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护理论文范文
护理学科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护理专业地位与服务品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本科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一:促进儿科护理人才培养发展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从儿科护理现状、儿科发展前景以及儿科护理教学的改进三个方面来探讨儿科护理人才培养的发展,提升儿科护理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速度,有效地缓解儿科临床护理工作的压力。
关键词:儿科;护理;人才培养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家庭的希望,家庭是构成国家的细胞。因此,儿童的健康与国家的未来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由于物质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健康意识的重视程度日渐增强,患儿及家长对医院的护理服务也日渐增高,随着儿科医学的发展,儿科护理事业也在逐步发展。
1儿科护理现状
1.1儿科护理人才需求量大
综合性的医院中儿科对于医院整体经济增长作用不大,在追求经济增长的大环境下,某些综合性的医院中的儿科逐渐成为边缘科室,甚至有些医院取消了儿科病房,仅仅留下儿科门诊。在2000年后,很多医院的儿科发展都处于低谷状态,主要的表现形式是儿科医护人员的大量流失和儿科床位的迅速缩减。低年资、高学历、合同制儿科护士流失较多。
1.2护理操作压力大
儿科护理操作较成人护理操作动作更精细,难度更高,如常规的静脉穿刺,头皮静脉输液等操作都对儿科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疗暴力事件高发、收入与付出不相符以及儿科护士缺乏安全感和尊重,导致巨大的工作压力,也是出现儿科护理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
1.3床护比不合理
目前儿科医院的床护比为1∶0.4,国内多项调查研究表明,此配置远不能满足患儿和临床实际护理操作的需求。中华护理学会的儿科专委会主任委员马秀芝在2012年全国儿科护理学术会议上传达了目前儿童医院护理协作组达成的共识:目前儿童医院床位与护士的比例≥1:0.5,新生儿病房床护比≥1:0.6。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中显示:实际开放的床位数与医院的护士总数比例不能低于1∶0.8,实际开放的床位数与病房的护士总数比不能低于1∶0.6。“十二五”期间将为全国培养2.5万名临床专科护士。
2儿科护理发展的前景
2.1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计划生育政策的改变对我国儿科护理的发展有着显著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有效地控制了人口的出生率,儿童人口迅速减少,这段时期也是儿科发展的低谷萎靡时期。而2015年1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修正案,全面二孩定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对于国家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以及目前儿科医护人员极度短缺的现状,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儿科护理技能型人才以适应社会的需求。
2.2推广“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理念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越来越注重优质化的护理理念。同时护理服务领域已经从医院病房逐渐向家庭、社区、幼托机构延伸,由此突出的“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理念进入人们的视野。将家庭的因素考虑在内,让患儿的整个家庭参与到我们的护理工作当中,既能提高护理质量,也更容易让患儿接受,对于新生儿的护理、儿童保健、康复护理、慢性疾病的护理和临终关怀等方面都可以在儿科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的参与下融入“以家庭为中心”的儿科护理理念,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让患儿享受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这种优质的护理服务既能促进患儿的身心健康,又能有效地缓解医疗资源的压力。
3儿科护理教学的改进
《儿科护理学》也是临床护理教学的必修课程之一,在教学中积极改进教学方法,采取传统的案例教学、情景教学、PBL教学、校院合作模式都取得一定的效果。随着电子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应用,例如:微课、慕课、翻转课堂,以及基于微信平台的移动学习等多种辅助教学手段被应用于儿科护理的教学工作中,均已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学模式的改进对于培养儿科护理人才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缩短了儿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时间。不能仅仅通过传统的教学来培养儿科护理人才,应通过多渠道逐步加强儿科专科护士知识和技能培训。目前医学界和教育界联合提出“医教结合”模式,将医疗、护理与学校负责学生健康的医护人员组成“联合体”,通过相互沟通、相互理解,共同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
4小结
综上所述,儿科护理人才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医院和学校共同合作,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寻求契机,将儿童的生长发育与疾病的影响联系起来,将护理患儿的工作范畴由医院延伸至社区、学校甚至是家庭,创造医与教的无缝连接,填补儿童疾病治疗与康复中的空白。培养具有耐心、爱心、责任心和同理心的护理人员。作为现代的儿科护理人员,应熟悉国内外儿科护理共同关注的热点话题,以及相应需要改进的问题,积极制定对策,有效地解决问题。提升儿科护理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很好的满足儿科临床护理工作,为患儿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促进少年儿童的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易永红,叶天惠,陈锦秀,朱慧云,余艮珍.我院儿科护士流失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11):821-822.
