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丽区政府工作报告

2017-05-11

东丽区,隶属于天津市,位于天津市中心市区和滨海新区之间。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东丽区政府工作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东丽区政府工作报告篇1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东丽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十二五”时期工作回顾

“十二五”时期,我们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区委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美丽东丽建设,推进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一)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主动把握引领新常态,努力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综合经济实力位居全市前列。预计“十二五”末完成地区生产总值945亿元,年均增长13.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1.6亿元,年均增长20.3%;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3235亿元,年均增长21.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59元,年均增长10%。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

(二)经济结构调整优化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激发发展活力,促进结构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0.4:53.6:46,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科技要素加快聚集,实施创新主体“百千万工程”,引进中科院自动化所、中科院电工所、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等国家级科研机构20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累计超过100家;科技企业蓬勃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25家,培育小巨人企业284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新建院士专家工作站和服务中心13家,全区人才总量达到15.2万人,其中高层次创新型人才1700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3%。成功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验收,成为全市唯一获得该殊荣的区县。工业经济提质增效,实施中车天津工业园、国家电网平高电气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重点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千企转型升级三年任务两年完成,1149家企业成功转型。20xx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000亿元,比2010年翻了一番;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总量的38.1%,提高8.8个百分点。服务业优化升级,华侨城欢乐谷、国家电网客服中心等一批重大服务业项目投入运营,科技服务、金融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传统商贸等行业加快提升。20xx年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3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6%,比2010年提高12.8个百分点,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0%。都市农业加快发展,滨海国际花卉科技园区一期投入生产,傲绿农业、滨海宽达等农业园区加快建设,12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升。园区建设成效明显,东丽开发区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东丽开发区、华明高新区和东丽湖列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华明高新区在全市区县工业园区考核评比中,连续五年排名第一。东丽湖科教旅游度假区成为天津市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1+11”承接平台之一。航空商务区成为市级跨境电子商务创新示范区和自贸区重要组成部分。全区新建商务楼宇近1000万平方米。

(三)城镇建设成效显著

紧紧围绕农村向城市转型,扎实推进新市镇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强化环境治理,绿色生态宜居城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空间发展布局调整优化,制定《空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明确了“一心两极、六区六城、两轴三带、智慧生态”空间发展战略布局,提升总体规划,实现控规全覆盖。农民还迁工程加快建设,建立“依法拆迁、司法保障、综合施策、全力推进”的工作机制,完成拆迁1150万平方米;全区1600万平方米还迁工程全部开工,累计竣工960万平方米,还迁64个村18万人;在建640万平方米,还有45个村11万人将于“十三五”期间全部还迁。推进中心城区改造,提升老旧社区62个,改造面积376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建成军粮城高铁北站,地铁2、4、6、10号线及京津城际机场引入线等轨道交通项目有序实施;“七横七纵”主干路网建设过半,蓟汕高速、外环调整线、航新路等骨干道路加快推进,完成赤海路、东金路、金钟公路等道路局部拓宽改造。新建改造排水泵站7座,实施变电站、高压线入地等电网建设项目20项。建成区燃气普及率达到100%,集中供热率达到96%。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实施“四清一绿”行动,严格“五控”治理,细颗粒物浓度下降42.6%,环境空气质量得到提升。清淤、护砌二级河道75公里,完成张贵庄中心城区雨污分流改造,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5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23.3万吨/日,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由50%提高到90%。建立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完善社区长效管理机制,建成清洁村庄66个、美丽社区40个。外环线、东丽湖等绿化工程造林4.7万亩,新建提升绿化931.6万平方米,林木覆盖率达到19.1%,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8.5%。

东丽郊野公园一期竣工并对外开放。持续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中心城区、新市镇和环外主干道路机扫水洗作业率达到100%,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加大“双违”治理力度,坚决遏制新增违法建设,对历史违法建设依法拆除,增强了群众法律意识,净化了社会风气。

