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政府工作报告
南充市处在四川省东北部、嘉陵江中游,由于处在充国南部得名,下面是小编为你搜集的南充政府工作报告,希望你喜欢!
南充政府工作报告篇1
投资拉动势头强劲。四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167亿元(预计数,下同),投资规模从2007年的201亿元增加到710亿元,年均增长41.4%,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以上。共实施重大项目340个,其中基础设施项目133个、投资788亿元,产业项目143个、投资394亿元,民生项目64个、投资176亿元。累计争取到位国家、省项目资金426亿元,是前4年总和的4倍。
基础建设突飞猛进。累计完成交通建设投资211亿元,年均增长152.9%。南渝、广南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成德南、南巴、南大梁高速公路加快建设,遂西、巴南广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全市已通车高速公路5条、共212公里,在建5条、共298公里,明年可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完成国省干线公路改造750公里,建成农村公路7618公里。达成铁路复线建成运行,兰渝铁路建设有序推进。南绵、南泸、南充外环等6条高速公路和成遂南达城际铁路列入国省路网发展规划。嘉陵江9级航电枢纽工程建成,装机容量92万千瓦,年发电量42.4亿千瓦时。南充港客运码头主体工程顺利完成,都京作业区多用途码头开工建设。高坪机场改扩建进展顺利,航线和航班不断增加。累计完成水利投资51.6亿元,升钟水库二期工程获得国家批准立项,解元、九龙潭水库加快建设,完成除险加固水库230座,建成各类供水工程4.9万处,新增和恢复有效灌面75.6万亩。实施土地整理项目215个,新增耕地15.4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50万亩。完成电网建设投资19.3亿元,建成30个35千伏以上的输变电项目和3条500千伏输电线路。完成通信行业基础设施投资45亿元,3G网络业务开通运营。完成工程造林及补植178.3万亩,实施低效林改造4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644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6%。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384个,建成自然保护区3个。
城镇面貌显著变化。完成主城区第七次总体规划修编,城市综合交通、市政管网、绿地系统等13项专项规划编制深入推进。全市累计完成城镇基础设施投资200亿元,拓展城镇面积50平方公里,城镇人口达到236.9万人,城镇化率达37.7%。市辖三区完成城市基础设施投资140亿元,主城区人口由69万增加到97万,建成区面积由64.1平方公里拓展到90.6平方公里,特大城市骨架已经形成。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卫 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市政新区、江东新区功能进一步完善,南门坝等旧城改造工程顺利实施,北部新城加快建设。启动西充河、清溪河综合治理工程,西华体育公园等五大公园开工建设,上中坝生态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基本完成,下中坝开发基础设施全面完成并开始出让土地,清泉坝、望天坝开发已经启动。主城区主要街道内涝整治全面完工,地下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南部、阆中县城迈入中等城市行列,仪陇、营山、蓬安、西充县城新区加快拓展,功能不断完善。全市新建4座嘉陵江过江大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实施农贸市场“三化一改”54个,新建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厂7座、垃圾处理场4个,建成乡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60处。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比2007年下降17.2%,化学需氧量累计削减1.2万吨,二氧化硫全面实现控制目标。工业企业达标排放率达到92%,城区环境空气质量平均值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嘉陵江干流水质长期保持Ⅱ-Ⅲ类标准。
灾后重建提前完成。累计投资153亿元,全面完成城乡交通、通讯、旅游基础设施和城市公共设施灾后重建,重建中小学校33所、农房2.7万户,维修加固受损校舍526所、城乡居民住房32.1万户;对166座震损水库进行除险加固,修复2355口山坪塘、700多处石河堰、123公里渠道、1600多处重点渠系建筑物和5000余处供水设施。向重灾区捐赠资金和物资2694.6万元,投资2350万元对口援建梓潼县许州镇的10个项目按时竣工交付使用。
南充政府工作报告篇2
“十二五”时期,是南充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来,面对多重困难叠加、多重任务交织的考验,我们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积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始终保持专注发展定力,在攻坚克难中激流勇进,在开拓创新中爬坡越坎,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效。
五年来,我们着力加快发展、追赶跨越,综合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总量稳居全省前列、川东北首位,2011年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迈进“千亿元俱乐部”,2015年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长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实现“翻番”,年均分别增长16.2%、21.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从2823元缩小到2255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市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561亿元、贷款余额1294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4%、25%。县域经济实力得到增强,9县(市、区)地区生产总值均超过百亿元,顺庆区、南部县突破250亿元,阆中市、仪陇县达到150亿元以上。
