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写作
企业管理只有以财务管理为中心,市场机制才能发挥作用及正常运行.小编整理了财务管理论文写作,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财务管理论文写作篇一
试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
1 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抓住机遇,迅速发展,根据统计资料,中小企业数量占到中国企业总量的90%以上,对全国GDP的贡献达65%、税收贡献超过50%、出口额占比超过68%、解决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占全国的66%。这些数据不得不让我们必须关注中小企业的发展。面对快速膨胀的市场经济,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花样翻新的商业环境,中小企业在日益加剧的竞争中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2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融资困难,资金严重短缺。中小企业面对市场机遇,往往资金要素成为其瓶颈。直接融资如公开发行股票,有严格的法律审批程序,过程繁琐漫长,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讲是可望而不可及。直接引入股东也因资金供给方所承担的风险和责任较大,或者对企业控制权的影响等如纸上谈兵。直接借入资金因资金供给方承担的风险较大,要求的资金成本相应较高,而合理的利率根本是望洋兴叹。间接融资如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仍然有很高的门槛,并受企业资产规模的限制,还有严格的审批程序,目前绝大部分银行需要提供可靠的信用担保和抵押物,各家银行附加了花样百出的严苛条件。现实中,中小企业亟需资金时,不得不使用比银行贷款利率高得多的借款,民间借贷、甚至于高利贷大行其道,这是中小企业面对的无奈事实。
2.2 财务人员专业化程度不高。目前,中小企业大部分是民营企业,受社会传统就业观念的影响,民营企业对人才的吸引力远不如其他企业。受过良好教育和专业训练的大学财务专业毕业生,更愿意去大型国企、央企、金融机构,或者趋之若鹜报考机关、事业单位,不愿意到中小企业就业,因而造成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整体素质良莠不齐。财务部门对于整个企业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门,中小企业的管理者在任用财务人员时,往往没有遵循“唯才是用,人尽其才”的用人原则,而是直接任用亲朋好友,这给整个企业的人事管理和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深层次的羁绊,不利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除此以外,中小企业在休假时间、施展平台等方面的发展落后,使得财务人员跳槽频繁。没有稳定的人员,企业财务工作必然受到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毫无保证,会计账目混乱,财务无法为企业管理层提供决策所需的有效信息。
2.3 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①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企业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利于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但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中小企业,由于产权不明晰、出资人缺位,未形成有效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建立的法人治理结构形同虚设,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这往往就会使内控力度削弱,从而导致经济业务随意性加大,监督机制失效。②会计信息失真、造假机率增大。一些企业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造假现象屡见不鲜。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是导致这个结果的主要因素。其中包括常规性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的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以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填制的会计凭证;会计事实人为捏造、会计数据的篡改、设置账外账、成本的乱挤乱摊、收入和利润的隐瞒或虚报等等。③费用支出失控,潜在风险加大。有的企业对财产物资的内控管理相当薄弱,制度形同虚设,致使潜在亏损增加,经营风险加大。其中包括未按规定严格分离的采购环节职责,审查制度不严密的经济往来,手续不完善的存货发出等。还有就是不能及时与财务部门对账,这会造成库存物资的毁损、报废、短缺得不到及时处理。④内部审计形同虚设。目前中小企业中有不少为家族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大部分都没有建立起内部审计部门,漠视内控。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这些中小企业的做法会使制度缺少监督。
3 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对策分析
3.1 改善中小企业财务人员任用方式,提高财务管理的专业化水准。企业兴旺发达的活力和强大推动力是由人力资源要素的数量和质量,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忠诚、向心力和创造力决定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控制应拟定财务岗位的人员素质要求,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加强对员工业绩考核,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与此同时企业还应建立激励机制,对于优秀的财务人员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如将业绩与工资奖金挂钩,参加免费培训等。
