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社会现象论文,当今社会现象范文

2017-02-23

因为社会群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其对社会现象有其基本态度和看法。产生了以一定的社会群体为主体,以某一类存在的社会现象为客体,反映主客体之间价值关系的观念,这就是社会价值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当今社会现象论文,供大家参考。

当今社会现象论文范文一:浅析中国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原因

论文关键词: 道德滑坡 原因分析 德育教育 和谐社会

论文摘要: 道德教育在任何一个国家都占有主导地位。国内外社会环境的变化给中国的道德教育带来较大冲击。对经济体制改革思想准备不足、学校教育滞后、家庭教育单一、社会道德教育偏弱等是导致中国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呼吁全社会重视德育教育,努力营造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经济文化健康发展的社会环境。

目前,中国的道德状况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分析成为人们的热点话题,而且参加讨论的人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也越来越广,问题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人们把种种不道德或归于市场经济,或归于社会环境,或归于法律法规不健全,或归于学校教育不得力,或归于个人自我修养差,等等,众说纷纭,观点不一[1]。笔者认为,导致中国当今社会“道德滑坡”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 人们对突如其来的经济体制改革开放,没有做好 充分的思想准备,面对“繁荣”的局面,表现出 一种本能的接受,而不是主动“拿来”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始终在搞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在这个过程中,运动与建设相生,整顿与生产相伴。而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被解放了的人民更是带着极大的热情,带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党的无限忠诚,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的建设大潮之中。这一时期,人们的思想极其单纯,大家并不认为经济收入少、加班加点、商品供应匮乏不对,相反,在做好分内工作的同时,还做了大量的分外工作,可以说,为了工作人们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近乎疯狂。在人们的思想深处有一道铜墙铁壁似的防线,以传统的和时代的道德观自觉地抵制着所谓的资产阶级思想。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在中国人面前展开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中国人耳目一新。面对突然的变化、豁然的局面、繁杂的环境、飞速发展的经济和反差极大的生活,人们来不及思考,对某些社会现象没有时间去做本质上的分析,而是以自己工作、学习、感觉上的需求,简单而武断地否定过去的体制和传统的道德观,并迅速地从一种单纯的思想进入另一种单纯的思想,而且带着这样的思想又一次投入到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之中。这一时期的思想领域,旧的东西被丢掉,而新的东西又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处于一种迷茫的状况,加之紧张的生活工作节奏,人们也就自然放松自我道德修养。可以说,这一次,中国人民打了一场思想上的无准备之仗,结果也付出惨重的道德代价。

2 学校德育教育滞后是导致“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

1978年高考制度的恢复,给教育界吹来一股浓浓的芳香,10年中人们对知识的极度渴望如火山岩浆迸发而出,校园沸腾了,又安静了。教师学生都有了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攻克高考这座堡垒。学校的中心工作也非常明确,就是教学,说透了,实际上就是应对高考,就是提高升学率。“升学率”“就业率”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对各级学校评估的标准,在这一标准的导向下,学校的教育目的就更明确。因此,多年来,学校教育过于注重教育的功利性,而忽略教育的育人功能,更多地在关注学校的升学率和学生就业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唯一的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当然学校教育也在始终如一地不断地完善着理论、追求着实效,在对学生进行着道德教育,但这些尽乎理想的理论,似乎触及不到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落差,有时也难以解答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面对如此纷繁的社会大环境和繁重的教学、课业负担的重压,真可谓杯水车薪,显得那样的苍白无力和无奈[2-3]。其实,在应试教育之下大谈德育教育,也只是空谈,因为学校无暇也无力更多地顾及德育教育,德育起着点缀或应付检查的作用。

