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人物故事

2016-11-08

创业不仅需要智慧和想法更需要的是非同一般的勇气,下面这些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几篇中国创业人物故事。

中国创业人物故事1:创业从不断“归零”开始

从中国到美国,又从北京到悉尼,在周华的发展轨迹里,他喜欢用“从自行车到宾利”来形容自己取得的成绩。从最初怀揣4000澳元只身来到澳大利亚到现在成功建立起自己的财富王国——澳大利亚亚太投资集团,在不断追求与奋斗中,周华的交通工具已经从那辆旧自行车变成了一辆崭新的宾利汽车

如今,周华已经在悉尼成功创立了自己的地产投资品牌,经历了6年多的高速发展,亚太集团总共向数千名投资者推荐了价值数十亿澳元的房产。即使在去年全球经济衰退、地产投资低迷的市场环境下,亚太集团仍然创造了数亿澳元的业绩。他的成功经历不仅是希望走出国门在异国他乡打拼自己事业的准移民群体的榜样,也为如何投资海外市场、如何参与海外竞争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1984年,两个大学生在北京大学32楼232宿舍畅谈“愿望”。一个说“我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崭新的永久牌自行车”,另一个说“我最大的愿望是拥有一辆保时捷轿车”。

25年过去了。2009年12月,这两个同学在北京大学相聚,他们现在拥有的财富已经远远地超过了当初的“愿望”。想要“永久牌自行车”的是俞敏洪,他如今是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想要“保时捷轿车”的是周华,他如今是澳大利亚亚太投资集团总裁。

1991年,周华毅然放弃了前程似锦的外交官生涯,怀揣4000澳元,带着梦想在澳大利亚开始创业。当时,他只有一个目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白手起家,达到事业上的成功。

上大学前,周华自称是一个“很简单,但不服输,靠自己本事做事的人”。他强迫自己把认为值得做的事情做得很好。在北大读书期间,他要求自己每天早上5点起床练习英语口语。四年大学毕业的时候,他已经由不敢张嘴说英语变成班上英语口语最好的学生之一。

1991年,周华与妻子何小叶怀揣着4000澳元移民澳大利亚。

刚到澳大利亚,周华去面试过好几份工作,但都因没有“当地经验”而失败。后来,他申请到为一家比萨饼店送外卖的工作,另外,他还“带着极大的热情”负责关店门和擦洗地板。晚上送比萨饼,白天去挨家挨户敲门卖货,他至少每天要敲200户人家的门。

“几个月前我还是一个在外交场合被称为‘阁下’的人,现在却在大街上挨户敲门贩货。”“我曾是外交官,可现在什么也不是了,有什么好抱怨的呢?”周华坚信:“不管被拒绝多少次,永远去敲下一道门。”

思维改变了,人生就改变了。从1991年以后接下来的7年,周华做过保险生意,做过各种小买卖,生活虽然有了明显的改善,但是这种生活并不是他所想要的。于是他一次次地选择放弃,他始终认为,如果你在合理的时间内达不到想要的结果,就该考虑要么在做事方式上、要么在渠道上有所改变,但永远不能放弃你的梦想。

1998年,曾经一起做过保险的同事的经历启发了周华,他的这位朋友因做房地产生意,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拥有了25套商品房。3年之后,那位朋友凭借出售这些房产而一跃成为百万富翁。朋友的经历深深地影响了周华,他意识到“以前的路走错了”,于是他又放弃了已经有所成就的翻译公司,开始从事房地产投资经营。

他首先应聘到未来集团去做一名普通员工,几年风雨之后,周华做到了年入200万澳元以上的职位。然而,他再一次在别人的惊异中离开,入主澳帝集团,并在2003年10月成立澳帝集团悉尼分部。经过几年的努力,澳帝的销售额达到15亿澳元。

2006年7月,周华放弃了澳帝集团旗下所有其他公司的股份,成为澳帝悉尼公司的完全和唯一的股东,同时将公司更名为亚太集团,8月15日亚太集团墨尔本分部成立,9月15日亚太集团阿德雷德分部成立。亚太集团在几年里,向数千名投资者推荐了价值数十亿澳元的房产。