3.2 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改善企业内部环境。第一,完善企业内控环境,严格授权批准制度。在管理部门设置方面,应建立完善的科学制度,以此符合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并能合理、有效地设置各部门和岗位,建立部门和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工作职责。而企业也只有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才能明确各职能部门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和责任等,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也只有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的职权,才能保证企业权责分明,科学管理。第二,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全面推行预算管理。企业在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时,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规。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原则,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与方法,使会计真正实现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的目标。为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总体计划,就要企业做出相应的预算,这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通过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推行的全面预算管理,来对预算结果及时进行科学分析,对产生的差异进行有效控制。第三,健全财产保全制度,防范市场经营风险。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记录保护、财产保险、记录监控,同时严格执行财产保全控制,限制未授权人员对财产直接接触,这样才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树立风险意识,通过采取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第四,建立内部报告制度,完善内部审计体制。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从某种意义上来我们可以看出,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内审部门也是负责审查各项内部控制执行的情况,并将审查的结果报告给企业董事会或者最高管理当局。企业应当完善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及时披露相关的重要信息,才能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占重要地位,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会直接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为中国经济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的今天,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应面对现实,迎难而上。市场经济的机制就是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中小企业必须利用自身的优势,对外开拓创新,抓住机遇,对内完善管理机制,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盘活企业资产,建立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长效机制,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最终创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在经济的浩淼云海中乘风破浪。
财务管理论文写作篇二
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解析
高校财务管理体制是在一定条件下高校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自身发展目标和管理要求所确定的校内各级管理层和教职员工的责任承担、权利享有、利益分享,保证校内财务管理的统一性和权威性,保证校内各项规章制度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得以顺利贯彻执行的根本制度,是制定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健全财务运行机制,全面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办学规律,正确处理各种财务关系的纲领性文件,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准则和组织保障。
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确立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扩大,高校必将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扩展校园规模,在国家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高校只有靠自己解决经费紧缺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主要有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无论是获取新的资源还是将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其核心就是一个财务管理体制机制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的经费来源除了国家教育经费拨款外,还有学费、住宿费、培训费、科研咨询费、技术服务费、科技成果转让费,以及单位、校友、华人等的捐资助学收入等等,使高校收入呈现多元化趋势,这为解决高校办学资金不足,增强办学能力,改善办学条件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高校经济利益更加多元化,经济关系趋于复杂化、财务管理日益精细化,高校必须建立并实行与之相适应的、体现高校自主办学、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以规范财经工作,理顺财务关系,依法治校,依法理财,加强财务管理。
