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高等数学的学习方法

2017-05-13

高等数学是理工科大一新生必修的一门理论基础课程。它对于各专业后继课程的学习,以及大学毕业后这类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状况,高等数学课程都起着奠基的作用。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大学高等数学的学习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大学高等数学的学习方法一

第一,“学思习”是学习高等数学大的模式。所谓学,包括学和问两方面,即向教师,向同学,向自己学和问。惟有在学中问和问中学,才能消化数学的概念,理论。方法。所谓思,就是将所学内容,经过思考加工去粗取精,抓本质和精华。华罗庚“抓住要点”使“书本变薄”的这种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从厚到薄的学习数学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所谓习,就高等数学而言,就是做练习。这一点数学有自身的特点,练习一般分为两类,一是基础训练练习,经常附在每章每节之后。这类问题相对来说比较简单,无大难度,但很重要,是打基础部分。知识面广些不局限于本章本节,在解决的方法上要用到多种数学工具。数学的练习是消化巩固知识极重要的一个环节,舍此达不到目的。

第二,狠抓基础,循序渐进。任何学科,基础内容常常是最重要的部分,它关系到学习的成败与否。高等数学本身就是数学和其他学科的基础,而高等数学又有一些重要的基础内容,它关系的全局。以微积分部分为例,极限贯穿着整个微积分,函数的连续性及性质贯穿着后面一系列定理结论,初等函求导法及积分法关系到今后个学科。因此,一开始就要下狠功夫,牢牢掌握这些基础内容。在学习高等数学时要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地学和练,成功的大门一定会向你开放。

第三,归类小结,从厚到薄。记忆总的原则是抓纲,在用中记。归类小结是一个重要方法。高等数学归类方法可按内容和方法两部分小结,以代表性问题为例辅以说明。在归类小节时,要特别注意有基础内容派生出来的一些结论,即所谓一些中间结果,这些结果常常在一些典型例题和习题上出现,如果你能多掌握一些中间结果,则解决一般问题和综合训练题就会感到轻松。

第四,精读一本参考书。实践证明,在教师指导下,抓准一本参考书,精读到底,如果你能熟读了一本有代表性的参考书,再看其他参考书就会迎刃而解了。

第五,注意学习效率。数学的方法和理论的掌握,就实践经验表明常常需要频率大于4否则做不到熟能生巧,触类旁通。人不可能通过一次学习就掌握所学的知识,需要有几个反复。

所谓“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都有是指学习要经过反复多次。高等数学的记忆,必建立在理解和熟练做题的基础上,死记硬背无济于事。在学习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大道的,可是“学习有险阻,苦战能过关“。”人生能有几回搏?“人生总能搏几回!”每个学子应当而且能与高等数学“搏一搏”。

大学高等数学的学习方法二

在中学的时候,可能许多同学都比较喜欢学习数学,而且数学成绩也很优秀,因而这时是处于一种良性循环的状态,不会有太多的挫败感,因而也就不会太在意勇于面对的重要性。而刚一进入大学,由于理论体系的截然不同,使得我们会在学习开始阶段遇到不小的麻烦,甚至会有不如意的结果出现(比如考试不及格),这时就一定得坚持住,能够知难而进,继续跟随老师学习。

很多同学在刚入学不久,就是一直感觉很晕。对于上课老师所讲的知识,虽然表面上能听懂,但却不明白知识背后的真正原因,所以总是感觉学到的东西不实在。至于做题就更差劲了,“吉米多维奇”上的习题根本不敢去看,因为书上的课后习题都没几个会做的。这确实与高中的情形相差太大了,香港浸会大学的杨涛教授曾经在一次讲座中讲过:“在初学高数时感觉晕是很正常的,而且还得再晕几个月可能就好了。”所以关键是不要放弃,初学者必须要克服这个困难才能学好大学理论知识 。除了要坚持外,还要注意不要在某些问题的解决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因为大学数学理论十分严谨,教科书在讲解初步知识时,有时会不可避免地用到一些以后才能学到的理论思想,因而在初步学习时就对着这种问题不放是十分不划算的。

