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奋斗的故事

2016-12-07

贝多芬是西方古典音乐中的恺撒。可有谁知道,贝多芬25岁时患耳疾,45岁时失聪。贝多芬的音乐给后人带来了无尽的享受,可他却不能在生前享受到自己创作的作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贝多芬奋斗的故事,希望大家喜欢!

贝多芬的成长历程:

姓名:路德维希•凡•贝多芬

性别:男 年龄:享年57岁

出生日期:1770年12.16

(射手座的宝宝抱紧我!)

祖籍:德国

(大钢琴家后来都住维也纳)

身高:157cm

(在我心里依旧是巨人)

体重:50kg

(OMG!比我高还比我轻)

成就:集古典主义音乐大成,开创浪漫主义音乐先河,被尊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

主要故事:

4岁:会弹奏羽管键琴,被称为音乐神童;

8岁:开始登台演出(我们8岁时还在看动画片)

10岁:拜师于普鲁士最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聂费;

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

12岁:经聂费的推荐,到瓦尔特斯坦伯爵的宫廷乐队当任管风琴师助手。

13岁:参加宫廷乐队担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

20岁以后:

正当他在音乐的世界里陶醉忘返的时候,他的健康被一连串的伤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摧折了。然后,他的耳朵变聋了。耳朵对音乐家,该是何等的重要!贝多芬痛苦万分。他在一封信中说:“我过着一种悲惨的生活。两年以来我躲避着一切交际,因为我不可能与人说话:我聋了。要是我干着别的职业,也许还可以,但我的行当里这是可怕的遭遇啊!”

记得小学时候就学过一篇文章是写贝多芬耳聋后创作的故事,我背不出里面华丽的辞藻,只是我知道面对这种大风大浪,不是每个人都能挺过来的。这得是多强大的一股子信念才能坚持下来,关键人家不仅继续创作,还能创出惊世之作,天才遇到阻碍努力跨过去,庸人遇到困难就放弃了,然后还抱怨自己没人家的天分,呵呵哒!记得贝多芬说过的一句话“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

在贝多芬逝世前一年,他这样说:“我的箴言始终是:无日不动笔。如果我有时让艺术之神磕睡,也只为要它醒后更兴奋。我还希望再留几件大作品在世界上,然后如老小孩一般,我将在一些好人中间结束我尘世的途程。”

贝多芬奋斗的故事

1770年12月16日,德国莱茵河畔的一座小城波恩,同往日一样开始了它一天的生活:选侯(有资格被选为德国皇帝的侯爵)的宫邸里乐团在举行演奏会;剧院里、贵族的沙龙里回荡着歌声;这是一座音乐空气十分浓重的城市。下层社会的人们,在圣诞节前夕,则各自为着生计奔波劳碌着。

就在这一天,城里一位姓贝多芬的宫廷歌手家里,一个男孩子降生了。孩子很健壮,放开嗓门哭叫,似乎在向人间宣告他的到来。孩子的出生给一家人带来了喜悦,孩子的祖父路德维希慈祥的脸上挂满了笑容。他高兴地对儿子约翰说:“这孩子就用我的名字,叫路德维希吧.”

为孙子起名的老祖父肯定没有想到路德维希·凡·贝多芬这个名字,居然会征服欧洲,征服世界,列入了世界大音乐家的行列,成为世界文化名人。

贝多芬的祖父原为比利时人(也有为荷兰人的一种说法),20岁时来到波恩,此后就定居下来。他做过宫廷乐团的歌手,晚年当了乐团的乐长。为人豪爽,有个性,他算是贝多芬家族中出色的人物。贝多芬的父亲约翰也在宫廷乐团里当歌手,是个平庸之辈,喜欢喝酒,每次喝醉回来便对妻子叫骂不休,弄得家里缺少和谐的气氛。贝多芬的母亲据说是出身名门,死了丈夫再嫁给约翰的。每天在贫穷与丈夫的折磨下,默默地操持家务,是个温和善良而又能干的女人。

毕竟是个音乐世家,也许是还有些遗传基因,刚刚呀呀学语的贝多芬就喜欢听琴。每当老祖父弹奏钢琴,他不哭也不闹,全神贯注地听,成了老路德维希的小“知音”。

好景不长,贝多芬刚刚过完3岁的生日,他的祖父因病逝世了,时为1773年12月24日。小贝多芬还不大懂得死是怎么回事,但他知道慈祥的老祖父再也不能给他买吃的,给他弹琴,象往日那样疼爱他了。直到以后许多年,他提起祖父还是充满了崇敬,身边始终保留着他的一张照片。

祖父死后,一家人的生活来源仅靠约翰那点菲薄的薪金,尽管贝多芬的母亲拼命节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约翰也是一个不争气的家伙,30多岁的人,没有本事却能喝酒,越穷越喝,越喝越穷。有时他也想改变一下家庭经济的窘困,除了当宫廷乐师之外,去兼任家庭音乐教师来贴补家用。因为他的任性与酗酒,主顾们往往不敢用他。

贝多芬4岁那年,一天他父亲把他叫到身边,以少有的温和的声调对他说:“你今年4岁了,莫扎特象你这个年龄时就能弹小步舞曲,5岁开始作曲,今年才18岁已成为名音乐家,到处开演奏会,能赚很多很多的钱。”

