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农村留守儿童的毛概论文
留守儿童成为未成年人中的一大特殊群体,留守儿童问题成为需要整个社会及时面对并尽快解决的问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论农村留守儿童的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毛概论文篇一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浅析》
【摘要】社会转型带来了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突出表现在大批农业人口流向城市。在流动过程中,出现了农村儿童父母的角色的缺位问题,从而使得农村儿童生活在独特的留守环境里。通过对大方县双山镇留守学龄儿童的调查,采用了集中式填写问卷与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到留守儿童作为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弱势群体,在现实社会中存在着很多问题,是当前学界和政府高度重视的对象。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策;大方县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农村地区因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在外务工而被交由父母单方或长辈、他人来抚养、教育和管理的,年龄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重点是义务教育阶段6~14岁的学龄儿童。
据官方数据显示,中国农村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
通过对大方县双山镇留守学龄儿童的现状调查了解到——留守儿童所占比例约为19.12%,而在这部分留守儿童中,有大约3%是辍学的,没有完成小学学业。约有0.5%的留守儿童甚至是没进过学校。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这部分人将会对造成一定的影响。
一、研究区域概况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区域概况
双山镇位于大方县西北部,距县城17千米,离地区所在地毕节市29千米,东面与大方镇、东关乡毗邻,北面与竹园乡、响水乡隔河相望,西面与文阁乡和毕节市梨树镇接壤,南面与高店乡相连。地处东径105°21′~105°36′,北纬27°11′~27°19′之间,全镇总面积为91.2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680亩,其中水田2460公顷,占耕地面积5%;旱地48220公顷,占耕地面积95%。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对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对照非留守手儿童的同龄人孩子进行观察,了解其平时的综合表现。
2.抽样调查法
对双山镇具有代表性的小学(松树小学、平原小学、香田小学、法书小学等)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对象是6—14岁的学龄儿童。在问卷调查中,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600份,有效问卷为470份,有效率78.33%。及时了解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并作详细记载。
3.家访法
对不同类别的留守儿童进行家访,根据所研究的调查问卷进行,对家访作详细记录。
4.谈话法
根据平时的表现,对抽样调查的留守儿童进行个人谈话,了解其对作业和家庭作业完成的看法,及对家长的想法。
二、双山镇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一)缺乏或缺失父母监护
留守儿童缺失或缺乏父母监护已成为必然趋势。双山镇是以农业为主,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农村中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在物价水平日益增涨的情况下,从事农业劳动难以维持整个家庭的生活。另外,即使他们把孩子带入城市,但大多是进城务工人员都是从事强度较大的体力劳动,他们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照顾孩子,因此仅从加强父母监护的办法去解决这一问题显然是不现实的。
(二)委托监护的不足
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有四种:一是隔代监护,既由爷爷奶奶或者姥姥姥爷照料的儿童,约占68.08%;二是单亲监护,既由父母在家的一方面照料的儿童,约占10.00%;三是由上代亲戚看管的儿童,约占7.02%;四是同辈监护,包括了留守儿童的自我监护,约占14.89%。
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约有68.08%是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的隔代监护。然而,隔代监护人与孩子缺乏沟通。而双山这个地方的大部分家庭的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普遍文化水平偏低。据了解,这些监护人读过大学的约占5%,高中文化的约占15%,初中文化水平的约占30%,小学文化的约占40%,约有10%的监护人没文化。这样就缺乏了对留守儿童的课程辅导及知识传授的能力。一般说来,大部分临时监护人也有自己的事要做,在精力难以兼顾的情况下,对留守儿童往往是重养轻教。
三、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问题
(一)生活问题
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父母在外打工有290个,占61.70%;父母一方外打工的有60人,占12.77%;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父母一方去世的有90人,占19.15%;父母双方去世的有30人,占6.38%。
