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

2017-02-11

和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基本流派之一,自创办和发展以来,也吸纳了很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关于和式太极拳的学习,它有着自己的风格特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和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欢迎阅读!

和式太极拳的基本身法要领

身法要领一、三直

所谓三直,即头直、身直、小腿直。

1、头直

在行功走架或站行坐卧时,下颏微内收,竖颈顺项,不低头仰面,使头部正直,头顶百会穴似有一线轻轻上提,也称顶头悬(或称悬顶、提顶、虚领顶劲)。

顶头悬,在各太极拳流派乃至其他武功当中都是非常重视的,这是武术身法的基本要领。

头直时,注意颈不要僵硬,也不能软塌,要自然竖直。脊髓、血管、气管等汇集颈部,头直可使气血通达、神能贯顶、意能下达,时时处处做到精神鼓荡、周身轻灵,可使颈椎及颈部肌肉得到较好锻炼,对防治颈椎病有很好的作用。

头正则颈直,颈直则气血畅通,头脑清醒,可使外界情况变化及各种信息汇集大脑后得到迅速的加工处理,及时准确作出判断,及时反应,并发出信号使身体各部协调配合,动作稳健准确。

2、身直

这里的“身”,指人体的躯干。躯干不能左歪右斜,不能前俯后仰。身直,还要做到含胸拔背、松胯裹臀等。身直使腰脊中正,可使上部所受重力迅速下传,经骶髂关节传至骨盆,通过骨盆及胯的转换,根据所处状态及受力情况下传于双脚或一侧脚,在走化对方来力的同时或进步反击,或退步卸力,或长身起发。

身直,就需要我们贯穿身法中正的要求,并且在每一个动作中都要贯穿。

躯干也是下体产生的劲力达于掌指的传递枢纽,躯干不直,劲不顺达。腰脊是督脉通行的部位,督脉下起骶骨尾部中央长强穴,沿督脉上行至颈部背面的大椎穴。腰脊中正有利于气血的畅通。腧穴都在背部,是人身气血的总汇,脏腑精气由腧穴而相互贯通,身直可促使经络、气血畅通,增强体质。

3、小腿直

小腿,即膝关节以下、踝关节以上的部位。在行功走架时,膝不过曲,也不能不及,小腿与地面垂直。膝不过曲,能很好防治膝关节损伤和膝关节受力过重引起的疼痛。膝关节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它的基本运动方式是曲和伸,在膝关节适当曲时,小腿可做小幅度内旋和外旋,但不可做外撇或内扣运动,否则极易引起膝关节韧带拉伤。

人体在站立时,膝关节弯曲超过90度,膝关节受力明显加重,弯曲度与膝的受力成正比。膝关节弯曲过度时,突然起身发力或旋转不当,都极易造成膝关节损伤。

同时,膝弯曲过度,下肢气血流通不畅,造成小腿活动受限而使步法迟滞。但是膝弯曲不及就达不到练功的效果,因此要求小腿直,并在招式运行中更要注意适时调整。身体重心移动时,要注重调整承重小腿使其直;在膝关节弯曲时,要尽量不使小腿部有过度内扣或外撇。

三直是和式太极拳在练架时综合形成的态势,不可或缺。三直,能促使身体重心保持在垂直线上,从而保证运行中身体的稳定。

身法要领二、五顺

头、身、腿分别为人体的三节。《九要论》第三中说:“上节不明,无依无宗。中节不明,浑身自空。下节不明,自家吃跌。”明三节,拳规矩,练功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顺就是顺身、顺腿、顺手、顺脚、顺意。

在行功走架中,顺手时,手与小臂直,不能坐腕、折腕。手腕不顺则气血不畅,气力不能达掌指。同时,手向左去时,身顺之去。腿向左去时,脚也要顺之去。顺脚时以后脚跟为轴,摆动脚尖随势而动。

脚、腿、身、手在运动中要相互配合,特别是在转换方向时更要注重周身协调一致,无论前后左右,没有抽扯凹凸之形。

拳论中说:“以心行气,务令顺遂。”形以意统之,只有意顺才能形顺,形顺气自顺,气顺周身顺遂,内外一体,处处劲力通达。周身气血顺畅,自可达到健身养生和技击防身同修的效果。