(四)民计民生持续改善

持续实施民心工程和“沃土计划”,区财政累计投入218亿元,用于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群众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就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深入实施“双万工程”,多渠道促就业,本区劳动力新增就业5.5万人,成为全国首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示范区。社会保障救助进一步加强,健全完善保障、救助、优抚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区财政累计投入24.5亿元,受益群众达400万人次。101个村12万人参加征地养老保险,13.9万人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26.2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区养老机构达到16所,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站)15家,6000余名老人享受到政府购买的居家养老服务。建成32家康复站,残疾人教育助学实现全覆盖。教育卫生事业加快发展,均衡教育资源布局,新建14所中小学和22所幼儿园,改造提升40余所学校,北大附中东丽湖学校建成开学。完成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达标提升工程,通过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评估验收。东丽医院新建门诊和住院楼投入使用,建成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实施“健康东丽促进计划”,完成60个服务项目,惠及群众230万人次。东丽医院加入北大人民医院“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实施基层“文化百团”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东丽杯”文学评奖活动成为首批全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图书馆、文化馆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完成东丽礼堂提升改造,建成街道文化中心8家、村居文化室37个,保持全国文化先进区称号。实施全民健身暖心服务计划,建成体育中心、12个健身公园和296个社区健身园,提升改造区游泳馆,举办区第五届、第六届运动会,成功创建全国全民健身示范城区,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区称号。推进公共交通一体化,新增优化公交线路88条,新建公交场站7座,改造提升公交中途站85个,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70%。武装、双拥、统计、档案、人口与计划生育、民族宗教、妇女儿童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五)改革开放取得突破

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促发展,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力度,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为转型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和活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深入落实天津市“一颗印章管审批”等简政放权“十个一”改革。积极推进15项重点领域改革,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体制机制创新取得积极进展。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成立行政审批局,减少审批事项,服务效率进一步提高。全面推行“一支队伍管执法”街道综合执法模式,为全市创造了经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强化国资运营和监管体系建设,为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推进金融改革创新,建立投保贷一体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促进了经济发展。成立全市首家村镇银行,即华明村镇银行,并荣获全国百强村镇银行称号。完成70个村“三改一化”任务,启动了38个村的改革工作。招商引资取得丰硕成果,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机遇,积极承接非首都核心功能梳解,明确对接重点,组建专职队伍,驻扎北京招商,引进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审查协作天津中心、中航工业航空服务保障基地等优质项目850个,实际到位内资2421亿元。积极融入自贸区建设,实现了企业便利注册。

(六)依法治区扎实推进

强化法治东丽建设,提高依法治理能力,社会保持和谐稳定。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部门增强了依法履职能力。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形成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基层司法行政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公共法律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加大普法宣传力度,荣获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区称号。推进平安城区建设,开展“十安联创”活动,社会治安重点整治取得实效。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狠抓危化品企业“三张表”管理,严格落实主体责任、制度规范、设施建设、全员教育、信息管理和专家检查“5+1”安全监管措施,全力推进隐患问题整改,安全生产形势保持稳定。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建立“访调对接”工作机制,着力化解信访积案,信访秩序明显好转。

五年来,我们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广泛听取区政协和各民主党派意见,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民主监督,建议提案全部办复。畅通“政民零距离”等群众反映问题渠道,规范办理程序,群众满意率达到95%以上。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规范行政权力运行,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和绩效考核管理,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成效。

各位代表,过去五年,全区上下坚持转型发展不动摇,面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深刻的变化,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重大考验,美丽东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步伐。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向奋斗在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向给予我们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离退休老干部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区企事业单位、解放军、武警和消防官兵,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是经济转型发展任重道远。经济总量不够大,发展速度不够快,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够高,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不足,发展潜力和优势还没有充分释放。二是城市化建设任务繁重。制约还迁工程建设的难点难题还没有完全破解,项目建设速度缓慢,质量保证体系亟待健全完善。三是生态环境建设需加快进程。大气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和市容环境整治的力度还需加大。四是公共服务与居民实际需求仍有差距。就业增收、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发展还不均衡,服务质量和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五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需进一步加快,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有待增强。六是政府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法治建设需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不回避、不推诿,认真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

未来五年,是我区推进两个转型发展、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我们面临的外部发展环境仍然严峻复杂,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实现复苏的整体动力不足。我国经济进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发展的内涵已经发生深刻变化。但国内经济长期稳定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天津五大战略机遇叠加,更为全区加快转型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市委、区委十届历次全会要求,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一二三五六”工作思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多重叠加历史机遇,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发挥比较优势,凝聚发展合力,推进经济转型和城市转型,不断开创美丽东丽建设新局面。

