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心理卫生的论文

2017-06-13

心理卫生也称精神卫生,它是关于保护与增强人的心理健康的心理学原则与方法。心理卫生不仅能预防心理疾病的发生,而且可以培养人的性格,陶冶人的情操,促进人的心理健康。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心理卫生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心理卫生的论文篇一

《空巢老人的心理卫生》

〔摘要〕目的从生到老,是生命周期不可抗拒的规律。有关空巢老人自杀或意外身亡的报道引起市民广泛关注。如今60岁以上的老人已日趋增多,我国已正式步入老年化国家,其中,“空巢老人”占老年人家庭的35%左右。医学表明,空巢老人最易发生老年抑郁症,由此导致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等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老年自杀者因此增加,这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因此开展对老年人的精神卫生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空巢老人;心理卫生;精神护理

〔中图分类号〕R395.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6019-(2010)04-67-02

目前,我国老年精神卫生的主要特点是病情严重程度比年轻人轻,但神经症状较为突出,在治疗上大多对症处理,而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特别是在提倡快节奏、高效率的今天,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必然导致人们思想长期处于紧张壮态。因此就必然给老年人特别是空巢老人带来更多的心理与社会问题。

1原因

1.1老人养儿防老回收孤独

中国养儿防老的传统理念是造成空巢老人内心失落的根本原因。而且当代的老年人,基本上都比较传统,年轻的时候为子女付出了许多精力、财力,事业也受到一定影响,有些还为孩子的孩子(第3代)作出贡献。他们曾经为子女承担了一切困难,当他们年老体弱,不再具备保护子女的能力时,就非常希望得到子女的关爱,期望他们常回家看看、常陪伴身旁。

1.2“退休综合征”在延长

“退休综合征”是指退休后的老人由于规律性的生活突然改变,出现的种种心理障碍,它会给老人自己乃至整个家庭带来苦恼和纠纷。根据最新的调查统计,老年人的“退休综合征”正呈不断延长趋势,价值感的丧失是空巢老人的又一大心理危机。人老了,社会角色与人际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同事关系疏远,交往范围缩小,当原有的生活节奏被彻底改变后,老年人难免会出现一段不适应期。一些应对不良的老人,会因为缺乏强加性的活动安排、不再被外界需求而感觉浑身不自在。

1.3健康丧失引发恐慌

进入老年期,人的各个脏器功能开始衰退,退行期的状态如外貌的衰老,器官组织的老化,心脑血管、胃、肠疾病、关节炎、骨质疏松等各种疾病开始频频“光顾”老人,如同龄人、亲友或配偶的死亡,生活的单调,使他们感到精神上的空虚,进一步加重了思想负担,并产生深重的危机感。从心理学角度讲,丧失与抑郁直接相关,对空巢老人而言,这意味着子女陪伴的丧失、个人价值的丧失、健康的丧失,部分老人因为腿脚不方便,还丧失了与社会、与周围人的交流。这种老年性抑郁,导致他们情绪低落,没有活力,对前景悲观、消极,甚至出现自杀。

1.4子女责任过重导致逃避

有人认为“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一种单相思”,这种单相思是造成空巢老人孤独、寂寞的主要原因。很多时候,子女的心态也很矛盾,他们宁可用物质的满足来代替情感的需求,这是巨大的心理压力和责任感导致的逃避和刻意疏忽。有小部分老人无经济来源。虽有儿有女,但在赡养问题上相互推委。

2危害

精神因素会影响生理的病变,加重老年人生理疾病。长期处在抑郁、焦虑状态下的老人,会导致身体内环境改变,免疫功能降低,原有的病症很可能加重病情。空巢老人常因气血郁结在心,而引起心脑血管疾病,是死亡率较高的重要原因之一。研究表明,躯体疾病合并情绪障碍,会造成愈后难恢复、死亡率上升,且不易取得明显疗效,导致老年自杀人数上升。空巢老人容易因抑郁而萌发自杀念头,而且老年人的自杀成功率较高。不同于年轻人自杀时的冲动,在长期抑郁、绝望的情况下,他们对终结生命的选择是仔细考虑的结果,所以想法很难改变。而身边没无人陪伴,有自杀机会。所以,如何读懂父母看似不合情理举止后的“潜台词”,就比较重要。

3分析

3.1有的老人常常诉自已不舒服,常去医院检查,但都没有查出病灶,在临床上,这样的案例并不少见。对空巢老人来说,躯体痛苦、心理抑郁造成了巨大压力,导致他们像孩子一样,爱撒娇、耍小性。其实,许多时候,躯体的疼痛是老人表达不满的一种方式,或者说,是父母在向你“撒娇”。很多老人很希望子女能关心他、看望他,但又不习惯表达出来,转而用身体疼痛来表达内心不快,但疼痛无法缓解又觉得别人不理解他,甚至怨天尤人。当然,对抱怨疼痛的空巢老人来说,内心也很矛盾。一方面,他们渴望子女因生理疾病来关心他们,另一方面,又担心频繁看病会给子女造成负担。这种心态使他们变得更脆弱、更敏感。

3.2唠叨是心理宣泄

很多年轻人不爱去看望父母,嫌他们唠叨。从心理学角度,唠叨也是一种心理宣泄。而唠叨的出现,有两种可能:一是老人本身就很烦躁、焦虑;二是他们内心存在不满。这些提示子女,父母的心情出现了问题,如果为此和父母顶撞,只会使他们更不开心。

4对策

4.1父母:做一个“成功老人”

日前,社会上关于“成功老人”的报道成为热门话题。空巢老人与其坐待别人拯救,不如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为自己安排合适的、具有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在发挥余热的过程中,他们的情绪也会走向良性循环,有助于克服老年抑郁,提高自身的免疫能力。

4.2子女:学会倾听并定期和父母联系

听老人唠叨,有助于对他们的情感支持,避开或顶撞是绝不可行的,建议老人的子女最好能与老人住在一起,即使不同老人一起居住,也要常回家看看,或为老人聘请一位保姆,或每天与老人通电话,关心老人的饮食起居。送老人去养老院,并不意味着你就是“逆子”,也不表示就切断和老人的一切联系,你可以常去看望、定期联系,遇到节假日把老人接回来,这样双方都没有负担。对老人来说,和许多同龄人共处一室,有助于缓解孤独感。

4.3社会:完善社会支持系统

空巢征候群是一个社会现象,对空巢老人的关注,就需要社会各方携手,同时,也需要老人自己的积极调整。各社区要根据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开办娱乐场所,使他们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如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开设免费咨询热线。每个社区都应该掌握空巢老人情况,把他们的资料包括健康状况登记在案,方便志愿者提供及时的个性化服务。老人退休的单位要担负起照看老人的职责。老人的邻居也应对“空巢”老人给予一定的照顾,出现异常情况要马上采取措施,并及时通知老人的家属或子女,共同维护好老人的生命安全,做尊老爱幼的好市民。随着公民道德风尚的不断增强,尊老爱幼观念的不断普及提高,全社会都来关心空巢老人,空巢老人猝死家中的情况才会大大减少。

更多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的文章