五顺是太极拳周身之劲成为一家的先决条件。

顺,则周身通达自然。拳论中说:“其跟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子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脚、腿、身(腰)、手是主要的劲力源泉和通路。只有劲力通达,角度适当,才能专注一方,发劲时才能无坚不摧。如果在走架或技击时身体有一个部位不顺,就会造成相互牵扯而散乱,使周身难成一家。只有身体处处顺遂,才能随对方之势而进退,才能黏随不脱,听、引、化、发才能随手奏效。

周身顺遂也是实现太极拳四两拨千斤、借力打人的重要因素。和敬芝在《高手武技论》中说:“顺来横挡顺着进,横来顺挡顺着进。”只有顺,才能做到周身内外在前进后退中无丝毫散乱,得机得势一瞬把握时机,才能实现太极拳四两拨千斤的最省力之技击效果。

和式太极拳在练习时,要求势势处处规矩到位,三直与五顺合而为用,使身体各骨节位置处于有序摆放状态,通过认筋识穴使人体处于顺遂自然的最佳状态,做到立身中正安舒、支撑八面,在技法上达到以顺制逆、我顺人背、避实击虚、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和式太极拳技理概述

和式太极拳又称代理架。拳技与理论完美融合,体用一致,拳架自然柔活,顺遂浑圆以理体内中和之气,二气阴阳和合而达于外。故称“代理”。

和式太极拳以“太极”之理为拳理来规范指导拳架。象其形,取其义,用其理。太极图是《周易》哲学思想的形象化表述。太极图外呈环圆,环呈无端之象。在和式太极拳中体现为势势手划圆,身行圆,步走圆,身体各部位的公转自转协调和谐,形成大圈套小圈,小圈套大圈,浑身都是圈,圆转连贯,一气呵成。

太极图一圆之中有阴阳合聚,既对立又统一,相互转化,显示事物发展的螺旋周期规律。体现了自然界阴阳之间的运行消长与转化,即一阴一阳谓之道。和式太极拳以阴阳之理贯串于拳势之中,比附人体。太极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易·系辞》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拳理曰:“一圆即太极,上下分两仪,进退呈四象,开合是乾坤,出入综坎离,领落错震巽,迎抵推艮兑。”圆,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与太极,两仪,四象,八卦相对应,合之为十三,又称十三式。十三式是指导太极拳圆活自然,阴阳相济之要诀。以人身比太极,练拳之前,心静体松,混混顿顿,阴阳未分,浑元一气是为无极,气动而太极生,每势练够一圆,二仪、四象,八卦。即由阴阳未分到阴阳具备,阴阳运转,阴阳相济。身体各部位左右对称,上下相随,内外相合。动作以圆及弧线的形态表现上下,进退、开合、出入、领落、迎抵每一对阴阳的转换变易,由身法、手法、步法及屈伸蓄发的协调运转,使拳架动作紧凑圆转,处处顺遂。和式太极拳以太极阴阳之理,指导规范拳架圆转柔顺,动作运转符合阴阳运行之理。

在练法上要求由外五行带动内五行,而后由内五行之气而达于外。五行者,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人之五脏归属五行。人得五脏以成形,即由五脏而生气,五脏实为生命之源,生气之本,而名心、肝、脾、肺、肾也。和式太极拳由五行之气合而为一,以心行之,统乎全身,气到势随,形到气力至。即由外带内,周身顺遂圆转,由内达外,阴阳变易莫测。

和式太极拳的行功走架又叫“耍拳”,是和式太极拳的独特之处。一个“耍”字,将孩童玩耍时自然之态展现眼前。走架时着势自然圆活,神意活泼自然,呼吸自然顺畅。《道德经二十五章》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和式太极拳本乎天道,不尚用力,以无极自然之运行,阴阳自然之运转体现太极拳之技法。先父讳士英常曰:“耍拳要知规矩,合规矩,懂规矩,脱规矩,举手投足自然而合法度,拳打十万遍,不打自转,自然而然,技到无心,临敌致用才可以随心所欲,应物自然。”

步活圈圆是和式太极拳又一显著特点。步有运载身体之功能。步要灵活,着势运行随身体阴阳虚实的转换,步运身行,身随步换,则能周身一家。身到,手到,步到,上下相随,手足相合,一动两腿要分清虚实,步有腾挪之势,欲动之意。虚非全然无力,实非全然占煞,立足稳当,得机而动,进步必跟,退步必随,轻巧敏捷,八面支撑。

