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牛油果方法
鳄梨又称牛油果、油梨、樟梨、酪梨。是一种水果以及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属于被子植物门的樟科。那么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牛油果的种植技术,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牛油果的种植技术
鳄梨(学名:Persea americana),又称牛油果、油梨、樟梨、酪梨。是一种水果以及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属于被子植物门的樟科。植株可以生长至20米高。叶互生,常绿性,叶长12~25厘米。花小,不明显,黄绿色,宽约0.5~1厘米。果实为核果,梨形,长约7~20厘米,果重约100~1000公克。种子很大,生长在果实的中央,直径约3~5厘米。鳄梨原产于中美洲和墨西哥;台湾、大陆广东、福建、云南等地引进栽培。果实为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含多种维生素、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钠、钾、镁、钙 等含量也高,除作生果食用外也可作菜肴和罐头;果仁含脂肪油,为非干性油,有温和的香 气,供食用、医药和化妆工业用。
樟科鳄梨属的一种。原产中美洲,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种植,但以美国南部、危地马拉、墨西哥及古巴栽培最多。中国的广东、福建、台湾、云南及四川等地均有少量栽培。常绿乔木,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上面绿色,下面稍苍白色,密生短柔毛。聚伞状圆锥花序,多数生于小枝的下部,具梗,被短柔毛;苞片及小苞片线形,被短柔毛。花淡绿带黄色,花被两面被毛,裂片6,长圆形,外轮3枚略小;能育雄蕊9,排成轮3,花药4室,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箭头状心形。核果大,肉质,通常梨形、卵形或近球形,黄绿色或红棕色。鳄梨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果肉柔软似乳酪,色黄,风味独特,含多种维生素、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钠、钾、镁、钙等含量也高。果仁含油量8%~29%,油是一种不干性油,没有刺激性,酸度小,乳化后可以长久保存,除食用外,可作高级化妆品、机械润滑和医药上的润皮肤用油及软膏原料。
樟科(Lauraceae)的一种乔木,原产西半球大陆,从墨西哥向南至安地斯地区。植株高大或树冠开展;叶椭圆形或卵形,长10∼30公分(4∼12吋)。总状花序,花小,淡绿色,花被片6枚;雄蕊9,排成3轮,子房1室。果的大小、形状、颜色各异。墨西哥的品种小如鸡蛋;大的重达1∼2公斤(2∼4磅); 形状圆形至梨形,有一长颈;颜色绿色至暗紫色。种子大,单生,圆形至圆锥形。外果皮有的不比苹果厚,有的粗糙并木质化。果肉淡绿色或淡黄色,似黄油一样黏稠,具浓烈坚果味。有些品种的果肉含不饱和油达25%,常用于沙拉,故又称沙拉果。鳄梨泥是一种独特的墨西哥食品鳄梨沙拉的主要配料。鳄梨含维生素B1、B2和维生素A。
西班牙人征服美洲前,鳄梨在热带美洲广泛单株种植,直到1900年以後园艺学家发现鳄梨很容易嫁接,使得改良品种成为可能,才建立了鳄梨果园以生产大小、外形、质量一致的果实。在墨西哥鳄梨种植极为普遍,加利福尼亚、佛罗里。
