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活相关的2000字思修论文
相关话题
如果说人生是一本书,那么大学生活便是书中最美丽的彩页;如果说人生是一台戏,那么大学生活便是戏中最精彩的一幕,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从降生到死亡的长途旅行;那么拥有大学生活的我们,便可以看到最灿烂的风景。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大学生活相关的2000字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活相关的2000字思修论文篇一
《我的人生》
摘要:平凡的大学生有着相同的平凡,而不平凡的大学生却有着各自的辉煌,平凡中你必须要有原则,在思想道德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事。在你有足够能力的时候,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在你的正确观念下,塑造完美的人生。
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 思想道德 法律 人生真谛与价值
正文:
大学生,应当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应当热心于改革和开放,有艰苦奋斗的精神,走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努力为人民服务,为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而献身;应当自觉地遵守宪法、法律,严格遵守校纪校规,增强法制观念,有良好的品德;应当勤奋学习,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合格人才,做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我,一位新世纪的大学生,应该努力将自己培育成符合新世纪发展的。社会需要的接班人。
大学是知识的海洋,大学有教书育人的良师,大学有浓厚的学习研究和成才的气氛,身为大学身有义务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你发展的人才。
我的人生,我的理想,小的时候,我幼想过很多职业,有过无数次的理想,但是,想归想,还是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上小学时,我的理想是考上理想的大学,所以小学的成绩特别好,因为认学,这时,钱在我眼中看的也就不那么重了,只想上大学,听老师说,上了大学就轻松了,全靠自己学习,没人管,多自由,没有父母的管束,每天无忧无虑的,这样的大学生活是我当时最向往的了。初中的时候,我的思想就不是那么单纯了,我喜欢玩,虽然玩是孩子的天性,但我的天性却并不是那么简单,小时侯小就玩小的,大了就玩的越来越大,但自己心里也有分寸,只是玩的不好控制,所以成绩越滑越严重,不像小时侯那样是个十足的好学生了。
我的人生,不能就这样被浪费掉,我的人生,我要自己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我的人生,我自己说了算,为此,我明确了自己的理想:在学好自己专业知识的同时,不断积累社会经验,为以后的创业奠定坚实的基础,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自己无悔于生命。虽然在实现人生理想时会遇到种种困难,但我会坚定自己的信念,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勇于实践、艰苦奋斗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作为一个普通的我,一位普通的公民,一位普通的大学生,我会正确选择实现自己理想的道路,在思想道德允许的范围内发展自己,在法律的范围内约束自己。
在现阶段,我会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学习如何做人,如何处世,加强个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具体做法如下:
1、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
⑴、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倡导言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在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⑵、弘扬社会主义道德: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
⑶、恪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2、遵守社会公德维护社会秩序
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的基本保证;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在社会中遵守以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在实践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践行社会公德规范。
3、培养职业精神树立家庭美德
⑴、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它继承了传统职业道德的优良成分,体现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具有崭新内涵,为: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⑵、正确的择业与创业:
①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
②树立正确的创业观: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要有感于创业的勇气;要提高创业的能力。
⑶、树立正确的恋爱婚姻观:
①恋爱中的道德:尊重人格平等、自觉承担责任、文明相亲相爱。在现在的大学生活中,不误把友谊当爱情、不错置爱情的地位、不片面地或功利化地对待爱情、不只重过程不顾后果。
②家庭美德:指人们在家庭生活中调整家庭成员间关系、处理家庭问题时所遵循的高尚的道德规范。家庭美德的内容主要包括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等。
4、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治精神
⑴、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法律是指由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和严格程序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法促进和保障对外经济、政治、文化关系的发展。
⑵、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在社会领域,它表现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在法治领域,它就表现为依法立法、依法行政(依法执法)、依法司法、依法监督等。树立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坚持公平公正的观念;树立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观念。