“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通过五年努力,基本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完成农村城镇化建设任务,初步形成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管理体系,在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城市功能、育民富民惠民、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走在全市前列,初步建成产业业态高端、城市管理智能、公共服务优质、人民生活富裕、人居环境协调、社会文明进步的美丽东丽,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4500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100%。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4.5%。

落实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加快构筑“三极、三轴、五区、五园”产业布局。积极推进东丽开发区、华明东丽湖地区、金钟地区三个增长极建设,形成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引擎。加快打造外环线、津滨大道、津塘公路三条发展轴,带动沿线区域协同发展。统筹规划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区、金融产业运营区、中心商贸商务区、自贸临空产业区、先进装备制造区五大产业区和金钟都市产业园、新兴物流产业园、万新创智产业园、航空新材料科技园、无瑕装备制造园五个特色产业园,拓展发展空间,促进产业集聚,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能。

“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打造创新驱动先导区,努力实现创新发展

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丽分园建设,整合创新资源,聚集创新要素,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深入实施创新主体“百千万工程”,着力推进“政产研金才”五位一体协同创新模式,引进中科院所属院所、国家部委研究院所等高层次科研机构50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累计达到200家。落实“科技小巨人升级行动方案”,加快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小巨人企业,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家;科技小巨人超过500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100家;高新技术企业超过200家。实施人才聚集工程,完善人才政策体系,着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人才总量达到26.7万人,其中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达到4200人。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成众创空间30家。

(二)打造先进制造业核心区,努力实现工业提升发展

坚持集约高效、智能融合、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紧扣“中国制造2025”主题,努力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的先进制造产业体系。

依托中国中车、国家电网、中国一重等龙头企业,集聚轨道交通、电力电气、大型成套设备上下游配套资源;推进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中科院自动化所等科研机构与本地企业对接,实施项目孵化转化产业化,提升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应用技术为核心,发展总装配套、飞机改装等新业态,引进培育无人机项目,壮大航空航天产业规模。依托金源科创石墨烯、卓辉碳化硅等项目,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信息技术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支持引导企业参与协同创新、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向高端价值链延伸,向上游产业链转型。到2020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全面提升,奠定全市先进制造业核心区地位。

(三)打造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努力实现服务业加快发展

坚持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协同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突破口,突出科技服务业特色,引领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使服务业成为全区支柱产业。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实现新突破。高水平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创新示范区,提升“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大力培育引进交易平台和优质主体,扩大产业规模。加快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融合,实现物流产业从传统物流向第四方物流及物流金融转型。做大做强金融业,进一步集聚金融机构,推进多层次金融市场建设,积极构建现代金融服务体系,着力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区。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发挥大院大所、检测认证等机构聚集优势,建设产业技术、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服务链。完善商贸流通体系,加快旅游业发展,提升居民服务业,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高品质转型。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7%,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70%,分别提高11个百分点和10个百分点。

(四)打造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努力实现协调和绿色发展

坚持绿色生态宜居的发展方向,建设京津城市功能拓展区,推进中心城区、新市镇、功能区协调发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高水平完成新市镇建设。加快推进新市镇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完善市镇公共服务设施,提升产业和配套服务功能,全区109个村29万村民全部迁入新市镇居住。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内涵,完成“三改一化”,实现安居乐业有保障、文明和谐有品位。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七横七纵”路网为骨架,实施津北公路、东金路等主干道路建设,三年实现南北畅通、五年建成主干路网。实施月新河、二线河等河道建设工程,形成南北联通、东西贯通“七横九纵”的河网布局。建设“海绵城市”,城镇社区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率达到70%。完善公交线网布局,推进公交场站建设,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公交为主体的公共交通体系。创新社会管理,全力推进安全保障和安全生产建设,高标准打造安全东丽。深入实施提升市民素质行动计划,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争创全国文明城区。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初步建成智能融合、惠民安全的智慧东丽。

大力改善生态环境。深入实施“四清一绿”行动,加强大气、水、土壤、噪声、固体废物等污染综合防治,完善环境执法监督体系,健全监测预警机制,提高监控防治能力。强化河道综合整治及地下水污染源防控,消除二级河道黑臭水体,城市污水收集率达到100%,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以上。落实“两轴三带、六楔、多点”绿地空间布局,实施公路、铁路、河道等林带建设,新增林地6.9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28.8%,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6%,分别提高9.7个百分点和7.5个百分点。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加大城市顽疾整治力度,着力改善环境面貌。推动低碳循环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五)打造改革开放先行区,努力实现开放发展