二、
在市场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市场化的趋势下高校作为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建立健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是适应高等教育产业化,投资主体多元化,教育资金社会化,经济利益多样化,财务工作层次化的必然选择。
(一)“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体制
1.统一领导。“统一领导”是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面对日趋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面对多重利益主体的诉求,高校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财务,集中财力,步调一致,才能优化资源配置,统一调度资金,发挥整体优势,提高资金效益,才能为高校稳定可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财力保障。
(1)统一财经方针政策。在严格遵循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高校只有统一本校总体性的全局性的财经方针政策,才能集中财力,增强宏观调控能力,优化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升高校办学实力。该项大政方针政策必须由财务部门负责,财经工作领导小组指导,校长办公会和党政联席会审批后统一印发,统一组织实施。必须避免或杜绝校内各部门为了本部门利益而制定并实施与学校财经方针政策相违背的部门规定或办法,防止出现各自为政,损害学校整体利益的情况。
(2)统一财务规章制度。为全面贯彻学校制定的大政方针,更好地保证学校制定的财经方针政策得以贯彻执行,高校必须根据国家财经法规建立健全一套符合高校实情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科学、系统的高校财务规章制度体系,在财经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制度管人,按规定办事”,保证学校大政方针得到充分体现的制度保障,保证财经法纪规章制度得以严格的遵守和执行。
(3)统一资源优化配置。高校资源一方面严重不足难以完全满足高校日趋社会化、市场化的教学、科研需要;另一方面又存在资源配置不优化,资产闲置浪费严重等问题。面对高校经费来源多元化,经济活动多样化,经济关系复杂化的趋势,面对高校资金供求矛盾十分尖锐的情况,高校必须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学的原则,统一资源管理,统一资源调配,统筹安排资源用途,加大教学科研基础设施投入,大力压缩消费性需求,降低教学科研成本和资源消耗,重点解决重复购置浪费多,使用随意效益差,管理混乱易流失等问题,实现校内有限资源无限使用。
(4)统一预算决算管理。高校预算管理是高校财务收支计划制度化、整体化、权威化的本质体现,是高校“一个建制,一盘棋,一个标准,一个调”制度保障和政策落实,是高校对每一年度涉及的校内所有经济活动经过充分科学合理论证后确定的内容完整、项目具体的财务收支安排。财务预算是学校资源优化配置的设想体现,财务决算则是资源优化配置设想的结果证明,高校应对本校预算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强化预算控制和检查,深入预算执行分析,突出财务决算作用,充分发挥校内审计对预算的监督考评作用,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统一财务核算体系。从经济活动的最终实质上看,资金管理的核心是预算管理,预算管理的本质体现是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在财务核算体系方面必须做到“八个统一”,即:财务机构统一、财务人员统一、审核标准统一、账务处理统一、会计控制统一、档案管理统一、业务培训统一、考评激励统一,才能规范财务会计工作,提升会计业务水平,保证财务信息质量,真正为学校“理好财,管好家”。
2.集中管理。集中管理是高校在严格遵循相关国家法规的前提下,把教学科研活动所涉及的所有经济事务集中到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管理,把学校所有资金集中到学校财务部门统筹安排,统一调度,以集中资金优势,净化经济环境,预防贪污腐败,弥补教学经费严重不足问题的一种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1)集中管理财权。财权就是学校财产物资管理、使用、分配的权利,特别是教育资金或教学科研经费管理、使用和分配的权利尤为重要。为了促进高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高校必须集中管理财权。除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校属经济实体可根据现行财务制度自行管理和使用外,其他校内各部门的资金无论来源如何都必须交学校集中管理,统一调度,统筹安排,合理使用,防止学校财权分散,财源流失,资源浪费。
(2)集中执行规章制度。要保证学校财务规章制度得到严格的遵守和执行,保证财经 工作“以制度管人,按规定办事”,全面体现全校“一盘棋,一个标准,一个调”的财务 管理宗旨,就必须按学校统一的财务规章制度严格执行,绝不能允许出现校内部门各自为政,各唱各的调的混乱无序局面。这样才能维护学校“统一领导”的权威性,维护学校正常的财经秩序,保证学校的全面协调健康可持续 发展。
(3)集中管理 会计事务。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是高校进行宏观 经济调控和重大经济决策的关键,是全面反映高校顺利开展各项教学科研活动最终结果的经济效益体现,是衡量高校资源配置是否优化,预算管理是否有效,财务规章制度是否落到实处,经济效益是否更好的基础。因此高校必须集中管理会计事务,把所有经济和会计资料全部纳入学校财务部门集中管理,集中核算,统一财务收支,统一资金管理,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校雄厚的资源实力,切实为学校“理好财,管好家”,当好参谋,做好助手,促进高校建康可持续发展。