⑶、增强国家安全意识:确立新的国家安全观;掌握国家安全法律知识;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⑷、加强社会主义法律修养:培养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
在以后的社会工作中,依法办事,维护法律尊严,以德做人,维护个人尊严,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追求个人幸福的人生。
人的一生是否幸福快乐,最终取决于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即为什么活着,怎样活着,活着干什么等。
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还要有自我,或者说要有个性、独立的人格以及个人化的趣味和行为。
一个人只要在生活中有做为,就不会感到无聊,无聊最大的起因便是无所事事,因此我们应该想方设法充实自己的人生,让生活更丰富多彩一些。
生活是人的实在的生活流逝过程,是人们每日每刻活着的内容;而人生则是人们对这实在生活流程的主观感受,是人们对活着的内容的主观评价,因此,人人皆是先有生活而后有人生,人们活着是生活之事,而人们活得怎样则是人生大事。
对于生活,我们有选择权,我们能够选择、改变平庸的生活。我人生选择为:
1、确立目标,艰苦奋斗
有位名人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探索的动力,就有了学习的方向。因此在我们为自己规划之前要考虑好。自己真的是否对选择的学科或研究的事物感兴趣?如果只是因为家长的要求或其它的原因,那么会影响自己更深更远的发展。相反若对自己选择的学科是发自内心的热爱,那样我们就会花更多的精力去研究它,离成功就会更近一步。
仅仅有了兴趣那是远远不够的,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制定一个奋斗的长远目标,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我们还得学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文学家说,勤奋是打开文学殿堂之门的一把钥匙;科学家说勤奋能使人聪明;而政治家说勤奋是实现理想的基石;而最宝贵的勤奋,不光是身体上的勤奋,而是精神上的勤奋,勤奋靠的是毅力,更是永恒。有毅力坚持到最后的人,那才是在真正的成功者。还需要创新的勇气:勇气引领人生勇气就是在挑战面前勇往直前,永不言败的精神力量。缺乏勇气的人永远也无法体会到追寻成功者的豪情壮志,这就像在灌木丛中跳跃觅食的鸟雀永远也无法知道"绝云气"、"负青天"、"扶摇而上九万里"的鲲鹏为什么会不畏艰险地搏击长空一样。正是有了这些精神,我们才能不断进步、成功!
2、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念的更新,使我们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义与利的关系,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冲突,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变得异常复杂和矛盾,如何正确定位人生价值,完善自我,如何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显得更加重要。
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首先幸福是人生追求的目的。要追求幸福一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自己。二不要拿自己的错误惩罚别人。三不要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人的一生应当是不断的快乐的积累才构成幸福。
其次选择高尚的人生观。人生观是可以选择的。不同的人生选择,定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选择表现出不同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不同的人生观。
再次人应当追求高尚的品格。树立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
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当前在校大学生们正面临着人生发展的最为关键的时期。时代要求我们要在学习生活各方面全方位面对和思考如何正确处理个体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我们要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奉献,这些都是我们将来面向社会和生活所必须具有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品质。其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学会做一个符合国家繁荣富强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所需要的人格健全的人;学会做一个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并使之能协调发展的人;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高尚情操的人。一句话,做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在校大学生,必须从现在做起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⑶、德质体全面发展一个人价值的实现,不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也与个人品德密切。我不仅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成功的人,也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受尊重的人。当然,这种尊重是互相的。孝敬体贴父母,尊重并关心朋友,尊重对手,以及以后涉及的理性处理感情问题,我想着都是我应该做到的。
3、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作为一个成功的人,在面对复杂的社会,各种各样的人,还更应该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良好的情趣,培养良好的性格,培养积极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所谓培养良好的情趣,就是积极参与各项活动,努力培养对各项活动的情趣;学会培养良好的性格,养成一个有自制力、性格果断、坚毅、善于向周围学习、善于听取意见、克服缺点的人。培养积极的,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属于人格中的核心成份,是人对现实生活中各种事物现象评价及取舍时所持的准则。大学生价值和人生目标的确定与追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活动的方向和途径。只有将价值走向与自身成才联系起来,与崇高的人生目标联系起来,才能防止个人主义过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冲突。
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的时候,它可以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实现人生价值和真谛!