外表文质彬彬、温和稳重的周华其实是一个充满野心的冒险家,他人生中的一次次归零和关键时刻的果断抉择也清清楚楚地凸显出他的野心勃勃和冒险精神。

“我对当时做出放弃一切、从零开始的决定感到自豪,并对祖国以及第二故乡——澳大利亚充满感激和热爱。”周华回忆起当时的选择时这样说,“很小的时候,我就养成了一种极强烈的自信,而且永不言败。这种近乎天成的自信,加上敢做他人不愿做之事的勇气,使我在人生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得以建立起了自己的财富王国。而对我来说,这一切都归功于我们在中国成长过程中学到的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澳洲社会为我们提供的这种可能性。”

“如果我们把每一天的工作当成追求梦想的一部分,那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有意思得多。”在周华的发展道路上,梦想一直都是远方的灯塔,坚定清晰地指引着他。经过7年的打拼,他并没有因为小有成就而满足。

周华对于梦想和成功的执著是他成功的关键,他始终理智而清醒,不会因为小有成就而停止追求的脚步,甚至不惜舍弃巨大成就,选择归零,重新朝着自己的梦想前进。周华在不断刷新创业的“履历”。善于梦想的周华也为他的亚太集团设立了一连串的“梦想”,其中“亚太梦想”的最后一个环节是,通过慈善回馈社会,帮助普通人成功和致富。

“很多人回避风险,而成功人士则会分析风险。”周华说,善于分析风险并拥有驾驭风险的能力使他在创业路上稳步前进。

2009年12月14日,寒风刺骨。为了听周华的励志报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的阳光报告厅座无虚席。周华诚恳地对大学生们说:“不论从事哪个行业,干什么工作,只要你是出类拔萃的,顶尖的,社会都会向你致敬。”“目标一旦设定,你若是认真的,就要想方设法去实现,只要是你能想到而又坚信的事情,就一定能做到。”

对于大部分大学生来说,将来如何挣钱是困扰他们的重要问题。“要挣多少钱,是由你自己来决定的,如果你自己不定,别人就要给你决定了。”周华说。

周华意识到,传统教育形式固然很重要,但对年轻人在领导风范、目标设定、人际交流、赚钱与投资方面的培养还略有不足。为青年人提供创业教育,成为周华的另一个目标,他希望带领更多的中国青年成为企业家,为更多的同胞提供创业机会。

如今,俞敏洪和周华在大学时代的愿望早已“提前超额”实现。俞敏洪拥有的资产早已不知道可以买多少辆自行车,而周华也开着崭新的宾利,在悉尼大街上行驶。2009年相聚,他们又开始谈论新的“梦想”——创办一个成功学院,俞敏洪负责培训语言,周华负责教授成功的方法。

周华是一个永不止步的人,他总是在想,“下一个目标是什么?”

虽然他早已达到初来澳洲创业时岁入百万的梦想,他的财富王国亚太集团的事业也稳步发展,但他又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把亚太集团建成为价值10亿澳元甚至百亿澳元的跨国企业。

这是一个大胆的宣言,但周华却不惮于将这样大胆的宣言公之于众,在他看来,10亿澳元只是100个百万元。“我早已在玩百万元、千万元的生意游戏了,只需把1000个百万元聚敛起来并留住就可以了。”

周华是一个敢冒风险的企业家,但是在没有经营和管理过一个迅速成长的大企业的情况下,他清醒地认识到不能带领一个企业冒风险,更不能把公司员工的饭碗和前途当儿戏,他为自己找到一位导师,一位曾经成功经营过10亿澳元公司的前总裁,为自己的发展和企业长远规划做顾问。而随着公司的发展,周华更是计划将业务扩展至主流社会以及海外,最终成为一个跨国地产投资服务平台

中国创业人物故事2:笑傲肯德基

刘杰是一个有强烈的改变命运想法的农家女。她今年32岁,出生于湖北省枣阳市七方镇。2001年,她从武汉大学法律系毕业后留校做了一名文员。本来,她工作舒适安逸,但仅工作半年,她就因为觉得前途不大,毅然辞职前往深圳打工。刘杰做过市场推销员、台资企业生产主管和证券公司业务经理。但她干得正顺风顺水时,获悉了2008年北京将举行奥运会,正大力发展餐饮业的信息,便不顾老板挽留,于2005年春辞职来到了北京。

