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的预习方法和好处
课前预习能够让同学们提前知道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从而更好地掌握重点难点,跟上教师的讲课进度。一起来看看小编整理的中学生的预习方法和好处,希望对您有用。
中学生的预习方法
1、记提纲
每上一节课,把老师在课中教的概念、公式、法则、原理等记下来,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还可以通过查资料来说明。每学完一章,一单元,自己来一次小结,把一章,一单元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系统地归纳整理在笔记本上,这些在课本上虽然有,但不系统,复习时不方便,通过摘抄提纲,既方便复习,也增强记忆,还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归纳综合能力和自学能力。
2、记疑难
同学们在预习时多少会有一些自己的难以理解的问题,作业中也难免出现一些错误,那么上课时必须注意老师讲解疑难的地方,这些难点问题,哪怕课堂上已能解决,但时间一长又可能会遗忘,所以不妨把这些问题作一下记录,复习时多看一两遍,加深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不少同学把这些总是汇成一本《较难题集》,从中得益匪浅。
3、记方法
所谓记方法,是指老师讲解范例或习题时,让同学们记住解题技巧、思路和方法。
4、记悬念
上课时老师有时留下一些总是让学生课后思考,而这些问题也许要经过若干天甚至更长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才能解决,同学们在看一些课外书时,也可能发现一些有趣的问题而自己一下子未能解决的,把这些问题记录下来,时而想想,稍加留意,很可能得到"踏破铁鞋封锁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的效果。
5、记体会
就是把自己对老师讲的这节课经过思考得到的体会简要记下来。正如著名教育家G·波利亚说:"如果没有反思与总结,同学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个重要而有教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检查这个结果,以及得出这个结果的路子,同学们可以巩固所学的知识和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中学生的预习步骤
如果将预习从时间和内容范围上来进行划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学期预习
是指在开学之前,利用假期对下一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全面系统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并联系过去的经验教训,根据自己的特点,想好相应的措施,制订出学期学习计划。
学期预习的做法一般为全册预习,从整体上了解和熟悉全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首先,通读教材,清楚教材的章节数、章节题目和分量;然后明确教材的目的、任务、要求、重点和难点等,从客观上把握教材;同时做好预习笔记,搜集参考用书,试做有关练习,制订相应的学习计划。
2、单元预习
是指在学习某一单元之前,预先从整体上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明确这一单元的学习目标和重点,思考如何学习的方法。单元预习一般利用晚上的自由学习时间和节假日来进行。
单元预习的做法一般为单元或章节预习。如果对某科已进行了全册预习,则可在完成了全册预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熟悉单元教材内容,明确单元目标和任务;探索单元间的相互联系,消化理解重点知识;通过试做课后习题巩固预习效果;做好单元预习笔记。
3、课前预习
是指在老师讲课之前,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或其它空闲时间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课前预习一般要求自己去独立地阅读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了解,并做好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
中学生的预习好处
所谓课前预习,就是在老师讲课以前先把学习内容自学一遍,对学习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为上课听讲作好充分的准备。具体来说,课前预习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四点:
1、预习能培养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因为预习一般是“单兵作战”,要求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经这长期的实践,不仅能增强独立性,减少依赖性而且能提高阅读速度,培养自己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等方面的能力。
2、预习能增强听课效果。掌握了正确预习方法的同学往往能在预习中发现问题,找出疑难点。带着预习中发现的疑难点去听课,由于目的明确、针对性强听课的效果自然大大提高。
3、预习能够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当你预习新的学习内容时,就能提前发现自己知识上的缺陷,并及时地查漏补缺,不让它成为听课的拦路者。如果你能找出一些自己觉得比较难的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去听老师讲课,也会让你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因为你心中的难题正等待着老师来帮你解决。
4、预习有利于加强记忆。经过预习的同学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了初步了解,在课堂上就有充裕的时间对老师的讲课进行思考、消化,进而当堂巩固知识。
因此,预习是非常重要的,是非常有意义的。但是,话说回来,并不是说没有预习就听不好课了,说到底,预习是为听课服务的。预习应该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来进行。对于学习状况较差的同学来说,比预习更重要的是如何在作业以外的时间里把以前的薄弱和缺陷及时地弥补上来,因为打好基础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