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6岁育儿知识
5-6岁幼儿的情绪稳定性和有意性进一步增强,产生了一些比较稳定的情感,并且也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并能运用语言来调节情绪。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6岁育儿知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培养你的宝宝成长有所帮助。
幼儿园6岁育儿知识篇一
5-6岁幼儿情绪发展与教育
一、情绪发展的特点
(一)情绪表现
1、情绪表现的社会性增强
5-6岁幼儿的情绪稳定性和有意性进一步增强,产生了一些比较稳定的情感,并且也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并能运用语言来调节情绪。同时,这个年龄段幼儿情绪反应的社会性进一步加强。他们希望引起他人的注意。尤其是得到他们心目中的权威人物的重视;渴望与同伴游戏并建立较为稳定的友谊关系。在这一时期。他人的态度表现会直接影响幼儿的情绪反应。成人的表扬会令他们欣喜高兴。同伴的拒绝会让他们情绪低落。
他们喜爱和同伴一起游戏,能从容地应付日常生活中发生的新情况。开始懂得关心同伴,例如幼儿有时告诉父母:“××生病了”,有时问生病的同伴:“头还疼吗?”
他们开始具有良好的自制能力,对成人友善的批评也能接受,但是有时需要适当的提示。
他们已经开始学习管理自己的表情。 他们在不同的对象面前有着不同的情绪表达。
当孩子们期待接受人们的人际支持的时候,他们会表达情绪。在人际支持的结果期望上,5-6岁幼儿认为父母比教师更能明白自己的情绪感受。但那些倾向于不表达消极情绪的幼儿认为表达消极情绪是不被他人理解的。
在保护他人情感方面,5-6岁幼儿已经表现出明显的亲社会倾向,他们表现出对父母和同伴的感受非常敏感,并根据对象的感受来调节自己的情绪表达,决定表达或者掩饰自己的真正情绪,意识到表达消极情绪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伤害。
2、情绪表现手段多样
5-6岁幼儿能使用语言、图画、音乐、舞蹈等来表达自己的各种情绪情感。
(二)情绪理解发展进入成熟期
1、对消极情绪具有较好理解
5-6岁幼儿对情绪的理解已经比较全面,不仅对高兴等积极情绪具有较好认知,对吃惊、伤心等消极情绪的认知也比5岁以下的幼儿有了根本性的质的跨越。当然,相对而言,对高兴、伤心、好奇的识别较好,而对害怕、讨厌和生气的识别较差。
2、开始理解混合情绪
混合情绪理解指幼儿认识到同一情景可能会引发同一个体两种不同或矛盾的情绪反应。比如要放暑假了,他们能理解既能感受到假期的欢乐,有能感觉到与同伴分离的遗憾。
3、对情绪的理解处于信息依存型阶段
5-6岁幼儿处于行为信息依存型阶段,能根据特定对象的行为信息进行比较灵活的推测。
(三)采用回避策略调节情绪
5-6岁的幼儿在进行情绪调节时更喜欢使用回避策略。他们在尝试解决问题失败以后.或者在老师的教育之下,不愿意花费过多的时间去面对同伴的冲突,而是选择避开冲突,去寻找其他更有乐趣的事情,这也是幼儿社会性的一个进步。
(四)道德感分化,义务感扩展
5-6岁幼儿的道德感进一步丰富、分化和复杂化,同时带有一定的深刻性和稳定性。幼儿晚期已经具有比较明显的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群体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互助感和对别的幼儿、父母、老师的爱以及自尊感和荣誉感。
5-6岁的幼儿能进一步理解自己的义务和履行义务的意义和必要性,并对自己是否完成义务和完成的情况如何有进一步的体验。体验的种类也在不断分化,不仅有愉快、满意或不安等,还产生了自豪、尊敬或者害羞、惭愧等情感。义务感的范围也不断扩大,不仅限于个别自己亲近的人,而且扩展到自己的班集体、幼儿园等。
二、教育要点
1、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指的是幼儿从幼儿园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之间的衔接,也就是幼儿结束以游戏为主导活动的学龄前生活,走上以学习为主导活动的正规学习生活的过渡。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从以游戏为主导活动到以学习为主导活动,这一跨度是很大的。成人应该帮助他们做好一下心理准备:
(1)做好生活习惯改变的心理准备
幼儿在家庭或在幼儿园里,生活的时间性不强,脑子里缺乏时间概念;而进入小学,幼儿首先要适应打铃上课,上课要坐在固定的座位上,要注意听讲,不许随便说话,上课时不能去厕所等等。最好是在家庭中或在幼儿园对幼儿进行一段时间的训练,或者把学前的幼儿送到小学的学前准备班,使之逐渐适应学校的生活习惯。
(2)做好独立自理生活的心理准备
学龄前期幼儿的父母、家长都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孩子学会自己穿、脱衣服、自己洗脸等独立自理能力,为他们进入小学做好准备。接近入学年龄时,就要培养他们管理自己的文具、书包,以及怎样使用这些文具。一些幼儿缺乏基本的自理能力遭到同学的耻笑而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以致不愿去上学,严重者发展为环境适应性不良或发生心理障碍。
(3)进行学习动机与学习态度的培养
新入学的幼儿对为什么要学习并不明确,幼儿教师应通过各种方法,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还要用生动的实例讲解读书、学习的重要性,讲时要结合幼儿的理想、愿望,而不要空洞地只讲大道理。可以把幼儿的理想愿望与好好学习联系起来,从而启发和培养幼儿明确学习的动机和具有积极学习的态度。