(4)集中管理会计人员。高校会计人员既是国家及学校财经法纪最忠实的执行者和守护者,也是 教育资金安全最有力的保障后盾,高校必须对本校会计人员实行集中管理,集中业务培训,统一 职称职务评聘,集中考核奖惩,全面提升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以保证提供高质量的会计信息。
“统一领导,集中管理”体制的优点在于政策统一,行动统一,财权集中,管理集中,有利于高校统筹安排,全面调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金管理效益;缺点是统得太多,管得太死,校内各部门缺乏必要的自主权,责、权、利相脱节,难以充分调动校内各部门生财、聚财、理财的积极性,无法处理好聚权与分权的关系,不利于高校健康可持续协调发展。
(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
分级管理,即高校“校院(处、所、系、部)二级财务管理”,是在全面保证高校“五个统一”的前提下,按照事权与财权及责任相结合原则,实行“重心下移、责权下放”,适当下放资金自主权、管理权、支配权,把高校事业 计划和与之相适应的收支预算下达校内各二级部门,校内二级部门在下达的预算经费范围内享有自主管理和自主支配权,保证学校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的财务管理运行机制。
1.分级管理的原则。高校进行分级财务管理并不等于完全放开财权事权,让校属部门各自为政。校属各部门在具体实施时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无条件服从学校“统一领导,统筹安排”的原则;
第二,坚持严格遵循学校统一的财务规章制度的原则;
第三,坚持全面贯彻“谁管理,谁负责,谁使用,谁保证”权责相当的原则;
第四,坚持有利于“宏观调控,微观搞活,统而不死,分而不乱”的原则。
2.分级管理的要求。高校实行分级财务管理,充分发挥校属各部门的积极性时必须满足以下要求:
第一,校属各部门必须在学校统一的财务管理框架下享有预算下达的经费自主管理权、使用权和支配权;
第二,校属各部门必须坚持厉行节约、勤俭办学的方针,在年度经费预算额度内通盘考虑,全面规划,有效使用每一笔预算资金;
第三,校属各部门不得违规收费,不得私立银行账户和私设“小金库”,所有收入必须统一由学校集中收取,全额纳入学校预算管理。
3.分级管理的形式。当前我国高校内部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的主要形式且并存的有三种:
第一种是完全独立核算,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享有民事权利的“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社会经济实体,如校办印刷厂、教材站、驾训站、校属民办二级学院等。高校对它的管理原则是任其发展,利润上缴。
第二种是完全独立核算,但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不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享有民事权利的经济实体,如校属后勤产业集团,校属工会等。高校对它的管理原则是有偿服务,经费补助。
第三种是无法独立核算,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校内各职能部门、教学院系。高校对它的管理原则是预算管理,项目控制。
三、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体制的具体 应用
在“统一领导,集中管理或分级管理”的框架下,当前我国所有高校,即便是规模较小的高校都采用了权责更为明确,管理更为活跃,机制更为灵活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项目控制,绩效考评”的更能适应社会经济 环境,适应市场需要的科学的财务管理体制。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同上,下面不再赘述。
1.集中核算。按统一要求、集中调配的原则,高校所有资金收付都必须由其财务部门集中管理,校属各部门均不得自立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更不得自行收费,私管资金。这样既能从资金进口控制和集中学校所有可支配资金,又能从资金出口加大控制和管理,提升学校资金实力和办学能力,彻底改变“重核算轻管理”的片面做法,着重加强学校资金运作,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控制资金应用方向,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的资金效益管理,全面提升财务管理在高校经济管理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2.项目控制。目前我国高校实行了以预算编制为基础,绩效评价为手段,结果应用为导向,覆盖全校所有资金和业务活动的全面预算管理和项目控制。在每年编制预算时,坚持收支平衡,统筹兼顾,积极稳妥,勤俭节约,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原则将责任和权利进行明确并层层落实分解,对人员经费实行定员定额管理,做细做精预算安排;对项目经费采取部门内部评审、专家评审等多种形式,对项目的必要性、绩效性进行充分的论证,优化支出结构,细化支出项目,突出项目目标管理。高校在通盘考虑学校整体资金来源和资金需求的基础上,在科学合理确定高校全年度收支总额的基础上,针对每项资金来源,每项资金使用都设置了具体的项目名称,安排了具体的资金数额,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先确定项目名称再下达项目资金,然后统一监管和逐一核算,坚决杜绝超用、挪用、拉用和无预算项目开支资金的情况,真正做到了资金“预算到位,管理到位,控制到位,核算到位,使用到位”。
3.绩效考评。为实现“权利到位,责任到位,效益到位”的目标,高校按管理层次,应建立学校和部门负责人经济责任制,并建立健全相应的经济效益考核评价奖惩机制。设置专门的部门对校属各部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开展经济活动的绩效情况进行全面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及时找出经济管理过程中的偏差、漏洞及存在的其他问题,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堵塞违规用款行为,严肃财经纪律。通过“源头控制,过程监管,绩效评价,有奖有罚”等具体措施来保证科学、合理地考核评价校属各部门的业绩,高校财务管理“统得有序,控得到位,管得有效,奖得有用”,保证高校内部责、权、利真正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