3 家庭德育教育的单一对孩子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能够改变人的命运。中国人面对这一铁的事实,对教育投入更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孩子的教育成了每个家庭生活的中心内容和重点内容,成绩成了街头巷尾人们谈论的重点话题,而对孩子的品德培养却少之又少,家庭德育明显滞后。一方面,家长忽视对孩子的德育教育,更多地重视孩子的知识教育和智能开发,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让孩子涉及与学习无关的事宜,诸如家务劳动、接人待物、参加各种活动等,而且众星捧月式的家庭成员结构和生活氛围,也没有给孩子提供参加劳动和社会活动的机会。繁重的学习负担和课外学习班充斥他们稚嫩的童年时代和快乐的少年时代,他们成了学习的工具。其结果是许多孩子高分低能,不能也不会处理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另一方面,家长自身的道德素养不高,没有意识到对孩子品德教育的重要性。有些家长对于孩子的不良表现,不懂得教育,更不懂如何教育,视给孩子提供所谓的良好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为己任。再者,许多家长意识到德育的重要,但教育方式不适,粗暴行事,只告诉孩子应该或不应该做什么,却不与孩子沟通,其结果,或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或使孩子没有主见,只知顺从。当家长发现孩子身上的问题并欲纠正时,其已形成的生活习惯、品行性格、思维习惯纠正起来谈何容易。这种家庭教育的滞后性,给孩子良好人格的形成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4 社会德育教育主流的无力直接影响学生良好道德观的形成

社会德育包含的范围极广,如今,媒体导向、通讯手段、现身教育、现实生活状况等都对学生的道德观念、道德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媒体宣传是社会教育的一种极重要的手段,一个学生从他懂事的时候起,接受广播、电视、杂志、唱片的影响和教育要多于学校,这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要比教师和家长的说服教育更具实力,更有说服作用。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歌星、影星、运动明星,每个学生心中都有自己的崇拜偶像,或者是某颗“星”的粉丝,但对其他知名人士却知之甚少。诚然,每一次的宣传活动都有很好的主题,但这些主题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被形式所掩盖,从而使得学生更多地关注宣传的形式,而忽略内容。如今在青少年中间出现的“崇拜危机”与媒体宣传不无关系。其实,在社会教育方面从未放松过,如1981年由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因救落入粪池的老农而英勇献身的事迹引发的关于人生价值问题的大讨论、“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倡导、社会主义八荣八耻荣辱观的提出、英模的演讲、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评选等,然而,学生更多的是相信自己的眼睛,现实生活中不变的事实,给学生带来的是“事实胜于雄辩”的影响和教育。其他如电脑、手机的影响、长辈和朋友的现身教育、金钱的诱惑等,这些“事实”现象使学生对道德教育失去足够的信任[4]。

5 经济发展对德育教育产生巨大的冲击

经济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丰富了社会物质财富,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与此同时,许多社会现象在学生思想中形成的不可更改的事实也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观的形成。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逐步展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发生巨大的变化。从社会表象上看,在学生的眼里,看到更多的是人们头脑中利益多了,理想少了;见利忘义的人多了,见义勇为的人少了;骗子多了,老实人少了;奸商多了,标兵少了;假的多了,真的少了;索取的多了,奉献的少了;贪官多了,公仆少了。而且,一些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面对如此缤纷的社会现象,那些理想的、理论的、书本的德育很难改变学生眼中的信息,这种大于任何一种教育作用的“事实”教育,对学生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综上所述,既不必做危言耸听式的假设,也无需做杞人忧天般的推理,但历史和现实已经反复证明,一个没有良好道德修养和道德规范的民族,不可能有一个繁荣、强大、兴旺发达的美好前程。中国是一个有着5 000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重视道德荣辱的礼仪之邦。如果把中国每一时期的教育作一个比较,不难看出,无论是哪一个历史时期,德育教育都占着主导地位。其实,孩子就像一张没有被涂抹的白纸,开始需要社会、家庭、学校为他们打好底色,涂好和谐的色调,为其将来挥毫泼墨奠定基础。因此,希望全社会对教育给予更多的关注,勇于面对现实,找出不足,承认错误,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根本上改变现状,因为这关乎民族的发展,国家的强盛。

参考文献

[1]李萍.中国道德调查[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5

[2]丁丁.陶行知教育思想12讲[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

[3]苗相甫,杨浩文.道德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4]张世杰.道德与人生[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5

当今社会现象论文范文二:从法轮功现象看当今社会人文理想重建的迫切性

在2001年农历的大年三十——本应是每个中国人怀着祥和、欢愉的心态来迎接春节到来之际,有几个期望瞬间获得超凡脱俗成就的法轮功练习者,怀着“殉道”的精神在天安门广场——中国乃至世界瞩目的地方将自己点燃了,此情此景堪称人类步入二十一世纪后第一大骇奇之事件。