和式太极拳的着势运行以圆为宗。形动求圆,内劲圆转,在意念支配下,周身协调配合,肩、肘、手、胯、足、身都做圆或弧形的转动和滚动。使着势之运转无凸凹,无缺陷,无断续,身体成为自然虚灵之体。太极拳轻灵圆活的运动方式形成了四两拔千斤,以柔克刚的技击效果。如白鹤亮翅,设对方双手搭我右臂,进步进身猛力挤按,我则左手守势,右手臂向下向左划圆(公转),同时右手内旋(自转),左胯松沉,身体左侧,使对方之力沿我圆的切线方向滑过,使其劲力落空。我若沾其手臂,接入彼劲,恰到好处,松胯旋腰,对方必定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仆倒于地。即为借力打人,四两拔千斤。若对方劲力落空欲退,我双手走圆滚进,明修栈道,阴阳变转,沾随引化,同时步运身进,暗渡陈仓,以夺其中,对方重心必失。对方失重之际,我趁势劲发丹田,将对方掷出。一圆之中八门劲力俱全,圆是化打合一的最佳运转形式。练劲圆转,技精路捷。太极拳化力之妙,借力之神,实为力学原理。若能得真传,功夫足,丹田气转,内外合一,即成浑圆一漾而贯其身,虚感之物而寓灵动,击左左空,击右右空,如充气而圆,无处受力。使簧机受压,反弹随势,压之重而弹愈强,力之沉而空愈深。挨到何处何处击,周身无处不太极。

和式太极拳注重心法、意念的修炼。练习要求心与意合。心即本心,是大脑的思维活动,是人的本意真意,在没有任何外界干扰下的自然流露。意即意识,意念。前者为体后者为用。故曰:“心为令,气为旗,神为主帅,身为驱驶”。凝神静心,排除杂念,回复自然,是本心与意念抱元守一。达到意自心出,拳随意发,意动形随,意到劲到的技击效果。耍拳以自然为准则,拳架为意念之载体。行动走架,用意只在检查身体是否规矩,练劲是否圆转自然,不要心存如何打人之念。心贵静,意守中,是意念的自然状态。若意不能守中,在形则有贪欠偏倚之弊,在用则有呆滞不活之病。自然而然练就之技法,用时才可达到应物自然之无意识状态。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正常的生命现象和生理功能,是阴阳两方面保持平衡的结果,人体阴平阳秘的相对平衡遭到破坏,出现了偏盛偏衰即发生疾病。正如中医理论认为:“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张景岳《医易义》),身体的气血、脏腑,经络失衡是疾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式太极拳之理正是导源于《周易》。在拳架着势中处处无过不及,不贪不欠,阴阳无偏,由外形的阴阳动态平衡,带动内在气血、脏腑、经络的阴阳平衡,从而达到健身、疗病、养生之目的。

中医用五行相互生克乘侮规律指导疾病的诊断治疗。认为内脏的生理、病理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以此制定了培土生金,益火生土,培土制水,抑木扶土等治疗原则和防治措施。和式太极拳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理论,拳架练法由外带内,周身顺遂浑圆,由内达外,阴阳变易莫测。拳架着势圆转自然,紧凑柔活,上下相随,内外合一,并用五行生克之理指导拳架的步法、技法,使身体灵活而稳健。

和式太极拳用人体结构理论指导拳架功法。拳架有三直、四顺、六合、三节、四梢等要求。不能坐腕、折腕、塌腰、翻臀等规矩,这些要求和规矩符合人体结构的顺遂自然状态,再通过拳架的正确锻炼,进一步调理人体结构及生理机制。和式太极拳教学时的“捏架”就是对人体各骨节位置状态的有序摆放,及认筋识穴,使身体处于一种顺遂自然的最佳状态,久练使人体潜能释放,自可强身健体,自卫防身。

和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相关文章:

1.太极拳的基本功和身法要领

2.太极拳的身法要领

3.和式太极拳的三大要领

4.杨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解析

5.吴式太极拳的身法要领

6.吴式太极拳的身法四大要领

7.吴式太极拳的四大身法要领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