比如说,在“数学分析”一开始学习实数系的确界存在基本定理时,可能会有很多同学花很多时间来思考引入这个定理的目的是什么,但往往因为当时根本没什么基础,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怎么想也想不通,甚至觉得这个定理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直到后来学到了多元部分的数学分析,以及专业课“实变函数”时,才开始慢慢理解它的真正目的。这里之所以要说明是实数系有确界存在的性质,即相当于有一种连续的性质,目的就是为了后面的极限和连续做铺垫的,因为只有在自变量能够连续变化的时候,考虑因变量的相应变化才有意义,进而才能研究函数的性质。但是如果没有学到后面,只了解区间而不知其它一些怪异的点集时是很难想通这个问题的。

所以,在开始学习数学时,可以考虑采取迂回的学习方式。先把那些一时难以想通的问题记下,转而继续学习后续知识,然后不时地回头复习,在复习时由于后面知识的积累就可能会想通以前遗留的问题,进而又能促进后面知识的深刻理解。这种迂回式的学习方法,使得温故不但能知新,而且还能更好地知故。

但是,也并不是说在初学时就不去思考任何问题。相反,勤于思考是学好数学必备的好习惯,“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只有坚持思考才能掌握它的理论体系和逻辑关系。因此,应该在学习时掌握尺度,既要保证有充分的思考,但同时又不能过于钻牛角尖。

了解背景,理论式学习

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明显的一个差异就在于大学数学强调数学的基础理论体系,而中学数学则是注重计算与解题。直接反应就是大学数学系的考试几乎全是关于数学定理或定义的证明题,而中学则有很多技巧性强的计算或证明题。所以,针对这个特点,学习大学数学就应该注重建立自己的数学理论知识框架。

要学习理论体系,首先就应该知道为什么要建立这种理论,它的作用是什么,这就要了解

数学的历史背景知识。因此,向各位推荐两本数学史方面的书:《古今数学思想》(克莱因)和《20世纪数学经纬》(张奠宙)。前一本书是从古希腊一直写到了19世纪的数学发展,而后一本书则全是在讲上个世纪数学理论的发展情况,因此这两本书基本上恰好记录了整个数学理论的发展历史。

比如“数学分析”在一开始就强调对语言的掌握,而它的产生则是由于数学史上的“第二次数学危机”引起的。众所周知,Newton创立的微积分,虽然在其应用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微积分在那时的理论基础是相当混乱的。Newton在求导数时先将无穷小量看成非零数作为分母,后来又将其视做零而舍去,因此这就导致了逻辑上的错误。为了给微积分奠定正确而坚实的基础,大数学家Cauchy提出了用语言的方法来推出极限和导数的概念。借助语言,可以十分清晰地展示出函数取极限的过程,而且在逻辑上也非常清楚严谨。这样,当了解了这些历史背景知识之后,就觉得学习语言是很必要的,学起来也就自然得多了。《20》一书中,还写了许多有关数学家的有趣故事,尤其其中有一篇是其书作者采访数学大师陈省身的记录稿。在那篇文章中,陈省身大师就谈了他自己许多学习数学的方法和态度,尤其是关于心态的问题,这对于我们学数学的学生有很大的启发意义。因此,建议大家如果有时间就一定要读一读这本数学史书。

除了了解背景帮助我们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要下苦功夫去学习。在接触了这些陌生的数学理论一段时间后,可能觉得看起来已经懂了,但其实自己不一定能真正掌握,尤其是那些证明中内含的逻辑关系最容易出错。所以在学习时,应该适当地记忆理论知识,有时还应该默写定理,只有通过默写才能发现自己在理论上的漏洞,才能培养出自己严密的理论、逻辑能力,这对以后的学习都是很有帮助的。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