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创新试题
同学们在完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基础创新试题的过程中要先易后难,从容解答,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创新试题,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创新试题:
一、基础知识(20分)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菜畦:有土埂围着的一块块长方形田地。人迹罕至:稀少。
B.仰之弥高:更加。气冲斗牛:一种源于西班牙的人与牛之间的游戏。
C.污秽:脏东西。马革裹尸:包裹。动词。
D.燕山胡骑:战马。名词。高潮迭起:屡次。
2.下列文学常识中搭配有误的一项是(4分) ( )
A.《童年》——小说——高尔基——苏联
B.《褔楼拜家的星期天》——福楼拜——《包法利夫人》——法国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朝花夕拾》——鲁迅
D.《木兰诗》——乐府诗——《乐府诗集》——郭茂倩
3.诗人以《微笑》为题写了两句诗,请你按他的句式续写两句。(4分)
是一缕和煦的阳光
让生活五彩缤纷
是一点柔嫩的绿草
给大地无限生机
是
是
4.下面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4分) ( )
A.小宁在语文课上答错了一个题目,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B.我们的班长德高望重,这次被评为全市优秀共青团员。
C.老师告诫我们:学习必须踏踏实实,刻苦勤奋,不能骄傲自满。
D.我一定要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这是班主任赋予我的光荣任务。
5.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4分) ( )
,飘逸着沁脾的清香; ,散发着浓烈的祝福; ,只有细细品尝,才能体味着这淡淡的苦涩中所蕴涵的真谛。
①生命是酒②生命是咖啡③生命是茶
A.②③① B.①②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16分)
书房情结
曹阳
近几年来,上海新建的民居如雨后春笋。在人们被五花八门的各式灯饰、家具、窗帘、壁画、音响……引诱得眼花缭乱的时候,只有两类人最具独特的视角,发现了最有磁性的亮点——书房。
第一类人,当然是书生,但只是书生中最敏感的族群。他们稍有条件,如年收入增加,全家生活和谐,等等,于是,在心情舒畅的情状下,书房悄悄出现。
除书生们之外,房地产开发商是最早察觉和触摸到“书房情结”的人。远在改革开放初期,第一批经商致富的人物中,曾出现过一阵购书热,他们挟巨资入书市,选购成千上万册图书搬往新置的大宅中去。有个别文化甚低的新兴老板,竟然到古籍书店去,不管内容甚至不问书名,向营业员大手一挥,说:“这个架子上的书我全包了!”此事曾被传为笑话。最早关注这一现象的,正是最具市场敏感素质的少数房地产开发商。
时至今日,许多人仍未关注到“书房”这一深不可测的市场“角度”,如果对他们说,普通百姓心中也有羡慕知识分子生活中拥有书房的情感,也有一种正在渐渐形成和出现的“书房情结”,恐怕很难理解。
那么,我这个尚有一点新闻敏感的老记者,可以告诉你一件八十年代末的旧闻:著名俄文翻译家草婴先生告诉我,他出访俄罗斯时见到一个普通职工家庭,有一间不大的书房,却有不少书。他怀疑可能是接待人员故意做的安排,就找了个借口,临时闯进一位青年工人的家里去访问。在这位青年工人新建的家庭中,没有书房,但客厅一角有一个不小的书橱,里面最夺目的是一套装帧精美的《普希金全集》。后来的访问,让草婴先生十分感动:俄罗斯的年轻人几乎都很爱书,家中几乎都有书橱,都藏有《普希金全集》或者托尔斯泰、契诃夫等文学大师们的煌煌巨著。
中国的年轻一代,爱书、读书的风气也正日渐浓烈。我坚信,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文化传统的民族,不可能出现文化贫困的后代。他们日益旺盛的对文化的渴求,潜藏着一个多么巨大的市场。“书房”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角落。老、中、青知识分子的需要,无穷尽地绵延着子孙后代的需要,是市场发展兴旺的必然,也是国家兴旺发展的必然。
至于我的书房,比起许多作家朋友来,很是惭愧,既没有精心设计,又缺乏大量藏书。我既没有童年时留下深刻记忆的父亲那样的书房,又没有为子女们留下有些特色的藏书。但我已经习惯了只要有一处称得上“书房”的“私人空间”,有一排书橱,有一张书桌,可以安静地读书,可以专注地思考和写作,便是极大的幸福了。
人生得一书房足矣。至于书房的大小,不能决定是否能出产优秀作品,不能决定是否能成长为优秀作家,已无需论证。但是,有书房的家庭,对于书生有着“俱欢颜”的直接作用;对于下一代的素养,具有无可估量的影响力;对民族和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值得我们大家关注。
我留恋“书房情结”,书房,是我最美好的生活空间。
1.文章第1段说“只有两类人最具独特的视角”,“独特的视角”是指什么?(4分)
2.作者为什么说那些小数房地产开发商是最具市场敏感素质的开发商?(4分)
3.作者为什么要介绍著名翻译家草婴访俄罗斯的旧闻?(4分)
4.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4分) ( )
A.作者认为,书生们只要有了条件,比如收入高了,全家生活和谐幸福了,就会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书房。
B.作者坚信,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化传统的民族,老、中、青知识分子对书房的需要,能够促进房产市场的兴旺。
