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ca循环管理论文
相关话题
PDcA循环是质量管理的基本工作程序和方法,是质量改进的有效工具。这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pdca循环管理论文,仅供参考!
pdca循环管理论文篇一
PDCA循环在自我管理中的应用
[摘 要]在现今经济迅猛发展、教育不断的普及、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的时代大背景下,人才的地位已经日益彰显。对于人才的教育和管理,不仅仅要依靠学校、单位等外界环境,更重要的是人才的自我管理。本文就如何进行个人的自我管理进行了分析,将戴明博士在企业管理中提出的PDCA循环管理方法应用到自我管理当中来。希望能对自我管理的理论与实践有所助益。
[关键词]PDCA循环;自我管理;个人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35-0139-03
21世纪是一个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对于这个时代的新青年来说,要在社会上立足,除了需要掌握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而且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学会自我管理以及掌握自我管理的方法。不论从伦理道德角度还是理论技能角度来说,自我管理的优势正逐步体现,既能帮助人自觉自律地遵守法律、道德规范,又能帮助自己很好地规划好自己的人生,提高自身的办事能力和效率。因此,以一种科学的方法将自我管理变成具体、可实施、可操作的日常本领的意义十分重大。
1 概念和内容
1.1 PDCA循环
PDCA循环又叫质量环,是管理学中的一个通用模型,最早由休哈特(Walter A. Shewhart)于1930年构想,后来被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博士在1950年再度挖掘出来,并加以广泛宣传和运用于持续改善产品质量的过程中。它是全面质量管理所应遵循的科学程序。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全部过程,就是质量计划的制订和组织实现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按照PDCA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运转的。这种方法的要点是:一切工作都应包括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Plan),包括确定方针、目标、质量工作计划等;第二阶段是实施(Do),就是贯彻执行计划;第三阶段是检查(Check),即检查计划执行的效果,找出问题;第四阶段是处理(Action),即推广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教训并制订纠正措施,对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找出原因,为下期计划提供资料。
PDCA循环的特点是:①大环带小环。如果把整个企业的工作作为一个大的戴明循环,那么各个部门、小组还有各自小的戴明循环,就像一个行星轮系一样,大环带动小环,一级带一级,有机地构成一个运转的体系。②阶梯式上升。戴明循环不是在同一水平上循环,每循环一次,就解决一部分问题,取得一部分成果,工作就前进一步,水平就提高一步。到了下一次循环,又有了新的目标和内容,更上一层楼。
1.2 自我管理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中提到:“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是人民当家作主最有效、最广泛的途径,必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可见自我管理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民主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并且彼得•德鲁克在其《21世纪的管理挑战》中提出“历史上那些极成功的人――拿破仑、达•芬奇、莫扎特等,一直进行自我管理,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是自我管理使他们成为伟大的成功者。”自我管理能够使每一个人受益,少走弯路,能够早日步入成功的殿堂。
由于自我管理属于新兴事物,目前,理论界对于其的概念说法不一。有的学者提出:自我管理就是指具有自我意识、自主意识和自由能力的个人在正确认识自己的前提下,为了实现组织的目标,通过合理的自我设计、自我学习、自我协调和自我控制等环节,以个人的自我实现和全面发展为价值诉求的管理实践活动。有的学者提出:自我管理是指个体或群体计划、组织、协调、控制自身的活动,以期望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有的学者认为:自我管理是一个人主动调控和管理自我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自我管理的实质是自我监控。同时,它又是人对自身的生理、心理和行为各方面实施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主学习、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的能力。
2 自我管理中PDCA循环的特点
2.1 可以同时进行多个小循环
每一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都包括多个指标,如学习、健康、情感、工作、关系等。很多在实际生活中,很多事情并非只是单线流程进行,而是很多事情并发在一起进行的,就是在同一个层面进行的小循环,例如可以涉及学习方面、工作方面和生活方面等。见图1。
2.2 交替上升、量变导致质变
当多个小循环同时进行时,以时间为纵轴,那么当同一垂直方向的PDCA循环坚持执行一定时间时,就会使个人的各项能力、工作等,便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见图2。
3 自我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
PDCA循环包括4个阶段和8个步骤,对此把这4个阶段与8个步骤应用在自我管理中,其对应情况如下表所示。
4个阶段8个步骤4个阶段内容
P:Plan�计划1.分析现状,找出问题2.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或原因
3.找出主要影响因素
4.针对主要原因,制订措施计划自我认知1.分析自我,了解自身的价值观、特征,以及外界环境�2.确定目标,设计方案,制订计划
