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初秋养生有哪些常识
进入初秋,最容易生病的人是小孩和老人。在这个时候,老人一定要注意养生保健,多喝水防秋燥、初秋防湿护肠胃、适当增减衣服。老人初秋养生小常识有哪些呢?下面由小编为大家讲解下老人初秋养生的相关常识吧。
老人初秋养生小常识
1、多喝水防秋燥
水是调节体内温度关键,最好以少量多次法补充水分,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除了食物的摄取以外,平均每日需喝水1.5~2公升,用餐时也可以喝水,水含微量元素,可稀释食物,也易被吸收。
2、初秋防湿护肠胃
初秋时期,盛夏的余热未消,天气湿热并重。这个时期应特别注意湿之邪侵袭机体。早餐可改为薏米粥,或者喝薏米水,平时烹饪可以加些山药、莲子。每天一杯花旗参茶,也能健脾益胃。此外,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品,避免消化不良。
3、适当增减衣服
初秋季节中午虽热,但早晚都凉风习习,因此要注意增加衣服,防止“凉气”的侵袭。但不要穿得太多,捂得太严,以免一穿一脱受凉感冒。
4、入睡时要避风寒而卧
睡眠是养生的重头戏,老年人体质差,对睡眠环境也要求较高。秋季夜里凉风习习,就很容易受到“贼风”侵袭。若“贼风”吹在熟睡者的头面部,翌日清晨就会感觉偏头痛,甚至发生口眼歪斜流涎;“贼风”吹在腹部,则会引发腹泻;“贼风”吹在暴露于外的肢体,还会使肌肉处于紧张性收缩状态,让人不能充分休息,翌日全身酸痛,困乏无力。所以,老年人入睡时一定要避风寒而卧。
5、注意皮肤卫生
初秋湿热并重,人们常常出汗过多,保持皮肤清洁对护肤尤为重要。但秋季老人洗澡不宜过多,以免因皮肤干燥而发生皮肤瘙痒症。由于秋天气候干燥,皮肤容易缺水引起瘙痒症状。尤其一些老年人因为自身皮脂腺分泌过低,皮肤干燥,搔抓可见抓痕、血痂。普通人在秋季应该多喝水,皮肤干燥的人在秋季洗澡时间不要太长,水温不要过高,间隔时间不要太近,尽量避免搓澡,尽量不用去脂的香皂和药皂。
6、润肺生津的食物不可少
秋季气候干燥,老年人常显得津液不足而出现口干舌燥、大便秘结等症状。此时可以多吃一些润肺生津的食物,如梨子、百合、麦冬、荸荠、山药、莲子、藕、蜂蜜等食物。粥能和胃健脾,润养肺燥,老幼体弱者皆宜。药粥为秋日佳品,适当多食大有裨益,如梨粥、芝麻粥、菊花粥、胡萝卜粥、茯苓粥、红枣粥和百合粥等,皆为药食两宜的物品。老人肠胃对冷的刺激比较敏感,秋季尽量少吃一些生冷食品,秋燥当令,应少吃辛辣食品。
7、运动不能少,要坚持秋练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闭藏,起居作息要相应调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常言道“动则不衰,用则不退。”老年人应经常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运动,如扫地、浇花、登楼、做操、打太极拳户外散步、慢跑、跳交谊舞、短程旅游等,达到通血脉、利关节、丰肌肉、延缓各脏器组织的衰老的目的。
8、晨练早上10点最佳
一些老年人认为晨练就是应该越早越好。但专家告诫广大市民,这是不科学的。秋冬时节,冷暖不定的温差,使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脑梗死、冠心病的患者遇到冷空气刺激时容易引发血管骤然收缩,由于原有血管的内壁较厚、管腔狭窄,加上有大量的脂类沉积使血液流通受阻,局部组织缺氧,从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为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专家建议,中老年人除将晨练推迟到上午10时左右,还应注意防寒保暖,衣裤柔软宽松以利于血液循环。
9、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
秋季气候干燥、风力大,汗液蒸发快,容易使人出现口干、咽燥、便秘、皮肤干裂、毛发脱落等症状。因此,老年人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室内的湿度,可以用湿毛巾擦室内的家具,用湿拖布擦地板,室内还可养鱼、养花,或者使用加湿器等。
10、秋冻因人而异
通常,老年人身体机能减退,秋天的起居应特别注意,秋冻要因人而异。秋天是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季节,身体虚的老年人要适当添加衣服,不要过于追求秋冻。因为老年人着凉会激发原有的哮喘、气管炎等发病。天凉,血管容易处于收缩状态,导致血压升高。患有高血压病的老年人有可能因此血压上升,诱发中风。体内热盛有火的老年人也不能太冻,受凉后反而容易引起内热外寒型的感冒。有心血管病的老年人也要注意,防止受凉后诱发心绞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