五年来,我们着力产业支撑、结构优化,实体经济不断壮大。工业开始向集群化发展、中高端迈进,以南充经开区、南充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为龙头的“2+9”工业园区建设扎实推进,全市园区建成面积达94平方公里、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500亿元;“4+3”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2015年,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100亿元;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加快推进,吉利南充新能源商用车研发生产、中国重汽南充生产基地等项目启动建设,晟达新材料、鑫达新材料等项目即将建成投产。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和特色产业基地培育取得新进展,南充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在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示范区绩效考评中连续两年获西部第一,成功申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启动建设中法农业科技园;建成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基地350万亩,全市认证有机农产品基地17.8万亩,西充被确定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升钟水库灌区二期、油房沟水库和金鸡沟水库建设加快推进,解元水库、九龙潭水库全面竣工;粮食总产量连续13年居全省第一。服务业加快发展,成功申报全省服务业中心城市和全国首批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南部、营山亿联商贸城和阆中义乌小商品城等商业综合体建成投入营运;金融机构快速聚集,总量居全省第二;成功举办中国四川国际文化旅游节、四川省第六届乡村文化旅游节,阆中古城创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五年来,我们着力夯实基础、枢纽打造,发展条件明显改善。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兰渝铁路南充段建成通车,境内新增铁路里程216公里、总里程达到 334公里,汉巴南铁路、蓉京高铁(成南达段)和遂南广邻城际铁路纳入《四川省铁路网规划》。新建成高速公路6条,总条数达到10条、总里程461公里,实现县县通高速。高坪机场改扩建工程顺利完工,航站区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年旅客吞吐量达到55万人次。南充港都京作业区多用途码头、旅游客运码头和南充经开区专用码头开港营运,嘉陵江航运配套工程扎实推进,通江达海的“黄金水道”初步形成。区域物流中心加快建设,成功申报全国区域流通节点城市、全省首批现代物流试点示范市,南充现代物流园开园营运。通讯信息枢纽加快完善,区域网络和通信基础设施实现升级扩容,“三网融合”有序推进,浪潮集团大数据处理中心加快建设,城区及农村所有场镇实现光纤全覆盖,在川东北的综合通信能力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
五年来,我们着力功能完善、品质提升,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全市城镇化率达到43.8%,年均增长1.6个百分点。城镇功能不断完善,中心城区北部新城、南部产业新城和清泉坝、下中坝等城市新区加快建设,嘉陵江四桥、西河路南延线、西河体育公园等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区面积达到115.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110万人;县级城市承载能力和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阆中入选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县(市),南部获批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县,西充被纳入全省全域规划试点县;23 个国省重点(试点)小城镇、9个市级扩权镇建设加快推进,672个幸福美丽新村、1701个新村聚居点基本建成。生态建设得到加强,我市被纳入全国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范围,阆中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西充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9.8%;狠抓总量减排和重点流域、危险废物、重金属污染防治,嘉陵江干流水质稳定达标,西充河流域水质明显改善,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75%。城市管理水平得到提高,市辖城区数字城管系统建成投入使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效明显,城乡面貌不断改善。
五年来,我们着力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逐步释放。重点领域改革不断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颁证,全面完成林权确权颁证,9县(市、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全部挂牌成立。农信社改制步伐加快,仪陇、营山、西充、阆中4家农商行挂牌开业。国资国企改革力度加大,东风南充汽车公司国有股权挂牌转让,康源水务公司实现市区水务一体化。财税体制改革稳妥推进,与事权相匹配的市区财权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公立医院改革进展顺利,药品加成全面取消,分级诊疗制度有效实施,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集团和市医疗集团的影响力、辐射力进一步增强,成功申报第二批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联系试点城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非行政许可事项全面取消。对外交流合作成效明显,成功举办四川(南充)·法国周、首届中国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等活动,与欧美国家的合作进一步深化;坚持集群招商、沿链引进,累计到位资金2098.6亿元,10家世界500强、28家国内500强、9家大型央企、44家上市公司落户南充。
五年来,我们着力改善民生、共建共享,群众福祉持续增强。强化公共财政民生投向,财政用于民生投入累计达到1045亿元。脱贫攻坚步伐加快,54.58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解困。新增城镇就业年均超过7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基本公共服务得到加强,全市新建、改(扩)建城乡学校(幼儿园)767所,顺庆、阆中、仪陇建成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西华师范大学科技园成功创建川东北地区首家省级大学科技园;市中心医院门诊住院大楼、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新院区、市中医院综合楼和24家县级医院、267个乡镇卫生院、1536个村卫生室建成投入使用;成功举办中国(南充)嘉陵江合唱艺术节、中国(南充)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中国升钟湖钓鱼大赛等国际性、全国性文化体育活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扎实推进,市、县、乡、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和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以上,城乡居民大病医疗保险试点和城镇补充医疗保险工作有序推进;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健全。累计建成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1.5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6.7万户。新(改)建农村公路11098公里,安装公路安保设施4032公里,解决210万农村人口和43万学校师生安全饮水问题。