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决农村教育管理问题

2017-06-26

导语:优化农村中小学的资源配置,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和优化育人环境,才能为农村中小学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保证,从而实现推动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长远目标。必须花大力气从“加大教育投入、狠抓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加强师资建设、提高教师待遇、转变教育观念、健全考评体系、提高教学水平”等多方面着手。

如何解决农村教育管理问题

1、各级政府必须加强重视,加大财政投入,狠抓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确保农村学校的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

学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依赖于现代教学手段的程度是众所周知的,条件艰苦、设施简陋、手段落后根本上就无法提高整体教学水平。足额的教育经费投入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条件,教育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是导致农村学校基础建设不配套、办学条件落后、教学效率低下、整体效果极差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建议:(1)、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加大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投入力度,改变过去人、才、物等资源向城镇重点学校倾斜的政策,把工作重心转向农村薄弱学校的治理,使农村薄弱学校能够获得比城镇学校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补充,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发展步伐。(2)大力解放思想,开放意识,多渠道筹措办学资金;学校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开辟多种渠道筹措办学资金;首先,要挖掘内部潜力,精打细算,节约开支;其次,要解放思想,广泛开辟资金来源,主动联系骨干企业、社会团体、知名人士,动员他们积极支持农村教育事业,帮助农村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再次,发挥教育主管部门的调控作用,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实现强弱联合,充分利用重点学校、知名学校的辐射作用,以帮助和带动农村薄弱学校快速发展。

2、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真正实现教育公平、均衡发展。建议上级选派优秀教师、专业型教师到农村任教,或实行轮岗制。特别是英、体、音、美教师。从真正意义上实现素质教育。学校要注重老师培训的经常性,经常创造条件促使农村中小学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通过学习和培训,了解最新教学理念,熟悉全新教学方法,掌握现代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有所完善,从而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教师本身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要关心、帮助、激励农村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学困儿童,多关注其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充分挖掘乡镇中心学校资源优势,加强学校内涵建设。中心校统一领导,统筹安排优质人力资源,开展各类教育科研活动中,如公开课、研讨课、示范课、优质课、校本研修、课题研究等,实现资源共享,增加学习机会,感受先进的课程理念,为教师提供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锻炼的机会。为农村教育发展奠定基础。倡导:让教师走出去看看、听听、学学,走回来想想、试试、练练。

4、建立合理的教师流动机制。打破学校之间的严格界限,实行跨校兼课,体、音、美教师到不同学校授课,让校校有歌声、校校有球声、校校有绘画。激励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实现区域教育资源优化组合,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缩小校际间的差距,促进农村中小学的均衡发展。只有这样,农村孩子才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可能。

5、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大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力度。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需以政府投入为主,教育经费、教育设施尽可能向农村学校倾斜,特别是远程教育资源的投入,学校可充分利用教育网络平台,学习优秀教师的备课、教学设计、作业优化等,溶入自己教学实践,为农村教育发展服务,为培养人才服务。

6、大力推进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规范农村寄宿学生的管理,提高寄宿学校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农村中小学应该抓住灾后重建和布局调整的良好机会,大力发展和建设农村寄宿学校,完善农村寄宿学校管理体系,以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服务农村基础教育、提高办学水平的目的。在我校灾后重建和布局调整过程中,使一些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农村初中办学规模有所扩大,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上学远和家人无暇照顾的困难;减少了学生的辍学、流失率,有利于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农村寄宿学校的建设与管理也面临许多困难。由于寄宿学校的保育员和相关服务人员不在国家定编之列,学校又没有相应的经济来源,无法配备足够的专职保育员、服务员和管理员,寄宿生的管理只能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兼任,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管理上又不能完全到位。因此我们建议:

(1)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用房及配套设施投入必须全部纳入项目经费预算,否则,会给农村学校增加附加债务。

(2)各级政府在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的同时,完善农村寄宿学校的建设、管理和服务体系,将农村寄宿学校的管理员、服务员、心理咨询员列为学校工作人员的正常编制,保证他们的经济收入;