大学生活相关的2000字思修论文篇二
《重思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
摘要:精神生活一个初看起来携有形而上学气质的术语,但在人我、物我等社会关系展开中有着自己实践本性与规定性,它是情绪与状态的偶然性和行为与动作的确定性的统一,具有活动的场域与现实性。它承载着我们存在的价值与目的,一种名为力量和精神自足的东西润藏其中。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应该是在经历困惑疑虑的破解和消除、物化中的沉沦与焦虑后的希望与创造,有着企盼和展望、具有美好憧憬与向往的生活世界。
关键字:精神生活大学生物化
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作为整个社会生活的精神缩影,同时也是影响今后中国走向的重要因素,研究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状况,不仅可以认知青年本身的发展,也可从时间纵轴上体会中国社会历史推进中精神生活的时代变化。
一、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的内涵及其现代性处境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一个耀眼的群体,因其自身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社会角色,在新时代下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是指主体大学生在一定社会关系中为满足自我精神物质社会生活需要,有精神投入和精神文化交流、交往的,进行精神文化生产、创造、享受和消费的,并对主体自身的精神状态与社会的精神建构带来直接影响的实践活动。大学生的精神生活是能展现大学生精神风貌,体现大学生精神价值的各种活动的总和。精神生活是时代性与超时代性的统一,具有内在超越性与外在的无限拓展性既表征当下又指向未来,它既是每个存在个体的思想意识活动又渗透在人类生活与历史之中,它彰显与表征民族的精神素养、人类文明方向和社会历史命运,所以,对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内涵的表征与现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依据马克思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的三形态学说,当今时代在总体上依然处于“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的存在状况之下。学者邹诗鹏认为现时代的人们正处于一种物化状况,表现为精神生活舍弃自身的超越性,甘愿附生并同一于贫乏而低俗的物化方式,物化处境更本质地表征着现时代虚无主义的信仰状况。正是这种“物的依赖”带来了科学技术的蓬莱发展,受商品拜物教及其文化工业的强势主导,人们冲破单向度的同时陷入了欲望的清单,当代大学生也走进了物质与异化的阴霾。
二、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现状
当代大学生处在这样一个“前现代”、“现代”、“后现代”在同一时空交织的境遇中,其精神生活不可避免地受时代物化处境影响。为进一步探索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状况,项目组依照大学生个体系统、社会生活系统、和理想信仰与行为指向系统三个维度进行研究,选择了吉林省长春市11所高校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1750份,回收1660份,有效问卷1634份,其中男生651人、女生883人,党员174人,学生干部351人,来自城市549人、城镇357人、农村728人。相关分析如下:
(一)精神生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大学生主体对精神生活本身认识不够深刻,对自我精神生活状态评价具矛盾性,一定程度体现了其纠结的情绪状态。精神生活的实践方式简单机械物化明显
针对精神生活满意度一题有35.28%的人对自己的精神生活满意,其中女生所占比例高于男生;对近期生活状态的自我评价中14.47%和13.89%的同学认为自己的精神生活是充实的又是疲惫的,在情绪状态的选择上有25.9%的人认为自己经常烦躁,通过筛选发现这些人对自己精神生活的满意度都是一般,可见情绪因素对其精神生活影响较大。此外,大学生缓解精神疲劳的方式多种多样,14.47%和13.89%选择“与人聊天”、“打游戏”,12.38%的人“选择吃东西”,10.9%的人选择观影或唱ktv。从精神生活方式来看,除上课外的闲暇时间主要做什么的多选题中,20.45%的人选择自主学习,27.27%是消遣娱乐(如逛街、上网、打游戏等),9.69%的社团活动,6.7%的社会兼职,6.93%无事可做,10.8%兴趣发展,5.4%参加志愿活动,12.8%的体育运动。闲暇时间里更倾向自我消遣娱乐,当代大学生在走向自我解放过程沉沦于非理性的快感体验及享乐主义之中。日常阅读时间较少,调查对象平均阅读时间为2小时,进入图书馆学习目的不再是自我超越与精神愉悦,约有42.5%的人是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备战考试,纯粹精神阅读不够重视,精神生活存在物化现象。
(二)当代大学生在社会系统中理性抉择意识增强,大学生与父母、学校、社会的良性互动方式方法需要改善
人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家庭伦理在大学生的精神生活中仍然占据重要作用,但自我理想与社会梦想交织的责任意识在后现代的语境中值得思虑。在“重大选择起决定因素的一题”中有39.8%的同学选择自身发展,38.85%选择父母因素,其中只有5%选择社会发展。同时,当代大学生也有其理性抉择独立性的一面,“对其来说最为重要的东西”54.8%选择是亲情、友情、等情感;27.7%选择正确的思想、理想以及信仰。此外,就父母对大学生的生活关注层面进行排序时,父母依次侧重学生个体的身体健康、学习状况及未来找工作,对于构成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生活则关注度最低。校园作为大学生生活时间最稳定最长久的地方,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精神生活的成长与完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通过实证调查得知,34.84%的大学生对于当前校园文化活动的质量与形式并不满意,66.1%的大学生认为大学课堂教育有一定收获但与理想状况存在差距。当代大学生对目前大学生活状况的认知上存在矛盾性,34.8%的人认为生活较为充实又感生活茫然,剩余近50%的人认为生活没有太多目标或干脆选择休闲娱乐打发时间。针对社会舆论报道的“房奴”、“蚁族”、“富二代”等社会现象,在所调查的大学生中73.1%的同学都认为“虽然这些因素存在,但不能否认自身努力的必要性”,只有13.5%的人认为世道就这样,无能为力。 (三)当代大学生能够认识信仰的重要性,但信仰认知与信仰实践存在差距,信仰多元化
