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论文

2017-06-19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是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新的挑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一

《浅谈班主任与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职业学校的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交往次数最多,也最了解学生,因此对学生心理健康所产生的影响也最大。在班主任的诸多工作中,德育是核心工作。要做好德育工作,班主任必须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这是德育的基础。

关键词: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有效途径;班主任策略

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班主任的乐观、豁达、宽容、富有同情心等情绪对学生的影响极大。班主任的心理健康,可以使自卑怯懦的孩子昂起自信的头,使孤僻多疑的孩子绽开笑脸,使暴躁易怒的孩子拥有平和的心态。相反,班主任遇事急躁,学生情绪就不稳定。班主任心理不健康,会把不良情绪带到教室,甚至采取不正当的方式惩罚学生。

一、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职业学校学生心理问题的日趋严重,越来越多的学生或多或少的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厌学、早恋、心理脆弱、性格不合群、独立能力差甚至自残等。这些问题若不能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而班主任是学生思想教育的中坚力量,是班级工作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因此,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为班主任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当前职校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就业压力大、偏执与偏激、叛逆与敌对、人际交往不当、抑郁症、自闭症、忧虑过度、早恋问题、自残、心理脆弱等。因此,对职业中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显得非常重要。

二、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作为班主任老师,最接近学生,可以通过观察、直接地接触、与家长结合等多种渠道全面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变化,对于心理问题的早期发现、早期评定、早期干预有重大的意义;班主任还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友好、互助的班级氛围,可以通过班级环境的建设,消除环境刺激,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从而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问题;班主任与学生相处最为密切,情感也最为深厚,容易得到学生的信任,利用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对他们施加影响;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最长,便于对学生进行跟踪辅导,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和方法引入班级管理;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的核心,更有利于调动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班主任与学生交往、接触的时间越多,就越能对学生良好性格和人格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善于开发自身资源,利用自己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形象去影响和感染学生,促使他们改变某种不良的行为习惯,进而引导他们不断发现和追求生活中的真、善、美。同时,班主任的人格也是无形的教育力量,班主任要懂得利用自身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灵,要努力做到“以人格孕育人格,以心灵塑造心灵”。其次,班主任要不定期举办心理健康和青春期知识讲座,发挥心理知识的作用。由于职校学生在心理知识方面存在着不足,因此对职校学生有针对性地讲授一些心理学的知识是必要的。在讲授心理学知识时,班主任需要注意不能像心理学教师那样讲授,要有针对性,视情而讲。最后,班主任要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自我教育。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是因人而异,面对团体的心理辅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地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达到解除或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对有的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这时需要班主任善于等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总之,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定是一个优秀的“学校心理学家”。心理健康教育任重道远,班主任必须潜心钻研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知识,科学有序地运用到班级管理中,使班级成为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参考文献:

[1]黄海亚.学校心理辅导中的价值干预取向及运用[J].班主任之友:中学版,2009(4).

[2]陈瑞瑞主编.德育与班主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金价新.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探析[J].班主任之友,2009(6).

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论文篇二

《基于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并成为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保证。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因而加强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高中班主任的地位与职责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是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当前形势下,高中班主任是进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力量。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如何有效的开展?这是高中班主任、学校面对一个难题。本文就此探讨了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1

1.前言

高中阶段对学生来说十分关键,在高中时期,学生的心理和生理逐渐趋向成熟,升学形势严峻,学生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如何帮助学生排解心理压力,确保学生的学习不受影响,已经成为了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部分。班主任应融入学生生活中,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多与学生沟通,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给予学生积极的学习指导和心理教育,使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从心理指导及学习指导方面出发,对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班主任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应注意的问题,以此作为高中班主任的工作参考。

2.做好学生青春期心理指导工作

2.1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和生理变化

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心理和生理变化较大,高中三年几乎涵盖了学生的整个青春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发育逐渐成熟,心理发展迅速,班主任应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的青春期心理特点进行分析,针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心理指导,促进学生的心理完善。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班主任应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掌握学生的青春期心理特点,建立良好的心理指导观念。可以通过师生交流、家访、或开家长会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积极、健康的青春期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心理变化和生理变化,同时,借助这个机会,向学生家长科普学生青春期健康知识,帮助家长建立完善的家庭教育观,了解学生的青春期变化。

2.2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调控

学生在青春期期间,情绪变化快,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消极的情绪,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心态,应通过各种途径使学生认识自身变化,并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调控及自我疏导。与其他科目教师相比,班主任的工作较为复杂,要同时承受学生、家长、学校等方面压力,应做好自我心理疏导,以免不良情绪影响学生,加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难度。学生在青春期的表现可以概括为:自我意识强烈、性意识增加、难以集中精力、烦躁不安等。班主任应在此时给予学生正确的心理指导,引导学生自我控制,并培养学生的自控力。学生的青春期表现会对身心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应及时进行引导和控制,以免影响学生的心理、性格、学业等,增加学生的高考压力。

2.3了解学生心理需求

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学生的良师益友,班主任应与学生保持良好的师生关系,以便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争取做学生信赖的朋友。班主任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应以朋友的身份以拉近师生距离,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高中阶段的学生容易产生困惑,学习受挫时需要人排解忧愁,倾听内心感受。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班主任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亲近学生,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交友观等,耐心解答学生困惑,倾听学生感受。高中阶段的学生仍然处于青春懵懂阶段,但学生往往会觉得自己长大了,但他们的心智尚未发展成熟,若交友不慎,则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学生成长造成不良影响。学生在和异性或同性交往过程中,班主任应进行正确的引导,避免学生出现早恋现象。早恋问题逐渐趋向低龄化和普遍化,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心理和生理逐渐成熟的阶段,容易对异性产生好感,影响学习。

2.4如何处理学生的早恋问题

班主任应针对学生的早恋问题,提出有效地解决方法。首先,及时与学生家长沟通,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不可粗暴干涉,应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早恋,对学生进行积极的疏导,并通过正面教育,使学生正确看待异性交往关系。其次,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的方式与异性相处,与学生沟通,给予学生及时的疏导。例如,学生发生早恋时,可单独与学生谈话,以自身经验告诫学生,让学生认识到高考升学压力,高中不具备谈恋爱条件,应抓住时间好好学习,培养自身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正常的异性交往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在交往中应掌握好限度和分寸,支持异性之间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的健康交往方式。强调学生的集体意识,教导学生在交往中以诚待人,友好相处。

3.指导学生排解压力

高中学生所面对的学习压力和升学压力较大,在巨大的压力面前,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中在学生生涯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过渡期,课程相比初中变得更多,内容更复杂,学习负担更重,在这种背景下,若学生出现成绩下降或遇到学习困难,再加上来自家庭、社会以及学校各方面的压力,很容易导致学生情绪压抑,甚至产生心理疾病,若没有及时进行疏导,会对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产生严重影响。班主任应教导学生进行自我疏解,帮助学生度过重要的过渡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信心,教导学生正确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不断完善自己,挖掘自身潜能,从而获得成功。

4.结语

高中时期是学生生涯中的重要阶段,班主任应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班主任应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全面了解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及时化解学生的心理矛盾,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学彬.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广西教育.2009(14)

[2]陈晓红.班主任应成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呵护者[J].教育探索.2006(02)

[3]安燕淑.浅谈班主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7(03)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