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充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突出行政管理、金融创新等重点,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持续释放改革开放红利,激发转型发展活力。

加快推进综合配套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权责清单制度,健全动态管理机制。放大“一颗印章管审批”等“十个一”改革效应,进一步提高政府效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构建科学规范的公共财政体系。深化金融改革创新,完善科技金融管理机制,用好自贸区金融改革30条政策,加快自贸区(东丽)金融创新步伐,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民营经济改革,鼓励民营企业依法进入更多领域,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管理体制,构建“服务、管理、执法”三位一体“大城管”格局。深化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领域改革,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深度参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落实统筹就业、设施共建、产业互补、利益共享等合作共赢机制,实现融合发展。发挥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优势,加速聚集创新创业资源。创新与自贸区的合作模式,建立便利化的服务体系,提升投资吸引力。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产业对接,积极承接先进制造、现代服务、科技研发等首都优质资源。充分发挥各种优势,加大招商力度,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实际利用内外资分别累计达到3986亿元和50亿美元。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鼓励支持优势行业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扩大外贸出口。

(六)打造公共服务领先区,努力实现共享发展

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持续实施民心工程,深入落实“沃土计划”,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鼓励大众创业,新增就业5万人。完善社会保障救助制度,建立与经济发展同步的自然增长机制,构建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全区村民全部纳入养老保障,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参保率达到99.5%。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促进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多样特色发展,职业教育创新领先发展,特殊教育全面健康发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打造多个区域医疗中心,健全基层医疗服务网络。推进文化惠民工程,完善东丽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设施,扩展市民文化活动空间,形成较为完善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组织承办好国际国内体育赛事,提高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发展水平。

各位代表,我们制定了“十三五”发展规划,东丽又站在全面推进转型发展、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的新起点,全区上下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肩负起光荣的历史使命,坚定信念、毫不懈怠、不怕艰难、干事创业,努力为实现“十三五”宏伟目标砥砺奋进!

三、20xx年主要工作

20xx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39亿元,同比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2.5亿元,同比增长11%;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同比增长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916元,同比增长9%;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努力实现区委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奋斗目标。

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创新驱动,培育新的增长动能

大力集聚创新资源。围绕打造创新驱动先导区,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优势,吸引更多科研机构、科技型企业和高端人才落户东丽。制定促进科技小巨人升级的政策措施,支持引导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用好资本市场,增强产品、技术、商业模式创新及市场开拓、科学管理能力,实现“小升高”、“小壮大”、“小做强”,着力培育发展一批顶天立地的行业领军企业,释放科技红利,推进经济增长。新引进市级以上研发机构15家。新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800家、科技小巨人30家。新增5亿元以上小巨人企业6家,累计达到31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累计达到140家。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10个、高端人才50名。深入开展“一助两促”活动,认真落实科技型企业、外贸出口企业、涉农企业风险补偿政策,形成常态化工作机制,确保中小微企业贷款增速提高30%。加快推进大仪器共享、知识产权等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努力构建覆盖整个创新创业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积极推进东丽开发区创新创业街区建设,突出智能制造、互联网+,新建众创空间5家。继续加大对民营企业创业支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坚持高端、高质、绿色发展方向,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核心区,用好“京津冀一体化产业投资基金”,重点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40%以上,提高2个百分点。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利用新技术突破发展瓶颈,提升钢铁等传统产业。深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向价值链高端拓展,开发一批“专精特新”产品,不断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益。实现工业总产值2278亿元,增长9%,万元GDP能耗下降5.3%。加快服务业聚集区建设,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壮大技术转移、检测认证、知识产权、科技金融、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业,推动传统商贸、物流等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7.6%;生产性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达到61.5%。稳步发展都市农业,推进滨海国际花卉农业科技园区二期加快建设,扩展农业功能,大力发展旅游休闲观光农业。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坚持“走科技路,吃北京饭”的招商思路,抓住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的关键期,用好自贸区、自创区两块“金字招牌”,配强招商力量,创新招商方式,驻扎北京“抢商”,着力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引进研发、教育、医疗等优质资源。充分利用招商中介平台,开展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落实项目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招商工作成效。全年洽谈签约落地大项目好项目400个,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20个,实现内资到位额728亿元。

