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长征胜利的黑板报 长征胜利的黑板报

2017-03-24

回首向来风雨路,万里长征任疾驱.如果没有长征的胜利,哪会有抗日战争的胜利?哪会有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哪会有我们充满生机的活力,欣欣向荣、走向富强的今天?那不妨和小编看一下2016长征胜利的黑板报该怎么做?以下的内容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16长征胜利的黑板报图片欣赏

2016长征胜利的黑板报图片1

2016长征胜利的黑板报图片2

2016长征胜利的黑板报图片3

2016长征胜利的黑板报相关资料1:红军长征的意义

长征是在纠正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反对了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在遵义会议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下取得胜利的。它充分表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她所领导的红军发展壮大的巨大精神力量,并给了全国人民以巨大的影响。中国工农红军的三大主力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先后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进行了战略大转移。长征胜利地跨越了12个省、总行程达2.5万里以上。虽然失去了南方原有的根据地,损失了很

大一部分力量,但是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正当抗日战争的烽火即将在全国熊熊燃烧起来的时候,这三支主力红军为担负起中国革命的新任务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神圣职责而在西北会师,这无疑是一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事件。正如毛泽东同志所宣称的那样,“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它预示着中国革命新的局面的开始。长征用铁的事实表明,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坚强的生命力,他们是国内外任何反动势力所不可战胜的.。

2016长征胜利的黑板报相关资料2:长征的故事

【草地上的小红军】

在成千上万的红军队伍中,除了革命了很多年的老红军,大多数战士都是二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年轻力壮,杀敌奋勇争先,是红军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还有一些十几岁的孩子,多是长征途中贫苦人家的孩子,坚持要跟着队伍打仗而加入的。红军战士们亲切地叫他们红小鬼。

平时,他们在队伍中就负责宣传员、司号员和炊事员等工作。红军进入草地之后,整个队伍都十分疲惫,没有余力再照顾这些孩子,但这些红小鬼表现出来的勇气和精神,却是许多老红军都感到敬佩的。

在成千上万的红小鬼中,有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小红军,他的名字叫做侯登襄(xiāng),是一个红军宣传队员。

侯登襄长得黑黑矮矮的,整个人看上去圆圆乎乎,黑黑的小脸上嵌着一双圆溜溜的大眼睛。由于食物匮(kuì)乏,营养不良,侯登襄的眼睛显得特别大,稚气的脸上却总是笑呵呵的,有时候脸上沾了泥水,抹得花里胡哨的,就像一个小老虎。

他每天在红军队伍中搞宣传,就像一个小皮球滚来滚去,所以大家都叫他“小皮球”。

“小皮球”侯登襄虽然人小,管的事情可不少。宣传队一共二十多人,他是其中最小的一个。

1935年8月下旬,“小皮球”所在的宣传队进入了川西北的大草地。开始了长征中一段极为艰苦的岁月。

大草地面积约有两万平方公里,位于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连接处的一个大草原上。这里的环境非常原始,放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但却到处都潜藏着危险,随时都有可能掉进泥潭。

这片荒无人烟、无边无际的沼泽,不知埋葬了多少英勇的红军战士。变幻莫测的天气,给队伍的行进添了许多麻烦。刚刚还是大晴天,瞬间就黑云密布,狂风暴雨。

为了行动方便,宣传队被分成了几个小组。“小皮球”所在的这个组一共有五个人,他们为了安全快速地通过草地,给每个队员都分了工:组长负责保管大家的口粮,其他几个人,有的扛捆干柴,休息时好点火做饭;有的背着用被单做成的“帐篷”,这样下雨的时候可以躲一躲,晚上睡觉时也有东西盖。年纪最小的“小皮球”,就负责背着做饭和烧水用的小铜锅。

“我还能背得更多!”

“小皮球”不服气,但其他四名队员全都服从安排,各自背起各自的任务,“小皮球”也只好背起铜锅,嘟着嘴上路了。

“小皮球”全组五个人出发时,一共带了十来斤口粮,草地处处危险,必须小心前进,速度自然就慢了,想要度过草地至少需要走七、八天呢,这点粮食根本不够吃。

宣传队员们开动脑筋,每到一个宿营地,他们就四处去寻找能吃的野菜。早在出发前,指挥员就把辨别野菜的技巧教给他们了,这时正好派上用常等在营地的“小皮球”就把小铜锅支起来,把水烧开。背粮的组长打开小口袋,一粒一粒地把青稞和荞麦放进锅里。其他几个人也把找来的野菜洗干净,撕成几片放进锅里。

然后,几个人围着小铜锅,你一言我一语,兴高采烈地说起来:一个队员说:“咱们吃的是青稞麦炖肉!你闻闻,喷香!”说着还真把鼻子凑到小铜锅上,闭起眼睛,一副香得不得了的表情。

另一个队员一推他,说:“才不是!这是韭菜煮青稞!我最爱吃韭菜了!”

