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高低音怎么弹教学视频

2017-05-11

现今的钢琴艺术教学,大部分都是只重视钢琴演奏的技术,忽视了钢琴演奏过程中的音乐表现力,使得演奏出的钢琴作品缺乏丰富的感染力,阻碍了钢琴艺术教学在未来社会中的更好发展。今天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钢琴高低音怎么弹教学视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钢琴高低音怎么弹教学视频

关于钢琴高低音区的调律

钢琴调律时,中音区音程间的拍音快慢适中,拍频差明显,听觉辨别就容易得多;而在高、低音区,因多方面的因素,中音区来,要麻烦得多,难度大、效率低。

1.调低音区

低音区频率低、泛音强,发出的声音含混不清,基频与倍频很容易混淆。为提高调律精度和效率,可采取以下方法:

(1)“慢弹快调”,也就是击键要慢、运扳要快。调低音时,慢弹才能注意到尾音中拍音的动态。先把要调的音放低,然后快速运扳,这有助于听清拍音的变化。

(2)采用“半音升降法”。把要调的音与右边邻近音调成同度,再把它慢慢降到应有高度,然后用多种方法检验音准。

(3)利用纯五度、纯四度和大三、大六度,在最低音区还要用十度和十三度或用十二度和十五度音程的相互交叉对比检验其音准。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调E8键以下的音时十五度、十二度音程的拍频的清晰度要比四度、五度的明显得多。

(4)听有关音的大三和弦效果。

(5) 这里介绍W•B•怀特的最低音区调律方法,即利用上方小七度。比如要调C16时,取其上方#A26 (bB26)音,分辨拍频数。从下表可见,小七度音程下行时所提供的易于辨别的拍频下降值。

音 程 拍频(拍/秒)

bB26—C16 8

G23—A13 7

E20—#F10 6

#C17—#D7 5

A13—B3 4

G11—A1 3.5

2.调高音区

高音区频率高、余音短而弱,加上G71以上各音的弦槌敲击声的明显干扰,使音不易调准,而且很容易造成听觉疲劳。一般来讲,好的听觉对C64—G71以下的音的四、五度的拍频能够分清,再高的音用三、六度检验就更加困难。因此,与低音区一样必需采用多种方法去校验。方法如下:

(1)在F69以下可用纯八、纯五、纯四度或大三、大六度音程之间的拍音的交叉对比的方法;在 最高音区用十五度、十二度或十度、十三度来校验。

(2)利用分解和弦来校验。这不仅可以放松一下听觉,也容易“抓准”感觉上的音高,是一种较实用的方法之一。

(3)用“紧弹慢调”的方法进行钢琴调音。比如把下 方八度或四度、五度音弹出延长音的同时,“紧弹”和 轻弹要调的音(见下谱例),这样能够弥补余音 短、听不清拍音的缺欠。“慢调”指的是慢、稳、轻,这是运用扳手的关键功夫之一。高音区琴弦短、张 力大,弦轴的微动即会在音高上有敏感的反应,因此“慢调”是行之有效的。

(4)调音时左右耳交替使用并变换距离,不失为积极的方法。

(5)G83上方各音的同度调音,可用拨片(或手指甲)拨弦的方法,听辨起来要轻松得多。 3.辅助工具 这里推荐一种专门用于高、低音区调律的木制辅助工具——弓形卡,用于十度至十五度宽音程的按键。该卡制作容易,使用方便(可伸缩调节),实践证明在专业调律中确能提高效率。

弹钢琴身体协调的重要意义

弹奏钢琴时身体要协调,这是贯穿钢琴教学始终的重要问题。身体的的协调牵涉到钢琴弹奏的基本坐姿和体位等方面,是从第一课开始就要明确的一些问题,随着程序的深化,又要不断发展和更好地运用。

保证身体协调的根本是正确合理的坐姿。从开始学琴起,就要明确,坐的前后和高低都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进行调节。坐得太近了使手缺少了活动余地,影响了手臂的舒展;坐得太远了,影响对键盘的控制,不利于力量的集中;从太高或太低了同样影响力量的合理自如运用。应以下臂与键盘基本持平为准。

身体要处在较积极的、利于运动的状态,所以首先要稍挺直一些,不要弯腰驼背,不要耸肩缩脖,保持上身的自然协调。随着级别的上升,程度的提高,对力度、速度、音乐情绪和色彩的变化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要求,所以身体的参与和调节也越来越重要。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好的演奏,身体都是非常协调地随时调节着的,而不是僵硬而紧张的。

我们可以这样来形容,一开始学琴时,要坐正,像一棵向上的树;而当进一步要求后,就逐渐让身体像一棵在风中摇摆的树,能随风而前后左右。如果说坐琴凳以上的部位,为露出地面的树干,那么,树根--双腿和脚还要作出必要的支撑,在必要的高潮时甚至用从脚尖--腿--躯体--手臂-- 指尖进入键盘的全身协调力量,来产生最宏亮、丰满的声音。所以臀部要稳定而固定地坐在琴凳中部,为了便于灵活用力,不要坐满,坐一半即可。而且为了照顾到高低音,要坐在钢琴中部,不要随意挪动,而两条腿放在踏板两旁,在强奏时左腿可后撤作为全身力量支点。这是坐姿的基本要求。

至于身体的左右调节,主要依据音的高低。以音阶为例,弱低音区时,身体重心放到左腿方面去;弹中音区时,身体重心两面摆平;弹到高音时,身体重心侧往右腿方面,我们如果双手弹四个八度同向音阶时,身体就有一个自左至右,又自右至左的重心转移过程。再说上身的前后位置。上身的前后可以根据音量的大小、力量的强弱来确定。一般规律是,较弱的力度时,身体可处在较正的位置,力度越强,身体可越向前倾一些。整个身体臆后活动的范围以坐直为基准,随音量加大而逐渐前倾。

反之,随着音量减小从前倾的位置逐渐回到身体的坐直位置。需说明一点是一般不用后倾身体的位置。但在高级程度时,在一些很宁静的弱奏段落,随演奏的需要亦可有适当的后倾,但在基础学习阶段则不提倡重心向后,因为学生首先要做到把力量下去。上述的前后调节,完全应是灵活、协调,并随时变化的,而且用力应是有弹性的,有向前的力量,必有相应的反作用力,所以再强的用力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固定前倾,有向前的动作必有回来的动作,这点一定要记住。

有了随键盘高低而变化的身体左右动;又有了随力度大小而变化的身体前后动,这些动作在乐曲中是千变万化的,由此,我们的灵活身体调节就能使身体形成像一棵风中摇摆的树,安静的乐曲,身体的动作也会安静,而变化幅度大的乐曲,身体也会有相应幅度较大的动作,这是合理的,也是一致的。

在考级和教学中,有的人弹琴身体后倾,使不上劲,造成声音力薄;有的人弹琴时身体较板,不善调节,弹出来的音乐平淡而缺乏变化,常是显得无动于衷,这跟内心音乐感和由引产生的必要身体调节都有关系;也有的人弹琴时,人在琴凳上挪来挪去,不会坐稳在中间,身体再左右摇动;在程度和级别高一些的学生中,由于身体不会协调用力,而弹不出较强和丰厚的声音,乐曲做不出高潮,缺乏应有的强弱变化......这些毛病,无不和身体的是否协调有关。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