刘杰来到北京后,利用几年的积蓄加上借来的钱共10万元,在北京宣武区租下了一间20平方米的门面,开了一家快餐店。由于是小本生意,刘杰开店后出于成本考虑,只雇请了一名厨师。平时,她既当老板又当服务员,但她尽管辛苦,小店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而偏偏这时,厨师嫌一人干活太累,又提出了加薪要求。刘杰见生意不好,便答应赚钱后给他加薪。结果厨师因为不满,故意增加饭菜分量、盲目购进原材料。一气之下,刘杰炒掉了他。之后,生意每况愈下,最后不得不关掉了小店。

10万元转眼打了水漂,受此打击,刘杰一下精神垮了。2006年10月,刘杰眼看自己连地下室也住不起了,便应聘到北京一家肯德基店做了一名收银员。而她做梦也没想到,就是这份工作,却让她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

上班第一天,刘杰就备感诧异——她明明应聘的是收银员,该店却对她进行了包括后厨操作的整个工艺流程培训。开始,她并不明白一个收银员要学这些干什么。但不久,她便发现了肯德基的管理玄机。

一天,店里一名后厨生病,店长让刘杰顶替工作。当时,她十分纳闷,认为自己从没做过后厨,也不会操作。可店长训斥道:“你不是参加过培训吗,怎么不会做?”没有办法,她只好硬着头皮按照培训内容操作起来。结果,她惊奇地发现,肯德基的鸡翅、薯条炸制和汉堡包加热都是按照标准化程序操作,任何经过简单培训的人都可以做出一样口味的产品!刘杰当时就想:肯德基经营模式简单,开店既可免除开中餐馆老板经常被厨师胁迫的麻烦,又节省成本,还很环保,如果自己也开家类似的店,不正好可以东山再起吗?为此,她决心利用所学技术,复制一家肯德基。

然而开店需要资金,当时她身无分文,这笔启动资金如何解决?也就在她发愁时,她突然想到了一个办法。不久,她给母亲打电话说自己马上要结婚,问母亲给她准备了多少嫁妆钱。刘母闻听,立即欣喜地告诉她,早给她准备了5万元,并说这就去帮她布置婚房。此时,刘杰见无法瞒住母亲,就如实相告她正在北京创业,因为资金周转不开才向家里求救。刘母一听,当天就去银行取出了5万元赶到北京。

可当她风急火燎地找到刘杰租住的地下室,亲眼目睹了女儿的穷困潦倒后,眼泪一下就掉了下来,并死活劝女儿随她回家。可面对母亲,刘杰强装笑容说:“妈,这你就不知道了,北京很多名人都是从地下室开始起步的,我现在住地下室并不代表将来也住地下室啊!妈,你得相信女儿以后一定会住高楼,并将你和爸爸接到北京来。”在刘杰的哀求下,刘母见实在拗不过她,便强忍泪水留下了那5万元返回家中。可她人虽然离去,心里却因为放心不下女儿,于是一回家就给刘杰在深圳工作的男友林辉打电话说出了一切。林辉是深圳一家证券公司的经理,惊闻刘杰的艰难处境后,他立即把工作辞掉,然后变卖了财产来到了北京。有了林辉的帮助,刘杰很快在石景山游乐园附近,以年租金10万元的代价,租下了一个70多平方米的店面,开出了“快乐美食快餐店”。

可快餐店开出后,仅仅一个月她便再次遭遇关门危机。因为肯德基已深入人心,她的价位又和他们一样,因此,不具备任何优势的她生意门可罗雀。林辉见如此经营非但钱赚不到,还会成为贴钱的无底洞,便劝她另觅出路。可当时,她与房东签下了一年租赁协议,如果毁约10万元将付之东流。进退维谷之际,林辉建议她干脆加盟肯德基。

然而,当刘杰采纳他的建议,前往肯德基中国市场总部打听加盟一事后却大吃一惊——按照肯德基加盟规定,如果她想在北京开家肯德基加盟店,除了店址要选在繁华地段的大卖场,还须投入800万元加盟费!一名工作人员获悉她想加盟,上下打量一番,很不屑地说:“我们公司只和有实力的投资者合作,你不具备我们的加盟条件。”刘杰加盟不成反遭奚落,她被肯德基傲慢态度深深刺激,心中顿时升起一股豪情:我一定要利用肯德基的弱点,去挑战肯德基!

