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论文

2017-05-13

高校课堂是让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自主的课堂,那么高效课堂应该如何构建呢?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高校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论文,希望对您有用。

高校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论文篇一

高效课堂实施的关键是让学生动起来。而要让学生动起来,首先得先让老师动起来。从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到学会设计导学案,从如何理解高效课堂上的“三讲”、“三不讲”到课堂上由“讲师”变为“导师”,从“传统课堂”上依据教案圆满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到“高效课堂”中学生自主、小组合作模式的掌控,都要求每一位老师要去面对、要去改变、要去适应的问题。 一、老师需要做的

“灵活用方法”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只有学生感兴趣、学得轻松、学得自主的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由此看来,课堂上运用灵活的方法、手段进行教学尤为重要。我认为,老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

心理学认为,愉快的环境可以使人感到自由、安全和可以依赖。在这样的氛围下学习,更有利于知识的生成。因此老师要运用语言、课件、音乐等各种手段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以一种自由、放松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

(二)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

古人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高效的课堂必然是思考的课堂。在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创设浓厚思考的氛围,让学生一直处在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中,让他们在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加以适时点拨,无疑对学习效率的提高大有好处。

三)课堂练习巩固拓展。

每节课结束,设计一些具有巩固拓展作用的练习非常必要。好的练习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无意之间进行了知识的强化和巩固,而且一些拓展题更使学生增加了课外知识的积累,使所学的课内知识更丰富、充实。

二、学生需要做的

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仅指课堂,应该包括三个部分:课前、课堂与课后。

(一)课前,最主要的任务应是预习下一节的内容,以提高对课堂的适应能力,加快进入状态的进度,从而提高效率。课前预习不要求全但要求精,即质量高,同时要抓重点,多加思考,避免课堂上死气沉沉的现象。另外,课前不要进行长时间的剧烈运动,这会使心变得浮躁,会使得进入课堂中学习状态的速度变慢,直接影响听讲的效果。因此,课间只宜进行适当的休整。

(二)课堂,在上课铃响时,班干部就应当维护班级纪律,使同学们尽快静下心来积极地进入课堂学习。上课时,一方面,同学们全神贯注,思维紧随老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摒弃一切违规行为,另一方面,要积极发言,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这样情形下,师生的心情就会很愉悦,老师不必花精力去进行组织纪律教育,当堂的教学任务会顺利完成,我们也会享受其中。上课自然要有课堂笔记,笔记可以按老师的板书来记,但不可照搬硬抄,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去用自己的话总结,才会在头脑中有所掌握,也可加强课后的记忆,一举两得。

(三)课后的一至三分钟,一定要及时回想本节课的内容,回忆整理笔记,趁热打铁,是记忆的最佳方法。课后的作业完成也很重要,在完成作业时要认真,要按老师的要求来完成,因为作业是对当天所学功课的巩固过程,也可认为是自我检查。但不可过分追求速度,要以适当的速度完成高质量的作业。

高校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论文篇二

“教育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堂改革。没有课堂教学的改革,课程改革就是一句空话。”这是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践行的教育工作者所熟知的。近三年来,我县教育由试点实验到全面铺开,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打造晋北教育强县已初见成效。投身于课堂改革实践之中,我更清楚地了解到,高效课堂必须建立在有效教学的框架之内,具体体现六个特征:一是学生真真切切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平等、多向、互动;三是学生的主动构建有充足的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四是学生对知识真正的理解;五是关注学生对自己以及他人学习的反思;六是让学生获得对学习积极性的情感体验。为了达到以上六项要求,构建高效课堂,必须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环节;构建合作小组,编制导学案,重视课后辅导,改进评价机制,这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具体措施。

一、构建合作小组,激发学习兴趣

一般情况下,学生厌学不只是厌烦学习的内容,同时也会厌烦学习的方式。学习内容是确定的,课程标准不会轻易改变,学习要求也不会随意降低,而学习方式则是一个活跃的变量,可以因人,因地,因时而异。因此,教师可以学习方式为抓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倡导构建“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张卓玉厅长在《构建教育新模式》一书中指出;“在‘自主、探究、合作’三个词中,自主为首。由自主才有探究,才有合作。”“学习小组是成本最

低、操作最易、效果最好的培养学生自制能力的途径。也是可以培养团队精神和开放精神的„„”小组为学习带来的,是竞相参与,竞相表达;是思想观点的碰撞,交流;是相互间是我倾听,启迪,欣赏,补充,完善;是不经意的帮扶,关照。因此,小组的合作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合作技能、自尊和成就,更有助于学生通过合作来提高学习效率。