牛油果的地理分布
南非种植极多,智利、巴西、夏威夷、澳大利亚、某些太平洋岛屿亦有种植,年产量也很高。以色列的鳄梨生产也已商业化,其他地中海沿岸国家也多有种植。
鳄梨 园艺上把鳄梨分为墨西哥宗、西印度群岛宗和瓜地马拉宗。有些植物学家认为墨西哥是不同的种,定为Persea drymifolia,原产墨西哥,其特征是叶有茴芹味,果小,90∼240克(3∼8盎斯),皮薄、香味浓、质量好,也最耐寒,可种植於其他种类不能生长的寒冷地区。瓜地马拉宗原产中美高原地区,抗霜力略弱於墨西哥宗,果实中到大型(240∼1,000克),特征是皮厚,木质化,成熟期与其他宗不同。西印度群岛宗最耐热,在美国仅限於佛罗里达州南部,这一类果实大,质量也好。3个宗之间的自然杂交产生了许多变种,有些是重要的商业品种。
樟科鳄梨属的1种。原产中美洲,全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均有种植,但以美国南部、危地马拉、墨西哥及古巴栽培最多。中国的广东、福建、台湾、云南及四川等地均有少量栽培。
常绿乔木,高约10米。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至近圆形,上面绿色,下面稍苍白色,密生短柔毛,羽状脉,聚伞状圆锥花序,多数生于小枝的下部,具梗,被短柔毛;苞片及小苞片线形,被短柔毛。花淡绿带黄色,花被两面被毛,筒倒锥形,短小,裂片6,长圆形,外轮3枚略小;能育雄蕊9,排成轮3,花药4室,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箭头状心形;子房及花柱被毛,柱头盘状。核果大,肉质,通常梨形、卵形或近球形,黄绿色或红棕色。
鳄梨因品种不同对温度的适应性差异很大,墨西哥系的耐寒性比较强,危地马拉系和西印度系的耐寒性较弱。引入中国的较多是墨西哥系,该系原产热带高原。鳄梨需要年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根浅,枝条脆弱,不能耐强风,大风影响可导致减产。它对土壤适应性较强。多用种子繁殖,也可用芽接压条方法。
牛油果的人工栽培
栽种历史
鳄梨油梨(Persea Americana Mill)又称鳄梨,英文名avocado.原产中美及墨西哥湿润地区,属热带、亚热带名贵果树.樟科鳄梨属的一种。中国的广东、福建、台湾、云南及四川等地均有少量栽培。常绿乔木,叶互生,革质,长椭圆形、椭圆形、卵形或倒卵形,上面绿色,下面稍苍白色,密生短柔毛。聚伞状圆锥花序,多数生于小枝的下部,具梗,被短柔毛;苞片及小苞片线形,被短柔毛。花淡绿带黄色,花被两面被毛,裂片6,长圆形,外轮3枚略小;能育雄蕊9,排成轮3,花药4室,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箭头状心形。核果大,肉质,通常梨形、卵形或近球形,黄绿色或红棕色。鳄梨是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水果,果肉柔软似乳酪,色黄,风味独特,含多种维生素、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钠、钾、镁、钙等含量也高。果仁含油量8%~29%,
土壤性质
氮:碱性土以硫酸铵或硝酸铵为好;酸性土则以尿素、硝酸钙或硝酸按钙为好。
磷:在种前施普通过磷酸钙;或经由灌溉水施用磷酸。
钾:当灌溉水中含Cl量不高时,可用氯化钾;在含Cl高的条件下特别是植株嫁接在对Cl敏感的墨西哥砧木上时,则用硫酸钾。
锌:硫酸锌、氧化锌或锌的螫合物。
铁:螫合化合物。
施肥情况:根据叶片分析和栽培种施用氮肥。