根据调查,父母都外出打工的约占61.70%,有68.08%是有祖父母照管,生活独立的站14.89%。父母、祖父母很多都是年老、体弱多病,本身都需要别人的照顾,而现在他们又要担任照顾孩子的重任,很难满足孩子的衣食住行各方面的需要,32.36%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吃不好。留守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充足丰富的营养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然而在走访中发现了许多留守儿童是身材矮小、面黄肌瘦的,营养不良的现象普遍存在。大部分的外出务工父母都能够给家里寄生活费,但并不是数量、时间固定。在访谈的过程中发现了一种现象——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其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要强一些,但是生活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艰辛的,尤其是这些处于年幼的留守孩子。
(二)学习问题
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过程,学习成绩是对这一过程结果效果的评价,表现在个体的试卷分数及对知识的现实运用能力等方面,对学习成绩进行考察是研究个体学习状况的根本途径。
在校的学龄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在没有父母监督的情况下,自制能力低,不重视学习问题,从而出现了厌学、逃学等行为,这样将会对学习成绩造成一定的影响。
就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进行问卷统计,得知其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约有34.04%的同学觉得学习压力大,认为学习成绩一般,认为不好的约占44.68%。很多留守儿童对学习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约有8.51%的同学认为读书不如打工。通过访谈了解到只要少部分留守儿童看过课外书,喜欢读课外书的就更少了。
(三)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之所以产生心理问题,首先是年龄,因为他们大多都在十五岁以下,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而他们的父母在自己的孩子出生才几个月或一周岁后,就外出务工,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通过对周围几个村的问卷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76%,有49.3%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1次,15.4%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1次,24%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形成情绪消极,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私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躁,有的出现逆反心理、怨恨情绪。甚至还有部分孩子受到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性格缺陷、心理障碍、人生观的转变及价值观的偏移等。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留守儿童与父母间聚少离多,缺乏良好的沟通和关爱,众多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障碍。
在对留守儿童进一步提问中问到了:父母没在家,你们有哪些困难?就这个问题,有80人说存在着经济问题,约占17.02%;有140人说家务事问题,约占了29.79%;190人存在心理问题,约占40.43%;60人存在的问题是没有足够的零花钱,约占12.77%。在这些问题中,心理问题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此外,在走访的过程中,当留守儿童被问到理想时,部分孩子由于受到父母打工的影响,缺乏正确的教导,回答说理想是将来打工赚钱,这样的回答令人担忧!
(四)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因为缺乏家庭管护,自我保护能力差,很容易出现意外伤害事件。2012年5月14日,江西,宜春,一个偏远的小山村。李细秀老人的五个孙子孙女,同时溺亡于村后的一口水塘。出事时,李细秀得到孙子报信,急忙向村里人求救,然而,却没有找到一个能下水救人的年轻人——这个季节,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由于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把“老弱病残”留下来,从而出现了上述的悲剧。
长期以来,与留守儿童有关的悲剧时有发生。处在最需要父母疼爱的年龄,这些孩子的父母却长年在外。缺少父母呵护的童年是不完整的童年,即使他们能够健康长大,也无法避免地会留下终身遗憾。挣钱很重要,孩子更重要。不过,造成此类悲剧并非全都是大人不负责任、一心想着挣钱而忽略了孩子和亲情的原因。在没有父母看管的情况下,其日常生活中发生意外事故的比例相对于非留守儿童的比例要高。甚至一些合法权益会受到同龄人的侵害,以及作为社会上其他不法分子的行凶拐卖对象。
四、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大力发展当地经济
留守儿童家庭绝大部分的经济收入来源是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就是农村落后的经济。大力发展大方县县域经济,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就业。当前尤其要加快发展双山镇二、三产业,适当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以提供更多的劳动岗位,使更多的农民既能增加家庭收入,又能实现就地就业,从源头上减少留守儿童数量。
因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推动乡镇企业产业升级,使其真正市场需求变化和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加强技术创新,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努力缩小城乡差距,降低进城成本,提高留守效益。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策略