D:Do�实施5.执行、实施计划自我实施确定实施方案
C:Check�检查6.检查计划执行结果自我控制做好考核,进行评估
A:Action�处理7.总结成功经验,制定相应标准8.把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自我反馈总结反馈
3.1 P(Plan)计划阶段
该阶段是计划阶段,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计划阶段体现为制定合理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以及对生产过程的计划安排。在自我管理中,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分析自我,了解自身的价值观、特征,以及外界环境。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就说明了要了解自己,了解自身的价值观,了解自身的长出和短处。彼得•德鲁克也提出了:“一个人只能根据长处做出成绩,一个人不可能把成绩建立在弱点的基础上,更不必说把成绩建立在根本做不了的事情的基础上”。这都说明了,在自我管理中,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是基础,是非常重要的。除了了解自身之外,还要掌握自身所处的环境。人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处在一定的环境中,人与环境是交换的,并不是孤立存在。因此,环境对人的影响至关重要,必须了解和掌握外界环境,也是自我管理的基础。
第二,确定目标,设计方案,制订计划。根据分析所处的外在环境和自身的内在情况,制订出实施计划,具体包括时间段计划、个体事件计划等。
(1)时间段计划。这是最常见的一种计划,比如说:天计划、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年度计划、五年计划等。时间段计划,可以分为宏观计划和微观计划。一切微观的计划都是为了实现宏观的计划而计划的。如果每天、每周的微观计划都得以实施,往往宏观计划是必然会实现的,然而许多人就是不能持之以恒,所以很难坚持不懈地走下去。此时,我们可以使用PDCA循环,不断地修正我们的计划,使其得以持续地实现。
(2)个体事件计划。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没有可重复性,对这类事情进行计划,可以称为个体事件计划。比如说,在报考国家公务员的时候,因为只有一次,没有试验的机会,而计划如果合理并且践行到位,那么就有很大几率成功,反之,一旦失败了就没有办法修正了再重来一次。
然而,光有计划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将这些计划、决策付诸实践,就进入到PDCA循环中的下一个环节:D阶段。
3.2 D(Do)实施阶段
在有了完整的计划之后,就进入第二个环节――实施阶段。自我管理的实施,是发挥本人的主体能动性,提高对个人的管理效率的。这就需要有以下三方面最重要的方面来保证之前的计划得以很好地实施:
第一,坚定目标不变。对于自我管理中,最重要的就是依靠自己的意志力来督促自己按照原定的计划来进行事件。综合来说,就是最终目标不能变,中间的做法可以有所改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最忌讳的一点,就是将微调慢慢累积,导致最后的目标无法达到,因此,必须是最终目标不变,执行方法要灵活运用。
第二,充分预见未知因素。第二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充分预见未知因素。不论是在人生的道路上,还是在平常的生活中,总会有许许多多的事情与我们最初预计的不一样。有的时候,计划看起来完美无瑕,然而最终却不像想象的那样能够顺利进行,但是这并不说明我们没有办法应对,而是需要我们能够尽可能地充分预见未知因素。
第三,自我协调能力。对于未知因素,我们尚可假设各种情况并想好对策和退路,但是在执行时往往会有一些突发事件扰乱我们的计划。在任务无法完成的时候,我们的情绪难免会感到沮丧,在这种时候,我们就要迅速理清思路、判断其影响、正确作出决策,进行自我协调,把外界变化对自己的影响降低到最小。
3.3 C(Check)检查阶段
在这一个阶段,最主要的工作,就是要对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效果检查。在C(Check)环节中,要检查的有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评估计划实施程度。因为对于任何计划好的事情,都有可能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因而实施度经常会出现达不到100%的情况。因此对于评估时候,要根据完成度的百分比,来确定D(Do)执行阶段的情况是否良好。
第二,评估设定的目标是否具体、合理。目标设定过高易使自己感到目标渺茫,最后总是无法实施,这将极大地挫伤自己的积极性;目标设定过低则会使自己感到缺少甚至是没有挑战性,从而无法最大程度地挖掘自己的潜力。
第三,评估完成的时间长短。由于每个目标必然有其预估的完成时间,那么完成目标的时间长短便成了C(Check)检查阶段必做的一项工作。出现了问题,我们就必须有解决的方法,这就进入了下一个阶段A(Action)处理阶段。
3.4 A(Action)处理阶段
这个阶段是整个循环中的一个连接点,它既是对前一个小循环的总结,也是对下一个小循环的指导,因此,在这个环节中,做好总结和对策的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1)据检查出来的问题,确定计划制订的是否合理。不论是学习计划、还是工作计划、还是日常出行计划等,由于是可重复事件,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而且一定会行之有效,并且,在下一次进行一个新事件时,由于自己的能力已经得到提升,就可以一步到位地省时省力了。
(2)对行动过程进行调整处理。由于在行动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突发事件,也会有很多长期计划中的小计划经常性拖欠导致的日积月累的计划和实施不同步,那么遇到这种情况,在处理的时候,就必须充分考虑未知因素,不仅要考虑时间充分、也要考虑经费里的机动部分,考虑出现意外情况的行程安排等问题。
(3)对整个环节的总结性处理。将整个环节,从预估计划开始,到后来实施过程以及中间遇到的情况和检查的时候遇到的问题,以及现在进行处理的方法是否行之有效,做一个整体地思考,这样可以达到更高的一个层次,进入一个更大的PDCA循环。
4 总 结
总之,PDCA循环可以使一个人的品性、能力不断的处于修正、上升和提高的状态,表现出的外在形式是不论做单项事件还是错综复杂的多项事件,既能够做到整体规划合理,又能够做到细节绝不遗漏,可以帮助自我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王永明,潘惠香.自我管理的哲学审视[J].社会科学报刊,2006(5).