在震惊之余,我们不能不由衷地感到痛心并自发地对当代人的整体生存状态进行较深入的反省。之所以对天安门自焚事件进行整体反思,是因为:

一,自进入近代以来,天安门一直是中国、乃至世界风云的晴雨表,在其面前展现的一幕幕景象都全息着所对应时代的社会与人心状态,反映着相应时期国人的精神风貌;

二,这次事件不能仅仅理解为是几个被“邪教”蒙蔽的群众所做的过激行动,最后将问题的解决限定在揭批“邪教”的范围内,而应当将这一“事件”的发生上升到历史与文化的高度,整体地认知其中反映出的复合信息内涵,从而发现于当今时代社会变革中潜伏的隐性危机,并寻找综合治理的手段。

自十九世纪上半叶,外国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后,中华民族的国民心态中就逐渐失去了平和协调的内养状态,被带入了一个世界性生存竞技场,于种种主权威胁、军事侵犯、经济角逐和意识形态对峙中不断谋求巩固自己的生存空间和锻炼自己的求生本能。不能否认,这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承受了前无古人的来自客观世界的生存威胁,以至于为了能摆脱亡国灭种的危险,中国的文化精英们不惜将华夏本已进化至相当完美的天人交融的和合道德文明彻底解消,转化为另一种更接近“丛林法则”的文明形态。

自五四新文化引进西方“德”“赛”二种先进文化之时起,中国社会也正式进入了追赶西方现代化文明的“快车道”。文化观念的转变兆示着国人自精英层到大众层依次从天朝大国属人天性的文质人伦涵养生活状态转变成趋于人之本能放逐的急功近利、斗讼争执、人我对立的生存方式,社会意识形态和大政方针的制定均是以种种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的价值立意为基础的。

整个二十世纪,中国人群体生活在充满矛盾冲突、时时处于动荡纷争的世界中。事实上,尽管国人在主权确立与现代化进程上有长足进步,科学、经济、民主文明都有不小的提高,但是为了实现这些成绩,中华民族付出了惨痛而巨大的文化代价,并且在国民性改造上形成了巨大的观念过失和行为偏差,导致了种种异化、变态的人格形态出现,即表现为投机钻营、急功近利、焦虑盲动,以及认人为敌、与人争利的人伦现实,使注重精神修养、品德提高、与人为善、天下为公、平和祥美的文明传统受到极大的消解。人们心中充满私欲的膨胀,并毫不约束地演发到不择手段、快速获取并贪婪占有的地步。当今中国社会的政体由于顺从了人性的本能利求而获得了稳固,但自然、和谐、仁爱、道义的文化精神却因人性的状态而得不到振兴。

失去纯真文化滋养的国人,在各自的生活位置上继续着“丛林”般的生存现实,他们或者还不能将价值观上升到精神领域,依然在西方人导演的功利现代化游戏中乐此不疲,全然不知自己人格的异化;或者意识到现实世界的缺陷而去寻求更高的价值实现,却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中也仍然沿袭着世俗生活中投机取巧急功近利的身心状态,而最终误入歧途,成为某种伪文化的牺牲品。这完全是与二十世纪中国-世界普遍存在信仰异化与文化真空有关,人们在这种社会状况下极易出现的人格演进的失衡与变态,从而走向极端作为。

如此,我们便应该从文化的高度来反观法轮功现象和天安门自焚事件,从中可以意识到当今社会正在有愈来愈多的人开始从功利物化价值层面转化到对更高一级人生价值的追求,但由于人们长期的“文化饥渴”,而导致“饥不择食”,加上自己人格上的弱点,往往被一些披着“真善美”外衣的伪文化所蒙蔽。“邪教”作为一种伪文化势力之所以在世界各地泛滥猖獗,均是对人类近代所推行世俗伦理与投机急功大众生存原则的变向利用,它是人类自身寻求文化改良的反向促动力,是反人类进步行径的最后疯狂。