(4)进行角色的演练与转变
幼儿入学,是从“玩耍的孩子”转变为一名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的小学生。家长和老师要在幼儿入学前进行这种角色转变的演练。如对他们的称谓上,在家庭中称作“孩子”,在幼儿园里叫“小朋友”,而在小学中,老师和学生都要称呼“某某同学”,在家庭中或幼儿园、学前班进行角色演练时,家长、老师都要称幼儿为某某同学,这样来启发幼儿入学后当学生的角色意识,并可常常对幼儿讲:“上了学就是一名学生了,就要遵守学校纪律,和同学搞好团结,尊敬老师,爱惜公物等,这些都是学生要做到的”。
三、特别关注
1、如何看待孩子的社交退缩
幼儿社交退缩,是指幼儿不能主动与同伴交往,不愿到陌生的环境中去,表现出害怕、胆小、退缩、沉默寡言等行为特点。社交退缩的孩子缺乏人际交往的能力,难以应付各种人际交往情境而导致自卑,孤僻离群,焦虑不安,并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孩子的退缩行为是缺乏自信的表现。这种懦弱退却的反应,既与他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也和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分不开。
作为家长,帮助孩子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1)应培养儿童独立自主的能力,让孩子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想念孩子的力量和能力,培养孩子的勇敢精神,让孩子甩开处处依赖别人的“心理拐仗”,独立行走。
(2)鼓励孩子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多方创造条件,使孩子能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一起做游戏,并多陪儿童一起参加社交活动,让儿童适应公共场所的活动。对已经出现退缩行为的儿童,父母和教师应帮助他们克服孤独感,适应外界环境,在小伙伴之间建立和和睦的人际关系。
(3)家长对孩子不要溺爱,以免养成过分的依赖性,也不可粗暴,以免使孩子恐惧不安,害怕与人接触。要鼓励孩子从小热爱集体,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一起活动,培养开朗的性格。家长和教师的亲切和信心,有利于孩子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塑造其开朗的性格。
(4)应对儿童在社交中出现的合群现象,给予奖励,逐渐增加他们的社会活动,克服退缩行为,经过多次社交实践和家长的正确心理诱导,绝大多数有退缩行为的儿童,都可成为性格开朗的人。
2、孩子对兴趣班产生厌学情绪怎么办?
现在的孩子被迫学这学那的现象普遍存在,使孩子几乎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这容易引起大脑神经发育过程中的多种感觉统合失调,对孩子的心理发育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是得不偿失的。学龄前儿童本应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逐渐增加对世界的认识和兴趣,逐渐促进孩子智力开发、技能发展和一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此时的“学习”对他来说只能是一种游戏。否则就会形成一种“父母要我学习”的不良心理后果,这对以后的正常学习极为不利,也是小孩厌学的开端。
客观地说,现在社会上很多兴趣班的教学方法和效果都值得商讨。有许多项目的学习,由于学科的难度和孩子自身学习能力不同步,使孩子学习起来存在很多客观和主观的困难,而父母又不能很好理解,常常为此加以训斥,甚至打骂,从而使小孩对学习产生一种厌恶情绪,甚至影响他的性格,产生多种逆反心理。
首先,家长应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客观评价小孩的各种学习能力,尽量减少“兴趣班”,让孩子多一些自主的空间和时间;其次要通过训练调整好孩子神经系统活动功能的协调一致,这是从神经生理的角度根本上调整好孩子大脑整体发展的有效方法,有了良好的大脑神经协调指挥和自控能力,为以后的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再次是要加强孩子的沟通能力和沟通技巧的培养,为其即将到来的全新的学习环境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第三,注意亲子关系的培养,这是亲子关系建立的一个良好时机,父母双亲都要主动增加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多种形式多种环境的共同交流尤其重要。
第四,游戏对孩子是非常重要的,但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多样性。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各种能力得到更好的统合。
另外,上学年龄不可过早,尤其是对那些依赖性强、胆小、动作不协调、缓慢、人际交往困难、行为自立能力较差、自我保护意识较弱的儿童。与其让他在小学学习中产生各种问题,不如先锻炼好其心理素质和各方面的正常学习行为,这正是“磨刀不误砍柴功”。
幼儿园6岁育儿知识篇二