当某些土壤和灌溉水中有氮时,用氮量应降低;当树上很少见到有新叶生长并且叶色灰白,或结果多(Fuerte栽培种超过 10t/公顷,Hass栽培种超过15t/公顷),则要增施氮肥。鳄梨用N量见表8-43。美国的用肥量:加利佛尼亚每3~5年施375kg/公顷 P2O5(在浅的山坡土壤上),7.5~20 L/(公顷·a) Zn溶液(ZnO或 ZnSO4)。佛罗里达每年施200~250kg/公顷 P2O5和240~380kg/ 公顷 K2O。
以色列:500kg/公顷K2O。
南非:270kg/(公顷·a)P2O5,190kg/(公顷·a) K2O。有时候也需要B。
施肥原则
几乎在全球各地区鳄梨施氮肥都见到明显的益处。每年常规应用氮肥4次以上,通常是撤施,或最好是经由灌溉系统施。只有当叶片分析指明磷、钾含量低时才施用磷、钾肥。
缺Zn是N之后第二个常缺的养分。在某些类型土壤上,可以通过施用含锌的肥料或叶面喷施锌。当春天新叶开展时喷施最有效。施用磷肥或禽粪可以引起或加重缺锌。
当作物生长在钙质土或氧含量低的土壤上,可能缺铁。最有效的方法是将螫合铁溶液注入根区。
牛油果的病害及防治
鳄梨Persea americana Mill.又名油梨、酪梨, 牛油果等。属樟科,鳄梨属常绿乔木,原产墨西哥、 厄瓜多尔和哥伦比亚等国。我国的福建、广东、广 西、海南、台湾、四川和浙江等省(区)皆有种植。鳄 梨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富含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 矿物质,含糖和胆固醇极低,兼具果、油、药等多种用 途。鳄梨果实极易受到病菌侵染,引起腐烂,尤 其采后病害的发生导致鳄梨极不耐贮藏,一般贮藏 期为5~7天。鳄梨果实病害病原种类较多,多为 真菌。危害较大的病害有炭疽病、疮痂病、尾孢斑点 病、蒂腐病等。现将近年来鳄梨果实病害及防治方 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1、鳄梨炭疽病
炭疽病是鳄梨的重要病害,主要为 害成熟果实,也可侵染叶片、嫩枝、花及幼果;引起落 果及果实腐烂,缩短货架期。
一般果实成熟后发病,果熟前病斑直径不超过 5mm,圆形,轻微凹陷,棕色或黑色。条件适宜时, 病斑扩展很快,凹陷明显,病斑中心出现辐射状幵 裂;最终病斑连片,出现粉红色分生孢子堆。随着果 实逐渐成熟,病原菌能侵入果肉,造成黑绿色 干腐。
病原为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 属半知菌类腔孢纲真菌。
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茂盛,初期菌落灰 白色,后期黑灰色。分生孢子(7~20) μM X 2.5 μM,单胞透明,圆柱形或椭圆形(一端平齐,一 端突起)。分生孢子盘形状不规则,初始透明,后呈 浅棕色,平均直径500 μM;刚毛褐色,(4~8) μM X 200 μM,1~4个隔膜,针状,基部轻微膨大,顶端渐细。
病原菌为弱寄生菌,主要通过风、虫和其他病原 物造成的伤口侵入。病原菌在未熟果上潜伏,果实成熟后发病。其孢子可以萌发形成侵染钉侵入果皮 内1. 5 µm,然后保持静止;直到鳄梨成熟时,果皮内 的抗真菌二烯山于脂氧合酶活性减弱而减少时,病 原菌重新活跃侵入果实造成采后腐烂。
防治方法:清除果园内发病枝条,剪除病叶,消 除传染源。采后尽早进行低温预处理和低温贮藏。 口前所有鳄梨品种对该病原菌都敏感。防治的关键 是尽量减少其他果实病害发生(尤其是尾孢斑点病) 及避免果实运输中的机械损伤。
2、鳄梨疮痂病
受害果实初期产生轻微的圆形褐 色疤状突起,后变褐色至浅紫色;果实成熟后,病斑 联合,中心凹陷,果皮粗糙。该病害侵染果实后不影 响其风味品质,但外观质量严重下降。在幼果期,如 遇阴冷、潮湿天气,该病害发生严重。还可危害叶 片,受害叶片出现棕色斑点,叶片皱缩;病斑进一步 发展呈星形,中心穿孔。叶片受害经常发生于树冠 顶部,且病斑多在叶背纹理内,病斑小,离散不连续, 不易观察。叶柄和小枝病斑卵圆形,容易和介壳虫 造成的斑点混淆。不同品种对该病的敏感性存在较 大差异。