通过天安门自焚事件,真正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中国人应该为正在寻找精神家园的大众重新构筑一座有利于其人格异化修复,身心协调发展的文化“医院”。实实在在地从人文立场上对现有人类的价值观、世界观方面做出重建和修复的工作。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便是将一百余年来中华民族为了摆脱外来列强压迫、争取主权独立与民族解放而确立的赶超型战略与功利竞争性文化做一调整,转化为注重人性的综合全面发展和完善,将人格教育放于一切社会进步努力的首位,充分意识到没有良好文化品质的国民人格是不足以从根本上实现健康、和谐的文明促进的。

科学、经济、民主文明都要以健全人的主体道德文化、价值体系来获得实质性提高。没有现代人牢固的主体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没有坚定的符合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性、人文性的社会信念,便不会有真正合理而良性的文明形态。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真正意义的伟大复兴,我们必须选择性地将拥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华夏文化中有利于人的主体精神世界建设之精华部分作一振兴与弘扬,使之实现现代化转型,为现代文明增添新的内涵。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一次自西方“文艺复兴”运动之后,东方社会的“文艺复兴”运动。

西方社会是通过“文艺复兴”运动,将传统与时代作了充分的整合,从而使西方文明成为了具有世界意义的文明形态,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效能。

东方世界近百年来一直亦步亦趋地学习西方的文明成果,极大地忽视了本民族的文明传统,以至于国人对自己民族悠久而深刻的侧重于人性健康和谐引导的文化内涵知之甚少,导致出现种种反人性、不和谐的社会现象,使现代化水平只停于物质、制度层面,而不能上升到精神、道德层面。

东方“文艺复兴”的主旋律即是将传统文化资源中有益于人的主体精神家园建设的部分做一现代化解释和传扬,意在发挥对现代人物化价值观和急功、投机、竞争生活方式的矫正之功,重新兑现东方社会重文化修养、人伦和睦、遵循渐进、合理和谐地实现社会与人生理想的特色,并将人性中纯真 、善良、智慧、仁爱的品德做到最大的开发,同时这种开发又时刻关照到同社会、自然的总体协调与共同发展。

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上具有浓厚的和平、文质、仁爱、智慧、包容、怀柔的特征。其对人性中正义、善良、和平等良性种子的开发是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面对人类社会目前在现代化道路中所出现的各种不良现状,解决的主要对策是加强人伦文化的重建工作。在这一重振人类道德精神、人文理想的工作中,东方传统中的人道主义、文化主义价值将重新得以发扬,其深邃博大的世界观和旷达和平的人生观将对世界现代文明的走势发生深远的影响 ,对社会普遍存在的人格扭曲、价值失衡、精神迷茫、心灵空虚、思想偏执、道德沦丧等表现作出实质性的矫正。

这场“文艺复兴”的到来将预示着中华文化得以世界性广泛传播的前景。中华文化在解决世界范围的人类精神危机的过程中自然重新确立主导地位,并将其充满人文道义关怀主旨的全球化理想模式展现给世人,自发启迪人性中普遍具有的良知、和谐精神的复活,激发世人投身于社会层面之“伦理改革”和精神层面之“心灵改良”运动,并调整人类文明从关注经济,技术等器物层现代化发展进化到关注人伦、精神等生命层现代化的提高,实现人类现代化模式的转型。

这一全面转型当首先从东方社会做起,这是建立在解决人类普遍生存危机立意上的东方“文艺复兴”运动,其必然最终兑现毛泽东主席曾预言的“中国要对世界有较大贡献”的真实内涵,即与世界充分接轨并在相当程度赶上国际现代化进程的东方古老国家理应发挥其潜在的优秀历史人文资源优势,对濒于失衡的人类生存状态作出根本性的调整举动,使之回复到和谐、有序、健康的轨道上来。

因此,我们呼吁关心中国与世界文明前途命运的志士仁人团结一道,在古今中外文化大交汇的时代背景下,再造东方文化匡正世风,净化人心,高扬人文的辉煌,并实现东方精神文化的世界性传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实质的贡献,同时将现代全球化模式赋予新的价值内涵,共同开创东西方各自主体价值文化充分展现、相互辉映的和谐完整的现代文明新局面。当今社会现象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社会现象的高考议论文

2.浅析当前社会道德缺失的原因和对策探讨论文

3.“扶不扶”现象背后的社会道德困境探讨论文

4.我国当前社会存在的潜在问题及其分析论文

5.论当代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建设论文

6.浅谈社会实践论文参考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