[2]郑显兰,郭荣.儿科护理人员配置现状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8):9-11.
本科护理论文范文二:食管癌术整体健康教育护理运用
健康教育路径的特点是计划性、组织性以及目的性,将患者的需求放在首位,并以各种方式向患者阐述疾病知识,对患者的活动加以示范和指导。通过采用面对面的针对性服务,让患者了解和掌握相关疾病的护理知识,提升患者的自我保健能力以及住院适应能力,减少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达到健康教育护理工作的目的。
一、资料与方法
2013年12月-2014年11月收治食管癌患者66例,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其中试验组男23例,女10例,年龄41~74岁,平均(59.61±6.51)岁;对照组男25例,女8例,年龄42~75岁,平均(60.12±7.21)岁。66例患者中,高中以上学历16例,初中学历26例,小学学历20例,文盲4例。经对比,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程度、治疗方法以及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相同的整体护理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健康教育方法,试验组根据制定的计划进行健康教育。按照时间先后的顺序,健康教育护理路径表可分为4个阶段:①入院的第1天、第2天和手术前1天,需要对医院的规章制度、医院和科室的环境、饮食、各项检查和用药的目的以及注意事项、术前护理和心理护理进行掌握;②手术当天到手术后6d,对患者手术后的情况进行监测,给患者示范排痰及深呼吸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减少疼痛感以及术后的身体活动,在术后对容易出现的并发症进行讲解,同时还要给予一定的心理疏导;③手术后的第7~14天时,要对患者宣讲饮食的注意事项、休息的重要性以及常见的症状;④患者出院后,要对饮食注意事项进行讲解,还要对复查的时间和化疗的相关知识等进行耐心的指导。护理人员按照手术前中后和出院的时间,发放相应的问卷,并对路径的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要求患者达到目标。疗效判定标准[1]:①根据患者掌握健康知识的情况,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共计12题,让患者阐述相关知识,按照患者对每个问题的回答情况,分为未掌握、部分掌握以及掌握,分值分别为1分、2分和3分,让患者在出院前完成测试,根据得分可分为差(<15分)、中(15~20分)、良(21~26分)以及优(27~36分)。②按照手术日期,可分为手术前以及手术后天数,判定住院天数。③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④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根据患者出院前填写的满意度问卷进行调查。
二、结果
两组患者住院天数数据对比: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护理后,对住院天数进行对比,试验组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将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概率进行对比: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后,将其所发生的并发症概率进行对比,试验组并发症发生概率1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两组患者的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在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护理后,将其满意度进行对比,试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对比:在采用不同的护理手段后,将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对比,试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三、讨论
在实际临床护理工作过程中,传统的健康教育具有随意性大和不规范的特点,进而降低了使用健康教育的成果,已经不再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需求[2]。临床护理路径是将患者住院时间作为主线,并对何时、何种情况的某种处置做了明确规定,让患者可以享受到有规范性、有计划性、有预见性以及有针对性的服务[3]。本研究将健康教育融入食管癌术整体护理中,通过设计食管癌根治术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护理问卷表,并将其在33例食管癌患者中使用。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2.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2.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试验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对比,试验组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采用健康教育对食管癌患者进行整体护理,能够让护理工作变得更加有序、更加科学,从而保障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以及连续性,进而减少遗漏项。不仅能够让患者多方位地学习食管癌疾病的相关知识,积极地配合手术、治疗,还能有效地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及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由于护理人员规范、系统以及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能够对患者康复行为形成有良好的促进作用,患者和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医院的护理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