构建合作小组时,教师要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选好学习小组长。学习小组长需要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一般小组长由各科学习成绩较好,愿意为大家服务的学生担任。二是小组人数要合理,分工要明确,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小组一般以5---7人为宜,人数太多会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则不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三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性格特点等的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为组间公平竞争打下良好基础。四是小组成员及其角色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男女生的互换和流动,也可以是同一组内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照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种角色互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产生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的地位,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但教师必须对小组成员有充分全面的了解,包括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情况以及每一点进步都要及时反馈,掌握了这些,更有利于构建小组,组际组内角色

互换和流动、组合时教师的合理指导和调配。

在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长作用的发挥和学习小组团队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要。开始时,教师就要构建好学习小组,深入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注重小组学习方法的指导和行为训练。然后,教师还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明确任务,引领小组长扮演好两种角色:一是做好学习小组的组织者和引领者,组织组内成员进行课前、课中和课后的学习,协调小组内部的独学、对学和群学;二是做好教师的助教,小组长要分层次为小组成员确立学习任务和目标,交流学习方法,检查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组织和调控讨论、展示、点评和质疑等。

二、编制好导学案,组织课堂教学

导学案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了材料,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是高效课堂的路线图。这就要求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重点突出、难易适中,并针对学生的学业表现进行分层,切实引导、帮助他们自学、讨论和探究。导学案首要的任务是清楚地叙述教学目标,而不是笼统地抄袭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目的”。我们的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编制导学案人员,让其提前一周编制一个单元或一个章节的导学案;其次,在教研组内集体商讨这份导学案,大家进行补充修改,以提高导学案设计的质量;最后,由学科教研组长对其进行检查审核,并给予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增加每个学生有意义的课堂学习时间,做到放手但不放任、自主却不自流,始终坚持“自主学习+互动探究+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注重“两个高效”,即每个学生的高效

和每一分钟的高效,让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学习充满热情和兴趣,始终处于“放松的警觉状态”,最终形成对知识的真正的理解,获得成功学习的积极情感体验。比如我们学校的“三段五环节”的课改模式是把课堂教学分为“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巩固提升”三个阶段。不同科目按五环节设计教学流程:语文1.预读准备,明确目标;2.自主研读,整体把握;3.精读探究,合作启思;4.展示交流,互动提高;5.读写运用,全面巩固。数学1.情境引入,明确目标;2.观察思考,自主探究;3.小组合作,展示质疑;4.巩固提升,拓展运用;5.总结回顾,评价反思。这五个环节的核心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展示”。整个过程关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展示的过程是自主、合作、探究过程的延伸。

第一阶段的“自主学习”先让全班学生按照学案上的学习目标自学教材,尝试解答学案上的全部知识要点。对于不明白的问题,要做好标识,然后在小组中主动交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调控,启迪思路,指导学法,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第二阶段的“展示交流”,教师应先让学生质疑,交流不同看法,在小组内讨论解决自学中各自发现的疑难问题,对于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在全班交流,请别的小组给予帮助和解答。在学生互动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并疏通、调控好课堂,适时进行引导、点拨和评价。如果各小组都没有疑难问题,教师则应提出几个预设好的问题,让小组的代表发言,以了解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掌握程度。

第三阶段的“巩固提升”是学生对新学内容进行充分理解并获得意义的巩固机会,让学生反思总结评价本课堂的学习成果,会让他们对所学知识及其学习策略有更加清晰、完整的认识,也会对其今后的学习起到铺垫、激励和导向作用,还能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回顾总结的方式可以是口头复述、书面笔记、可以是师生、生生之间的问答,解释和交流,还可以是检测、提问、绘制知识结构图,等等。如果是检测习题要典型,形式要多样,数量要适中,还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合理搭配纸笔测试和表现性评价的题型。

导学案是师生共同参与,良好互动的载体,它的编写,我们始终把握:“目标任务化,任务问题化,问题方法化,方法层次化”的原则。

三、重视课后辅导,促进目标达成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使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让学生获得更多成功的机会。要想使教学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教师要精心设置作业,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分层设计、区分要求,每天单科和各科作业的总量要控制,并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改必评。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习惯、方法和毅力。而反馈指导能够帮助学生及时掌握学情,因此,教师要指出学生的长处和进步,激励他们努力学习,也要有各项具体的改正建议,帮助他们改善学习。