贝多芬怯生生地听着,一动也不敢动,他还不能完全理解父亲的话,但父亲的态度很和善,已经使他很满足了。约翰有他的想法,他自己对前途失去了信心,把赌注押在孩子身上,想让贝多芬成为第二个莫扎特。他培养出一个神童到处演奏,钱就会源源而来。他把贝多芬当成了“摇钱树”。

从此贝多芬被关在屋子里,学习钢琴和提琴的弹奏。约翰充当儿子的教师。他脾气暴躁又过于急于求成,每天规定的功课多得小贝多芬不能胜任,稍不如意则打骂呵责。贝多芬人坐在琴凳上,心早就跑到外面同小朋友一起玩皮球、捉迷藏去了。他恨父亲,也恨这架老式钢琴,多羡慕街上那些又跑又叫的小伙伴们啊。

有一天小贝多芬趁父亲不在家,央求妈妈说:“妈妈,让我出去玩一会儿吧。就一小会儿,回来就练琴。”

妈妈是最能理解孩子的,她也不满意丈夫的教育方法,就叮嘱小贝多芬:“去玩一会儿吧,千万别让爸爸知道了。”

“知道了,妈妈。”小贝多芬飞也似地跑了出去,象只出笼的小鸟一样。谁知他刚到街上就被喝得醉醺醺的父亲发现了,约翰大发脾气,揪着耳朵把他捉了回来。小贝多芬吓坏了,求助地望着妈妈。妈妈鼓足了勇气劝丈夫说:“约翰,孩子还小啊,才4岁……”

“你懂什么!我是音乐家,我要怎么做,就得怎么做。”约翰既固执又蛮横。

小贝多芬被迫又坐在钢琴前,眼泪一滴滴洒落在琴键上。

邻居们也看不下去,有时也当面劝约翰别这样对待孩子。他听也不听。一次半夜喝醉了回来,竟从床上把贝多芬喊起来练琴。

这种残酷的练琴,没有使贝多芬对音乐产生反感,形成心理上的障碍,实属幸运,这也许是贝多芬的个性独特之处。

贝多芬8岁那年,约翰认为儿子可以为他赚钱了。他在科隆音乐学校大厅,搞了一场钢琴演奏会,标价每人1块金币。为了增加票房价值,调动听众的好奇心理,他故意在广告上把贝多芬说成6岁,以达到神童演奏的效果,1778年3月26日的科隆报纸上赫然刊登着“6岁儿童音乐演奏会”的消息。这次演奏还算成功,从此他不断地带着贝多芬四处旅行演出。贝多芬上了小学之后,稍稍摆脱了父亲的控制,在学校里他才有点自由的时间。

童年的日子是值得留恋的,可是贝多芬的童年没有伙伴,没有童年的欢乐。他是孤独的。他时常偷偷地站在小阁楼的窗前,望着街上的行人,小朋友们在追逐戏嬉,小贝多芬多想跟他们一样无拘无束地玩啊,跳啊。环境使他过早地成熟。一个10岁的孩子,坐在莱茵河边,对着缓缓北去的河水,想着、想着……在沉思中他忘了一切,精神恍惚。长大以后,这种沉思竟成了习惯。一生中他能够忍耐着寂寞、孤独,也许是在童年的性格中奠定了基础。没有孩子的天真,没有他撒娇弄乖的家庭条件,他只有从音乐里去寻求安慰。他爱莱茵河岸边的绿野、树上的鸟鸣、远处教堂的钟声,这些都能使他忘掉忧愁,得到慈父般的抚爱。

莱茵河庄严地流着,它给了贝多芬以音乐的天赋,也给了他少年时代的贫困和孤独……

贝多芬的励志故事

著名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经用这样一段话来形容一个人:“物质生活的窘迫毫无改观。他贫病交加,孤立无援,——但他却是个战胜者:——人类平庸的战胜者,他自己命运的战胜者,他的痛苦的战胜者。”是的,作家口中的“他”就是指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这段话出自于世界名著《名人传》。

《名人传》讲述的是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一生,其中我最崇敬的伟人是贝多芬。

贝多芬于1770年 12月 16日诞生于德国波恩,家里贫困交加,展现出音乐才华的他被父亲视为“摇钱树”,父亲不惜打骂,使贝多芬有个不幸的童年。贝多芬长大后更是痛苦万分,可一次又一次的挫败都没能使他屈服,双耳失聪的他同样在生命的57年间完成了100多件作品。

“人生是艰苦的。在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那是一场无日无止的斗争,往往是悲惨的,没有光华的,没有幸福的,在孤独与静寂中展开的斗争。”我想,即使没有人看到、听到贝多芬的努力雨艰辛,但是只要有付出,就会有收获。正如晚年多获好评,至少受人尊敬的贝多芬成功了。

贝多芬的父亲常把孩子拽到键盘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打他的耳光。邻居们常常听见这个小孩子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这就是贝多芬的童年。今天的我们就像是温室里的花朵,有是为什么要假装造作地在一旁“痛苦呻吟”呢?贝多芬的毅力、顽强不惜的斗志、宁死不屈的精神我们永远都无法体会……

就让贝多芬的精神继续在无数文章与音乐史中流传、发扬光大,把他深深烙印在心中。

“用痛苦带来欢乐。”没错!这个人就是音乐巨人——贝多芬!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