[2]杨永杰.自我管理思想的演进[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6).
[3]李家龙,李家齐.对自我管理现实意义的探索[J].经济师,2009(1).
[4]侯文波.我国公务员个人管理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07.
[作者简介]张帅奇(1984―),女,江苏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自我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研究。
pdca循环管理论文篇二
PDCA循环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应用
1 引言
会计电算化是以计算机作为工具代替手工记账、算账、报账,以及部分代替人脑完成对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和预测的过程。它极大地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促进了会计职能的转变。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管理信息化日益普遍,能够顺利地在计算机环境下从事会计工作,成为会计从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胜任能力。会计电算化课程作为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的必修课,主要讲授会计电算化基本原理、会计电算化的组织、会计软件常用模块的应用方法、会计电算化的实施、会计软件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关系、会计电算化后的管理等知识,也日益受到重视。由于会计电算化课程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与会计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涵盖了会计学、信息技术、数据库和计算机技术多个专业的知识,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提高教学效率与效果,成为一个亟待研究的教学难题。
2 PDCA循环的特点
PDCA循环是应用于项目管理领域的一种科学的工作程序,1930年由美国的休哈特(Shewhart)博士提出,后经戴明(Deming)博士推广应用,因此又称“戴明环”。其工作过程依次为P(plan)——D(do)——C(check)——A(act),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四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又分别包括一定的步骤要求。计划阶段,要分析情况、找出重点、拟定计划;执行阶段,要通过各种措施保证工作的顺利实施;检查阶段,可以采用检查、评估、打分等方式对执行效果进行评价;处理阶段,要对成功的经验进行总结,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同时遗留的问题会自动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这四个阶段形成一个周而复始的封闭系统,一个循环结束后便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从而实现管理的有效提高。PDCA循环具有如下的主要特点。
2.1 目标导向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必须基于明确的目标,无目标就无计划。有了前期的计划,后面的执行、检查及处理才有意义。“戴明十四条”中的首条就明确指出长期目标的极端重要性,诠释了目标导向和计划的意义。
2.2 聚焦不足
问题意识是PDCA循环的关键,如果不能在循环中聚焦不足,就不能及时找出运行及计划执行中的偏差,无法采取有针对性的可行措施加以修正、改进和提高,一次循环就成了“空转”,PDCA就失去了运行意义。查找不足需要“检查工作标准有效性的程序”,这样的查找才能有据可依,才能真正到位。
2.3 着眼改进
PDCA循环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地进行、螺旋式地上升。在每一轮的循环中,最具成功意义的环节在于最后的处理(Action)环节。通过对失败教训和成功经验的有效总结,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将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里,这样一来,每一循环都在长期目标引领下,有新的具体目标和内容;解决了一些问题,获得了新的进步。
3 根据PDCA循环构建会计电算化教学模式
PDCA循环的目标导向、聚焦不足、着眼改进等质量改进的特点高度地切合了提高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效率与效果的需求,完全有可能应用于会计电算化课程的教学实践之中。
3.1 计划阶段
计划的前提是要有希望达到的教学目标。电算化会计的教学目标应该是使学生理解电算系统结构的设计、运行原理,能够掌握常用财务软件基本的操作,具备一定的电算环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划阶段,要根据教学目标,明确电算化会计课程的教学模块,通常包括,电算化会计产生与发展的历史,与ERP的关系;电算化会计系统的规划、分析与设计原理;电算化会计的账务处理流程;账务系统的初始化;凭证管理;出纳管理;报表处理与分析;项目核算与管理;账务系统与其他系统的数据传递;销售与收款系统的流程分析、结构设计、初始设置、业务处理;采购与付款系统的流程分析、结构设计、初始设置、业务处理;存货系统的需求分析、功能设计、初始设置、日常核算;电算系统的选择、实施、日常维护和管理;电算化系统的审计。