组长笑了笑说:“你们说的都不对,咱们吃的是八宝粥!”

这时,“青稞麦八宝粥”煮好了,赶了半天路的“小皮球”端着茶缸子,一边吃一边说:“对!咱们吃的是八宝粥!”

虽然这“八宝粥”又硬又苦,但他狼吞虎咽的,吃得特别香。其他战士也被他感染了,都大口大口地吃起来。

到了晚上,大家想找一块干燥点的地方睡觉。真难啊,刚下完雨,潮湿的草地上到处是水,一边寻找,一边还得小心不要掉到沼泽里去。

还是组长发现一条小水沟旁,长着一丛水草,看上去很结实。大家七手八脚地把水草压倒,把被单铺在上面,就像盖起了一座小房子。“小皮球”调皮地说:“今儿晚上,咱们住上小洋楼了!”队员们听了哈哈大笑,一天的疲惫都消失了。

草地的晚上变幻无常,晴的天会突然风雨交加。夜里,当大家睡得正香的时候,一阵狂风把宣传队的“帐篷”刮跑了。

虽然支起的床单既遮不住风雨,也挡不住寒冷,但队员们还是舍不得它。天特别黑,四周什么也看不见,在到处是水草的泥潭里,上哪儿去找“帐篷”呢?

队员们从睡梦中惊醒,都唉声叹气的。

这时候,“小皮球”站起来:“我去找!”他大眼瞪得溜圆,小拳头握得紧紧的。队长拍了拍他的肩,安慰着:“别着急,这么黑,不好找,等天亮再说吧。说不定就在附近呢。”

其他队员也拉住他,不住地劝说。他们只好互相背靠着背,蹲下来取暖。实在累极了,不一会儿就都睡着了。

那天晚上,“小皮球”他们在风雨中成了“落汤鸡”。第二天,那条床单也没能找到。为了这件事,“小皮球”闷闷不乐了好几天。

有一天晚上宿营时,“小皮球”所在的宣传队,给战士们演了一场节目。第一个节目就是“小皮球”当主角的舞蹈。他们边跳边唱,做着各种各样好笑的动作:

川康青边大草原,

千里茫茫无人烟。

风霜雨雪日夜下,

沼泽泥泞漫无边。

天上没有鸟儿过,

地上不见虫儿现。

红军今天由此过,

山水草木一片欢……。

这首战士们自编的歌谣,在红军队伍中广为流传,加上“小皮球”十分滑稽的动作,围在四周的战士们都开怀大笑了起来,一天的疲劳都被赶跑了。

宣传队员们都是十几岁的孩子啊!最大的才二十岁。

他们白天和战士们一样,在沼泽和河水中行军,冒着风雨和烈日在草地里跋涉。宿营休息的时候,还要唱唱跳跳,为大家演出节目,鼓舞士气,创造快乐。

许多战士被他们感动了,大家围拢在一起,拉着宣传队员的手感谢他们,与他们拉家常。“小皮球”他们见战士们这么高兴,把自己的疲劳都忘了,亲热地交谈起来。

其中又以“小皮球”最活跃,他一会儿跑,一会儿跳,不时给大家讲几个笑话,说几件趣事。同志们都很喜欢他。

看着他由于饥饿而深陷的眼睛,忽闪忽闪地眨着,一个高个子红军心疼了。他把“小皮球”拉到一边,从口袋里掏出一把炒米来,送到“小皮球”手里,悄悄地说:“小兄弟!拿着吧!”

“小皮球”捧着炒米,眼睛湿润了。要知道,在荒无人烟的草地里,一粒米都是宝贵的。一把米有时候可以救下一条命啊!

“给了我,你吃什么呢?”“小皮球”盯着高个子战士的脸,不放心地说。

高个子摆摆手,不以为意地说:“我还能撑几天,你吃吧!”

“小皮球”抬头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