这之后,刘杰开始琢磨起肯德基来,不久,她便意外发现了肯德基一个经营漏洞,那就是肯德基因为“嫌贫爱富”,除了加盟费高昂,还对经营地有着严格要求,即肯德基快餐厅只规定开在大中城市的商圈,而农村根本不在他们考虑范围。了解到这种情况,她忽然灵感顿生:既然自己在大城市无法生存,我为何不去县城开快餐店呢?肯德基不屑一顾的地方,正好是自己发展的机会啊!当刘杰把想法告诉林辉后,林辉一听,顿时不安地说:“你开店两次都失败了,现在又要去农村开店,农村哪有城市消费力大呀?万一再失败了,我们以后还怎么买房结婚?”刘杰见他说得有几分道理,便开始对县城先进行调查。

2008年秋,刘杰经人介绍,辗转来到陕西省富县,对各个学校和幼儿园进行调查后很快发现,该县的人几乎人人皆知肯德基,但真正吃过肯德基的人却很少。

当地很多孩子虽然对肯德基十分向往,但由于经济条件和交通制约,孩子们品尝肯德基竟成了奢望。而正因为如此,她越发觉得在县城开家类似的“肯德基”的店有着巨大市场空间。她经过寻找,在市中心物色了一家转让的中餐馆,以月租金1000元的价格承租下来。

回到北京,林辉获悉刘杰已擅做主张租下门面,顿时气恼地说:“你是疯了还是头脑发热呀!现在别人都是想着法子去赚城市人的钱,你却去打农村人的主意,这不是明摆着拿钱往水里扔吗?”但刘杰坚持认为,自己是从农村出来的,她最了解农村孩子对洋快餐向往的心理。因此,她觉得自己这次选择绝对没错,肯德基越是不经营的地方,越有商机。

2009年初,刘杰东拼西凑了5万元,然后对富县的门店进行了简单装修,于当年2月在富县开出了第一家美式快餐店。开张那天,她雇来宣传车和腰鼓队,热热闹闹地进行了造势。随着高音喇叭宣传和腰鼓队助阵,这个不大的县城很快人声鼎沸,小店里更是挤满了顾客。

一个小孩随父亲来到她的店里后,一见汉堡包就嚷着说:“爸爸,我要吃肉夹馍!”刘杰笑着拿给他一个汉堡包后和蔼地说:“吃吧,这可是美国式的肉夹馍。”结果小店开张当天,她就收入了3000多元。由于这种美式快餐的消息越传越远,很多乡镇的家长带着小孩陆续赶来尝鲜,她才经营一个月就收入了7万多元。但是好景不长,两个月后,她的生意逐渐走向了萧条。

这是什么原因呢?刘杰经过调查,很快发现生意冷落的原因是因为定价过高。美式快餐肯德基套餐一般为22元到30多元不等,这样的价格,显然对于有些穷人来说还是有点奢侈——22元可以在当地购买10碗刀削面和6个肉夹馍啊!看来,她要想在农村站稳脚跟,就必须把快餐变成一种穷人能接受、吃得起的快餐才行。为了重新拉回顾客,让好不容易聚集的人气不再流失,刘杰决定将套餐价格降到8.8元。但是,林辉一听,就大骂道:“傻女人,你这样做我们还赚什么钱?这不是明摆着做亏本买卖吗?”但面对男友的激烈反对,刘杰毫不退让,还是坚持把套餐价格一下降到了8.8元,林辉见她一意孤行,气得一个人回了深圳。

