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生职称论文发表

2017-06-14

医生应该是医德高尚、医术高超、有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的医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北京医生职称论文发表,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北京医生职称论文发表篇一

关于好医生的几点思考

【摘 要】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好医生。好医生应该是医德高尚、医术高超、有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的医生;应该是明确医学目的、能够制订切实可行的医疗方案、尊重患者权益、可亲可爱充满仁心、无私心贪欲的医生;应该是对医学钻研精益求精、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促进现代医学更好更快发展的医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好医生;唯物史观;科学发展观

近年来,实践教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热点之一。在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直接目的是培养社会主义好医生。众所周知,医生是以救死扶伤为宗旨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呢?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好医生是一个哲学家。医学的发展和医生的进步与哲学是密不可分的。现代医学的迅猛发展不仅改变了人们对自然、社会和人自身的认识,而且促使好医生通过哲学思维来重新审视社会和我们自己,重新认识医学和哲学的关系,哲学在医学发展中的指导意义也更加突出的显现出来,比如传统医学模式向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就体现了医生的哲学思维的转变。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恩格斯指出:“自然科学家尽管可以采取他们所愿意采取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问题只在于:他们是愿意受某种蹩脚的时髦的哲学的支配,还是愿意受某种以认识思维的历史及其成就为基础的理论思维形式的支配。”恩格斯在这里实质上是说明了哲学和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在内)的关系问题,虽然哲学的发展要以自然科学发展(包括医学在内)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为基础,但自然科学(包括医学在内)的进一步发展更需要哲学的指导。当然,现实中哲学对医学的指导是通过医生的临床实践来实现的,对医生来说,问题仅仅在于他们在临床实践中是自发地被动地还是自觉地主动地接受某种哲学指导。作为一个当代好医生更应该吸取历史经验教训,在理论上要认清并理顺医学和哲学的关系,在实践中要主动学习并自觉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指导自己的临床实践活动,从而促进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一、好医生能够实现医德和医术的辩证统一

在我国现阶段,一个好医生同时也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医务工作者,在钻研医术的同时,必须以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为根本宗旨,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基本原则,树立社会主义的高尚医德,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人民心中的好医生。医德和医术对立统一于医学实践之中,只具有良好医德而不努力钻研医术,不是一个称职的医生;医术高超而医德缺失,必然导致医生的功利心膨胀,最终必定会遭到人民唾弃。医德和医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否则必然会被人民视为庸医。因此,一个好医生从开始学医那天起,就应该有意识有目的的培养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

一个医生要具备高尚的医德,首先必须加强医德教育和医德修养。“提高医疗卫生队伍服务能力,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这是自党的十七大报告以来,又一次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足以说明党中央高度重视医德医风建设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在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医德的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它要求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忠于职守,钻研医术,精益求精,时刻为患者利益着想。医务人员对患者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需要的是一种奉献精神,在履行医德义务时不应该以报酬为前提。但现实中也有一些医务人员受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影响,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从事医疗活动仅仅是看作谋生的手段,行医过程中马马虎虎,个人利益至上,导致医疗事故、医疗纠纷不断发生。因此,不论是医学生还是医生,都应该确立崇高的道德理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用高尚的道德理想自觉衡量自己,从而激励医务人员在医疗实践中自觉遵守社会主义医德规范,“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为加强医德教育,湖北医药学院每月举办一讲“道德讲堂”,以我们日常生活中践行道德规范的人物故事为素材,在医学生中弘扬以“忠孝仁爱礼义廉洁”为核心的中国传统美德,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培养更多的未来好医生。其次,还应该加强医德评价。在实际工作中,医务人员的医德表现是好是坏都能得到病人和社会的监督,受到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的客观评价。通过医德评价可以树立医德榜样,唤起人们对消极腐败的医德行为产生憎恶,激励医务人员培养良好医德行为。在全社会通过互联网或多媒体广泛深入地开展医德评价,有利于纠正医疗行业不正之风,促使医务人员之间以及医患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形成良好社会风尚,以正确处理医患之间复杂的矛盾。

