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摄影的经验

2017-03-20

街头摄影 是摄影师在街头通过寻找,捕捉到的符合自己审美意愿的瞬间的照片。 在街头摄影時若拍摄对象发现你在拍摄,他们会戴上面具,你便失去了最真实的样貌。 若要拍摄出一张耐人寻味、生动自然的街头摄影作品,就要有很多行之有效的 方法 。此方法可分为 思维方法 和 技术方法 。街头摄影艺术不仅需要人们熟练地掌握照相机的技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有关街头摄影的经验,分享给你们!

说起摄影里的“扫街”,不少影友非常熟悉,这句“黑话”可不是环卫工人天天工作的那种哦,而是特指在街头的拍摄,讲求画面的真实性,多数不进行摆拍,而是在逛街中,捕捉日常生活中种种动人的细节和瞬间。

扫街很容易,拿起相机走到街上去,开拍即可。但是同时扫街也是摄影里最难的一个种类,街上人来人往,纷繁杂乱,要在其中捕捉到动人的瞬间,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呢。

不少中外摄影史上鼎鼎大名的摄影大师,比如纪实摄影之父创立“决定性瞬间”理论的亨利·卡蒂埃-布列松,无数次拍摄中国的马克·吕布,日本著名自由摄影大师森山大道等等,无不将大量时间放在街头摄影上,通过捕捉普通人的日常瞬间,留住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瞬间,作品感动着无数的人们。甚至可以说,通常帮助人们记住那些历史和时代的摄影作品,往往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件,而是记录常人生活的细节、记录时代特征的街头摄影作品。

街头摄影的观念和思路

毋容置疑,街头肯定是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和特征的最重要场景。

刚开始扫街的时候,往往会有找不着北的感觉,街上是如此丰富杂乱,许多事件在同时发生,转瞬即逝,我们应该如何能寻找并在最恰当的时间记录下哪些最精彩的瞬间呢?

在这里,有必要先转述一下最基础的理论,布列松提出的“决定性瞬间”,他认为,世界凡事都有其决定性瞬间,即被摄事物的形式和内容在这一时刻恰到好处地构成一幅和谐的画面。他用极短的时间抓住事物的表象和内涵,并使其成为永恒。

布列松的摄影终身都坚持抓拍,但他的作品里面完美的构图与传统的绘画美学相兼容,使这些瞬间令人惊叹。“决定性瞬间”理论从五十年代被提出以来,虽然被不断质疑和打破,但是直至今日,仍然是中外一代又一代纪实摄影师入门的必修一课。

对于扫街,我们首先必须确认的是拍摄的意图和主题,否则必然会流于浮光掠影和走马观花,有些摄影师会执着于拍摄即将消逝的历史建筑和人文瞬间,也有些摄影师专心记录那些最有我们这个时代特点的人和事,还有些摄影师会在街头寻觅展现人性光辉、感人的庸常生活细节、记录突发事件、冲突和纷争……等等。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有记录能感动自己的事物,才能够使照片能感动别人。摄影作品里东西方艺术共有的人道主义精神,平等、悲悯、同情等折现人性的感情永远不会过时。

但是,街头摄影也必须具备自己独特的视觉,尽量选择别人没有拍过的主题或场景或拍摄方法,通过照片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立场,也是必不可少的。否则在影像爆炸的今天,没有个性的照片必然会被淹没,不会给观众留下太多印象。

街头摄影器材的选择

由于街头摄影的瞬息万变和丰富多彩,快门时滞较短的单反或旁轴相机是扫街的首选,体积小不宜引人注意的旁轴相机是理想的选择,当然数码DC扫街也可以胜任,不过DC由于快门时滞较长,需要对相机有相当的熟悉程度和对事件发生准确的预测,才能留住最精确的瞬间,而且扫街往往要用到连拍,相机的连拍速度也应该被考虑。

传统的摄影理论里,街头摄影一般建议使用28mm-50mm焦段的镜头,因为这个焦段的镜头往往具备更立体的景深和符合人的视觉习惯,使得记录的场面具备真实感和空间感。而太广或长焦镜头不建议使用,广角的镜头往往会带来强烈变形和画面内容过多杂乱,一般只适用于狭小的环境或追求广角变形带来的视觉冲击力的场景。长焦镜头往往由于视角过窄,不利于交代环境,同时长焦的视角压缩了景物间的透视感,容易使画面丧失现场感和空间感。

不过镜头的选择也要视乎个人风格,如果喜欢保持距离感或主体难以靠近的拍摄,长焦镜头也是不错的选择;如果喜欢广角的视觉冲击力,或者对画面控制的好的话,广角镜头扫街也是可以的。

从摄影术诞生的那一天起,街头摄影作为一种重要的摄影类型它的发展就从没有停止过。如果说早期异域街头摄影还渗透着殖民者对于陌生世界的好奇之心,那么近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街头摄影则成为对个体和社会进行关照的一种最为深入的方式。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