3.2 执行阶段
电算化会计教学的执行有两种选择。一是单人全程综合模拟,二是小组分角色的综合模拟。单人全程综合模拟,是由一个人承担不同会计岗位的职能,一个人独立完成建账、初始化、日常各种业务处理及报表编制与分析的全部过程,其优点是熟悉整个账务流程与数据之间的关联,其缺点是无法建立信息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的概念。小组分角色的综合模拟,以小组为单位,对小组成员进行岗位分工,明确各岗位的权限及职责,分工协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整个账务处理流程。在执行阶段,结合业务模式,设计好一整套初始数据和各项经济业务至关重要。
3.3 检查阶段
检查是对执行工作的评价。如果采用单人全程综合模拟方式,要在整个流程中设置检查的环节和时间点,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如果采用小组分角色的综合模拟方式,可以先进行组内的自我评价,再进行组外的测评。
3.4 处理阶段
在检查阶段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反馈和纠正。有效的纠错,能够培养学生在电算环境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举个例子。假定企业采用全月一次加权平均法结转已售产品的成本,购销存核算模块、总账模块都已启用,检查表明,核算模块结转已售产品成本的记账凭证上的金额错误。发现错误以后,需要引导学生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企业采用的是加权平均成本,加权平均成本的计算取决于期初数据及本期入库数据,如果期初数据录入出错,那就需要调整期初数据,重新进行初始化工作,如果本期入库数据不正确,那就需要修改入库单。如果平均成本没有发现错误,那么已售产品成本出现错误的原因就是售出数量有误,这就需要修改销售发票、出库单了。如果发现已售产品成本错误的原因在于采购入库单有误,而且这张入库单已与采购发票进行过采购结算,并已审核记账,这时应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在核算系统删除凭证,然后恢复月末处理,接着取消正常单据记账,然后在库存系统取消采购入库单审核,再在采购系统取消采购结算,最后修改采购入库单。一旦找到并修正了错误的源头,接下来的工作是进行正常的后续操作,即根据采购入库单进行采购结算、审核、正常单据记账、月末处理(即计算售出产品成本)、购销单据制单。
4 应用PDCA循环需要注意的问题
通过教学 实践发现,PDCA循环四个环节中分别存在不同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注意。
4.1 计划阶段
在计划阶段可能遇到的一个问题是目标不明确。由于电算化 会计使用了信息技术,需不需要讲授 计算机系统的开发过程和开发工具是许多电算化教学中要面临的选择。笔者认为,对于普通的财会专业学生,即,会计信息系统的使用者,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开发过程有助于理解计算机 环境下的内部控制和系统以后的日常维护与 管理,有必要进行讲解,但是不需要过于深入地讲解。在计划阶段可能遇到的另一个问题是灵活性不强。对于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的学生,教学中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增加或减少部分模块。比如,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增加工资管理、固定资产管理、生产管理等模块内容。再比如,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考虑简化初始化模块。
4.2 执行阶段
在执行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可操作性不强。由于电算化会计课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处理的业务会同时涉及多个模块,许多内容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在执行阶段,如果采用单人全程综合模拟方式,不能就事论事,要充分考虑业务间的交叉影响,需要在不同模块间进行切换,如果模拟的内容太过简单,达不到预定的综合效果;如果模拟的内容太过复杂,操作起来会迷失方向。
4.3 检查阶段
在检查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是时效性不强。由于电算化会计课程中各个教学模块之间紧密关联,一旦某个模块出错,要么无法进行后续的处理,要么错误会传递到其他相关模块,需要花费很多时间修复前期错误,甚至推倒重来。比如,在期末进行自动转账的操作,一旦出错会产生大量错误的记账凭证,处理起来比较麻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尽早发现错误。
4.4 处理阶段
在处理阶段可能遇到的问题是针对性不强。如果采用小组分角色的综合模拟方式,由于大家是分工协作的,一旦出现问题,难于诊断问题的出处。比如,编制出来的资产负债表不平衡,有可能是初始化数据不平衡,也有可能是操作顺序与取数公式不匹配,还有可能是取数公式本身不对。再比如,报表间的数据钩稽关系出错,有可能是单张报表出错,还有可能是多张报表同时出错。无论出现哪种情形,都需要小组成员的内部沟通与交流,如果小组内部的沟通不畅,难于及时诊断和排查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