林辉离开后,刘杰虽然感到十分沮丧,但是她很清楚,自己的小店才开,无论知名度还是影响力都远不及当地的面食馆,如果想把名声扩大,就必须用廉价换取市场,只有在这里做成功了,才有机会向全国县城扩张。因此,从这个意义出发,她不愿计较一时得失。可价格降下来后,刘杰很快就招架不住了:由于仅需8.8元就可品尝一套美味的“洋快餐”,她的小店天天排起长龙,一天下来,她虽然忙得腰酸背疼,但却根本不赚钱。要知道,卖这种套餐,一个汉堡包、一份薯条配一杯可乐成本就要6元,这其中还不包括房租和人工等费用。显然,她这种经营方式尽管赚足了人气,但生意却是越卖越亏。

开弓没有回头箭。由于在男友面前已夸下海口,此时,被逼上悬崖的刘杰开始苦苦寻找解决办法。也就在她苦恼时,一次外出散心,她突然找到了降低成本的妙招。

2009年3月,刘杰前往深圳弘法寺散心。中午时,一个朋友请她品尝弘法寺素菜,她吃着吃着就忽然想:既然素食可以在中餐里使用,洋快餐为何不能使用呢?从深圳一回来,她就开始了试验。她以糯米和面筋为材料,分别做出了素汉堡、素猪扒、素鸡柳和素对虾等,然后免费供给顾客品尝,让他们提出改进意见。出乎意料的是,这种素快餐经过顾客品尝,多数人感觉口感很好。而她计算了一下成本,就是按照8.8元的套餐售价,她仍可以赚取50%的利润!

这是一个商家和顾客皆大欢喜的结果,成本降下来后,刘杰一举推出了牛肉汉堡+小可乐+星星薯块、田园汉堡+奶茶+洋葱圈和北京鸡肉卷+小可乐+玉米棒3种组合套餐。为了让更多人知道这种新颖、实惠的特色“洋快餐”,她印制了大批传单,前往乡镇散发。与此同时,她还针对幼儿园推出了8折优惠和生日免费赠送汉堡包等活动。这样,经过一番宣传,她的生意再度火爆起来,很多年轻人和小孩为了品尝这种中国特色的“洋快餐”,宁愿绕道也要前来。

平民套餐的推出,无疑让刘杰找到了打开农村市场的钥匙,每逢节假日,她的小店不仅排成长龙,电话预定也纷至沓来,生意好时,她一天就能赚取1万多元。这时,她见忙不过来,又从北京雇请了3名员工,将营业时间延长到了晚上10点钟。生意火爆的同时,她又开始琢磨如何能把小店做大,然后将其成功模式推广到其他县城。

然而,就在刘杰春风得意,准备实施自己的远大计划时,3个月后,她的生意再次趋于平淡,而生意萧条时,她一天的营业额居然不到5000元!刘杰询问顾客后才恍然大悟,原来顾客减少的原因大多是嫌她品种单一,吃多了不再有新鲜感。一名家长告诉她:“你的快餐虽然实惠,但孩子们喜新厌旧,如果你能搞出吸引他们的东西,肯定还会讨他们欢迎。”

受此启发,刘杰又开始研制创新产品。鉴于美式快餐薯条只有一种形式,她便把其形状改成了孩子们喜欢的笑脸薯饼;洋葱味道小孩难以接受,她就把洋葱切成一个个小圈,外面裹上面包糠进行炸制,不仅获得了孩子欢迎,还无形中节省了成本。

一个洋葱可以切成12个小圈,每4个卖3元钱,就能卖出12元。当然,这些玩意还只是小儿科,接下来,她发明的冰淇淋火锅和喷泉巧克力,却让她一举打响市场,彻底赢得农村市场。

对于刘杰来说,冰淇淋火锅和喷泉巧克力发明可谓得来全不费功夫。一次,她和朋友吃火锅时,一位朋友的孩子拿着冰淇淋,幼稚地嚷着说要蘸着火锅吃。当时,大家都被这孩子逗乐了,笑着打趣说要他长大以后再去发明冰淇淋火锅。可这虽然是笑话,刘杰却忽然想:如果自己真能发明出冰淇淋火锅,让大家围在一起吃的话,肯定会收到奇效。

