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饲养角蛙
角蛙可以算是全世界最普遍的宠物蛙,被业者更名为招财蛙。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角蛙的饲养方法,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角蛙的饲养方法
角蛙养过角蛙的人都知道,角蛙整天只是吃,一张大嘴占了将近身体的一半,这种构造可以说就是为了大量进食而演化的。正是所谓的嘴大吃四方,角蛙的亚种至少有六种之多,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钟角蛙(C. ornata)
角蛙而最昂贵的就属亚马逊角蛙,又称为霸王角蛙,身价上万台币。令人咋舌。角蛙各亚种的原生栖地各自分离几乎完全不相重叠,所以也就各自能够保持较独立的体色。但是因为人为的杂交和改良,又另外发展出许多变异的体色,使得要分辨亚种也是越来越困难。
角蛙的种群分布
角蛙是原栖息在南美洲的大型蛙类,共有7种,随着栖息环境和分布地点的差异,身体上的斑纹和色彩各有不同,体形最大可达15公分左右。它最显目的特征就是在头部两侧眼睛上方具有柔软肉质状的角状突起。角蛙头部上方的突起主要是为了让自己在充满落叶的环境中,能够模拟成落叶的形状而逐步演化的结果。它习惯守候在一个固定的地方等待猎物靠近再捕食,因此几乎很少会看见它四处移动或改变姿势。相当贪吃的角蛙只要是看见身形较小的动物经过它,几乎都会被一口吞下,甚至是同类也不例外。不过它们对于不会动的食物,则好像看不见似的一点都不感兴趣。
角
角蛙蛙是一种栖息在地表潮湿落叶层中活动的陆生蛙类,当繁殖季节来临时,雄蛙会发出低沉的鸣叫声来吸引雌蛙的靠近,在配对后将卵产在地表降雨所临时形成的小水洼中,等待水中的蝌蚪长大成为小蛙后,从此就不再下水。角蛙的成长速度惊人,如果在食物充足的情况下,半年体形就可以超过10公分了,由于外形十分有趣,因此常被人们饲养作为宠物。
角蛙的形态特征
身
角蛙体呈矮胖的模样,仿似一只粽子,嘴巴很大,全身皮肤布满细上的疣粒,眼睛上方有凸起的三角形肉质小角,身体底色以黄色、黄褐色、鲜绿色居多,上面则散布有不规则之黑褐色、啡红色、淡棕色的斑纹。全身布满大大小小凸出之疣粒。
雄性体100mm,雌性可达125mm。经常把身体半埋于土中等待猎物上门的埋伏型狩猎者。角蛙肤色艳丽,头上有角状突起,外形狰狞可怕,性情也极残暴,它是蛙中的魔鬼。它除了捕食昆虫、小鸟等外,还以同类为食,许多性情较温和的蛙通常是它们的口中之物。角蛙在幼蛙时期就很残暴,它们捕食其它蛙类的幼蛙。
6角蛙的主要习性
生活习性
栖息于南美温暖而较干燥的大草原地带,对湿度要求很高,至少要85%或以上,它们的适温环境为26-29摄氏度。利用雨量较为集中的夏季来繁殖,会选择在池底产下200-1000颗宛如一个网球大小的卵块。
角蛙是一种两栖类动物。所谓两栖就是角蛙的生活中需要有水域和陆地,角蛙的幼体─ 蝌蚪必须生活在水中,而成体都需要生活在近水的潮湿环境中。这种生活方式是角蛙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的,角蛙类是由水中生活向陆地生活的进化中形成的过渡型类群。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然而,成体适应陆地生活,由鳃呼吸发展到以肺和皮肤呼吸,外形上失去尾,形成了四肢。所谓水陆两栖中的水是指淡水,海水中不能生存。因此,干燥、无水、阳光直射的环境是不可能有角蛙类生存的。大部分角蛙类的活动时间在晚上,白天则隐藏在隐蔽处,以防烈日和敌害。