理想信仰作为支撑精神家园的重要基石,是个体主观上对某种事物的坚信、敬畏和追求。实证调查中,在“您对信仰是如何认识?”一题中有63.3%的人认为信仰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但也有16.4%的人认为“信仰是可有可无的,没什么影响”。项目组在这个前提下通过个案筛选发现在认为“信仰是可有可无的,没什么影响”的人中只有5%的人对于未来能够有明确规划,而在选择信仰是“人类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的人中有29%的人对于未来有明确规划,并能有条不紊推进。在统计当代大学生信仰一题中有6.9%的人选择宗教信仰,7.6%的人是马克思主义信仰,3.5%法律信仰,13.1%的科学主义,39.15%的人相信道德良心,15.5%的人没有信仰。在这15.5%没有信仰的人中,大一占所有大一人数的17%,大二占16%,大三占14%,大四占10%,以此推测随着学习的深入及生活经历与阅历的增长,当代大学生能够逐渐意识到信仰的重要性。
现时代是理性回归、主体性高扬的时代,是开放民主自由精神占据着人类思维的时代,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自主性增强、内容丰富多彩;同时这又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脱域时代,主流价值观尚未真正建构,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呈现自我认知不够深刻、心理情绪矛盾复杂多变;实践行为的目的方式物化、机械化明显;人生抉择更为倾向个人理想和自我实现;精神信仰虽能够认识其重要性但却具有不稳定性,信仰认知与信仰实践存在差距,信仰的追求退化为简单的相信,精神世界里理性超越与现实功利交互。综上,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陷入一种精神困境。
三、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调试路径
在这样一个多面、复杂又矛盾的社会关系中,当代大学生如何摆脱精神生活困境,如何设计个体生命的逻辑,实现价值观的破茧革新和精神境界的意义超越。
(一)发挥青年道德自律,提高精神生活的个体自觉
“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精神生活是对存在意义的理性觉知、文化认同、心灵归属与情感寄托。当代大学生对精神生活的认知不能只停留在精神活动的把握,更应认识精神生活本身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无限张力。
人具有双重尺度,“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作为主体人的精神生活也具有选择性与差异性。所以大学生应注重激发自己的精神生活需要,让自身的精神生活实现方式与价值追求从物性价值走向人性价值,对精神生活状态准确把握,并合理调试精神情绪。通过阐扬自我省察,通过反思和批判使自身精神生活具有自我修正和超越自身局限的可能性,通过强调自省自律,走内在超越和外在批判相结合的精神生活超越向度之路。
(二)社会系统中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
“只有在社会中,人的自然的存在对他来说才是自己的人的存在,并且自然界对他来说才成为人。因此,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根据大学生精神生活社会系统中的相关实证数据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学生主体还是父母、学校、社会,都比较侧重对知识的收获,对未来工作的关注,却忽略了大学生成长中的精神生活。
家庭作为当代大学生精神生活的重要阵地,父母应给予孩子成长创造良好的精神环境,关心其精神需要,关注其精神成长。高校应该致力于开展和开发有关激发大学生精神生活能力的活动与课程。开发大学生心灵情感的感知能力、感官欲望的控制能力、精神幸福的体验能力,拓展大学生精神生活的活动空间。社会空间是大学生行动的重要场域,要真正贯彻落实解决青年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工作,尽可能地降低其所面临的风险因素,减少大学生正常生存和发展的后顾之忧,消除引其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为培育大学生发展提供和谐社会环境氛围。
(三)诗意栖居精神家园
中华民族的社会生活中有着家园的归属,精神生活中更有着最深层次的家园意识与情感。精神家园的建构是主体自我意识的文化自觉,精神家园蕴含着人们的意欲、需求,当然也包含着生活的理想与渴望。时代精神流淌在大学生精神生活之中,多元化的信仰中却无法找到精神之根,所以当代大学生要省思精神家园所蕴涵的生命精神,结束没有信仰的游荡、找到圣洁的精神归属之家,为自己的生活灌注存在的意义并以此作为安身立命之本。
精神生活一个初看起来携有形而上学气质的术语,但在人我、物我等社会关系展开中有着自己实践本性与规定性,它承载着我们存在的价值与目的,一种名为力量和精神自足的东西润藏其中。当代大学生的精神生活应该是在经历困惑疑虑的破解和消除、物化中的沉沦与焦虑后的希望与创造,有着企盼和展望、具有美好憧憬与向往的生活世界,这个世界中更弥漫着“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的青春精神。
参考文献:
[1]庞立生、王艳华.历史唯物主义与精神生活的现代性处境.哲学研究.2012(2).
[2]邹诗鹏.现时代精神生活的物化处境及其批判.中国社会科学.2007(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