如何提高孩子睡眠质量
6岁小孩晚上睡觉不踏实,有很多原因引起,一般有常见的睡前兴奋、哭闹,所以如何提高孩子睡眠质量就至关重要了,要让孩子早睡、睡足等细节都需要引起妈妈注意。
6岁小孩晚上睡觉不踏实
第一:这种情况有遗传倾向,常常有家族史,爸爸或者妈妈有夜惊或者夜间睡眠不安的情况。
第二:孩子如果有一些睡前过度兴奋,或者哭闹的情况,睡眠情绪不稳定,夜间会出现这种情况。
第三:消化功能紊乱,孩子会有夜间睡眠不踏实的情况。从相应情况的调整看看有什么变化,睡前一小时相对做一些安静的游戏,或说一些语言性的一些,讲讲故事这方面的游戏,孩子会很舒服,另外用一些益生菌类的药物,睡前给孩子全身的按摩,睡前洗澡,洗澡之后给孩子全身的按摩。然后胳膊、腿、前胸、后背都做一下按摩,这样孩子在愉快的环境下入睡,睡眠就会变好,如果有一点睡眠不安的情况也不用太担心。
如何提高孩子睡眠质量
1、让孩子早睡
儿童身高除了与遗传、营养、体育锻炼诸因素有关外,还与生长激素的分泌有重要关系。生长激素是人下丘脑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它能促进骨骼、肌肉、结缔组织和内脏的生长发育。生长激素分泌过少,势必会造成身材矮小。而生长激素的分泌有其特定的节律,即人在睡着后才能产生生长激素,深睡一小时以后逐渐进入高峰,一般在22时至凌晨1时为分泌的高峰期。如果睡得太晚,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儿童来说,身高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孩子睡觉最迟不能超过21时,一般以20时前睡觉最为适宜。这样,就不会错过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期。
2、让孩子睡足
让孩子有足够的睡眠最有利于孩子生长发育。这和儿童必需的睡眠时间有关。新生儿一天要睡16个小时,出生后3个月要睡14个小时,6个月至1岁要睡13个小时,2~3岁要睡12个小时,也就是说,婴幼儿一天的一半时间都处在睡眠之中。异相睡眠也叫“快波睡眠”、“眼跳动睡眠”,最能使大脑得到休息。新生儿和哺乳期婴儿异相睡眠占40%~50%,而成人只占20%,可见让婴幼儿睡足觉是多么重要。
3、睡后请熄灯
通常,熄灯睡眠时,人体的生理机能协调,代谢平衡。但若长时间处于人工光源照射下,由于微妙的“光压力”,人的视网膜生理调节会受到干扰,眼球和睫状肌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久之,势必影响视力。
4、让孩子脱衣睡觉
乳儿期的儿童生长迅速,在这个时期,若经常穿衣睡觉,会影响乳儿的血液循环,不利于休息,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乳儿的身体发育。脱衣睡觉能够使乳儿睡得更加舒服、坦然,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幼儿园6岁育儿知识篇三
6岁孩子不听话犟嘴怎么办
6岁孩子不听话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
一、运动能力的发展
宝宝的身体活动能力逐渐成熟,异常渴望扩大自己的独立活动空间,因此不断地去独立尝 试做新的事情。这时,很多妈妈对宝宝的行为会加以阻拦和限制,使宝宝产生不满情绪,自然 就跟妈妈对着干了,所以“不听话”。
二、自我意识发展
宝宝两岁以后,自我意识开始发展,活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有所提高,加上他开始意识到 了“我”的力量,因而什么事都想参与,但这种表现往往与你的规范相抵触。如果你把自己的 意愿强加到他身上,他就会反抗,进而产生挫折感,时间一长就变得越来越“不听话”。
三、好奇心得不到满足
宝宝好奇心强,对什么都要摸摸碰碰。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好奇的探索心理,认为宝宝是在 胡闹、调皮而限制他的行动,甚至训斥、打骂他,很容易引起宝宝不满,“不听话”就由此而 生了。
对待孩子不听话的方法
立规则
有时候孩子不听话,不愿与家长配合,是因为他不了解或忘记了行为 的规则。再一次的 提醒孩子,可以让孩子体会和了解,但要注意表情和声调,不要用喊叫的方式,要用坚定、温 和的声调来对孩子说明或提出要求。这时我们家长要切记,在人多的地方讲话要小声点,这样 既不会妨碍别人,也容易让孩子接受。
严肃谈话
当孩子不听话时,成人用“责骂”或“处罚”来处理,常常很容易把主观的气愤、激动、 疲倦、厌烦的情绪渗入行为的处理中,致使孩子的身体感到痛苦不适(体罚),心理产生恐惧 ,意志遭到压制,因此很难接受家长长篇大论的说教,反省自己不良的行为,更难以纠正孩子 的不当行为了。
此时,如果我们家长与孩子进行“严肃的谈话”,就会让孩子心领神会。例如,先暂时停 止他(她)的动作或行为,请他(她)到一个角落,好好的跟他(她)谈,可能会比大声责骂 和处罚,更能启发孩子的良知,思考自己的不当行为。
耐心纠正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大多是由于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犯下一些不同类 型的错误,长期下来,造成了孩子不良的行为。
孩子的行为是累积而来的,好的行为累积就变成好的习惯、好的道德,反之亦然。行为的 养成和教育都是长期性的,所以不听话的行为也需要长时间的纠正与教育。孩子对人不礼貌或有其他不听话的行为,父母不能“充耳不闻”,要随时负起纠正的责任。如 果我们缺乏这个耐心,实际上就是在姑息孩子更不礼貌、更不听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