角
角蛙蛙类成体生活在近水潮湿的环境中,不同的角蛙类的具体生活环境又有差异。角蛙类有三种生活类型,即水栖型、陆栖型和树栖型。水栖型中又可分为静水生活型、流水生活型和湍流生活型;而陆栖型又可分为溪边生活型、草丛生活型、土穴生活型;树栖型不再细分。本书所要介绍的几种角蛙,如牛角蛙、美国青角蛙和虎纹角蛙、黑斑角蛙属于静水生活型,棘胸角蛙属于流水生活型,中国林角蛙属草丛生活型。不同类型的角蛙生活在不同两栖环境中,身体形态结构和习性同环境相适应。
角蛙的体色是一种保护色,通常表现出与环境的颜色相近,不被敌害所发现,从而保护自己。在植物丛中的角蛙以绿色为主,并有斑纹。如林角蛙为绿色,棘胸角蛙为棕色,牛蛙在明亮的环境中体色会变浅。
角
角蛙蛙幼体 ─ 蝌蚪生活于水中,用鳃呼吸。初期蝌蚪用外鳃呼吸,外鳃在头的两侧,各有 3 个分支。后期蝌蚪外鳃消失,变成 4 对内鳃。蝌蚪变态成为幼蛙后,内鳃消失,生出 1 对囊状的肺,可以从空气中呼吸氧气。然而肺的构造简单,由肺所吸取的氧气不能满足蛙的需要,因此要借助皮肤来呼吸氧气,由皮肤所吸取的氧气,占总呼吸量的 40 %左右,而呼出的二氧化碳主要靠皮肤。尤其在冬眠期,几乎全部靠皮肤进行呼吸。皮肤呼吸的必备条件是皮肤湿润,干燥的皮肤不能进行气体交换。这就是蛙类喜欢栖息在近水、潮湿、阴凉环境中的道理。
摄食习性
角蛙是两栖类动物,蝌蚪在水中生活,成体以陆栖为主,也可以入水。因此野生的角蛙能在陆地上和水域中摄食。
蝌蚪的食性
蝌蚪的摄食方式与鱼类相似,将粉状食物与水同时吸入 口腔,然后将水从鳃裂处压出,食物被吞下;另外,蝌蚪的口缘的角质齿,能啃下食物微小颗粒,与水一起吞入口中。
蝌蚪是杂食性的,不同种的蝌蚪食性亦有差异。一般生活在湖泊、池塘、溪边的种类以草食性为主,如棘胸蛙;生活在水面或水底的蝌蚪大多为滤食性,它们滤食水中细菌、浮游生物、小型原生动物和有机碎屑。这些食物随呼吸水流进入蝌蚪口中而被滤食。有些种类的蝌蚪有吞食同类尸体和卵的习性,如棘胸蛙能摄食水中动物尸体,也能啮食死亡的同类。这是蛙类的一种适应性。
蝌蚪的食物种类有藻类、原生动物、昆虫、水生植物碎片等。如牛蛙蝌蚪的食物有:藻类植物、单子叶植物、浮游动物、有机颗粒及腐败有机物等。人工饲养表明,角蛙蝌蚪还取食豆饼、麦麸、蚯蚓粉、鱼肉、动物内脏等。
由此可见,蝌蚪以吃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人工饲养时,可通过驯化,食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改变。
成体蛙的食性
角蛙蛙为捕食性动物,通常只捕活的动物,主动地寻找措物或被动地等猎物靠近到一定距离时突然捕捉它们。捕食要依赖视觉。由于蛙的眼球角膜呈凸形,水晶体呈扁圆,并且远离角膜,所以能看到较远的物体,能发现数米以外飞行的活饵。此外,蛙眼在头的上方两侧,两眼眼球距离大,对近距离内的食饵,不能形成双眼视觉,视野重叠范围小,所以近距离的食饵显得模糊不清。而且蛙的视觉反射是不完全的,会动的物体才能被看见。尽管蛙的视力不佳,但嗅觉能感知气味,帮助捕食。