C.本文写有利于房地产开发商、俄罗斯人以及“我”的“书房情结”,紧紧地扣住了文章希望普通百姓都拥有自己书房的主旨。
D.作者把自己的书房称作最美好的生活空间,是因为这里虽然陈设简单,但可以安静地读书,专注地思考和写作。
(二)(24分)
半亩方塘
①有田的地方,就会有塘。往往蓄了半塘的水,摇曳着几柄荷叶,散着清香。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鸟从田野的上空飞过,它就照出鸟的影子,牛在塘堤上啃草,它就照出牛的模样。鸟从空中望见了自己俊俏的身影,斜斜地飞下来,掠过水面,用飞翔的微风轻轻地扇出几道涟漪,算是一番谢意;而那走上堤来的牛,并没有领会塘的美意,只是低了头一味地啃食着草,不停地甩转着尾,驱赶身上的蚊蝇。塘知道,还有更多的田等着吃了草的牛去耕耘。鸟从上空飞走了,水中仍是一方蓝天白云;牛从堤坝走过去了,
。一片落叶飘舞而下,像一只蝴蝶扑浮在水面上,那是告诉她春夏的逝去,秋冬的来临。
②农人操心的是让田地长出丰收的庄稼,塘操心的是让自己四季满盈。下雨的时候,鸟也会躲进堤上的稻草垛里,对着潇潇幕雨怨声叽叽。但是塘却开放自己,拥抱每一颗雨滴。那来自四面八方的污泥水更是流归到这田野的大海。带泥的雨水流下堤来,污染了塘,清亮的一塘水一时浑浊不堪。但是塘知道,要获得就会有牺牲。不过不要紧,几天的风吹草动,波澜微惊,那一塘的水又会澄明如镜。她将污泥埋进心底,而将明净奉献田原。如果秋天的雨水还不能让她蓄满,还有冬天飞雪的晶莹。枯草上的积雪融化。冰凉而洁净的雪水又悄悄溶进了塘水中,涟涟的水波是清冷的光影。
③正是这一塘的清水,浇灌了一亩又一亩的庄稼。春天到了, 。清亮的塘水就会一路歌声顺着沟渠流进田野,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在干旱的日子里,天空中无一丝雨,禾苗枯焦,农人的心一如那枯卷的草帽,塘也不惜流尽自己最后一滴水。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
④ 她不知道灌溉了多少庄稼,也不知养活了多少人,她只记得那挑了一担谷的人在塘边洗过几次脸,耕田的人来洗过几次脚,如果人们在冬天为她挖一次淤泥,她更会感激不尽,春天那淤泥会催青一堤的青草,夏天塘里会长出美味的菱角,冬天也会奉献出玉臂似的藕。
⑤ 只有这半亩方塘,有着日的光亮,月的清阴。在那如梦的星辰里,晚风送来的蛙声是它为疲惫的人们准备的夜眠曲似的唱吟。
⑥只要有田野,就会有塘,长着几朵青青的荷叶,映着一片明净的光影。如果有人路过,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1.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选填句子恰当的一项是(4分) ( )
①塘堤上是一处处踩跨的蹄痕
③人们就会抽取她一年的积蓄
②一处处踩跨的蹄痕在塘堤上
④她就让人们抽取一年的积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理解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字,简要分析每组两个句子间的关系。(8分)
(1)①像一面掉在田野里的镜子,照映着四季的时光。②一块块水田就如一方方明镜,照映着人们一年之计的春耘。
(2)①从干裂的塘底里流着的最后一脉水,就像她的血。②不可随意举一块泥土丢进方塘,因为那是田野的一颗明亮的心。
3.阅读下面链接的材料,结合对文章第④段的理解,你能发现方塘与松树有什么共性?写出你探究的结果。(不超过20个字)(6分)
只要有一粒种子,它就不择地势,不畏严寒酷热,随处茁壮地生长起来了。它既不需要谁来施肥,也不需要谁来灌溉。……夏天,它用自己的枝叶挡住炎炎烈日,叫人们在如盖的绿阴下休憩;在黑夜,它可以劈成碎片做成火把,照亮人们前进的路。
(陶铸《松树的风格》)
探究结果:
4.作者在第②段中说“她将污泥埋进心底,而将明净奉献田原”,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悟。(50字左右)(6分)
三、写作训练(40分)
美国探险家约翰·戈达德15岁那年,在《一生的志愿》中,一口气列举了自己的127项宏伟愿望(如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登上珠峰等)。44年后,他终于实现了其中的106个愿望。有人问他是凭什么将许多“不可能”踩在脚下的,戈达德笑着说:“很简单,我只是让心灵先到达那个地方,接下来,就只需要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好了。”是的,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可以实现常人不能实现的愿望;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可以使人生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
请以“沿着心灵的召唤前进”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基础创新试题答案:
一、1.B 2.B 3.略。 4.D 5.D
二、(一)1.是指别出心裁、独特脱俗的见解和认识。 2.因为他们最先意识到人们的书房情节,人们不管出于何种目的,对书房的需求,就会给房地产开发商带来利益。 3.以此来反映俄罗斯人民是真正的爱书,而不是拿书来装点门面。并给我们以深刻的警戒和思考。
4.D
(二)1.C 2.(1)要点:"一方方明镜"是"一面镜子"奉献的结果,是方塘由惠及自然而造福人类。
(2)要点:方塘是田野的"心",塘底里的最后一脉水便是她的"心血",为人类她确实做到了呕"心"沥"血",竭尽全力。
3.要点:要求于人的甚少,而给予人的甚多。
4.理解要点:围绕"宽容、奉献"来谈。
三、略。(提示:立意深刻,以小见大,文从字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