四、改进评价机制,提高教学效果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滕伯格早就指出:“人们在有反馈的环境里学得最好。”而学习效果有时取决于教师所给予的矫正性反馈。因此,注重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准确及时地反馈指导,对构建高效课堂至关重要。

高校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论文篇三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也是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之一。它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得到张扬,对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交往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发展创造了较大的空间。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实际上自古以来就有学者提倡合作学习的观点,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这说明一个人的学习力量是单薄的,必须重视小组间每位成员的力量与智慧。爱迪生说过:“合作是成功之母。”美国当代教育家埃利斯曾说:“合作学习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是其中最大的教育改革之一。”在全县初中实践洋思课堂教学模式中,“先学”的前提是建立学习小组,关键是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一、 影响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因素

当今我县初中的课堂教学,由于洋思课堂教学模式的扎实推进,合作学习已引起了绝大多数老师们的关注,各班甚至各科也相继成立了学习小组,课堂上也出现了三五成群,你争我议热火朝天的景象。但细心观察,一片喧闹声中出现的是合作学习被虚化的现象,小组合作学习仅仅停留在“形似而神不似”的层面上,影响了合作学习的效果,使课堂效果大打折扣。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问题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1.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目前我们看到的所谓小组合作学习,仍停留在传统的“小组讨论”的层面上。大多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教师布臵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一下学习结果就算完成任务。这说明,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实质,没有意识到仅让学生在距离上靠近,不一定能形成一种合作学习的精神和意识,从而获得有效的合作学习。

2.教师缺乏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总体设计师,又是主要组织者。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设计,从学生分析、目标设臵、分组策略、任务选择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估等都要进行全面设计,同时要事先让学生知道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独立见解。然而,现实中有相当部分教师在实践操作中显得很茫然,缺乏小组合作教学的知识和技能。例如有的教师苛求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舍不得放手;有的教师则做“旁观者”,顺马溜缰;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广泛参与,只要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就让学生合作讨论,跑题现象严重;有的教师则经常采取随机分组的方法,很少考虑每个小组各成员的学习、能力、性别等个体差异的均衡搭配;还有的教师片面追求形式,没有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和讨论时间,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就要求结束等等。小组合作表面上轰轰烈烈,学生发言七嘴八舌,实际上只是东拉西扯,甚至嬉闹说笑,缺乏实效性。

3.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造成合作分工失衡现象。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见到老师“钦点”的小组长在小组内复制教师的权威,俨

然一个小老师,操纵甚至包办小组活动。小组长大多是能力较强、成绩较好、活泼外向、喜好表现的学生。有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一定能够友好相处,有的学生成了“独裁者”,有的成了旁观者,更有学生乘此机会思想游离,说一些或做一些与讨论主题无关之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是按前后座位自然分成四至六人小组,座位的编号往往又是按学生的高矮次序和男女生搭配而成的,这样分组虽然开展小组活动简便易行,但人员搭配不合理,不利于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相互促进。

4.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没有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使学生领会基本的合作规则,因此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结果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低效。

5.学生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干扰。笔者在调研中还发现:有的学生自制力不强,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干扰,爱做小动作,爱跑题,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或过于喧闹,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6.教师的评价不全面。表现在只注重对小组学习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对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合作态度、合作方法、参与程度的评价。只注重对小组中个人的评价,缺乏对小组捆绑式的长效评价机制。

二、增强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策略

看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扎实有效,一看学习内容是否有价值;二看全体成员是否人人参与;三看是否有思维碰撞、情感交流和合作效果。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一般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由4-6人组成;分组时不仅要求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点出发,而且在构成上要求小组成员在性别、个性特征、才能倾向、学习水平、家庭背景、社会背景等方面存在合理差异,以便学习时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2.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目标和责任分工。在合作学习中,要使每个成员都担当特定的角色,并且每个角色都是不可替代的。要充分体现“因生而宜、力所能及”的原则,对小组内部进行合理分工,每个小组应设立小组长、联络员、记录员、报告员等角色,并经过一段时间后交换分工。小组长要选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联络员要选择比较灵活,性格外向,善于交际,成绩稍差些的同学担任。记录员要选择学习态度好,对工作认真负责,同时笔头快,字迹清楚的学生担任。报告员应选择学习成绩好、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担任。每个组员不仅要明确自己的任务,而且使他们体验到个人的价值,从而形成组员之间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了合作学习的实效。

3.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每个成员具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即:小组成员之间必须相互了解、彼此信任,经常进行有效的沟通;成员们不仅要对自己的学习负责,而且要为所在小组负责。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