加快项目及载体建设。重点实施104个投资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建设,完成投资316亿元。建立项目协调推动机制,落实“五个一批”目标,促进全区经济提质增速。即,全力推进中科院技术转移中心、神州高铁、沃尔玛山姆店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全力推进金源科创石墨烯生产基地、汽研三期、京东电子商务运营总部基地等一批新项目开工建设;全力推进医疗器械产业园、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天津分院、中街商业广场等一批在建项目竣工投产;全力推进中国中车、平高电器、南瑞非晶合金等一批已投产项目达产增效;全力推进清华高端装备研究院、中科院所属院所等科研机构实现一批科技成果孵化、转化、产业化。通过整合土地资源,规划开发金钟都市产业园、新兴物流产业园、万新创智产业园、航空新材料科技园、无瑕装备制造园五个占地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使其成为东丽“十三五”发展的重要载体空间。要千方百计破解难题,全力推进规划审批和土地征转,力争年内实现“七通一平”,具备招商条件。提高载体综合利用效率,盘活闲置低效厂房楼宇18万平方米。

(二)加快城镇化建设,不断提升环境质量

加快新市镇建设和城中村改造。全力推进新市镇建设,军粮城新市镇二期、新立新市镇、赵沽里、增兴窑等8个项目竣工280万平方米。认真做好还迁工作,有序安排村民选房,完成11个村3万村民还迁入住。以建设优质工程、百年工程、群众满意工程为目标,严格工程质量监督,从严工程验收交接,严禁出现始发性质量问题,降低报修率。积极推动农民经营性设施建设,保障还迁村民长远生计。继续强化依法拆迁,完成重要点位拆迁211万平方米,为新市镇配套和市重点工程建设提供保障。继续加大违法建设拆除力度,坚决遏制新的违建产生。做好土地复垦、出让等工作。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解决基础设施滞后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投入资金118亿元,加大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城市功能。打通雪莲路,实施航新路、航双路建设,拓宽改造杨北公路、津北公路、津塘二线等道路50公里,启动东金路、沙柳路等道路改造。完成地铁4号线、10号线遗留点位拆迁,做好地铁11号线、京津城际征地拆迁工作,推进实施地铁4号线新兴村站至军粮城北站延伸工程。完成新立泵站、东河泵站改造。建设范庄等4座变电站。建成东丽开发区、方山道2座公交场站。海河中游一号、军粮城一号消防站投入使用。

加快改善生态和市容环境。深入实施美丽天津·一号工程,坚持铁腕治污,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确保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2.5、PM10分别下降15%。实施20家企业和9家供热单位改燃并网,完成燃煤锅炉和热电机组除尘改造任务;严格落实施工工地“五个百分之百”控尘措施,不断改善空气质量。加快提升水环境,治理二级河道25公里,推进河道水系连通循环工程建设,使全区河道水系连起来、清起来、活起来。深入开展绿化美化行动,实施外环线、蓟汕高速、京津城际(津秦客专)等重要通道绿化工程,完成造林10780亩,植树78万株。高标准实施东丽湖绿化生态环境建设,争创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以打造中心城区新形象为目标,以拆除崔家码头村周边违章建筑为切入点,启动跃进路东丽市民广场建设,实施跃进路南端绿化美化工程,全面提升该区域环境面貌。以2017年天津举办全运全为契机,加大张贵庄地区私开门脸综合整治力度,实施津塘路等建筑立面周期性修缮,进一步提高主干道路和重点区域环境质量。建成区新建绿地52.7万平方米,提升146.2万平方米。加强中心城区、新市镇夜景灯光建设,使东丽的夜景亮起来。

加快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认真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提高各方推动城市发展的积极性。创新治理方式,健全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多举措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强化管理和责任落实,实现城市管理全覆盖、长效化。建立创建达标机制,以建设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校园、文明医院、文明企业等为载体,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城市管理和文明城区创建活动,夯实城市管理基础。从严考核监督机制,强化街道园区属地管理责任,进一步明确“一支队伍”的职责和行为规范,确保行政执法规范到位。建设智慧东丽服务平台,整合水、电、气、暖等为民服务资源,建立多支“快速反应”服务队,通过“8890”群众热线,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通达圈,打通为民服务“最后一公里”,让群众享受便捷的贴心服务。