病原为Sphaceloma perseae Jenk.,属半知菌亚 门痂圆孢属真菌。
分生孢子(2~30) µmX(2~5) µm,卵圆形,单 胞透明;在分生孢子梗上顶生或侧生,培养基质上呈 橄榄色至黄褐色。
病菌可在茎叶病残体存活。高湿低温条件下, 病菌易侵入嫩枝、嫩叶和果实,形成特殊的疮痂斑, 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孢子通过风、雨、露水或昆虫传播。嫩叶易感病,老叶较抗病。
防治方法:剪除发病枝条以减少病原物。喷洒 波尔多液或其他铜制剂。
3、鳄梨尾孢斑点病
可危害叶片、茎干和果实。侵 染果实,在其表面形成枯斑或导致表皮开裂,裂缝可 引起炭疽菌侵染。侵染叶片时,首先在叶面出现2~ 5 mm的枯斑,初褐色,后变为紫色,斑点扩展到叶 片两面,形状不规则;严重时,枯斑连合形成较大 枯斑。
病原为 Pseudoercospora purpurea (Cooke) Deighton.,属半知菌亚门尾孢属真菌。
分生孢子(2~4. 5) µmX (20~100) µm,倒棍 棒状,浅橄榄色,1~9个隔,一端茛,一端渐弯。分 生孢子梗(3~4. 5) µmX(20~200)µm,有隔,直立 罕见分枝,轻微屈膝状弯曲,浅橄榄色至橄榄色。 H3A培养基上,菌丝灰色,随后变为褐色至黑 褐色。
最初叶片受害,病菌通过伤口或直接侵人寄主 组织,从下部叶片一直蔓延至上部叶片。在温暖湿 润季节,病菌易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孢子经风、雨、昆 虫或灌溉水传播。成熟果比小果和近成熟果更易感病。
防治方法:釆用化学防治,喷施铜制剂和嘧菌 脂于枝条和果实。
4、鳄梨小穴壳果腐病
采摘前,感病果实症状不明 显,病斑小而浅。在果实采收软化后熟过程中症状 变明显,初期果皮出现小而不规则的褐色至红色病 斑,由于病菌侵入维管束,剥开果皮可以看到果肉出 现褐色条纹;随后果蒂部出现紫褐色不规则形病斑。 随着果实后熟,表皮病斑逐渐变黑并凹陷。果 实皱缩,褐色果皮覆盖一层灰褐色的菌丝体和孢子, 果实腐烂,流出褐色果肉和汁液,散发难闻 气味。
病原为Botryosphaeria sp,属子囊菌亚门葡萄 座腔菌属,无性世代为小穴壳属真菌。
病菌孢子在枯枝、枯叶、落果和茎干上大最滋 牛,并随风雨传播,通过伤口和皮孔侵入果实。在果 园潜伏侵染已经发生,症状在果实采收后熟时出现 并逐步发展。
防治方法:剪除病死枝梢,清除枯木和病果。选 择晴朗天气采果。加强果树营养,减少其他病害 发生。
5、鳄梨蒂腐病
果蒂首先感病,果实蒂部周围出现 轻微枯萎;随果实成熟,病菌侵人果实,围绕果蒂出 现明显的黑色腐烂,病健部分界明显。并逐渐扩展
至整个果实表面,病菌侵入果肉,引起组织变色,降 解,散发难闻气味,从而降低果实品质。
病原较复杂,包括:Botryodiplodia theobromae、 Botryosphaeria ribis、B. parva、B. dothidea、Doth iorella aromatica、Phomopsis perseae 、 Thyronecria Pseudotrichia、Colletorichum gloeosporioides、G.acutatum。
病菌孢子在枯叶、嫩枝、枝条上产生,随风雨传 播。孢子潜伏在鳄梨茎干内,从伤口或果蒂侵染果 实。青果时,症状不明显;果实完熟,侵染症状明显。 水分胁迫能促进该菌侵染,较冷的贮藏环境也会加 速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和 Phomopsis perseae 侵染。