高超的医术除了努力学习和刻苦钻研之外,别无他法。唐代“药王”孙思邈(约581-682年)在其著作《千金方》中指出:“大医习业第一”、“大医精诚第二”,“世有愚者,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 “药王”在这里主要是要求学医者勤学不倦,刻苦钻研,方能成为名医。“详察形候,纤毫勿失。处判针药,无得参差。”当然,对现代医生来说,入院最初诊断虽然不是大问题,但病情复杂多变,没有深厚的医学理论功底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没有良好的医德修养,没有正确的哲学指导,在临床实践中要做到“纤毫勿失,无得参差”确实不易。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看,就是要求医生掌握运用现象和本质的辩证关系。“虽曰病宜速救,要须临事不惑。”即要求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分秒必争的同时,还要能够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被假象所迷惑。具体地说,要成为一个好医生,必须要有正确的哲学思维方法,多研究病例,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经验,方能提高医术。

高尚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在长期的医学教育和临床实践中逐步提高逐步完善的。“药王”指出,“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若能具而学之,则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尽美矣。”用现在的话说,要成为一个好医生,必须博览群书,勤学好问,把现代科学技术和医学有机结合,在临床实践方面力求尽职尽责,精研医术;在“医道”修养方面力争尽善尽美,完善医德,从而实现高尚医德和高超医术的辩证统一。 二、好医生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

在一定意义上说,医学也是研究自然、社会与人之间协调发展关系的科学。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医学理论是从医生的临床实践活动中总结和概括形成的,它来源于临床实践,又在临床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发展。因此,一个好医生不仅要具备十分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还要应该具备使这些经验上升为理论的能力,更应该具备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发现医学真理的能力。这就要求医生在治病救人的实践中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既要反对本本主义的“唯理论”,又要反对经验主义的“经验论”,不断地去发现、总结和概括医学发展变化的规律性。毛泽东同志在《实践论》中总结概括了人的认识运动的规律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这一规律性反映到医学上来,就要求医生在处理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的关系时要遵循“治疗、诊断、再治疗、再诊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只有这样,才能明确医学目的、制订切实可行的医疗方案;才能把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转化为深刻的医学理论知识,使之应用于临床实践并指导临床实践取得更大程度上的成功;才能无愧于好医生这一光荣称号。

三、好医生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

医生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内在地包含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实现自我价值,另一方面是实现社会价值。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并非两种不同的价值创造活动,而是同一价值创造活动的两个方面。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统一于医生的临床实践活动之中,没有社会价值就没有自我价值,相反地,没有自我价值,社会价值也无从谈起。

所谓实现自我价值,就是指医生根据自身需要,通过治病救人去创造、实现医生的价值。这主要表现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对于业绩和成就的追求,并期望自己的付出能等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所谓实现社会价值,就是指医生通过医疗行为对于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所做的贡献。一般来说,贡献越大,社会价值就越大,同时医生的自我价值也能得到更大的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越多,也就越能激励医生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此,我们就能正确认识现实中一些好医生的物质生活条件为什么要优于其他人。

当然,医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是对立统一的。处理不好就会引发医患矛盾。如有一些医务人员由于认识上的困扰,受西方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的侵蚀,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不惜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置社会主义医德规范于不顾,在处理医患关系上,丢掉了医护劳动的服务性、义务性,丢掉了医务人员应履行的权利和责任,重索取、轻奉献,见利忘义,收受甚至向病人索要“红包”,实现医术与金钱的交换,致使医患关系变成了市场等价交换关系。这样一来,不仅损害了医生的社会形象,而且最终会导致医生的自我价值也难以实现。因此,要成为一个好医生,必须学习、掌握和应用唯物史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正确认识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尊重患者权益、无私心贪欲、可亲可爱充满仁心。只有这样,才能妥善处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

四、好医生能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医学更好更快发展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在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十年的基本总结中提到了我国现阶段医学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全民医保基本实现,城乡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但同时用一个“基本”、一个“初步”也说明了医学发展中所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目前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不适应的矛盾仍比较突出。”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医学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系列重大问题都需要医务工作者在实践中思索、解决。“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只有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中国医学发展道路,强调医学发展中以人为本,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协调处理好自然、社会和人的关系,不断推进医学理论创新,促进医学更好更快发展,从而引领各门具体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正如河北北方学院李振良教授所说,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这应当体现在以前的医学是由科学引领的,今后应当相反,医学今后将是引领科学发展的。

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的党和国家已经为医学发展开创了和平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也为广大医生开辟了广阔发展的前进道路。时代呼唤着好医生,好医生定会大有所为,人民期盼着好医生,好医生必将越来越多!

参考文献

[1] 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 本书编写组.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3] (唐)孙思邈.千金方[M].刘清国等,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

[4] 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项目;项目编号:2006q107;项目名称:医学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基地建设研究。

作者简介:卢清昌(1971- ),男,法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研究。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北京医生职称论文发表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