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范文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银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银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范文篇1
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xx大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对全国第十八家、江苏长江以北第一家农村商业银行——江苏**农村商业银行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坚持解放思想,抓住发展机遇,把**农商行做大做强。
实践充分说明,思想解放程度,决定科学发展水平。近几年来,我行在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把解放思想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对照形势找差距,对照先进找不足,不断增强全行员工的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抓住组建**农商行的大好机遇,努力加快业务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截止去年末,我行各项存款余额达36.6亿元,比上年增长21%,占全县金融机构存款总量的35.32%;各项贷款总额达25.8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占全县金融机构贷款总额的41.61%,为支持**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截止今年2月末,我行各项存款余额达46.16亿元,比年初净增9.59亿元,增幅26.2%,比省联社下达的全年任务超2.16亿元,超4.9%;其中:储蓄存款余额达36.94亿元,比年初净增5.5亿元,增幅达17.6%,其中:定期储蓄存款净增3.15亿元,占各项存款净增额的32.85%,占储蓄存款净增额的57.27%。今后,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抢抓发展机遇,加快发展速度。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我们的经济金融工作带来了严峻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机遇无处不有,无时不在,但机遇稍纵即逝,我们必须从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中,从中央、国务院及各级党委、政府一系列扩大内需的经济决策中,发现机遇、捕捉机遇、抢抓机遇,不失时机地加快发展速度。在增强资金实力、增加有效投入、培养潜力客户、开展跨区经营、拓展发展空间、扩大自身积累、实现上市目标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为**经济社会发展筹集更多的资金,建立“好中求快、更好更快”的发展平台,把**农商行的实力做大做强、牌子做亮做响。
二、坚持实事求是,切实加大有效投入,努力为“三农”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
在金融工作中,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精髓。在新的经济金融形势下,**农商行如何支持全县经济“保增长、促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从**是农业大县、又地处沿海的实际出发,按照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要求,把握信贷运行的方向,突出抓好支持“三农”的工作。要树立大农业的观念,紧跟全县“以工业化致富农民、城市化带动农村、产业化提升农业”的定位,找准着力点和切入点,发扬创新精神,改进支农服务,提高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一是进一步简化手续,放宽额度,切实办好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积极推行“速贷通”,解决广大农民生产生活资金需要,发展生产经营,实现增产增收。积极支持农村党员创业致富,培养农村地区致富和诚信的带头人。支持农民工就业和返乡创业,支持有条件的地方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支持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模化生产经营。二是结合我县经济发展实际,延伸支农服务,大力支持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农业生产经营,特别是发挥好农商行的优势,从龙头企业、流通领域和农户等环节入手,支持发展我县现有资源比较优势的中药材、蒜苔、棉花、蚕茧等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积极支持高效农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同时进一步拓展林权抵押贷款,推动林权制度改革。三是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小城镇建设,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等公用事业。并拓展消费信贷,支持农民购建房和购买耐用消费品等,拉动农村市场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四是创新担保抵押方式,灵活授信,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促进城乡产业融合,扩大县域经济实力,提高吸纳就业能力,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土地流转创造条件。五是创新业务品种和服务方式,提高支农服务效率。加强科技信息建设,加大信贷、结算等新业务、新品种的开发和运用,增强服务功能,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支农服务针对性和实效性。开发“圆鼎卡”的服务功能,促进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发行和使用,积极把“圆鼎卡”业务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及“惠农一折通”业务结合起来,使农民用一张卡就可办理存款、贷款、接受国家补贴资金以及理财等业务。