但如何把冰淇淋做成火锅呢?刘杰首先想到把固体巧克力加热融化成浆,然后用食品蘸着巧克力吃的方法。根据这种思路,她请人制作了一个圆形火锅,将巧克力放置里面,然后在下面点燃酒精,待上面的巧克力受热融化后,她再拿着叉子把冰淇淋放在火锅里涮一下,或者用水果、面包块等蘸着吃。吃的时候,这时冰淇淋就像冰糖葫芦似的,吃起来外热内凉,既有巧克力的醇香,又有冰淇淋的清香,别有一番滋味。

2009年5月1日晚上,刘杰前往天安门观看夜景时,当看到天安门前的喷泉,一下想到了把巧克力做成喷泉的形式。后来,她借用喷泉原理,请人做了一个巧克力喷泉机。这个喷泉机经过循环加热,不仅可以把固体巧克力融化成浆状液体,顾客吃时还可以将薯条、鸡翅等喷上巧克力,或者拿水果蘸着吃,让人既感到新奇,吃起来又浪漫开心。

冰淇淋火锅和喷泉巧克力无疑是种全新吃法,这种别出心裁的经营一经推出,便立刻受到众多年轻人和孩子的热捧,一下使营业收入翻了几倍。2009底,她每个月都能创下20多万元的收入。

但是,就在刘杰的生意火爆富县时,市场上突然冒出了众多冒牌货。这些冒牌货粗制滥造,但因为价格低廉,还是吸引了一些消费者。针对这种情况,为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她向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家商标局提出了发明专利和商标申请。不久,她的喷泉机巧克力、洋葱圈、素汉堡发明专利和商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和国家商标局批准。据此,她在原有经营基础上,又开发出花色冰淇淋、拉花咖啡、冰淇淋蛋糕和沙冰冰淇淋等品种。经过打假和产品调整后,她的产品立即挤走了那些仿制品,生意再度红火起来。此后,由于影响越来越大,河北、江苏、安徽、湖北、湖南、浙江和北京等省市的加盟商闻讯,纷纷找她合作,这样,她以低廉的加盟费,迅速将快餐店复制到了40多个县市,一举大赚了1000多万元!

2010年夏,意气风发的刘杰豪掷250万元,在北京市购买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住房,隆重地举行了婚礼。2010年9月,她被中国烹饪协会吸纳为正式会员;11月8日,她发明的火锅冰淇淋和汉堡包荣幸获得“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推介品牌”;年底,她被评为“中国质量服务诚信企业家”、“中国青年创业百强精英人物”……此后,美国麦肯国际饮食集团见她大有一举垄断中国农村快餐市场的气势,于是主动和她开展了合作。现在,已今非昔比的她,不仅豪气干云地在石景山租下了一栋2000多平方米的办公大楼,成立了“北京快乐麦肯饮食管理有限公司”,还在北京买下了两套住房,购置了一辆进口奥迪汽车。她的目标就是全面占领中国二三线城市的快餐市场,与肯德基搏弈!

中国创业人物故事3:别用餐巾纸,买我的手帕

2005年夏天,李玲从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会计专业毕业后,进入成都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任职。虽然在众人眼里,她是时尚光鲜的“白骨精”,但李玲对自己的工作并不满意。因为她心性活泼,却每天与一大堆枯燥乏味的数据打交道,这令她感到无比的郁闷和困惑!

她希望能从事一份富有创意的工作,最好是能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项目自主创业,在赚钱的同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然而,想找一件投资不大且能赚钱,又令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谈何容易?李玲一直没有物色到合适的项目,于是只能将这个愿望埋在心底。

2008年“十一”国庆长假期间,李玲与事务所的几个同事一起随旅行团到日本旅游。到东京后的第一天晚上,旅行团安排游客在一家五星级酒店用餐。在这次晚宴上,一个小小的细节让李玲深受触动——

用餐途中,李玲和同事们习惯性地找服务生索要餐巾纸,却被婉拒。服务生告诉他们,日本环保法规对使用餐巾纸有明确限制。于是,李玲和同事们只得从随身携带的包包里掏出纸巾擦嘴。而李玲发现邻桌的日本客人都是从自己的上衣口袋里取出一方手帕擦嘴……这个动作让李玲感到既陌生又惊讶,因为在李玲的印象中,用手帕是一种很老土的生活方式,她大约有20年没有用过也没有见过手帕了。

接下来的几天,李玲留心观察,发现无论在地铁、大街,还是商场、旅游景点,有人打喷嚏或者轻微咳嗽时,都会从口袋里掏出手帕遮住口鼻,去到吃饭的地方,不论是大饭店还是小餐厅,都不提供餐巾纸,但服务好的地方会提供一块湿毛巾。李玲不禁心生感慨:日本人的生活方式才是真正的低碳环保啊!