角蛙在陆地上使用舌头捕捉猎物。在水中直接用下颌捕捉猎物。不同的蛙种捕捉动作略有不同。蛙类昼夜捕食时间因气候条件和蛙类不同有所差异。有的白天捕食,有的晚上捕食。牛蛙、美国青蛙、棘胸蛙都在晚上捕食,经驯化白天也会摄食。中国林蛙一般白天摄食。但是,也有许多蛙类摄食是无规律的。蛙类的食物种类以昆虫为主,约占总食物的 75 % ,昆虫中最多的是鞘翅目昆虫,其次是双翅目和膜翅目昆虫,蛙类的食谱非常广泛。不同的蛙种的食谱有时有差异,同一种蛙也由于地域不同、大小不同,摄进的食物也有不同。这主要由地理差异、蛙本身的差异,以及自然季节的变化而引起的。成体蛙的摄食量与自然环境中的食物丰盛度、角蛙的捕食能力及蛙体的新陈代谢水平有关
角蛙的喂食方法
角蛙蛙是守株待兔之猎食者,可供应的食物包括所有会动的昆虫、蚯蚓、金鱼、乳鼠及蛙类等,基本上它们甚么都会吃。在养久了,甚至连肉类也会吃。喂食时用钳子夹着,并摆动 饵料诱食,或轻轻摩擦角蛙之口边,刺激食欲。至于多久喂饲一次,以一只不足3cm的角蛙而言,约2-3天喂饲一只蟋蟀或小金鱼。若喂饲过量,它们会出现反吐,甚至因而死亡。最好的投喂时间,就是清早和傍晚时间,当然下午也会进食,只是比较迟钝些许吧。到角蛙较大时,可投喂乳鼠,但每次喂饲之间隔时间,则要拉长,差不多7-10天一次。若经常喂饲,会长大得很快,但只会长脂肪,而不长肌肉和骨骼。在原栖地角蛙的主要食物就是同类的幼体,所以不适合与其它蛙类或大小差异太大的同类混养。
角蛙的饲养技巧
角蛙可以饲养在任何有水的空间,大小不拘,只要水深不超过它体高的一半,它都可以活得很好,对温度的需求也不高,任何可以吞下的活体食物如小鱼蟋蟀等或是摇晃的肉片。死老鼠等都是照单全收,静止不动的食物它们是看不见的。在原栖地角蛙的主要食物就是同类的幼体,所以不适合与其他蛙类或大小差异太大的同类混养。
饲养空间
角蛙只成年的角蛙(由吻端至泄殖孔长4-6英寸)可以很舒适地生活在一个塑料的储衣箱或10加仑大的水族箱内。如果你仅仅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可以不用垫材。如果是需要展示,厚达数英寸(具体厚度,视你想让你的角蛙将自己埋得有多深而定)的软木树皮块是很好的选择;同样也可以选用较光滑的石子,石子要比较大,以免被当作食物咽下去。要把角蛙养得好,紧记不要被太阳光或其它强力紫外线直接照射到,若要照明的话,可以使用水族箱用的荧光灯管,或一般白光管。饲养缸中的水及水苔最好每天更换,尤其是看到有排泄物时,更要尽快清理,因为排泄物中的化学成分会伤害角蛙(及其它两栖类)的健康。南美角蛙在吃饱后,会把身体藏在底材中,只露出头部。每天向饲养缸中喷洒清水,以维持缸中湿气,令角蛙皮肤避免干燥。
饲主最好尽量避免,以手直接触摸角蛙(及其它两栖类),更换底材时以网或铲把角蛙从后捞起,移至水盘清洁,接触过角蛙及其它两栖类后,必须要彻底洗净双手。
饲养环境
角蛙可以饲养在任何有水的空间,一般角蛙会整天蹲在同一地方极少移动,所以空间大小不拘。只要水深不超过它身高的一半,它都可以活得很好。每只角蛙应该独立饲养,饲养缸里面可铺设无菌土,上放湿透的水苔,或一块1-2cm厚之湿透海绵供其竭息,但切勿选用有尖锐硬角的石块,以免角蛙因追捕食饵时刮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