三、坚持学深学透,领会精神实质,在全系统迅速形成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浓烈氛围
当前,江苏**农村商业银行要迅速掀起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高潮,一是加强学习,提高素质。全面系统学理论,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和根本要求,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行员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二是查摆不足,找准问题。用科学发展观检查对照工作实绩,努力探索信贷支持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三是振奋精神,再立新功。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牢记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促进全行业务经营又好又快发展,真正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
银行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范文篇2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实际出发,努力把握发展规律、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提出来的重要战略思想。作为我国金融市场主导力量的商业银行,如何全面理解和正确运用科学的发展观,不仅事关商业银行自身的发展大计,而且对整个金融市场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科学发展观在商业银行的正确运用,从宏观上讲,体现在妥善处理好经济与金融的关系,不断增强对经济发展规律和金融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和科学判断,促进经济稳健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从微观上看,落实在统筹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的关系,不断深化对商业银行发展规律的认识,不断优化业务结构,改善增长质量,提高经营效益,加快有效发展。
正确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出发点在于加快有效发展。发展观是用来指导发展实践的。在传统发展观的指导下,“增长=发展”的评价标准在金融领域大行其道,商业银行存在强烈的总量偏好,片面追求上速度、上规模,过分强调资产负债规模或存贷款等业务指标的高增长速度,走的是一条“重总量扩张,轻结构优化”的发展之路,其结果是我们在为某些总量指标的快速增长而陶醉和欣喜时,亦不得不接受结构失衡带来的负面后果。运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商业银行的发展实践,必须把加快有效发展作为出发点,正确把握和处理好速度、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关系,克服“速度情结”和“规模冲动”,把发展的重点放在结构、质量和效益上,策动商业银行资产业务、负债业务和中间业务“三套马车”并驾齐驱。一是把握好“进”和“退”的关系,改善资产业务质量。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产业、行业和企业的生命周期,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调整中调整优化信贷资产结构。在“进”的问题上,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每年在充分调研和信息归集的基础上,提出年度信贷资产调整优化计划,明确指标比率控制要求,发布信贷资产结构调整优化的行业导向意见,明确区分鼓励类行业、审慎类行业、限制类行业和禁止类行业,针对不同行业采取不同措施。另外,在进行资产营销时要注意避免几个“误区”:大客户并不等于好客户;上市公司并非都是优质客户;有抵押的项目并非没有风险。在“退”的问题上,深刻汲取产生不良资产的经验教训并制定落实退出策略,对信贷资产存量中那些夕阳行业和前景暗淡的企业,应根据行业分析结果,结合具体项目的实际情况,对客户进行分类,确定拟压缩、淘汰的客户名单,根据名单逐个制订主动压缩退出计划,定项目、定金额、定时间、定责任人、定措施,在确保风险不扩大的前提下,寻求有利时机对这部分项目进行主动性的压缩退出。二是处理好“被动”和“主动”的关系,优化负债业务结构。在商业银行的各项负债中,存款是最基本、最活跃的被动型负债,也是负债总量平衡的重点。长期以来,由于受制于诸多因素,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结构失衡的情况比较严重,表现在高成本的定期储蓄占比居高不下,低成本的对公存款却一直是弱项;本币存款规模扩张较快,而外币存款却一直“发育不良”;负债业务的发展与资产业务的发展失衡,资产负债比例很不协调,存贷比不能保持在一个适度的水平上。同时,在负债业务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高息揽存和月末、季末、年末搞突击,冲时点,拉临时存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效益的正常实现。基于此,要实现负债业务的有效发展,必须变“被动”为“主动”,加强对吸收存款方式的管理,通过推行存款证券化,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开办银行本票和回购协议业务等方式,扩大存款来源、优化存款结构、降低负债成本,使负债和相应的资产相匹配。三是解决好“新业务”和“老产品”的关系,提高中间业务的效益。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仍处于起步阶段,业务范围狭窄,发展不均衡,利润贡献率低,与国外银行业中间业务的差距十分巨大。“在收入构成上,目前国内银行业非利息收入占比11%,中间业务占比6%左右,而国外银行业非利息收入一般占30%以上,有的达到70-80%。”②加快中间业务的有效发展,必须把中间业务摆到与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同等重要的位置,坚持以效益为目标,彻底摒弃不计成本盲目拓展那些低效、无效的中间业务的错误做法。一方面对现行开办的中间业务进行清理,对那些低效益、工作量大、消耗资源多的“老产品”要及时取消、停办或加以必要的完善;另一方面加快中间业务产品的创新和推广,深入研究中间业务品种所依托的消费群,细分客户市场,确定合理价格,大力拓展智能型、科技型、高附加值的“新业务”,着力提高中间业务的效益和在整个银行业务中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