李玲在逛街时发现东京有很多手帕专卖店,店内,一方方艺术品般精美的手帕令她爱不释手,她选购了几十条心仪的手帕,打算带回国送给亲朋好友。

回国后,李玲下意识地观察周围的人,发现几乎所有的人都用餐巾纸,而且,很多人用完餐巾纸后,都是随手往地上一扔,李玲看得直皱眉。后来,李玲上网查资料得知:每生产一吨纸要17棵大树,而我国年人均消费纸巾1.74千克,这就意味着1000万立方米的森林被砍掉。那一刻,李玲陷入沉思:我们一边将“低碳生活”这几个字挂在嘴边,却一边大肆使用原生木浆制作的纸巾。在大量纸巾的背后,是一棵棵倒下的树木和一片片光秃秃的林地!看来,我们在环保方面真应该学学日本人,把我们过去用手帕的传统重新发扬光大。

想到这儿,李玲脑子里突然一激灵:自己不是一直找不到好的创业项目吗?不如就开一家手帕店吧!这个想法让她兴奋不已。为了了解市场,李玲特意到成都各大商业区转了一圈,还真没发现有卖手帕的店铺。这不正意味着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吗?李玲马上坚定了开手帕店的信念,并决定自主设计原创手帕,然后找合适的印染厂帮自己生产……

当李玲把自己想辞职开手帕店的想法告诉父母时,遭到了父母的强烈反对,父亲说:“你不好好工作,瞎折腾个啥?你也不想想,现在大家都用餐巾纸,谁还用手帕?”李玲据理力争:“现在,全世界都在提倡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在日本,无论男女都用手帕,用餐巾纸是一件非常丢脸的事。”父母说:“中国人用餐巾纸已经有20多年的历史,人的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再改变,如果你要一意孤行地去卖手帕,那就是凭一人之力,跟全国人民斗啊!”见父母极力反对,李玲不敢贸然辞职,心想等创业有了一些起色之后再作打算。

随后,李玲一边工作,一边开始了自己的创业行动。做原创手帕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便是设计!李玲想,自己没有美术方面的基础,即便有好创意也不可能将它们表达到纸或电脑上,必须找专业设计人员帮忙。但如果在市场上雇佣专业设计师,自己根本付不起设计费。于是,她专程到四川美术学院工艺系求助,这里的老师帮她推荐了一名叫杨佳的大三女生,并向她介绍说,杨佳的思维活跃,在产品设计方面很有灵气。

杨佳得知李玲的来意后,两个人便开始沟通具体的设计思路。经过反复沟通,她们敲定先设计四个系列:适合成熟女性的优雅系列、适合浪漫女孩的梦幻系列、适合成熟男士的绅士系列、适合儿童的卡通系列,并计划每个系列分别设计10种图案……

随后,杨佳日以继夜地投入到手帕的设计中。20天后,终于完成了所有的设计稿。李玲看后颇为满意,当即按事先的约定付给杨佳1500元设计费。接下来,李玲开始着手联系生产厂家。李玲想,在市场前景尚不明朗的情况下,先少量生产一些,在市场上探探销路。于是决定每种图案的手帕先生产50条,一个系列就是500条,四个系列共计2000条。

可当她带着设计图寻找厂家时,却屡屡碰壁——别说是有资质有实力的大厂,就连只有几个人的小厂都瞧不起她那点量!最后,还是靠朋友托朋友,李玲才终于找到一家愿意为她加工手帕的小印染厂。

李玲兴高采烈地带着设计图去了那家工厂,负责人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