(三)着力改善民计民生,全面发展社会事业

完善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救助体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落实百万技能人才培训福利计划,大力开展普惠性职业技能培训。全年新增就业2万人,1.7万人通过培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不断完善保障救助体系,年内将投入5.1亿元资金,进一步提高保障救助水平。强化保障救助精准化,确保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基本生活。按照土地换保障的原则,年内将为剩余13个村的村民解决征地养老保险,实现全区农民征地保险参保率100%的目标。加快发展养老事业,提高居家养老服务补贴标准,受益群众达到8.2万人次。

加快发展教育卫生事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启动7所中小学、6所幼儿园和北大附中东丽湖学校高中部建设。落实学前教育提升计划和素质拓展课外行动计划,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现代化标准建设工程,统筹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建设全国健康促进示范区为目标,进一步提升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着力拓展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加快实施中医医院改扩建、东丽医院三期等项目,推进“医疗卫生服务共同体”建设,积极开展全国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工作。

扎实推进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发展。加快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新建3个街道文化中心、7个社区文化室。举办第25届“东丽杯”全国鲁藜诗歌评奖、第14届文化艺术节等特色品牌活动,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50场。建设东丽区博物馆,加强文化传承和文物保护。深入实施全民健身暖心服务计划,不断提高全民健身整体水平。建设金钟新市镇全民健身公园,新建提升28个社区健身园。完善公共交通体系,新增优化公交线路22条,推动停车泊位规划建设,启动公共自行车运营项目。

(四)加大依法治区力度,促进社会平安稳定

深入推进法治东丽建设。不断提升法治工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保障作用,积极构建科学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和考核标准,加大法治街道法治单位创建力度。组织实施对40项依法行政制度的检查落实,全面加强执法监督平台建设,推动法治建设形成整体合力,有效解决城市化建设、拆迁、治超、环境整治等重点难点问题。

继续完善司法行政服务体系。启动“七五”普法,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进一步完善法治宣传教育、法律咨询服务、法律顾问、法律援助、矛盾纠纷化解“五个体系”,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实体、信息、动态管理“三个平台”,加强和改进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各项工作,持续提高依法治区水平。

切实维护社会稳定。落实信访稳定工作领导责任制,不断完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和社情民意调查机制,健全区街村(居)三级排查网络,及时有效预防和化解群体性矛盾。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深化平安建设。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始终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全面落实《安全天津建设纲要》和“5+1”安全举措,强化“三个责任”,完善隐患排查治理常态机制,围绕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设施,加强综合治理,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完善技防网建设,进一步健全立体化、多层次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健全应急体系,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确保城市安全有序运行。

(五)进一步改进作风,建设服务型政府

转变工作作风。切实抓好“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查摆问题整改落实,健全反对“四风”问题长效机制。坚持领导干部下基层进社区制度,千方百计为企业和基层解难题,努力为群众办更多的实事好事。不断提高政府部门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协作意识,健全督查激励问责机制,促进各方面奋发有为、干事创业。

坚持依法用权。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行使权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把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做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统一。持续完善各项制度,带头严格执行各项规定,扎紧权力的制度“笼子”,确保权力依法依规运行。加强监督,强化公开,深化清权、确权、晒权等工作,保证权力阳光运行。做好“民评官”和建议提案办理工作,自觉接受群众的评议和监督。

勇于改革创新。全面落实深化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以问题为导向确定改革重点,推动15项重点改革任务落地,破除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在财政管理、国资国企、科技金融、科技创新、民营经济、 “三改一化”等方面不断创新;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十个一”改革举措,推进政府机构和审批监管体制更加完善;继续深化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使就业管理、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体制充满活力;继续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社区管理体制创新。

狠抓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把纪律挺在前面,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持续加大查纠“四风”问题力度,从严查处违纪问题,坚持“一案双查”倒查追责,做到有责必问、有责必究。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对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进行整治,切实解决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各位代表,发展全凭实干,奋斗成就梦想!让我们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依靠全区人民,开拓创新、攻坚克难、锐意进取、扎实苦干,为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各项任务、率先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美丽东丽而努力奋斗!

下一页更多关于东丽区政府工作报告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