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门湿怎么回事

2017-02-22

肛门湿疡,中医病名。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以肛门部皮肤起丘疹、瘙痒、渗液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又名肛门顽湿。西医称为肛门湿疹。本病若早期诊断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转为慢性者,病程一般较长,常延久不愈,反复发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肛门湿疡简介

​肛门湿疡,中医病名。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以肛门部皮肤起丘疹、瘙痒、渗液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又名肛门顽湿。西医称为肛门湿疹。本病若早期诊断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若转为慢性者,病程一般较长,常延久不愈,反复发作。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皮肤病,病变多局限于肛门周围皮肤以肛门部皮肤起丘疹、瘙痒、渗液等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根据本病临床特点,与西医病名肛门湿疹基本相同。本病由脾胃湿热,外受风邪,相搏而成。如风盛则瘙痒不止,湿盛则糜烂流水,风湿互结,发为风湿疡。如日久湿邪凝滞,耗伤阴血,肌肤失养,则见皮厚如革,干枯皲裂,发为顽湿。总之,急性者多因风湿热客于肌肤而成。慢性者,则多为血虚风燥或脾虚所致。

肛门湿疡诊断依据

根据皮损表现一般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1.急性湿疡:发病急,病程短,初起时肛门皮肤损害可有红斑、丘疹、渗出、糜烂、结痂、脱屑等。轻者微痒,重则瘙痒剧烈,难以忍受,呈间歇性或阵发性发作,夜间增剧。2.亚急性湿疡:由急性湿疡迁延不愈而来,病情较缓慢,水疱不多,渗液少,尚有红斑、丘疹、鳞屑、痂皮、糜烂等。3.慢性湿疡:由急性或亚急性湿疡日久不愈转变而成,肛门皮肤增厚粗糙,呈苔藓样变,弹性减弱或消失,伴有皲裂,颜色棕红或灰白色,皮损边界不清楚,瘙痒剧烈,病程较长,常久延不愈,反复发作。

肛门湿疡证治分类

1.湿热下注证

主证:起病较急,皮损为潮红、肿胀、糜烂、滋水浸淫成片,结痂。伴有瘙痒或大便秘结,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等症状者

治法: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代表方:萆薢渗湿汤加减

常用药:萆薢、车前子、茯苓、莲子心、菖蒲、黄柏、丹参、白术、地肤子、龙胆草。

2.血虚风燥证

主证:皮损肥厚,呈苔藓样变,色索沉着,结痂脱屑等,或伴有头昏乏力,腰酸腿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养血润燥,清热祛风。

代表方:滋阴除湿汤加减。

常用药:制首乌、白术、车前草、泽泻、白鲜皮、桃仁、花粉、当归、蝉蜕、防风、丹皮、银柴胡、苦参、白蒺藜。

3.脾虚湿盛证

主证:肛周皮肤粗糙肥厚,伴有少量渗液,味腥而粘,皮肤表面因抓搔而产生抓痕和出血点,伴有鳞屑。口渴不思饮,大便不干或便溏、腹泻。舌淡,舌体胖,舌边伴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缓或滑。

治法:健脾益气,燥湿祛风。

代表方:除湿胃苓汤加减。

常用药:苍白术、厚朴、陈皮、甘草、桂枝、泽泻、猪茯苓、党参、防己、篇蓄。

4.热毒壅证

主证:肛周皮肤红肿,痛不可按。皮损扩大,流脓流水。身热恶寒,头痛乏力,舌红,苔白根部黄厚,脉弦数。

治法:清热解毒。

代表方:仙方活命饮加减。

常用药:金银花、防风、白正、当归尾、陈皮、赤白芍、乳香、没药、连翘、公英、生甘草。

肛门湿疡外治法

(1)湿敷疗法:急性期用马齿苋、黄柏或苍术、黄柏、地榆、大黄、苦参煎水,冷却后湿敷。或用5%硼酸溶液湿敷。

(2)浸洗疗法:慢性期用苦参汤或蛇床子、苍耳子、荆芥、白藓皮、枯矾,煎水浸洗。

(3)敷贴疗法:用青黛膏或硼酸氧化锌软膏、肤轻松软膏,敷贴。亦可用青黛散外敷。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