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三新一德心得体会3篇

2016-11-07

"三新一德"即教育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教师三新一德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教师三新一德心得体会范文1:

我校教师队伍年青化,平均年龄不到30岁,大多数是才从学校毕业的新教师。这支教师队伍虽说教学经验不足,但是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比较熟练,教学质量好,这要归功于学校注重了对教师的培养,狠抓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参加“一德三新”人才培训学习活动,使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做一名名副其实教师的重要性。

一、对教师实行分层次培养

我校根据教师的不同年龄、学历和教育能力,实行分层次培养:

一是对教龄不满3年的新教师进行“入格”培养,多数新上岗的教师不缺乏学科知识,而是缺乏工作经验;不缺乏成功欲望,而是缺乏专业化体验。他们可塑性强,接受新事物快。为缩短新教师做好角色转变,我校采取三种措施:一是搭建教师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平台,树立以“学生、教师共同发展为本”的思想;二是充分发挥月常规检查的指导与督导作用,通过填写“回执单”对新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三是实施“青蓝工程”,在骨干教师带领下,让每一位新教师都能交一份合格的教学设计、上一堂研讨展示课,写一份教学反思,组织一次较大规模的班团队活动,写一份全面工作总结,激励新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入格”。

二是对教龄在3至5年的青年教师进行“升格”培养。青年教师年青、充满活力,综合素质较高,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已经完成“入格”培养,但需要“升格”,成为本校的骨干或学科带头人。我校通过教研组活动、优质课竞赛、邀请名师示范、外出培训学习、承担送教下乡任务等方式促进这些教师成长。

三是对教龄在5至15年的骨干教师进行“风格”培养。我校本着“干着今天、准备明天、想着后天”的指导思想,不断培养具有“风格”的教师。具体做法:一是挑选年轻有为、有培养潜力的苗子,夯实他们的教学基本功;二是实施以师德建设为基础的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的“一德三新”人才培养工作;三是为他们提供尽可能多的展示平台;四是压担子,例如给新教师上示范课、承担课题研究等。

二、组织教师观看课堂实录,撰写观后感,交流观后感,整体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的能力

对待任何新事物,都有“入格”和“出格”的过程,只有先“照猫画虎”,进而分析鉴别,才能融会贯通。新课程改革也是新事物,在我们面对课改迷茫、不知所措时看课堂实录,写观后感,能起到“照猫画虎”的作用。这样简便易行,还能提高教师驾驭新课程能力。我校经常组织教师观看全国名师的课堂实录,效果十分明显。

第一步,悉心组织教师观看课堂实录

观看课堂实录之前,先由教师写出当前教学中的困惑或急于解决的问题,再由教研组长和主管教学领导精心选择那些符合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学过程便于借鉴、辅助教具符合校情,能解决教师困惑的课堂实录,分教研组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观看。一节课堂实录45分钟,要教师静下心来认真观看并不简单。因此,我校建立了相关制度予以保障,并在组织观看前强调说明观看的目的、重点及要求,让教师明白确实需要这么做。

第二步,不拘一格写感受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看课堂实录的目的是增强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提高课堂驾驭能力。但只看不写,得到的只是感性认识,不深刻也易淡忘。只有要求教师写观后感,教师才能认真看,反复看,才能有所想、有所动、才会有所得。所以,我校明确要求教师看课堂实录之后必须写观后感。

写观后感是借鉴学生写读后感的做法,但与学生写读后感的目的完全不同。因此,没有现成的模式,教师完全是根据自己观后所得,写自己的启发、课堂的得失、独到的感受等,形式和内容不拘一格。但是,无论内容和形式如何灵活,都必须是以完整、规范的文本模式呈现,不得写成发言提纲或草稿。这样,看课堂实录的目的就真正达到了。