“平安南充”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全市无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发生,安全生产和社会治安形势持续好转,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五年来,我们着力转变职能、践行法治,自身建设切实加强。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突出问题导向,狠抓问题整改,着力树立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坚持民主施政,在全省率先建立市、县两级政务微博发布厅和市政府官方微信,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政务公开标准化体系。坚持务实勤政,全面推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持续开展社会满意度测评,挂图作战推进重点项目、重大决策落实落地。坚持高效理政,不断优化行政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行政审批效能进一步提高;省、市、县三级联网运行系统全面建成,市、县、乡三级政务服务网加快建设,“12345”市民服务热线开通运行。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建立市级领导“一对一”法律顾问制度,严格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切实将各项政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坚持廉洁从政,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持续用力正风肃纪,“四风”问题得到有效遏制;深刻汲取南充拉票贿选案惨痛教训,以刮骨疗毒的决心狠抓整改,政治生态和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南充政府工作报告篇3
根据《中共南充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南充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交大会审查。《纲要(草案)》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强调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明确了今后五年南充发展的主要目标、主要抓手和主要路径。我们必须以新理念推动新发展,以新举措开创新局面,共同谱写南充“十三五”发展的宏伟篇章。
(一)关于发展的主要目标。按照市委确立的建设创新、开放、生态、法治、繁荣的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紧紧围绕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小康的战略任务,立足我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未来发展的支撑条件,挖掘潜力,释放活力,提升竞争力,努力实现“五个走在区域前列”的主要目标,即: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保持高于全国、快于全省的增速,实现经济强市建设走在区域前列;重要领域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创新型城市和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建设加快推进,实现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走在区域前列;着力创建国家生态市和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嘉陵江中游生态屏障基本建成,实现生态绿色发展走在区域前列;传承弘扬“勤劳、朴实、诚信、包容”的城市精神,积极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实现全民文明素质提升走在区域前列;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面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实现人民生活质量改善走在区域前列。
(二)关于发展的主要抓手。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始终抓住项目这个“牛鼻子”,以项目工作为总抓手,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打好项目大会战,实现建设大提速,推动南充大发展。坚持创新思维谋划项目,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放大优势又补齐短板,重点围绕基础设施、产业转型、新型城镇化、民生改善等方面,科学谋划一批基础性强、支撑性强、带动性强的重大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省规划“笼子”。坚持全力以赴争引项目,认真研究分析国际国内经济走势,积极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围绕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品牌,积极争取国省重大产业布局,强力实施招大引优、招大引强,为长远发展积蓄能量。坚持挂图作战推进项目,对重大项目列出时间表,制定路线图,用创新的思维、超常的手段强力推进,持续保持投资增长的强劲态势。坚持主动服务保障项目,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切实加强要素保障,为项目实施营造良好环境。
(三)关于发展的主要路径。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大力实施富民强市“十大行动”,是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主要路径,是保持战略定力的集中体现。我们必须大力实施综合枢纽建设行动,努力构筑区域综合交通、通讯信息、能源和水利枢纽。大力实施产业振兴行动,加快调结构、转方式,做大做优做强实体经济,着力构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实施城乡统筹发展行动,围绕建设山水田园城市,推动区域协同、城乡一体发展。大力实施嘉陵江流域综合保护开发行动,着力打造以嘉陵江为主线的生态走廊和经济走廊。大力实施脱贫攻坚行动,确保“2018年基本脱贫、2019年巩固提升、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如期实现。大力实施民生改善行动,注重机会公平,强化公共服务,扩大有效供给,补齐民生短板,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大力实施创新创业行动,依靠创新驱动,着力优化资源配置、人才结构和创新创业环境,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大力实施重点改革突破行动,切实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用实实在在的成效释放改革红利。大力实施开放合作行动,全面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努力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大力实施依法治市行动,加强法治政府建设,自觉把政府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自觉把依法行政贯穿于政府工作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