家庭教育的基本缺失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根本原因,解决这一问题要从回答以下两个方面问题入手:一是如何让家庭教育不再缺失;二是如何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
1.让家庭教育不再缺失
家庭的教育在儿童的良好社会化过程中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其他任何个人或组织都无法替代或弥补父母对儿童实施的家庭教育。正常接受父母的家庭教育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根本措施。
农民进城务工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它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进城务工农民及其子女由农民逐渐转化为市民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为了让农村留守儿童能够跟随在打工父母身边、正常接受家庭教育,首先,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解决城市学校目前还不能容纳的那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入学问题;其次,政府应制定具体的鼓励和支持措施,大力倡导有条件的进城务工农民回家乡创业,这样既能发展农村经济,又能让农村留守儿童告别“留守”。
2.教育补偿,弥补家庭教育的缺失
目前,大部分进城务工农民还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只能让其留守在农村。为将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对儿童学习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家中监护人、学校及社会应群策群力,探索建立有效机制,尽可能地弥补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首先,外出务工父母不仅要经常通过书信、电话等方式与子女沟通,鼓励他们克服学习困难、不断进取,而且要主动与子女教师、家中监护人等联系,及时了解子女的学习情况;其次,农村留守儿童的家中监护人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水平,更好地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责任;再次,在父母外出务工、家中监护人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监督、辅导等影响力不够的情况下,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显得至关重要。
(三)如何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
作为父母,能够在当地找到合适的工作或者有合适的生意可做的话就尽量不要外出,以更好的照顾孩子,让他们感觉到父母的亲情、温暖和关爱。如果留守孩子由爷爷奶奶或者其他亲人照看,父母要经常孩子打电话和留守孩子的进行情感沟通与引导。
作为留守孩子的父母,还要和孩子的监护人保持良好的亲情或者友情关系,经常与他们电话联络与沟通,以便及时了解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作为孩子的监护人,也要经常向留守孩子的父母以及学校反馈孩子的情况,在监护留守孩子的过程中要了解孩子的需求、倾注更多的爱与关怀。
除此之外,父母也要主动和孩子的老师保持联系与沟通,以更好地了解孩子学习与健康方面的状况,发现心理问题可与老师商议及时疏导与解决的办法,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与鼓励。
(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策略
农村未成年人的父母因为现实条件的制约和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对子女的健康成长方面给予的关注非常不够,对自身负有的职责还很不明确。为了更好地保护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还必须通过立法和政策的规定等方式来对留守儿童的权利进行保护,界定和明确社会、政府学校和未成年人家长、未成年人委托监护人在监护和教育未成年人方面的职责,提高他们监护、管理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规范他们的管理和监护行为,以切实保护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权利。
五、结语
上述是对双山镇留守儿童问题的一些研究,从中可以看出,由于农村人地关系矛盾的日益严重,农村留守儿童数量随着社会化进程日益增多,产生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根据本次调查统计,双山镇留守儿童数量比例约为19.70%,平均每五个农村儿童中就有一个留守儿童。儿童问题本身是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更是弱势群体。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关系着我国人力资源的未来。因此,对于儿童的成长与发展必须予以高度的重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更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戴聚坤,朱延平,王苏琴.关于农村留守儿童隔代监护的调查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03.
[2]姜强强,陈晨.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
[3]江荣华.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及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1):265.
[4]李淑英.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分析及解决对策[J].东方企业文化,2011,10:139.
[5]秦一娥.去池塘洗澡,江西一家5名留守儿童溺水身亡[N].山东商报,2012.