(3)学校将加强和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内部管理体制,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提高服务意识,强化内部管理,建立一套能够适合当地情况、满足农村寄读学生需要的管理服务制度,让农村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有“在家一样”的感受,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较为良好的环境,以增强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和内动力,促使他们刻苦钻研,努力拼搏,学好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打下坚实的基础。

7、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

学校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依赖于现代教学手段的程度是众所周知的,设施简陋、手段落后、方法陈旧是难以提高整体教学水平的;因此学校一方面应该积极创造条件,采取各种措施,狠抓中青年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培养,在加强教师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提高的同时,努力提高他们的现代教育技术运用水平,力争做到人人能够操作多媒体、个个能够运用现代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资源的积极作用,只有大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才有可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学校还应该充分发挥教科室、教研组的集体智慧,征对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客观实际,开展深入广泛的教学研究,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狠抓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及时解决农村学生学习中的遇到的各种问题,构建并形成具有农村教育特色的课程资源开发与运用体系,为提高教学质量和育人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学质量和整体教学水平的目标。

如何解决农村教育管理问题

1.严肃管理、转变提升

对于农村学校这种安全为主的管理氛围,我们要严肃看待,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不能沦落为学生抽高长肉的地方。安全固然重要,教学才是重中之重。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对此学校的管理团队就需要制定相关的制度。

1.1 建立激励体制。

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教师是促进学校发展和引导学生成熟的主要力量,因此建立教师成长的激励体制是非常至关重要的,它能最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对教师想要发展的科研工作加以扶持,建立专门的科研基金。对教师参加学术讨论、培训、进修等要给予经费支持,鼓励教师走出去,引进来。

1.2 建立各学科师徒队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

老教师有丰富的经验,但缺乏对新课程理论的透彻理解力,新教师教学思维活跃,教学方法多样,但经验不足,这样的新旧互补一定能达到非常理想的效果。

1.3 "每人四课"制度。

学校要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每人每学期都要上一节公开课;每人每学期都要参加一次学校定期组织的优质课评比活动;每人每学期都要参加一次观摩课;每人每学期都要主持一次集体备课活动,主题自选。

2.资源共享、挖掘剖析

对于农村的孩子,内心贫瘠最主要的的原因是没有资源的摄取。因此我们就要在此下功夫了。

2.1 建立、开发图书馆。

图书馆是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最佳场所,是丰富学生内心世界的来源,而且课外阅读也是学生受益终身的事,在鼓励他们自由阅读的同时,系统地教给他们阅读的方法,也可以让他们借鉴课内文本解读的方法自行解读课外文本,相信会卓有成效的。但切记不要束缚他们的阅读,不要有硬性的规定。最好的阅读状态就是你兴致来了,拿起一本书就能读。

2.2 网络资源的共享。

农村物质条件有限,学生没有任何的信息技术产品,那如何能运用网络资源呢?这就需要教师作为媒介,教师先将有用的网络资源内化,充分理解吸收之后,再传输给学生,教师和学生都能从中受益。珍贵的网络资源不仅能开阔眼界还是打开学生内心的好工具。

2.3 综合性活动的开展。

各种各样的综合性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拉近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手段。但是在农村小学教育中,真正在实施的综合性活动非常少,而且即使是有在开展的,也很难达到该有的成效。因为,我们对于综合性学习没有一个正确的指导方法,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要进行积极相关的学习,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目标,达到一个理想的效果。

3.激情洋溢、合理高效

3.1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说一不二的地位,新课程理论要求师生之间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合作关系,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应该是充满尊重、信任、宽容和温情的。有了这样的氛围,课堂教学会轻松很多。

3.2 课堂上的激情是上好一节课的灵魂。

激情的背后是教师的专注,教师的汗水。带着激情投入到教学中去,享受教学带给自己的满足感。这种状态是最佳的,因为感觉自己的付出没有白费,一节高质量的课,对老师对学生无疑都是一种高级的享受。

3.3 善于设置教学情节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

设置教学情节包括设计和提出的问题,教学节奏的安排等等。问题是激发学生课堂兴趣有效手段,能瞬间拢住学生游离在外的心绪。好的问题的设置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教学节奏的安排需要教师深厚的功底,节奏安排的合理,不仅能给足学生充分的思考活动的时间,还能调节课堂的氛围。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