,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不能送明月给小偷,使他感到遗憾,因为在黑暗的山林,明月是照亮世界最美丽的东西。不过,从禅师的口中说出:“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这口里的明月除了是月亮的实景,指的也是自我清净的本体。从古以来,禅宗大德都用月亮来象征一个人的自性,那是由于月亮光明、平等、遍照、温柔的缘故。怎么样找到自己的一轮明月,向来就是禅者努力的目标。在禅师眼中,小偷是被欲望蒙蔽的人,就如同被乌云遮住的明月,一个人不能自见光明是多么遗憾的事。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他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定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佛经故事选精选3:人世多途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大师,向他请教为人处世之道,大师给他讲了三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有两个强壮的青年,一拙,一巧。两人奉命在同一块地上各自挖井找水,很快两人都挖了两米深,但丝毫没有出水的迹象。拙者继续在原地深挖,而巧者则换了个地方做新的尝试。终于拙者通过不懈地努力找到了水源,而不断地更换地点的巧者一无所获。
年轻人听罢,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我明白,做人就应该持之以恒,不应该朝三暮四,蜻蜓点水,否则终将一事无成。
大师只是笑笑。
第二个故事:还是这两个人,巧者在经过数次的尝试后,终于在一个地方找到了水源。而拙者始终在原地,一如既往,埋头苦干,结果始终没有找到水源。
“这?”年轻人有些迟疑,“我想人还应该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尝试最适合自己的生存环境,而不应该刻板教条,更不应该执迷不悟。”
大师还只是笑笑。
第三个故事:两人虽然都竭尽全力,但无论拙者挖多深,也无论巧者换多少个地方,两个人都没有找到水源。
“为什么?”年轻人疑惑起来,“那做人还有准则吗?”
“因为这个地方可能根本就没有水。”大师从容道,“其实为人也是如此,生活中没有一成不变的处世原则,一切都要靠自己去摸索和体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