第三步,畅所欲言谈感受

交流观后感也是放在教研会上进行。教师将自己撰写的观后感讲出来本身是对教师的一种锻练。许多教师走上讲台多年了,但在正式场合讲话并不很多。所以交流观后感不仅是教师智慧的交流,也是教师才能、人格魅力的展示。教师要让自己得到大家的认同,必须认真地看实录,精心写感受。这样,进一步促进了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也创造了一个教师互相交流的平台。

教师观后感中有很多精彩之作,我校的做法是让教师将精彩之作上升为论文;对有相同教学内容的教师,鼓励教师设想:“假如我来教学……”,提出设想,供大家讨论。还将优秀的观后感整理成册在全校交流,或将优秀观后感在校园网发表,或对优秀观后感进行评奖,增强教师看课堂实录、写观后感的主动性。

教师的分层培养能够使我校的教学质量和骨干教师可持续发展,观看课堂实录,撰写观后感,交流观后感能使我校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并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师三新一德心得体会范文2:

这次参加了暑期“三新一德”培训,受到很大的启迪。

“三新一德”是1、新理念:以实施素质教育理念为核心,注重理论与实 践相结合,通过多种形式和内容,加强对广大教师进行实施素质教育思想观念的教育,帮助广大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树立与素质教育相符合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 观,开拓知识视野,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2、新课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计划,本着“先培训、后上 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中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使每位拟进入新课程教学的教师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岗前培训,并进一步帮助广大教师 在教学改革实践中,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促进新课程改革。3、新技术: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计划”,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 标准、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通过多种途径和渠道,使全国绝大部分中小学教师普遍接受不低于50学时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提高广大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 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能力。3、师德教育: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加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教育,通过多 种途径和方式广泛开展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宣传,改革师德教育方式方法,增强师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教师职业道德水平显著提高。

培 训后,我个人体会到,“三新”的核心是“新解放”,就是要求我们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而要解放思想,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开拓创新。所谓创新,就是不能守 旧,不能一成不变,要求我们开动脑筋,适应新的发展,开启新的思维,形成新的理念,提出新的观点,敢于走前人、别人没有走过的路。近年来,我进行了坚持不 懈地努力和探讨,得出的结论就是:只有创新,才有发展。

一、创新理念,振作精神思发展

只有更新观念、树立信心,才能正视 问题,思考发展。只有敢于面对现实,不等不靠,正视困难,坚定信心,创新发展思路,才能树立“有作为,才能有地位”的发展理念。在大环境没有改变的情况 下,自我加压,不断增强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不断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为干好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创新载体,营造亮点促发展

我 们要注重学习,不断进取,转变观念。新课程需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而这些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地改变原来的旧的,不适用的教学理念。因此 作为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才能激发学生兴趣,才能培育出更优秀的学生。在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怎 样教学生就怎样学,而在新课程改革中,应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每一节课可以有不同的教法,但不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必须有利 于学生的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该让学生有独立的思考空间,充分发挥他们的热情,鼓励学生大胆地说,这样学生才会乐于学,乐于接受新知识。

三德育智育并抓

在当今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社会,教育所培育出的人才必须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因此,培养德智兼备全面发展的学生是很重要的。在新课程改革中充分体现出了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培养了与他人相处,并肩作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中,应是通过师生互动,学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型课堂。既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能力的培养,有注重了知识的积累。学习了这么多,了解了新课改的重要性,因此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及时掌握新方法,改变旧观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

教师三新一德心得体会范文3:

自从教学以来,我一直积极地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之中,这次参加了“一德三新”的学习培训,又使我学到不少知识,使我更加认识到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更要积极地创设语言情景,让学生多学多说,在用中学,在“玩”中学,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掌握能力和运用能力,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

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地让位于师生互教,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在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课程变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在未来的课堂上,知识将有三个方面组成,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书提供的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新课程将改变教科书一统课堂的局面,教师不再只是传授知识。教师个人的知识也将被激活,师生互动产生的新知识比重将大大增加。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必将导致师生关系的改变,使教师长期以来高高在上“传教、授业、解惑”的地位发生变化,教师失去了解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