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花鸟画小品_中国画花鸟画精品
花鸟画是中国画的重要门类,是中国传统文化对自然进行人文关照的表现形式。现在就和小编一起来欣赏一下中国画花鸟画小品,希望你能喜欢。
中国画花鸟画小品欣赏
中国画花鸟画小品1
中国画花鸟画小品2
中国画花鸟画小品3
中国画花鸟画小品4
中国画花鸟画小品5
看了“中国画花鸟画小品”后,小编分享“两宋时期花鸟画浅谈”文章!
两宋时期花鸟画浅谈
一、北宋初期
1.“翰林图画院”的发展促使了职业画家的出现
北宋初期院体画占据花鸟画的主导地位,主宰着当时的花鸟画坛。宋代的不少皇帝爱好文艺,建立了“翰林图画院”(后人简称画院),直至南宋末年经久不衰。在这一时期,还扩大了“翰林图画院”的规模,并确立了一整套完善的绘画考试升级制度,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工笔花鸟画家。
2.花鸟画中的“徐黄二体”的形成
五代末期至北宋初期工笔花鸟画得到十足的发展并渐而开始走向成熟,形成了以黄筌、徐熙为代表的两大风格流派,二人风格都以工笔为主,然黄筌重形、色,技法上以勾勒染色法表现,而徐熙重墨骨,创立落墨法的表现形式,重作品意的表达。郭若虚曾在《图画见闻志》中提到:“画家富贵,徐熙野逸。”徐熙和黄筌,他们两人分别创立了“野逸”和“富贵”的不同风格,并形成了“落墨为格”和“以色为重”的形式语言。徐、黄两家的画在后代逐步形成了中国花鸟画的两大风格流派――写意和工笔,在不同的时期,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二、北宋中期
1.宫廷画院的花鸟创作开始摆脱黄体的一家眷属
黄派画风逐渐变化,赵昌、崔白等杰出花鸟画家的出现,改变了花鸟画一花独放的“黄氏体制”,改变了绘画艺术的单调、孤寂、沉闷,舒展画家的胸臆,释放画家的情怀,表达个人的感受。画院内外不同风格以及新的画派的出现,打破了黄氏画风一统画院的局面。
2.文入水墨花鸟画的萌芽
文人画家开始着力于“象随笔化,景发兴新”(《幽竹枯槎图》)的写意。在诗、书、画三者的关系上,北宋中期出现的文人仕宦画家强调一脉相通,而且主张把诗歌中抒写不尽的情思流溢在书法和绘画里,以补充文章诗歌的形容不足。在这样一种认识下,中国诗歌的托物言志与借物抒情变成了花鸟画的借物抒怀与抚物寓兴,中国书法的点画传情与直抒胸臆也变成了花鸟画的笔墨写心与直抒情性。这种新的体貌后来被称为写意画,由于写意画讲求寄托,所以一开始文人花鸟画的题材就比较集中,集中于早已因生长特点而人格化的古木、竹子与梅花等植物。以为需要抒发,所以又不能不简化于雕琢的画法,把艺术形象的创造集中于“无常形而有常理”(苏东坡《净因院画记》)的竹影与木石。这样,只要熟悉其生长规律,了解其变化形态,便可以不必拘泥于枝枝节节的形似而加以总体把握,把整个艺术形象伴随着思想感情酝酿于胸中,达到物我交融,身与物化,形成充满“象外之意”的艺术意象,再出之心手双畅的笔墨。宋代文人花鸟画家心目中的形似,也包括色似,他们的“不专于形似”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摒弃五颜六色而崇尚单一的水墨,这样也有利于发挥早在书法中得到发展的笔法形态的丰富表现力,于是墨竹、墨梅与水墨木石在北宋兴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