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逍遥游》知识点梳理

2017-03-16

《逍遥游》文章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文重要知识点,包括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诗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掌握好这些内容才能在文言文考试中运筹帷幄。

《逍遥游》知识点梳理

《逍遥游》【作者简介】

庄子在中国哲学史上既是一位有着鲜明特色的伟大哲学家,又富于诗人的气质,在他的著作中,用生动形象而幽默诡异的寓言故事来阐述自己的思想,这种寓言的方式使庄子的思想和想象具有着水一般的整体性。庄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浑飞越,想象的奇特丰富,情致的滋润旷达,给人以超凡脱俗与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国的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他的文章体制已脱离语录体形式,标志着先秦散文已经发展到成熟的阶段,可以说,《庄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逍遥游》【课文全译】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

《齐谐》这本书,是记载怪异之事的。这本书上说:“鹏鸟飞往南海时,激溅起来的水花达三千里,翼拍旋风而直上九万里高空。它飞了六个月才停歇下来。”游气,尘埃,小生物,都是被风吹着在空气中游荡的呀!天气苍苍茫茫,这是它的真正本色吗?还是高远无穷,不能看到它的至极深处呢?高飞九万里的大鹏往下看地面的景象,也不过就是这样的情形。

再说水的聚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而搁置杯子就粘住不动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聚积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所以,鹏鸟高飞九万里,狂风就在它的身下,然后方才凭借风力飞行,背负青天而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遏它了,然后才像现在这样飞到南方去。寒蝉与小灰雀讥笑它说:“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着榆树和檀树的树枝,常常飞不到而落在地上,为什么要到九万里的高空而向南飞呢?”到迷茫的郊野去,带上三餐就可以往返,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之外去,要用一整夜时间准备干粮;到千里之外去,三个月以前就要准备粮食。寒蝉和灰雀这两个小东西懂得什么!小聪明赶不上大智慧,寿命短比不上寿命长。怎么知道是这样的呢?清晨的菌类不会懂得什么是晦朔,寒蝉也不会懂得什么是春秋,这就是短寿。楚国南边有叫冥灵的大龟,它把五百年当作春,把五百年当作秋;上古有叫大椿的古树,它把八千年当作春,把八千年当作秋,这就是长寿。可是彭祖到如今还是以年寿长久而闻名于世,人们与他攀比,岂不可悲可叹吗?

商汤询问棘的话是这样的:“在那草木不生的北方,有一个很深的大海,那就是‘天池’。那里有一种鱼,它的脊背有好几千里,没有人能够知道它有多长,它的名字叫做鲲,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鹏,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开双翅就像天边的云。鹏鸟奋起而飞,翅膀拍击急速旋转向上的气流直冲九万里高空,穿过云气,背负青天,这才向南飞去,打算飞到南方的大海。斥鴳讥笑它说:‘它打算飞到哪儿去?我奋力跳起来往上飞,不过几丈高就落了下来,盘旋于蓬蒿丛中,这也是我飞翔的极限了。而它打算飞到什么地方去呢?’”这就是小与大的不同了。

所以,那些才智足以胜任一个官职,品行合乎一乡人心愿,道德能使国君感到满意,能力足以取信一国之人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是这样哩。而宋荣子却讥笑他们。世上的人们都赞誉他,他不会因此越发努力,世上的人们都非难他,他也不会因此而更加沮丧。他清楚地划定自身与物外的区别,辩别荣誉与耻辱的界限,不过如此而已呀!宋荣子他对于整个社会,从来不急急忙忙地去追求什么。虽然如此,他还是未能达到最高的境界。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至于遵循宇宙万物的规律,把握“六气”的变化,遨游于无穷无尽的境域,他还仰赖什么呢!因此说,道德修养高尚的“至人”能够达到忘我的境界,精神世界完全超脱物外的“神人”心目中没有功名和事业,思想修养臻于完美的“圣人”从不去追求名誉和地位。

《逍遥游》【名家点评】

本篇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马叙伦《为庄子义证成率题绝句》说:“胜义无疑第一禅,几个曾解笑前贤。开宗不了‘逍遥’字,空读南华三十篇。”可见理解本篇对于领会全书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根本思想,也能代表作者文章的主要风格。“逍遥”,作为一个复音词,始见于《诗经·郑风·清人》篇“河上乎逍遥”与“河上乎翱翔”对举。“逍遥”即“翱翔”。《庄子》本篇有“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大宗师》篇有“茫然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逍遥”又与“彷徨”义同。“逍遥”“翱翔”“彷徨”都有悠然自得、纵任无为的意思。“游”,即活动之意。本篇有“以游无穷者”句。故逍遥游即指悠然自得,适心任性地活动。或说“逍遥”是“游”的缓读,“逍遥游”,意思是“游啊游啊”。

(《中华文学鉴赏宝库》,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黄岳洲、茅宗祥主编)

【重点梳理】

一、《逍遥游》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而徵一国(通“耐”,能)

(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

2.《逍遥游》古今异义

(1) 腹犹果然

古义:食饱之状 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2)众人匹之

古义:一般人 今义:多数人,大家

(3) 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转折连词

(4)穷发之北

古义:毛,草木 今义:头发

(5)小年不及大年

古义:寿命长的 今义:丰收年;春节

3.《逍遥游》一词多义

(1辩 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

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

(2)知 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

(3)名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

圣人无名(名词,声名)

(4)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

4.《逍遥游》词类活用

(1) 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

(2) 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 /彼于致福者(使……到来)/ 而徵一国者(使……信任)

二、《逍遥游》文言虚词

1.之

(1) 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

(2)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3) 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

(4) 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 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

(5) 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

(6) 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2.而

(1) 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

(2) 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3) 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

(4) 连词,表承接。 而控于地而已矣

3.则

(1) 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 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

(3) 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

(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

(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5.以

(1) 介词,把。 以五百岁为春

(2) 介词,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3) 介词,凭。 奚以知其然也

6.且

(1) 连词,而且。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

(2) 连词,还。 彼且恶乎待哉

(3) 副词,将要。 且适南冥也

7.于

(1) 介词,对于。 彼其于世/彼其于世

(2) 介词,在。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8.其

(1) 用在选择问句中,是……还是……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 代词,它的。 其名为鹏

(3) 代词,它。 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

三、《逍遥游》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此小大之辩也(“也”表示判断语气)

(2)《齐谐》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3)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语气)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间(省略介词“于”)

(2)且举世誉之而(宋荣子)不加劝(省略主语“宋荣子”)

(3)众人匹(于)之(省略介词“于”)

(4)众人匹之,(众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语“众人”)

3.疑问句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奚以为,表示疑问语气)

(2)奚以知其然也(“奚以”,表示疑问语气)

(3)彼且奚适也(“奚”,表示疑问语气)

4.倒装句

(1)而莫之天阏者(夭阏之,宾语前置)

(2)彼且奚适也(适奚,宾语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宾语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宾短语后置)

(5)翱翔蓬蒿之间(于蓬蒿之间翱翔,介宾短语后置)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