论农村留守儿童的毛概论文篇二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审视》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中国在致力于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有的社会问题。如今由留守儿童而引发的许多社会问题不断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这就涉及到留守儿童的教育、成长问题。这些留守儿童能否像其他儿童一样接受到较为优质的教育,能否像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已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这不仅涉及到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更是关乎社会稳定的民生问题。要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就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合作。
【关键词】留守儿童;隔代教育;家庭教育
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国内人口流动频率较快、规模也大幅扩大。目前来看,我国人口流动大致上呈现出两个方向,即首先是由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流动,其次是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地区流动。当然,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是由前者造成的。随着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农村中留守儿童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由于留守儿童长时间的教育家庭教育缺失,以及社会和学校关注不足,留守儿童在全面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特殊的发展障碍,比如性格孤僻、心理负担重等,这些问题将会成为儿童全面发展的瓶颈。
二、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隔代教育造成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
首先,家庭教育观念落后。担负起“隔代教育”重任的爷爷奶奶们大多文化程度比较低,监护人和儿童的年龄差距较大,他们只是按照以前他们教育子女的经验来照顾和教育现在的孩子,甚至有些教育是不科学的。其次,教育方法不当:祖父母人群更多的是照顾儿童的生活起居,并且他们往往溺爱孩子,对孩子的错误想法和行为不能及时地否定,这就导致了孩子对自身的纵容,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因此,当留守儿童在生活或学业上取得成功或遇到失败时,隔代监护人很少能以正确的方法给以他们正确引导。
(二)农村学校教育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忽视
一般来说,农村留守儿童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困难重的问题。由于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差、教育资源短缺、师资力量薄弱、班级规模庞大,严重地影响着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成效。首先,在许多农村地区,教师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一直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例如学科结构性缺编现象严重,老龄化现象比较普遍等。其次,农村教师的生存状态也令人担忧,具体表现为:工作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工资收入低等方面。导致许多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工作热情与进取精神不够,更无暇顾及留守儿童的特殊教育诉求。学校教育的缺失,再加上留守儿童普遍遭遇的亲子教育缺失、家庭监护堪忧的局面,使得留守儿童进一步健康发展变得异常的任重而道远。
(三)社会生活对留守儿童的负面影响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生活适应主要体现在道德素质和心理问题两方面。首先,就道德素质而言,外出打工者家庭在农村相对而言属于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一类父母。这些家长长时间在外地工作,对于子女的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的愧疚心理,出于补偿等想法,他们更倾向于在物质方面给予孩子补偿。因而这部分孩子容易养成消费无节制、奢侈浪费等不良的消费习惯,同时由于监护人不得力、缺乏家庭管教容易出现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甚至导致违法犯罪现象。其次,就留守儿童的性格而言,部分留守儿童因为感到父母保护的缺失而变得胆小、懦弱、内向、人际交往障碍、缺乏自信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出现情绪消沉、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等问题。
三、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家庭教育,正确处理外出务工与教育子女的关系
有专家认为,一些被认为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其实并非“留守”本身造成的,或者说不是身体的“留守”造成的,心理的“留守”才是问题的根本,非留守儿童也同样可能因为“心理留守”变为问题儿童。[2]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充分利用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家长会,通报情况,使学校与家庭产生教育的合力。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一种天性教育,是任何教育都无法代替的。无论是否生活在一起,父母都应承担起关爱孩子和家庭教育的重任,父母对孩子的责任不单是身体的养育,还有心理的养育和灵魂的塑造。在当前留守儿童大量存在、留守现象短时间内不能消除的情况下,能否让留守儿童依然感受到父母之爱,使亲子关系更加平等、互信,避免产生溺爱、依赖、冲突、过度管束等问题,是提出解决路径的思路。如果没有可靠的监护人,父母外出务工时,至少要留一个在家,这对于孩子人格的培养和学业成绩都是有益的。每个家长都要明白,人生最大的成功莫过于教育子女的成功。家长及监护人要树立教育新理念,提高解决儿童成长中遇到困惑的能力,正确对待儿童存在的问题,学会换位思考,与孩子一起“成长”。除此之外,还要改进“隔代教育”,提高“隔代教育”的质量。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当地乡政府或学校可以免费举办各种形式的老年培训班,有针对性的教授他们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帮助老年人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观,从思想上认识到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的必要性。
(二)要充分发挥农村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监护作用
第一,学校一方面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等方面的一些特别帮助和支持。另一方面,定期与留守儿童父母及其监护人联系和沟通,真正形成临时监护人、学校和家长共同管理留守儿童的教育网络体系,帮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同时,通过教育培训提高儿童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第二,加大对小学阶段寄宿制学校建设的投资力度。建立起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相配套的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儿童享受正规而科学的教育。
(三)政府出台相应的制度性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表现在农村,但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应该在城市。改善流动农民在城市里的就业环境,特别是改善流动儿童在城市就学的社会政策环境,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治本之策。[2]通过将留守儿童转移到城市的中小学校中去,即实现由“留守儿童”到“随迁子女”的身份转变,使他们能够在父母身边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
参考文献:
[1]赵兴民,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实质与解决路径[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8.
[2]尚研,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改革与开放.20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