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的着力点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党的政治生活中占据极为特殊的地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过去长期实践中,我党在实施群众路线方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做法,积累了成功的经验,为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克敌制胜夺取政权和在建设时期攻坚克难推动社会进步提供了保障。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群众路线的贯彻实施较之革命战争年代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扭曲,出现了脱离群众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不良现象。因此,当前必须根据时代的深刻变化找准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的着力点,把党的群众路线落实到思想与行动上,增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坚持执政为民是新形势下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
任何一个政党都有自己的方向目标和价值追求,为谁立命、为谁谋利始终是一个根本性、方向性问题。我们党在长期的执政实践中,形成了“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党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这一执政理念展开的。正是因为这样,我们党才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凝聚起巨大的前进力量。因此,新形势下贯彻群众路线,必须坚持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真心实意对人民负责的精神,明确执政“为了谁”的问题。
树立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关键是站稳群众立场,坚持与群众站在一起,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新形势下要站稳群众立场,就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想问题、办事情,必须时时为群众考虑,处处替群众打算,以群众情绪为第一信号,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每出台一项政策,都要首先考虑群众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拥护不拥护。每开展一项工作,都要少考虑点个人利益,多思考些群众意愿;少琢磨点上面知道不知道,多考虑些群众需要不需要。
着力改善民生是新形势下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的关键环节
民生连民心,民心聚民力。民生问题是群众利益的最直接载体。抓住了民生问题,就抓住了贯彻群众路线的关键。贯彻群众路线,就必须坚持改善民生,从群众最关心、最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入手,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继续下大气力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使党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认同、拥护和支持。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形势下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必须把改善民生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的就学、就业、就医、养老和住房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要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坚持把有限的资源向困难民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有效协调利益是新形势下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尤为凸显的一点是,群众内部利益主体、利益诉求、利益表达和维护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如果说过去很长时间里,群众的生存状况和利益格局比较趋同且简单的话,那么今天的群众生态则是越来越差异化、复杂化,越来越多元、多样、多变。
在利益关系多元化新的历史条件下,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妥善处理好各方面利益关系,最大限度地赢得社会各阶层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此,要正确处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眼前利益的关系,确保为人民服务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落到实处。同时着力处理好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关系,不断保护和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
注重制度建设是新形势下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的根本保障
制度建设更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和战略性。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同样需要制度建设来加以保证。如果没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有关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以此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那么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很难落到实处。
在新时期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就必须遵循现代社会执政规律,依据现代民主政治理念和要求,大力推进群众工作制度创新,从制度上保障群众路线的落实。要在党内把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具体化,用切实可行的制度把群众路线的要求确立下来。如通过制度规范群众路线的内容和形式,使群众路线逐步规范化;通过制度提高群众路线的工作质量,增强群众工作的有效性;通过制度纠正群众路线工作中的偏差,有效防范执行群众路线中出现的问题。同时,通过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以及现代科技手段,建立健全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这样,就可以使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常态化,让走群众路线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刚性需求。
(作者系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教授、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