防治方法:病原菡可以存活在寄主病残体上。 所以要及时清除传染源,避免园区内病残体积累。 在果园较低部位浇水,可预防病菌向高处果实移动。 消除水分胁迫可减少侵染。在树下覆盖薄膜或杂草等可促使病残体加速分解。另外,阴雨天勿采收。
6、鳄梨疫霉果腐病
在采前和采后疫霉均可引起 果实腐烂.还可导致茎干溃疡和腐烂。感病果实常 在近蒂部出现黑色圆形病斑,病菌可侵入果肉。
病原为 Phytophthcrra citricola、P.pro pa gules等,属鞭毛菌亚门卵菌纲疫霉属真菌。
该病害在潮湿季节流行。疫霉孢子通过大雨或 喷洒灌溉水从土壤中进人果实。
防治方法:剪除发病的枯枝、茎干;清理果园,清 除落果、病果,防止病原再侵染。植株下覆盖厚的覆 盖物,抑制上壤中病菌扩散为害。
7、鳄梨煤烟病
果实、叶片和茎干表面覆盖大量黑 色煤烟状菌丝和孢子,并生长在蜡蚧和粉虱分泌的 蜜露上。
病原为Capnodium sp.,属子囊菌亚门煤炱属。
煤烟病菌一般不能侵入果实造成为害,但影响 果实的外观品质。如果叶片覆盖了过厚的煤烟物, 光合作用受到抑制,会造成叶片枯萎,提前脱落。
防治方法:关键在于控制害虫,减少蜜露产生。 目前较好的方法枭应用天敌进行生物防治。
8、其他引起采后腐烂病的真菌和细菌
包括Alternaria sp、Penicilliwn ex pansum、Fmarium sp.、 Pestalotiopsis versicolor、Trichothecium roseum、Rhizopus stolonifer 、Pseudomonas syringae Van Hall 等。
9、鳄梨日灼病
鳄梨日灼病最初被认为是一种生 理性或遗传病变,1941年被证实可以通过嫁接传 染,是一种病毐病。20世纪70年代末,通过大量研究明确病原是一种类病毒,即鳄梨日灼类病毒( Avocado sunblotch viroid,ASBVd),为 247 个核苷酸单链环状RNA分子。鳄梨口灼病分布于澳大 利亚、以色列、拉美、南非和美国。
整个植株都可感病,感病果实表面呈粉白色、黄 色或黄绿色,病斑凹陷。染病植株抽出新梢的茎下 上有特怔性的黄色条纹,同时侧梢出现退绿。叶片 上最明显的症状是叶中脉或其他维管束组织有缺绿 斑块,偶尔病叶上有斑纹。病叶经常出现扭曲、 畸形。
品种、环境状况、寄主组织携带病毒数量、病毐 株系等都会影响症状表现。有些植株即使携带大量 病毒仍不显症,只有产量剧烈减少才能间接表明植 株可能感染了该病毒。ASBVd的传播途径包括:嫁 接传播,能通过病树的芽、接穗、茎段或叶脉嫁接传 播。自然条件下通过根之间的嫁接传播亦有发生。 嫁接后大约6个月至2年出现症状。机械传播, ASBVd可通过刀片切割传播,伹不能通过常规的摩擦接种传播。接种后通常10~22个月才表现症状。 种子传播,其种传率为5%~100%。花粉传播,花 粉带毒率为%~4%。显症或隐症的带毒树花粉 均能带毐。
防治方法:由于ASBVd通过种子、苗木及修剪 工具传播,未发现昆虫介体,且许多品种是隐症带 毒。因此,最根本的防治措施是加强检疫,生产和种 植无病苗木。可用5%漂白粉液、1 : 1的2%NaOH 和2%福尔马林或6%H202混合液处理修剪工具, 防止病害蔓延。
10、鳄梨日晒果病
树皮、果实和叶片受阳光直晒, 组织由于过度十燥和暴晒受到伤害D —般在树的南 面和西南面受害严重。受害果实出现浅黄色斑点, 中心变成黑色、棕色或红色,然后坏死或萎蔫。受害 叶片首先变色,后形成坏死斑;受害嫩枝开裂,变色, 表面变粗糙,呈紫色。严重时,主干和枝条树皮脱 落,新生组织退色,死亡。
果树落叶,果实直晒时,或之前有遮阴物的果树 多发生日晒病。遮阴物导致果树产生不健康根系或 缺乏灌溉水是这类果树对日晒敏感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